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集锦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下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热胀冷缩1、一般情况下,(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水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5、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6、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为(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为(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为(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为(非常硬)。

4、常见的岩石由(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

5、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石英)、黑色的(云母),(长石)6、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7、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集锦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集锦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学问要点集锦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1、2课学问点1、一般状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怪异,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一般状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在相同的状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6、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肯定的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7、夏天,自行车简洁爆胎的缘由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8、“小喷泉”试验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9、在探讨(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试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其次单元:岩石的科学3、课相识岩石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视察物体(细微环节)的简洁仪器。

运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视察物体,距被视察物体(越近),视察的越(清晰),也越能辨别物体的(细微环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特别简洁: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特别大)。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集锦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集锦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题1一、我会填1.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 千米。

用带子围着地球绕赤道一圈,这条带子要有4万千米长。

2.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

3.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在地球仪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级的线叫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叫赤道,它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个半球。

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6. 6.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7.7.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8.光是沿着直线像四面八方传播的。

9.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平面镜。

10.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物体的像大小相等,左右相反。

11.两面镜子之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

(填“多”或“少”)12.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3.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1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5.红绿陀螺在旋转过程中变成了黄。

16.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为三类,即白亮污染、和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7.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8.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

19.遇到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大理岩。

20.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风吹日晒、植物生长、水流冲刷、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

21.透水性最好的土壤是砂质土。

22.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粘质土。

23.分布面积较广的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南方的红壤。

24.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25.土壤能够给植物提供水分、无机盐、空气。

二、我会选1.16世纪,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C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北冰洋2.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的情况下,( B )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全收录

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全收录

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自然界中少数物质具有(热缩冷胀)的特点,叫反常膨胀,水在4摄氏度时体积最小,在4摄氏度以上和以下体积不断变大。

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摄氏度)。

4、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构成。

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体积变化最多的是气体,最少的是固体。

答:由于水的反常膨胀,水管中的水受冷膨胀使水管裂开。

答:车胎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车胎爆裂答:放在热水中,球里面的气体受热膨胀,使乒乓球恢复原样。

花岗岩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质,他们是石英、长石、云母。

大理岩、石灰岩遇盐酸冒泡。

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测试岩石硬度时,手指甲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软、铜钥匙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较硬,小刀刻画后留下痕迹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最硬。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答:1,岩石是重要建筑材料;2,岩石是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变质岩。

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

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岩石不断风化最终形成沙和黏土。

土壤是由空气、水、砂、黏土、腐殖质、无机盐等构成的。

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砂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四下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与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运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小球击倒矿泉水瓶,用锤子砸核桃,用石子击穿纸,用橡皮把沙堆砸出个坑4.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或参照物而言的。

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的情况的描述就有可能不同。

5.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6.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课:小球的运动1.按照运动路线来分,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运动轨迹形式主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直线是物体特定的一点在一段时间的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始终保持不变,曲线运动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第三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摆动、滚动等。

2.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往往包含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运动形式。

3.一个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4. 自然界中,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平动、转动、振动是机械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是我们见到的各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形式。

5. 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第四课:车来了1.站台上要设置安全线是为了乘客的安全。

2.越过安全线会有什么危险?会被气流卷入站台下,被人群挤下站台。

3.车辆快速经过时,路边的行人会感觉有一股风吹向车辆,路上的树叶会被卷入车底。

4.做车来了模拟实验时,纸相当于站台上的乘客,吹风相当于快速经过的车辆,吹风时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5.为了行人安全,道路上设置了哪些标线?人行横道(斑马线)、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公交车站台、安全岛等。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总知识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总知识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总汇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一课温度计的秘密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答:因为水有反常膨胀的现象。

水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就容易将自来水管胀裂。

3.要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它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三部分构成。

通常所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自然界中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5.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6.温度计能测温度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温度计的玻璃泡里面通常装煤油、酒精、水银、气体。

第二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3.自行车胎为什么在夏季容易爆裂?我们该注意什么?答:气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体如果打得过足,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就容易因膨胀而使轮胎承受不住从而爆裂。

因此夏天自行车胎里的气要避免打得过足。

4.架设电线时为什么不能拉得很紧?答:电线会热胀冷缩,如果拉得很紧,到了冬天,有可能因为受冷缩短而断掉。

5.冬天经常出现钢笔帽拧不开的现象,你是用什么方法拧开的呢?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将钢笔放在热水中烫一下,容易拧开。

因为钢笔帽受热膨胀,所以容易拧开。

6.马路、铁轨间有缝隙的道理是:固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缝隙是为了防止天气太热时,马路热胀而变形。

7.★乒乓球瘪了放到热水里烫一下就能恢复原状,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利用了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乒乓球里的气体遇到热水会膨胀,从而将瘪了的乒乓球撑起。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第三课认识岩石1.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青岛版《科学》五制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五制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课学四年级下册学问点汇总〔五制〕第一单元《光》学问点汇总1.初升的太阳、多彩的霓虹、斑斓的渔火......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2.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喷发的火山、恒星、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4.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答:灯光照明,激光切割,“ 浴霸” 取暖,光伏发电等。

利用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6.古人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生疏:2023 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小孔成像的试验:墨子在堂屋朝阳的墙上开了一个小孔,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外,在阳光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消灭倒立的人影。

7.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转变。

8.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局部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9.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11.用什么方法能观看自己脑后的头发?答:用两块平面镜。

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12.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3.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穿衣镜、舞蹈房平面镜、潜望镜等凸面镜〔扩大观看范围〕:超市防盗镜、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等凹面镜〔聚光,可成倒立的像〕:太阳灶、额镜等14.潜望镜是潜水艇的“ 眼睛” 。

15.潜望镜是在潜水艇或地下掩蔽工事里观看水面或地面以上状况所用的光学仪器。

16.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答:地下掩蔽工事中的潜望镜、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地下管道潜望镜、伸缩潜望镜、潜望镜式相机、潜望镜式猫眼等。

2021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1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1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运动和力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2.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静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3.运动的物体就有能量。

4.依据运动的球能把瓶子击倒、运动的锤子能把核桃砸开等事实,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就是在推理。

第2课运动的形式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3课运动的形式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摆动、滚动等。

2.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上面两个点的连线始终保持平行,这种运动形式叫平动。

3.尺子在被拨动的过程中,上面的标记按一定的运动轨迹作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形式叫振动。

4.纸风车运动时,扇叶上的两个标记点始终围绕风车的轴心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形式是转动。

5.购物车车身是平动,轮子是滚动。

风扇扇叶是转动。

钟表指针是转动,钟摆是摆动。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第1课声音的产生1.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2怎样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答: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具有能量。

声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5.发声的音又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水会飞溅)水飞溅说明什么?(音叉在振动)6.为什么蜡烛火焰会来回晃动? 答:敲击鼓面,发出的鼓声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进而振动了蜡烛火焰,这表明鼓声具有能量。

第5课声音的传播1.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

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3.验证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把两块石块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4.验证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将定好闹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里,发现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用抽气机抽净罩内的空气,使其内部变成接近真空的状态,发现几乎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要点集锦第一单元:热胀冷缩第1、2课知识点1、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有少数物质脾气很古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热缩冷胀)也叫(反常膨胀)。

水在(4℃)时体积(最小);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4、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在相同的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

6、生活中的问题:瓶装饮料、啤酒等不能装得很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水烧开时,会从壶嘴里溢出来。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就修复了。

架电线时要把电线冬天拉得紧一些,夏天松一些。

火车行驶的钢轨连接处留有一些间隙(也叫伸缩缝)。

7、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车胎内的空气过足受热体积膨胀)所致。

冬天,自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是因为(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致。

8、“小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9、在研究(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时,我们看到:在铜球未被加热时,(能)穿过铁环;当铜球被酒精灯外延加热3-5分钟后,就(不能)穿过铁环了,当把被加热的铜球放到冷水中冷却后,又(能)通过铁环了。

第二单元:岩石的科学3、课认识岩石1、(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

2、(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使用时,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距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的越(清楚),也越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3、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

测试岩石软硬程度的方法非常简单:砸开岩石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在新断面上刻画。

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刻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留下刻痕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4、常见的岩石由(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

5、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三大类:即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4、做个岩石百宝箱1、制作岩石标本的方法:(1)将岩石砸成与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小块,洗净、晾干。

(2)制作岩石标签:裁些小纸条,写上岩石的编号、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3)将制成的标签贴在岩石下面。

5、岩石的用途一、岩石的用途1、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建房、铺路、修桥、造纪念碑2、岩石是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石磨、石头工具3、岩石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种工艺品)。

玉石做的手饰、挂件4、岩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用(石灰岩)烧石灰,制水泥。

还是制玻璃的原料,用(油页岩)来炼石油。

二、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地质学家利用石头可以找到(矿藏)。

2、远古时代人们利用石头做(工具)。

3、石头中含有很多(矿物)。

如铁、铜、铝等。

三、岩石在受到(高温、高压)作用时,其内部结构(重新组合),便形成了(富含矿产的变质岩),如铁、金、石墨、石棉、滑石等。

四、(变质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五、1、开发新能源来代替矿产资源: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2、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岩石、保护土壤、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6、岩石的风化1、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岩石经过风化最终会变成细沙,成为土壤的一部分。

3、用镊子夹住一块岩石,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实验目的: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痕,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一块往下掉碎石屑。

实验结论:温度变化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

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7、土壤里有什么知识点1、土壤是由(空气、沙、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

每立方米土壤中的生物数比地球上的人口数还多。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静止后土壤分两层,(下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颗粒较小是黏土)。

3、用滴管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加热,水滴干后玻璃片上有(脏)的痕迹,说明土壤里有(溶于水的物质),例如盐类。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土壤变干。

颜色变浅,说明土壤里有(水分和腐殖质)。

8土壤的分类1、根据含沙量土壤分分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叫做(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壤土)。

2、三类土壤特点:(砂质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黏质土)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

(壤土)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

3、我国的土壤种类及分布: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其中,黑土和褐土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因为它有深厚的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最后的可达1米以上。

4、在土壤的渗水室验中:不同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

9、土壤与植物1、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1)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还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

(2)是很好的“储藏室”。

通过根向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学成分。

(3)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其他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

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为无机物,为植物的生提供营养;无脊椎动物能够通过其生理作用达到翻土的目的,增大空气含量。

同时蚯蚓的粪便又能为植物提供直接营养。

2、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也会不同3、不同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1)相同的条件是什么?①都放在阳光下;②浇同样多的水③植物相同(2)不同的条件是什么?土壤不同实验现象: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最好。

实验结论: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

4、土壤对植物的意义(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2)土壤中有含氮、磷、钾、钙、铁、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根)的呼吸。

雨后的土壤容易(硬化板结),人们及时松土,可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10、保护土壤一、土壤现状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土壤恶化(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同时,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每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的人口压力将越来越大。

(2)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如沙漠、隔壁、石裸岩、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区。

(3)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如涝洼地、山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红壤低产地等。

二、我国每年土壤流失约(50)亿吨以上。

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很严重,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4000万吨化肥。

三、1、(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草可以不让土流出来。

(2)草可以保护土壤。

(3)花草树木可以保护土壤。

(4)植物可以保护土壤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

实验物品: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2个水槽、2块木板、2个喷壶。

实验步骤:1、两块木板,上面铺上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

2、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

用烧杯把留下来的水收集起来。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少,而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留下来的(水较多,而且较浑)。

实验结论1、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

2、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被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

3、没有植物的保护,水、土易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11、认识光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的(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按来源给光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光源)、(生物光源)、(人造光源)。

4、“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5、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但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

12、玩镜子1、平面镜表面是平的,能(反光),镜中的像与镜外的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

室内装饰镜(平面镜)具有(成像)的特点,使室内景物成像后,使人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

2、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凸面镜)的表面是凸起的,具有(扩大观察范围)的作用。

3、医生戴的额镜、太阳灶(凹面镜)能把反射的光(聚集在一点),提高其亮度和温度。

在勺子的凹面看到的像是(上下颠倒缩小的)。

凸面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13、筷子“折”了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生活中的例子; 筷子“折”了、小河里的水变“深”了、鱼缸里的鱼变“大”了、窗外的大树“折”了;海市蜃楼、云海佛光、三日同辉等。

14、彩虹的秘密1、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2、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阳光被这些小水珠分解成了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3、彩虹在空中出现的时间较短,早晨看到的彩虹一般在天空的西边。

因为空中形成彩虹的小水珠很快蒸发了,所以彩虹很快就消失了。

15、飞旋的陀螺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光学实验证明:白光可以被(分解)。

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通过玩陀螺发现: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淡蓝。

蓝色+绿色=紫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同一种颜色的衣服在不同颜色的光的照射下,色彩是(不一样)的。

16、光与我们的生活1、光对我们的生活有有(利)的方面:光诱捕器捕杀蚊子,用激光做手术,水幕电影。

也有(不利)方面:电气焊光、玻璃幕墙、长期看电视损伤眼睛。

2、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如玻璃幕墙等;(人工白昼),如广告牌、霓虹灯、夜景照明等;(彩光污染),如旋转灯、闪烁的彩色光源等。

3、(偏振片)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它可以过滤掉物体上强烈的(反射光),在特定的场合下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