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所见

合集下载

袁枚《所见》古诗赏析

袁枚《所见》古诗赏析

袁枚《所见》古诗赏析袁枚《所见》古诗赏析《所见》清代: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

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

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

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

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

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

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

“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的诗篇,诗人在诗中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

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是:
牧童悠然自得地骑着黄牛,行走在林间小路上,他那嘹亮的歌声震荡在林间。

大概是想捕捉正在鸣叫的蝉吧,牧童忽然停了下来,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

《所见》原文:
牧童①骑黄牛,歌声振②林樾③。

意欲④捕⑤鸣⑥蝉,忽然闭口立⑦。

作者:清代,袁枚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扩展资料:
《所见》古诗赏析
1、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2、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3、这首诗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

诗人
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古诗《所见》PPT

古诗《所见》PPT

加强畜牧兽医管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发布时间:2021-06-10T11:21:17.96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作者:古丽扎西·夏依木拉提[导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在牲畜养殖过程中,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仍存在很大的漏洞,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为人们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乌市达坂城区达坂城镇人民政府古丽扎西·夏依木拉提 830039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为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但是在牲畜养殖过程中,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仍存在很大的漏洞,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为人们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因此,提高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加强畜牧兽医管理工作成为了畜牧行业工作的重点。

通过对当前畜牧兽医管理和动物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畜牧兽医管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策略;引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推动国内畜牧业朝着科学化与网络化方向迈进,然而现阶段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显著,当中就包含动物疫病的防控问题,其在一定范畴内影响了畜牧业的稳健发展。

倘若对动物疫病问题无法进行及时解决,除了会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之外,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必须运用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模式来增强疫病防控水平。

1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畜牧行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的畜牧行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大多数是小型养殖单位或者农户个人养殖,但是养殖户并未重视牲畜的健康问题,近年来我国禽流感现象十分常见,威胁着人民的安全。

因此,国家必须在加强畜牧兽医管理方面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保证牲畜产品的安全问题,这有利于加快我国畜牧行业进入国际化牲畜养殖发展序列的速度,提高我国牲畜行业的国际地位。

三年级语文(鄂教版)上册《古诗诵读:所见》公开课PPT课件

三年级语文(鄂教版)上册《古诗诵读:所见》公开课PPT课件

牧 童 / 骑 / 黄 牛,
yì yù
歌 声 / 振 / 林 樾。
bì k ǒu lì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意 欲/ 捕 / 鸣 蝉,
பைடு நூலகம்
忽 然 / 闭 / 口 立
会写会读
mù qízhè n chá n
牧 骑 振 禅 suǒ yù bǔ míng 所 欲 捕 鸣
指名读 小组读 齐读 开火车读

朗读 生字教学

理解 欣赏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 袁牧(1719~1798),浙江 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 《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要求:自读课文,画出 生字,把生字读正确,把 每句诗读通顺。
suǒ jiàn 所见
mù tó ng qíhuá ng niú ,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所见
(清)袁枚
牧 童 歌 声
骑 黄 牛, 振 林 樾。
意 欲
忽 然
捕 鸣 蝉,
闭 口 立。
创新思维:
牧童捉到蝉了吗?请 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
忽 然 / 闭 / 口 立
所见
(清)袁枚
mùtó ng qíhuá ng niú , 牧 童/ 骑 /黄 牛,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歌 声 / 振 / 林 樾。
yì yù bǔ míng chán,
意 欲/ 捕 / 鸣
hū rán bì
蝉,
k ǒu lì
忽 然 / 闭 / 口 立。
林樾: 林中树木成阴的地方。
所 见 (清)袁枚

一年级儿童诗诵读表演

一年级儿童诗诵读表演

儿童生活古诗词诵读篇目
1.《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旁白):牧童骑着黄牛,清脆的歌声穿透了林间的空地。

因为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忽然闭上嘴站了起来。

一人表演。

齐唱《所见》两遍。

一生诵读一遍,齐背一遍。

再唱两遍。

2.《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生(快节奏):有个小孩儿学钓鱼,诗人看到提起笔,写下童真和童趣,
齐:写下童真和--童--趣。

唱《小儿垂钓》两遍。

两人表演。

一生诵读一遍。

齐背一遍。

再唱两遍。

3.《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生(快节奏):小娃撑艇池上走,小艇以前叫做舟。

浮萍一开踪迹漏,偷采白莲不是偷。

唱《池上》两遍。

一人表演。

一生诵读一遍。

齐背一遍。

再唱两遍。

4.《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生(配乐):农历二月的春天,青草抽芽生长,黄莺四处飞鸣,杨柳的枝条拂过堤岸,也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瞧,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就跑回了家,趁着东风放飞手中的风筝。

多人表演。

所有生唱《村居》两遍。

一生诵读一遍。

齐诵一遍。

再唱两遍。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鉴赏《所见》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鉴赏《所见》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鉴赏《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⑴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⑴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⑴欲:想要。

⑴捕:捉。

⑴鸣:叫。

【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鉴赏】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

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

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

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

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

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

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

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

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

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所见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所见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所见
所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作者背景】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注词释义: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古诗今译: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鉴赏《所见》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鉴赏《所见》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yì y ù bǔ míng 点c此h播á放n教,学视h频ū rán b ì k ǒu lì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悠然 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 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牧 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 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
所见
朗读
生字教学
理解
欣赏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要求:
自读课文,画出生 字,把生字读正确,把 每句诗读通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suǒ jiàn 所见
mù tóng qíhuáng niú,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所见:所看见的事物。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林樾:林中树木成阴 的地方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意欲:心想。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牧童:放牛的孩子。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suǒ jiàn 所见
mù tóng qíhuáng niú, gē shēng zhèn lín yuè
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yì y ù bǔ míng chán, hū rán b ì k ǒu lì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所牧骑振 欲捕鸣闭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要求:
读每句诗,讨 论诗句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3)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诵读:所见
总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
4、大声朗读,想象诗人当时所见到的情景.
5、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所见
骑黄牛
牧童歌振林聪明可爱
欲捕蝉
闭口立
C、师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字音。
2、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多种方式检查读的情况。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质疑问难: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B、师概括诗意:夏季的一天,一个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间小路上行进。那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他听到了知了的叫声,就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3、介绍作者:
A、这动人的画面不仅咱们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诗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当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就提笔将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象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