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及其哲学

合集下载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一位,公元前427年出生于古希腊雅典,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四个思想主张:1、柏拉图认为美是相对的、柏拉图认为世间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人们不能把一个事物孤立的拿出来看,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我们周围的事物。

2、在柏拉图哲学当中明细提出将宇宙间的原则及道理都要看成一致普遍性,不仅仅将理念世界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还一一的描述出当时的希腊哲学具有什么样的缺点,人们接受哲学观点后,将误解点明。

3、柏拉图提出理想国和哲学王思想。

4、柏拉图哲学中分别将理念及事物区分,以往的哲学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柏拉图敏锐的抓住了这个区别,哲学方面主要分成一为批判,二为两重,三为回忆。

柏拉图的着作:1、《理想国》。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它成于作者壮年,震古铄今,影响深远,不仅是作者政治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一部折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

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前后共着对话二十五篇。

他坚信哲学家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

书中论及正义、国家、财产、幸福、哲学家、真理、认识、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两千余年来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2、《智者》:柏拉图最深刻的对话录之一。

该书是柏拉图晚期的作品。

该书是一篇对话体哲学着作,它反映了晚期柏拉图存在论、知识论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会饮篇》:柏拉图式爱情的源头。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着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本书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

本书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最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总结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广泛探讨了宇宙和人类的本质,尤其是关注了道德、政治和知识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的简要总结:1. 类型学的理论:柏拉图的思想包含了形而上学的元素,他提出了存在两个世界的理论-感官世界和理念世界。

感官世界是我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而理念世界是不可感知但却是真实和稳定的。

理念世界中有各种“理念”,它们是完美、永恒和不变的。

2. 形而上学的本质:柏拉图认为,人类灵魂在诞生前曾经存在于理念世界中,并且通过知识的觉醒和追溯,我们可以重新连接到理念世界。

人类的目标是了解和追求真理,通过思考和哲学推理,我们可以超越感官世界的局限。

3. 论道德的哲学思考:柏拉图相信,道德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善和美,这些是理念世界中的统一和完美。

通过教育和培养,人们能够意识到道德根本上是对统一和真理的追求。

4. 共和国的政治理念:柏拉图在他的作品《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理论性的政治结构,他认为正确的治理应该是基于专业化和智慧的领导。

他主张哲学家应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因为只有那些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公共利益,并为之工作。

5. 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实现个体和社会完善的关键。

他提出了概念“哲学之爱”,它涉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他主张年轻人通过对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理性和审美感,并通过培养灵魂对善的向往来实现完美。

6. 知识论:柏拉图对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真正的知识不是从感官世界中获得的,只有通过思考和理念的觉醒,人们才能获得持久和真实的知识。

他主张哲学家通过对理念的研究来获得真理和智慧。

7. 爱的概念:柏拉图认为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它涉及到对美和完美的追求。

他通过分层理论解释了爱的本质,从对个人的爱逐渐拓展到对理念的爱。

柏拉图主张爱是一种引导人们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力量。

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

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

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一、柏拉图生平•出生贵族,大约20岁,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柏拉图逃离雅典避难•前387,回到雅典,创办学园•前367,再度出游,到达叙拉古,欲将自己的理念赋予实施,未能成功,被叛卖为奴隶,后由学生赎回•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雅典学园波普尔的评价•柏拉图著作的影响(无论好坏)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但很少是非柏拉图哲学。

怀特海的评价•关于全部西方哲学传统的普通特征,可以稳妥地概括为: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二、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理念说•2、回忆说•3、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1、理念论•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它的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不过“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理念是一,它作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

理念的多重含义•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理念是事物模仿的模型。

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是理念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模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a. 理念如何派生事物•一是“分有”。

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如果美自身之外还有美的事物,那么它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它分有了美自身。

每类事物都是如此。

”•二是二是模仿。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模仿。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模仿理念而存在。

•“木工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对道德哲学的探讨影响深远,其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浅论。

柏拉图笃信“理念”的存在,他认为一切都有其理念,而这些理念是超越于现实世界的,是绝对的存在。

在柏拉图看来,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理念,而这些理念是人们通过思考和智慧所能够认知到的。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原则:美善统一、理念真实、道德体系。

美善统一是指所有的美好和善良都是统一和相关的,而不是分离和独立的。

理念真实是指道德的本体在于理念,而现实世界中诸如美、善、正义等都只是理念的影子,真正的道德领域是在理念中。

道德体系是指美善的理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这个体系是有层次并且彼此相互关联的。

柏拉图认为,人们对美、善、正义等道德理念的追求是内在的,是天性使然的。

他指出,人们心中对美善的渴求并不是基于外部利益,而是基于内心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他强调,人们应该通过思考和研究来认知这些理念,不断追求对美善的真正理解,将其融入到自身的生活中,使得内心更加美好,在行为上得以体现。

在此基础上,柏拉图还提出了他著名的《理想国》里的“哲人统治者”理论。

他认为,唯有真正懂得理念的哲人才能真正领导国家和人民,因为他们对美善的理解是最深刻的,他们的统治是基于道德和正义的,这样的统治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而普通人则应该顺从哲人统治者的指导,接受他们的教育和引导,使得整个社会都能够朝着理想境界前进。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念观念为形而上学和后来的哲学思想提供了基础,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为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观念与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相吻合,对于基督教哲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对于哲学家的要求和对国家的理想统治观念,对政治哲学和政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塑造了后来政治体系,如启蒙时代的政治理论以及现代民主制度等。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

浅论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及其影响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古希腊智慧之父之一。

他的道德哲学观对人文主义思想以及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以及其影响展开浅论。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中。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分析了正义的本质,并提出了一种关于理想国的构想。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根据合理原则来组织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正义。

他还认为正义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智慧统治者的基础上,而这些统治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强调了道德的客观性。

他认为道德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个人喜好或社会习俗,而是一种客观存在。

他将道德与真理联系在一起,认为道德规范应该以真理作为根据。

他认为只有通过理性分析,才能发现真理和道德的本质,并且只有智慧者才能真正理解和遵循道德规范。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他认为人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灵魂的完美状态,并与智慧相联。

他主张通过追求智慧和真理,来克服身体的欲望和虚荣。

他将追求智慧和真理视为人生最高层次的追求,并认为只有通过这种追求,人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后世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观点在整个古代哲学中都有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等哲学学派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对欧洲的宗教思想以及中世纪的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观点被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广泛采纳和发展,成为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柏拉图的观点还影响了思想家们对人类精神和意识的理解,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兴起。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法律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观点强调了正义和合理性的重要性,为现代民主制度和法治理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的观点也对现代伦理学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对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强调了道德的客观性、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智慧统治的理念。

苏格拉底、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剖析

苏格拉底、柏拉图及其哲学思想剖析

格:如果他们一辈子头颈被限制了不能转动,他们 又怎样能看到别的什么呢? 苏:那么,后面路上人举着过去的东西,除了它 们的阴影而外,囚徒们能看到它们别的什么吗? 格:当然不能。
苏:那么,如果囚徒们能彼此交谈,你不认为,他们会断
定,他们在讲自己所看到的阴影时是在讲真物本身吗?
格:必定如此。 苏:又,如果一个过路人发出声音,引起囚徒对面洞壁的 回声,你不认为,囚徒们会断定,这是他们对面洞壁上移 动的阴影发出的吗?
影像
可知世界
本原
意见(经验事物) 科学知识对象
想象
相信
推理
理智直观
2、洞穴之喻 洞穴之喻说明我们对可感世界的知识和对理念洞 见之间的关系。在洞穴中,囚徒手脚被绑,背对 洞口,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身后有把火, 在火与囚徒之间,各种物体被从这边运送到那边, 从而在囚徒面朝的洞壁上投射移动的影子。囚徒 认为这些移动的影子就是实在。

中期对话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

《克拉底鲁》、《泰阿泰德》、《巴门尼德》、《 斐多》、《斐德罗》、《国家》卷二至卷十、《会 饮》 晚期对话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 《克里底亚》、《法律》、《斐莱布》、《政治家 》、《智者》和《蒂迈欧》
不成文学说(unwritten works)
著作译著
活呢?
格:我想,他会宁愿忍受任何苦楚也不愿再过囚徒生活的。
苏:如果他又回到地穴中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你认为会 怎么样呢?他由于突然地离开阳光走进地穴,他的眼睛不 会因黑暗而变得什么也看不见吗? 格:一定是这样的。
苏:这时他的视力还很模糊,还没来得及习惯于黑暗——
再习惯于黑暗所需的时间也不会是很短的。如果有人趁这

试述柏拉图哲学原理的内容

试述柏拉图哲学原理的内容

试述柏拉图哲学原理的内容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的理念体系奠定了Idealism哲学的基础。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这个感性的具体世界是理念或形相的模糊反映。

理念是超越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是永恒不变的真实。

理念之于个物,犹如模型之于雕塑。

二、知识论
柏拉图认为知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追忆,而非感官获得。

人的智慧应该脱离低级的感觉和欲望,通过理性回忆对理念的认识。

三、存在论
柏拉图将存在分为绝对的理念存在和相对的现象存在。

理念存在是唯一的真实,不依靠知觉而自存;现象存在是理念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反映。

四、价值论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代表着真、善、美等绝对价值。

人应当以理性认识理念,追
求Virtue,返回价值源头。

五、政治哲学
柏拉图主张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哲人通达真理,能建立最高的政治秩序。

六、论人之天性
柏拉图提出三部分心灵模型,理性、气质和欲望应当和谐发展,其中理性控制其他两者。

柏拉图

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哲学1.理念论产生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在所说的各派哲学之后,柏拉图的方案出现了,它在许多方面追随着这些哲学,但也有和意大利派哲学不同的自己的特点。

在青年时代,柏拉图开始是克拉底鲁的同路人,也赞同赫拉克利特的意见。

一切可感觉的东西不断流变,关于它们,知识是不存在的,他在晚年仍然持这样的观点。

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学,对整个自然则不过问。

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一个集中注意于定义。

柏拉图接受了这种观点,不过他认为定义是关于非感性事物的,而不是那些感性事物的。

正是由于感性事物不断变化,所以不能有一个共同定义。

他一方面把这些非感性的东西称为理念,另一方面感性的东西全都处于它们之外,并用它们来说明。

’’2.理念论内容在柏拉图的哲学中,“理念"既具有本质的意义,同时又有“种”和“类”的含义。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它们均出自动词idein(看),愿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或形式是共同名字(普通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共相事物,是若干或许多个体事物共同分享或分有的一个实体事物。

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

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

在他看来,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

他认为这两个世界的关系是原本和摹本的关系,理念世界是原本、模型,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

柏拉图曾经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洞喻。

“洞喻"即洞穴之喻。

一群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洞穴里,由于被锁住而不能走动、回头和环顾左右,只能直视洞壁的情景。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与人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雕像走过,火光将雕像投影在他们面对的洞壁上,形成了变动的影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青年时期亲身经历的两件事变:“三十僭 主”政体的暴政和苏格拉底被民主政体处死。 这两件事影响他以后一生的道路。柏拉图在苏格 拉底被处死后,对雅典的各种政体都已绝望,自 愿地离开了雅典,他怀着探求哲学和政洽、哲学 家和政治家结合的途径以及理想政体的希望,到 麦加拉、埃及、昔勒尼、大希腊、西西里等地, 进行了为期十二年左右的游历活动。
第三讲 柏拉图及其哲学
一、生平和著作 1、青少年时期 2、游历时期 3、学园时期 4、三次西西里之行 二、思想渊源 三、哲学思想 1、认识论 2、理念论 3、辩证法 4、理想国
一、生平和著作 青少年时期(公元前427—399) 柏拉图于公元前427年生于雅典附近的埃癸 那岛。柏拉图是他父亲阿里斯同和母亲佩里克提 俄妮的幼子,两个哥哥阿得曼图、格劳孔和一个 姊妹坡托妮。双亲的家庭,都是属于雅典显要的 贵族世家。父亲的谱系可以上溯到雅典历史上最 后一个君主科德罗斯;母亲的谱系可以上溯到德 罗皮得一世(公元前644年雅典执政官)以及梭 伦的兄弟德罗皮得二世(公元前593年雅典执政 官)。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给她的叔父皮里兰 佩,并生了安提丰。皮里兰佩积极支持民主政体, 是伯里克利的挚友和政策的重要支持者。柏拉图 的青少年时期在他的继父家里度过。


狄俄尼索一世于公元前367年去世,柏拉图第二 次来叙拉古,训练狄俄尼索二世成为哲学家、政 治家。开始时,和狄俄尼索二世相处得还可以; 不久狄俄尼索二世和狄昂的矛盾激化,指控后者 从事卖国活动,而把他驱逐出境,狄昂就此去雅 典的学园,在那里学习和积极从事策划推翻狄俄 尼索二世的政治军事活动。为此,这个青年僭主 怀疑柏拉图鼓励狄昂推翻他的统治,柏拉图的生 命再次遭到威胁;后来在阿启泰等的斡旋和当地 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才允许他暂时回雅典,但要 柏拉图保证战争结束后重返叙拉古。

离开埃及之后,柏拉图到昔勒尼游历。 该地区是希腊殖民城邦,是希腊世界的数学和哲 学活动的中心之一,柏拉图在这里结识了数学家 忒俄多儒。 接着柏拉图向西航行到大希腊(即南意大利)漫 游,主要是到另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塔壬 同,结识了当地民主政体的领袖和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主要代表阿启泰,彼此结下了深厚而持久的 友谊。塔壬同的政体和阿启泰的为人、学识,给 柏拉图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他日后追求的哲学 家和政治家相结合的一个理想的雏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游历生活长达十二年之久,柏拉图详尽地考察了 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进一步 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 等理论,以及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正是在这样 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柏拉图逐步形成了他自己 的哲学体系,以及对改革希腊的社会、政治、法 律、教育、宗教等制度的见解。他建立学园正是 为了进一步传播他的学说,在实践中推行他的理 想国或“第二好的国家”。


柏拉图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希腊著名的悲剧 和喜剧,柏拉图直接看到它们公演。柏拉图青少 年时期热衷于文艺创作,撰写过赞美酒神狄俄尼 索的颂诗以及抒情诗,结交苏格拉底之后才把诗 稿焚毁,决心从事哲学研究。据拉尔修记载:苏 格拉底曾梦见一只天鹅站在自己的膝盖上,然后 突然展开翅膀,发出一声悦耳尖鸣后就飞走了。 结果第二天就有人介绍柏拉图做他的学生,在他 身上苏格拉底看到了自己梦中的天鹅。

三次西西里之行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应邀到西西里叙拉古 的狄俄尼索一世宫廷(公元前430—367)。 柏拉图到达狄俄尼索宫廷后,就和这个僭主谈论 僭主政体的弊端,结果激怒了这个僭主.在他的 姻弟狄昂(公元前408—354)的规劝下,才没 有处死柏拉图;但事后,仍然唆使当时在他宫廷 的斯巴达使节坡利斯于归途中的埃癸那岛(即柏 拉图的出生地)把他卖为奴隶;幸得昔勒尼人阿 尼刻里出资赎回并将他送回雅典。

柏拉图学园主要开展如下活动: 第一,培养上层统治者和提供政治咨询。 “作 为统治者的一个训练基地,不仅仅是维护一种特 殊的政治理论,而且还对学园的那些已经获得政 权的成员们,提供实际的指导。” 第二,积极传授和开展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 为当时希腊世界的学术研究中心。尤其是数学, 柏拉图认为数学能激励心灵上升到最高的理性认 识,是接受最高的辩证法教育的最后一个准备阶 梯。 第三,柏拉图的大量中期、后期的对活、信札, 都是在学园时期撰写的.还有未曾保存下来的在 学园的口头讲演,所谓“不成文学说”。

游历时期(公元前399—387年) 柏拉图于公元前399年到科林斯海峡的麦加拉。 苏格拉底的学生欧几里得在当地创立的麦加拉学 派把苏格拉底的伦理学和埃利亚学派的学说结合 起来,并以此去批判其它学派的学说。 接着,柏拉图就到埃及去游历。这个古老民族的 伟大文化:教育、音乐、造型艺术、官僚政治和 制度、天文学、数学等给柏拉图巨大影响。以后 在《国家篇》、《法律篇》等对话中提出的一系 列政治、宗教、教育和制度,和这些经历无疑是 密切相关的。晚年的对话《蒂迈欧篇》记载:和 埃及比起来,希腊人“在思想上都是未成熟的。”
学园时期(公元前387——347年) 柏拉图公元前387年在以英雄阿卡得穆命名的运 动场创建学园,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的、 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 贵族子弟成为上层统治者的学校。雅典的伊索克 拉底学园早于柏拉图学园数年,但它主要是继承 智者派的传统,传授修辞学和演说术。柏拉图学 园一直存在到 529 年,只是在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禁止下被迫关闭,前后持续九百余年之
公元前361年,柏拉图践约第三次去西西里。 为调和狄俄尼索二世和狄昂间的予盾,柏拉图冒 着生命危险到了叙拉古,狄俄尼索二世仍坚持不 允许柏拉图回国。后来,还是在阿启泰等的斡旋 下,柏拉图于公元前360年才重返雅典。狄昂则 在学园的一些成员们的支持下,训练军队,于公 元前357年攻占了叙拉古,将狄俄尼索二世逐出 叙拉古,成为该地的僭主;但狄昂本人,于公元 前354年被人谋杀。 柏拉图对狄昂的死,感到非常悲痛,比之苏格拉 底的死,对他的打击还要重。其理由是,苏格拉 底虽被处死,但他的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狄 昂则在准备达到其伟大事业前就去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