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合集下载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教材分析:
1、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影 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2、难点: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 学情分析: 12级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中职学校的学习,同时已经具备 了相应的学习和分析的能力,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尤其是理 科班,学生能较好地与老师沟通教学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促 进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斧子
=
1把斧子

20千克大米 20吨大米
不同商品可以相互交换,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换比例。
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是因为
在商品中都凝结了等量的人类劳动。 即消耗了相同的体力或脑力劳动
共同的东西: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也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和货币
2
价格和价值规律
3
消费和消费观
4
……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 作用,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 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理解科学消费观的内 涵。 2、情感目标: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 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消 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运用能力:能识别商品,能举例说明货币在商品交换中 的作用。能根据某一商品价格的变化制作价格的曲线图, 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用科学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 根据家庭的收入,设计家庭月消费方案。树立和增强环保 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过中秋了,姑姑给小忠买了一套衣服 是 奶奶送来了自家养的鸡和种植的大米 否
爸妈从饭店买来了月饼 是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教案

的。
板书设计:
决定
价值
价格
决 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课堂设问:既然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商品一旦生
产出来,商品的价值就确定了,那么商品的价格为什么还
会发生变化呢?
师生互动:影响商品的价格很多,有气候、时间、地域、
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改变
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分析问题:首先是求同心理。利:健康合理的求同心 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如果忽视个人经济承受 能力,盲目从众,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其次是求异心理。 再次是求名心理。 最后是求实心理。 3、科学的消费观 课堂设问:上述的消费心理有利也有弊,所以要形成 合理、健康、文明的消费那么科学的消费观有哪些原则呢? 分析问题:(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根据自己的经济 实力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避免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从收入的用途来看,可以分 为积累和消费;从消费的时间来看分为当前消费和长远消 费;从消费的内容来看,可分为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文化 生活消费;从消费满足需要的层次可分为生存消费、发展 消费和享受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 包括选择绿色产品、注意垃圾的分类处理、注重环保、节 约资源。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节约消费、合理消费, 反对浪费消费中的浪费现象。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 动生产率
课堂设问:请同学们分析第 8 页的连线职场案例,生 产者会采用哪些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分析问题:谁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谁 的劳动生产率就搞,获利就多,正因为如此,这样就会刺 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商品。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8分钟)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几角涨到几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拓展思考:你对信贷消费理解吗?你对这种消费方式有什么看法?
补充:国外的消费方式和国内消费方式的对比。
三、课堂小结(4分钟)
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中职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

中职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第二框《价格和价值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本教材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理解这门课的基础,所以需要重点讲解。

二、说学情职中学生基础较弱,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耐心仔细的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内容的重要性,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值规律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某一商品的价格变化制作价格曲线图,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3、思想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难度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对本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

五、说教学过程导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和货币,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商品和货币的内容。

首先我们学习到了商品的含义是什么?生: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师: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生:使用价值和价值。

师: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购买商品就需要用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生: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师:货币在行使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不仅不同商品的价格不同,就是在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价格也不尽相同;但是,商品的价格不会无线上涨,也不会无线下跌,是由规律可循的。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价格和价值规律。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说一下你认为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生:时间、季节、心理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啊。

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价格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板书)价值决定价格,这是导致不同商品价格不相同的根本原因。

那价值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时间,但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衡量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第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第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2、求异心理
哪种装扮更得体、大方,更具有青春朝气?
• 如何看待求异心理?
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新产品的出现。 弊:过分标新立异,容易滋长炫耀之风 。
态度:这种消费应看具体的对象、场合和 时间,应考虑社会的认可度。
3、求名心理
这些体现了什么样的消费心态?好不好?该不该提倡?
利:有利于推动商品生产者不断提高质量、创名牌。 弊:助长攀比虚荣的心理和风气,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态度:应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 说一说:用“贝壳”“羊”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什么不足之处?
• 羊:携带不方便、易死亡
贝壳:易破碎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四阶段:一般等价物 固定 在金银上
• 议一议:一般等价物为什么最终都集中在贵金属上? • 1、金银体积小、价值大 • 2 、金银 质地均匀,不易磨损 • 3、金银便于保存和携带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人类最初的商品交换是怎样的? 交换
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假如此某时个“地羊方”,就羊为这种一商品 大家般都等喜价欢物。。一般等
价物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羊、贝壳等。
• 思考:列举几个与商品交换有关的用“贝”字作偏旁的汉字。 • 赚赔财购贩帐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人们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廉”。那么“物 美”“价廉”各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要求呢?它说 明了什么问题呢?
物 美 ——使用价值 价 廉 ——价 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第1课 商品的交换

第1课  商品的交换

一般等价物

历史上,一般等价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 品承担。
天然海贝(中国,日本,东印度群岛,美洲,非洲,) 牛,羊等牲畜(古代欧洲的雅利安民族) 盐 (埃塞俄比亚) 烟草,可可豆 (美洲)

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 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商品。
贵金属金、银,它具 有不易变质、易于分割和 熔合、体积小而价值大、 便于携带等自然属性。
P4《知识链接》 货币的演变:
(一般等价物→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


纸币是用于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 段的职能的。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 。 纸币只是货币的一种符号,没有价值。 纸币的优点
A、成本低;B、防磨损;C、流通畅;D、易携带。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请问如果当年只有 价值100万亿元的商品,而国家发行了200 万亿元的货币,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津巴布韦是目前世界 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 家,目前一个普通汉堡 的售价是1500万津元, 美联社称其官方通货膨 胀率估计高达25000%。
P4《走进生活》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CPI
(3)货币的其他职能
A、贮藏手段:货币作为财富的代表被保存 起来,这时,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功能。 执行该功能的货币应该是金属货币。 B、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支付债务、地租、 利息、税款、工资等手段叫支付手段。 C、和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货币支付 国际收支差额的手段。过去是贵金属, 现在,美元有了世界货币职能。
(三)科学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 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 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们要做到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不揉搓、毁
坏人民币,保持人民币的干净、整洁、完好。
同时,还要了解一些防伪知识,提高鉴别假钞
的能力。
h
42
纸币的发行量的影响
纸币的发行量过多会怎样? 纸币的发行量过少会怎样?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h
43
国民党政府法币发行额
时间
1937年 1945年 1948年
数额
100元
了由专家学者和企
业家代表参加的经
济形势座谈会上听
了马云对网络购物
火爆的介绍后,称
“你们创造了一个消
费时点”。
h
51
货币演变史
h
52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h
53
• 1、价格的波动
• (1)请比较一下最近蔬菜和鸡蛋价格的 走势,并分析为什么?为什么鸡蛋的价 格再涨也涨不过牛肉,再跌也比豆腐贵 呢?
养鸡
经济政治与社会
h
1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本章主要内容: ✓商品与货币 ✓价格和价值规律 ✓消费和消费观
h
2
•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 品日趋丰富,货币、价格、消 费一起构成了我们生活休戚相 关的经济现象。探究这些经济 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树立 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 我们受益终生。
h
h
18
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
h
19
2、货币的基本职能
• 故事:俊俏的媳妇上街在摊铺旁轻巧地 拿出五文钱给摊铺的伙计说:“香粉一 盒”,伙计收了钱很礼貌地递上香粉说: “请拿好,请走好,欢迎下次再来。”。 俊俏媳妇的书呆子丈夫则拿着一张叶子 遮在脸上,很迅敏地从摊铺上拿着东西 就走,伙计一把捉住且大声恕斥说:“你 这个读书人怎么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3.纸币含义: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如果我们到欧洲旅游,能在那里用人民币购物、付费吗? 4.纸币流通规律:P20 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公式1(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前): 金属货币需要量=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公式2(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 金属货币需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 赊售商品价格总 额 + 支付所需货币量 - 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 / 货币流通 次数
• E、教学内容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第一节 商品和货币 • 一、多种多样的商品
• • • • (一)什么是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判断标准: 必须交换:农民自己种粮自己吃,不是商品;农民自己养猪,制成香 肠,送给亲戚,不是商品;封建社会农民叫地租,属于无偿给予,不 是商品。因为未交换。 • 必须是劳动产品:阳光、空气、自然水不是商品。 • 特殊情况:有些国家空气可以买卖,天然水可以出售。如:非洲干旱, 去南极拉冰卖钱。由于城市空气污染,有人把森林中的空气收集压缩, 卖给城里的富人用。但这时的天然水、空气已非原来意义上的自然物, 而花费连人的劳动(运送、收集)成为劳动商品了。

• •
第二节 价格和价值规律 P5
一、多变的商品价格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 (一)价值决定价格 • (二)其他因素影响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 (三)那么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 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 货币到底是什么?钱?钞票?神秘 莫测。 • 有“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万 能”、“杀人不见血的刀”种种说 法,揭开其面纱。
• 1.货币的产生 • 要谈货币的产生,先得从最初的商品交换说起, 商品交换价值(即商品的价值形式之一,另一为 价格),在发展中经历了四种形态。 •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最初的商品交换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 力发展,氏族公社偶然有了剩余产品,以便换取 别的产品。 • 一只羊=2把斧子 • (偶然的直接的物物交换,斧子为等价物) •
1.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含义 3.正确对待货币 4.货币的本质
• • • • • • • • • • • • • •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 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 世界货币 (三)纸币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纸币形成原因: 3.纸币含义: 4.纸币流通规律 5.通货膨胀: (四)信用工具 (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 •
• •
(5)商品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若用另一种商品表现(物物交换),叫交换价值。
例:货币产生前:1丈布=10斤米 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货币产生后:1丈布=20元 表现形式:价格
• • • • • • • • • • • • • • • • • •
2.流通手段 (1)含义:P17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产生前:物物交换 W——W 货币产生后:货币为媒介 W——G——W (2)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这个意思。 3.贮藏手段 (1)含义: 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 (2)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纸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条块。 纸币的缺点:变质或贬值。 4.支付手段 赊销产生而产生。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5.世界货币:金银(贵金属)——银已成为金的附庸 (1)含义: 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即在对外贸易中起作用。 (2)怎样支付: 对外贸易中,各国不一定现金(外汇)支付,可到年底统一结算。我国由中国银行结算,收支相冲。 若支,则外汇支付,外汇不够,可能动用黄金储备——一旦动用黄金,则为世界货币。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只有贵金属金银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种纸币,例如美元,也具有了世界 货币的职能。——硬通货 外汇:指一国对外结算所使用的外国货币或一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汇票、期票、支票、电汇 等)。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P6
• • • • • •
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3.产品经济 马克思认为:存在于共产主义社会。 特点:按需分配,不再交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银优点: 第一,价值大,体积小,便于携带、收藏。第二,不腐烂、不易磨损,久藏不坏, 铜易卤,铁易锈。第三,质地均匀,硬度小,便于切割。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说明金银最适合充当货币。 2. 货币含义:P16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正确对待货币:货币也是商品。反对“金钱万能”观念,但“没钱万万不能”。 4.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5.货币形式的演变:金银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1)含义:指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2)货币可以衡量商品价值,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如: 尺子可以衡量长度,因它本身有长短。 (3)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标价。 (4)货币单位:尺子可以衡量长度,不仅因自己有长短。,还要有刻度单位。 货币也有固定单位: 美国:美元、美角、美分;英国:英镑、先令、便士;中国:元、角、分
经济组织形式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 有三种类型:
(1)小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
• 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 从属之。 • 特点:商品生产者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生产和出卖 商品是为了重新购买其他商品,以满足自己需要。
(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 商品经济占统治低地位。 • 特点: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和雇佣劳动的基础上,一满足私人 利益需要的目的。
•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
• (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 (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 (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 第三节 消费和消费观 P8
• • • 一、不同的消费行为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 三、科学的消费观
• F、教学内容 •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 第一节 商品和货币
• (三)纸币 •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发行的 “交子”。 P19 • 当时四川缺铜,铁钱币值小,不值钱、笨重。16家富商共 同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楮(chǔ)树皮造的 绵纸。 • 2.纸币形成原因: P18 • 金属货币在长期的流通过程中,会逐渐磨损而重量减轻, 足值货币变成不足值货币,但仍与足值货币一样使用。这 种情况表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可以由价值符号(纸币) 代替。 • 于是,我国宋代,欧美近代出现了纸币。 • 纸币优点:便于携带,节约金属材料及铸造、运输费用。 • 其实用任何东西代替货币都可以,石头也行。只是纸币方 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的耶羔岛,居民用石头作货币, 上刻主人的名字,不搬动)
• (2)总和的或扩大的 价值形式:一种商品 一只羊 可同一系列商品交换。 • 一只羊=2把斧子 • =2丈布 =40千克粮食 • =2分黄金 • (扩大的物物交换) 2把斧子
40千克粮食
2分黄金
• 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频繁,用于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 范围不断扩大,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表现在许多商品上,如上等式。 • 缺点:商品价值不能获得统一表现,还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共同的等 价物,仍处于物物交换阶段,而物物交换必须在双方都需要对方商品 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 矛盾: • 例如:一—欧洲人——到非洲原始部落旅行——需船——船主要象 牙——象牙主要罗纱——罗纱住要针——欧洲人有针(返回换) • 由于无共同的等价物,人们喜欢、需要的东西不一样,交换曲折、麻 烦。 • (3)一般价值形式 • 为解决上述矛盾,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共同的等价物作为交换媒介,一 种为大家所接受的商品。用这种商品可以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
• • • • • • • • • • • • • • • • • • • •
等式为: 2把斧子= 二丈布 = 一只羊(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40千克粮食= 2分黄金= 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颠倒了一下位置,这里的商品交换已经成了两步。 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交换成一般等价物。 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羊)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 已不是直接交换,而是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新矛盾: 一般等价物不固定,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一般那等价物往往不一样。 P16 夏商周——贝壳 西晋——布、绢 非洲——牲畜 美洲——烟草、可可 (3)货币形式 由于不同地方等价物不一样,若北京人——猪,绵阳人——绵羊,则麻烦。 为克服上述困难,某种商品从商品界游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没有地区差 异),这就是货币。 等式为: 2把斧子= 二丈布 = 40千克粮食= 2分黄金(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 一只羊 =

• • • • • • • • • • •
D、板书提纲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第一节 商品和货币 一、多种多样的商品 (一)什么是商品? (二)人类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经济活动方式) (三)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四)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 2.价值: 二、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 • • •
• (二)人类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经济活动方式) 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 • 特征: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 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 • 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 漫长封建社会“男耕女织、自食其力”,就是生 动写照。目前,很多国家仍然存在。 • 2.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 括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出现于奴隶社会。在奴 隶社会、封建社会不占统治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