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及案例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产业园区规划和设计。
毕竟好的规划与设计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几个成功的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之处。
一、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是一个以年轻人创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其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需求。
该产业园区的设计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建筑多呈现出流线型、时尚、简约的风格。
不仅使得整个经济园区的造形美观优美,再加上周边的绿地景观和较为理性的设施规划,创业者们也能够在健康、舒适的氛围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二、上海虹桥商务区上海虹桥商务区是一个小而精的园区,该园区规划的理念是“产、研、用、住、行‘五合一’”。
该设计园区采用还是复古的风格,使得整个产业园区充满了文化气息。
而且园区内的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全然融入到园区的美景中去,营造了一个宜居、宜创新的场所。
这样的特色不仅打造了一个具有诱人魅力的创新平台,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创业精英,为园区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
三、黑龙江绥化市经济开发区黑龙江绥化市经济开发区,是中国北国的大山深处,企业之间距离较大但景色秀美。
而所谓的创业公社,则是建设在开发区一角。
该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园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景色,使得园区处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
同时,园区内大量采用环保材料企业,效果显著的阻隔噪音效果,也同样是该园区优秀之处之一。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黑龙江绥化市经济开发区内的创业公社采用的是联合办公的模式,即不同公司之间共用同一办公空间,这有助于知识创造和人才交流,大大促进了园区各企业之间的合作。
因此,该产业园区是一个在创造属于本地区的特色上非常成功的典范之一。
四、武汉光谷科技园武汉光谷科技园是一个专业化、生态化、智能化的产业园区,其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园区的未来发展。
园区内的建筑采用的是高科技的风格,整个产业园区交通设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体系的完美结合。
园区开发建设典型案例

园区开发建设典型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成为各地政府重点推动的项目之一、园区开发建设的典型案例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形象。
下面将介绍中国几个典型的园区开发建设案例。
首先,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典型的园区开发建设案例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园区之一,成立于1988年,位于北京西部,占地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
该园区以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园区建设初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科研项目支持等,吸引了大量优秀企业和人才入驻。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还为北京市提供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开放型园区的典型代表。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于2024年,是中国政府推动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园区通过取消或放宽了外商投资的限制,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及外资企业入驻。
同时,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完善金融服务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不仅为上海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区域竞争力。
最后,广东东莞虎门港经济区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园区的典型案例。
虎门港经济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坐落于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深圳等国际大都市。
虎门港经济区以电子、塑胶、纺织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依托港口和物流优势,发展了一批高科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虎门港经济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集聚区之一,对东莞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园区开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涉及到政府的规划和管理、企业的投资和运营、人民的生活和就业等多个方面。
为了取得成功,园区开发建设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同时,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保障。
产业园区 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

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和吸引外资的重要角色。
而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提高园区内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全区域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以某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为例,探讨其成功之处。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与规划位于某省某市的ABC产业园区是一个新型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始建于2005年。
园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定位为智能制造和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中心。
园区规划了不同的片区,包括生产区、研发区、居住区和商务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企业和居民。
第二部分:产业集聚与创新服务ABC产业园区通过以企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入驻。
园区管理方在片区内建设了一系列共享设施,如高标准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孵化器等,以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
同时,园区还积极开展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活动,促进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部分:配套设施与宜居环境为了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宜居性,ABC产业园区在片区综合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规划的居住区不仅提供了高品质的住房,还配套了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和休闲娱乐设施等,为企业员工和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此外,园区还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建设公园和湖泊等景观资源,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第四部分: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ABC产业园区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之初,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出让、税收优惠和财政资金支持等。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园区发展特区,加强了对园区的管理和服务。
这些举措为产业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片区综合开发模式在产业园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产业集聚和创新服务,园区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同时,配套设施和宜居环境的建设也能提高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产业园区规划案例

产业园区规划案例产业园区规划案例700字某市位于沿海地区,具备良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一个产业园区。
首先,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规划团队,由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产业园区的规划和设计。
团队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和专题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和现有产业情况,确定园区规划的方向和定位。
经过分析,确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规划团队进行了土地选择和规划设计。
团队结合现有资源和发展需求,选择了一片面积较大且地理位置便利的空地作为产业园区的建设地点。
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分阶段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园区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各项设施和配套服务齐全。
产业园区的功能主要包括产业集聚、科研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示范推广五个方面。
团队根据这些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园区内的用地比例,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园区建筑。
比如,研发中心、实验室、孵化器等科研创新设施;培训中心、人才公寓等人才培养设施;展览中心、交流中心等集聚推广设施。
同时,团队还规划了绿化景观和公共配套设施,使园区环境宜人,便于居住和工作。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团队还注重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园区规划采用了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同时也考虑到了交通出行的便捷和低碳的要求。
此外,规划团队还注重了园区的文化建设和产业升级。
园区内建设了文化中心和展览馆,用于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和产业成就,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案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并开始进行建设。
园区的建设由政府出资,并吸引了一批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
园区的建设按照规划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吸引了更多的项目和投资,并逐渐形成了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
通过以上规划设计和建设,某市产业园区良好地发挥了聚集效应和创新引领作用,吸引了许多企业和人才前来投资和创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产业园区 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

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是指在一个产业园区内,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布局,将不同的功能区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形成一个集产业发展、商务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10个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1. 某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该园区将产业研发区、工业制造区、商务办公区、住宅区和休闲娱乐区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的综合园区。
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共享,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2. 某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该园区将科技研发区、创新创业区、金融服务区和文化艺术区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圈。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和资源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和投资者,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3. 某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该园区将工业制造区、物流仓储区、商业服务区和居住社区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综合园区。
通过优化产业链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4. 某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该园区将科技研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金融创新区和生活服务区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聚集地。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
5. 某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该园区将制造业园区、国际贸易区、商务中心和住宅社区有机整合,形成了一个国际化的综合园区。
通过提供一站式的商务服务和国际贸易支持,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和外商投资。
6. 某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该园区将科技研发区、创意设计区、文化创意区和旅游休闲区相结合,形成了一个融合科技、文化和旅游的创意园区。
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创企业。
7. 某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案例:该园区将生态农业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业科技区和乡村旅游区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农业生态综合园区。
衢州海创园 园区案例

衢州海创园园区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衢州海创园是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科技创新园区,旨在打造一个集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企业加速、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
海创园依托衢州市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已经成为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的重要平台。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衢州海创园的园区案例。
一、园区位置及规划衢州海创园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占地面积约为100亩,是一个集研发、生产、办公、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园区。
园区整体规划分为科研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区、科技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域,为各类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二、园区建设衢州海创园园区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注重绿色环保和科技创新。
园区内建有现代化的办公楼、实验室、展示厅等设施,同时配备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会议室、食堂、健身房等,为园区内的企业员工提供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
三、园区企业衢州海创园吸引了众多优秀的企业入驻,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
园区企业秉承创新理念,致力于科技研发和产业转化,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创新成果和商业成功案例。
有的企业在园区孵化发展后,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四、园区服务衢州海创园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包括科技项目申报、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园区设立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市场推广、专利申请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发展难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园区成果衢州海创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影响力,成为衢州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平台。
园区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业团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
园区还定期举办各类科技交流活动和展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示例:衢州海创园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是一座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园区。
国内外产业园案例分析

商业物业 寄宿物业 高科技物业 教育/研发物业
广播物业
住宅与商业物业
通用物业 文化与活动物业
政府办公物业 宗教用物业 都市工业物业 停车区域 教育/研发/高科技物业
商业/休闲物业
公共服务物业
用地功能规划 共有用地51块,总占地面积569,925平米,采取土地出售和出租两种形式,目前出租的土地有2块,未出售的土 地有7块,其余42块土地全部出售。 整个媒体称共分为8大区,并根据功能将物业细分成15种不同用途。包括: 商业物业、寄宿物业、高科技物业、 教育/研发物业、广播物业、住宅与商业物业、通用物业、文化与活动物业、政府办公物业、宗教用物业、都市 工业物业、停车区域、教育/研发/高科技物业、商业及休闲物业、以及公共服务物业。。
占地面积: 569,925 平米
核心商务: 有关媒体与娱乐的广播电视、电 影、动漫、游戏、音乐、数字化教育、以 及软件开发相关的IT服务。。
01 国外经典产业园案例
1.韩国首尔数字媒体城 “DMC”
金浦国际机场
仁川国际机场
首尔数字媒体城 上岩千禧城
5
园区优势
区位优势 距离金浦国际机场仅10分钟, 仁川机场30分钟 距离首尔市中心商业区7公里路程 距离北京、东京航程在3小时之内 周围有上岩千禧城、世界杯体育场、公共高尔夫球场和 外国人居住村等项目, 区域环境已相对成熟。。
人才优势
首尔是韩国高素质劳动力的聚集区 韩国60%的高中生都希望在首尔上大学产业优势 早在90年代,已有10,000多家小型数字媒体创 新型企业聚集首尔。政府最初开发本项目的目的 正是为了激励这些中校企业。 明确的产业定位: 媒体娱乐广播、电影动画制作 、音乐网络教育
01 国外经典产业园案例 6
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经典案例)

宝马中心是在豪华车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耗巨资打造的竞争工具,宝马自身的 强大实力、品牌号召力是其成功的关键;内部物业全自用不对外销售
宝马中心修建背景: • 德国豪华汽车竞争激烈,因
此各大厂商纷纷自建投巨资 建造博物馆、体验中心和现 代化工厂 ,更深层细向车迷 阐述自己的品牌理念和文化 底蕴 • 大众98年在德累斯顿耗资1.8 亿美元兴建了著名的玻璃工 厂于、奔驰新建的博物馆也 于06年正式开放;保时捷在 斯图加特建造的博物馆也于 08年落成 • 07年10月前宝马只有一栋造 型独特的宝马公司总部大楼,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宝 马耗资5亿欧元修建了集研发、 销售等多功能的宝马中心, 在竞争上赢回主动
20世纪50、60年代
• 规模:总占地面积116万 技术中心前身
㎡、7000多研发人员
• 发展现状:经过50多年
的发展与完善,日产科 ➢一九五八年成
技中心已经建立了一套 立日产中央研究
完善的日产研发、检验、 所,是日产技术
保障体系,是日产汽车 中心的前身,进
研发系统的“神经中 枢”。
行“未来车”应 用技的基础研究。
单一企业型案例 独立主题型案例
复合型案例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德国慕尼黑宝马中心
德国慕尼黑宝马中心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米,拥有设计研发人员8500余人,是宝马的自由世界
➢ 宝马中心位于慕尼黑北郊,总建筑面 积35万㎡,拥有设计研发人员8500 余人,不仅成为宝马自由展示产品的 空间,更是慕尼黑的必游之地。
人材培养的目的,将杉 的运营等活动筹办事宜
并动画博物馆内的设施
和机械材料无偿提供动 画制作人员使用,一切
政府的规划
2
收益损失由政府承担。
政府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园区规划简介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的时代。
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1、发展阶段:要素群群集阶段2、产业聚集动力:低成本导向,由于优惠政策的吸引及生产要素的低成本,导致人才、技术培训、资本的滑入,但要素低效串配置3、产业发展需求因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4、园区功能:加工型,单一的产品制造、加工5、与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基本脱离(点对点式)6、由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力”的驱动7、主要的产业类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8、产业空间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9、园区增值方式: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工-技。
可称之为“工业产品贸易区”,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10、代表园区:我国一些发展水平信偏低的产业园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1、发展阶段:产业主导阶段2、产业聚集动力:产业链导向。
各种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3、产业发展需求因素:一定的配套服务和研发能力,这时期企业主要依靠外部科学结构和大学的支撑,因园区内企业自身能力较弱4、园区功能:以产品制造为主5、与城市发展关系:相对脱离(串联式)6、核心驱动力:由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外力”的驱动7、主要产业类型: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8、产业空间的形态:纯产业区,在空间上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9、园区增值方式: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工-技。
可称之为“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其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10、代表园区:我们目前大多数发展较好的高新区基本处于这阶段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1、发展阶段:创新突破阶段2、产业聚集动力:创新文化3、产业发展需求因素:高素质人才、较好的信息、技术及其他高端产业配套服务。
园区自身能力不断增强4、园区功能:研发型。
科技产业区、制造、研发复合功能5、与城市发展关系:相对耦合(中枢轴辐式)6、核心驱动力:内力为主。
技术推动、企业家精神7、主要产业类型: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
高速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型能源技术、新村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重要的新兴领域。
8、产业空间的形态:产业社区。
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效应,在空间上形成围绕产业集群圆层布局9、园区增值方式: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贸-工-技。
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创新链”10、代表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台湾新竹、法国索非亚高科技园区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1、发展阶段:财富凝聚阶段2、产业聚集动力:高势能优势3、产业发展需求因素: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金融本4、园区功能:复合型(事业发展中心+生活乐园)。
现代化综合城市功能,产业集聚地,人气的集聚区、文化的扩散区、资本的融通区5、与城市发展关系:紧密整合(多极耦合式)6、核心驱动力:高价值的“财富级”要素的推动7、主要产业类型: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及其他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8、产业空间的形态:综合新域。
在空间上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完全融合9、园区增值方式:人们对园区主要活动的关注顺序是:技-贸-工。
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其增值手段主要是“财富链”10、代表园区:美国硅谷产业园区规划基本原则总体思路:落实“两个加快”战略部署,突出“两化”联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实施“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布局调整,着力推进“五向发展”,深入推进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集中度和产业特色,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着力推动运行方式集聚化、布局方式集群化、发展方式集约化,使产业园区成为我省壮大提升“7+3”产业和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为全省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中机院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五向发展”基本原则。
一、关联发展原则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支持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成链发展原则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7+3”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切实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
三、集聚发展原则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使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成为本区域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块,努力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四、集约发展原则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格生产用地和生产辅助用地的比例,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
园区内严禁商住房地产项目开发。
五、合作发展原则坚持把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作为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立足省内区域经济合作,支持跨区域建立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探索产业合作园区或“飞地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
立足外向发展,争取建设一批出口加工区、内陆港、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提高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向度。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过去的15年我们看到的和正在进行的,都是因为产业活动的总量增加促进的城市扩张,推动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推动了城市功能的提升;我们将要进行的是以空间规划手段、构建功能性城市区域,引导和推动城市的产业经济活动能力。
新的产业园区规划,首先要倡导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间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而进行。
例如:一个高新园区的成长,更多的会依赖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能力、信息及咨询服务能力以及展示交易服务能力,在这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使一个产业的研发、设计、中试、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通过这个平台功能对外部资源,包括科研机构、产业资本、院校及制造运营企业的吸引,以达到一个循环成长的有机过程。
(参见下图所示)图例:高新园区的产业构建模式另外,我们更多的看到目前的产业园区的开发是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与未来所需要的第四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进行一些规划上的预判和修正,以保证在未来的规划实施中,有着更具备成长弹性的空间设定。
基于未来园区的发展或现有园区升级的需要,我们在园区规划中,除了关注产业集聚的途径特征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更多的探讨和深入分析:第一、园区的规划首先是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而不是以用地性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园区规划的宗旨是围绕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者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这就要求在规划的初始,就着重分析和判定,这些平台构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途径,例如:围绕一个产业技术构建的平台,核心能力是研发或技术交易能力,就需要围绕这个能力去建立一个创新科技服务平台:第二、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
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
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
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仅仅是“招商引资”的初始过程,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规划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
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设立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 形成从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专业风险投资机构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基地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参考文献:产业园区规划/yewulingyu/yuanquguih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