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人口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全国调查人口研究报告数据

全国调查人口研究报告数据

全国调查人口研究报告数据全国调查人口研究报告数据1. 引言人口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了解和研究人口的情况对于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规划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全国调查人口研究报告的数据,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人口的结构、变化和特征。

2. 方法本次研究基于全国调查人口研究报告的相关数据,主要采用了统计分析和可视化方法。

我们分析了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人口的结构特征、人口的迁移状况等多个方面。

3. 结果与讨论3.1. 人口总体变化趋势根据全国调查人口研究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人口总体数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

从2000年到2020年,全国人口从12.75亿增长到14亿,增长率约为9.8%。

其中,城市人口增长更快,而农村人口增长相对较缓。

这说明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

3.2. 人口结构特征人口的结构特征是人口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属性上的分布情况。

根据研究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年轻人口比例逐渐下降,这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3.3. 人口迁移状况人口迁移是人口研究中又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研究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人口迁徙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了人口的热点迁徙目的地,而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口则呈现出流出的趋势。

这种人口迁移现象不仅影响了人口的分布结构,也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结论全国调查人口研究报告的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口情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人口总体数量逐渐增加,城市人口增长更快,农村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结构特征上,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年轻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反映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迁移方面,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人口的热点迁徙目的地。

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对于制定和实施人口相关政策、规划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报告范文中国人口问题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国面临着诸多的人口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背景1.中国的人口总量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4.54亿;2.人口结构特点: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劳动力人口比例减少。

三、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中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压力,如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

2.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但城市人口膨胀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供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3.人口性别比失衡: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但仍然存在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4.人口数量管控:中国曾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数量,但该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少子化和老龄化等问题。

四、解决方案1.加强老龄化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养老金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水平,鼓励发展养老产业,提供便利的养老服务。

2.促进平衡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工留在农村发展。

3.加强人口性别比平衡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来遏制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

4.优化人口数量管理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革,避免人口数量波动过大,保持人口结构的相对平衡。

五、结论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加强老龄化社会建设、促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平衡发展、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以及优化人口数量管理政策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与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

有关人口的研究报告

有关人口的研究报告

有关人口的研究报告人口研究报告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研究是对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本报告选取了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为主要内容展开研究。

一、人口数量截至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超过14亿。

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人口规模庞大,居世界首位。

然而,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等,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明显,对人口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人口结构中国人口结构的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青年人口比重减少。

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使得我国面临着养老保障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同时,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则较低。

这种分布不均衡与中国的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通过引导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等措施。

四、人口变化趋势未来,中国的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但增速将趋缓。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将逐渐趋于稳定,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这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加强人口管理和调控,以充分发挥人口的积极作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人口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庞大、结构老龄化、分布不均的情况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中国政府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措施,以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调查研究报告

人口调查研究报告

人口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人口总量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也是制定人口政策
的基础。

中国作为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之一,每年都进行人口普查,以便了解人口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
本次人口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口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分析
2. 性别比例的调查分析
3. 年龄组成的调查分析
4. 城乡人口分布的分析
研究结果
1. 截至本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总量为14.88亿人,比上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7.9%。

2. 性别比例方面,男性占比为51.2%,女性占比为48.8%。

3. 年龄结构方面,0-14岁人口占比为17.95%,15-64岁人口占比为69.14%,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2.91%。

4. 城乡人口分布方面,城镇人口占比为60.6%,农村人口占比为39.4%。

结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居高不下,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性别比例方面,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年龄结构方面,15-64岁人口占比最高,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城乡人口分布方面,城镇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这对于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 (2021).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Data set]. 人民出版社.。

调查中国人口研究报告范文

调查中国人口研究报告范文

调查中国人口研究报告范文中国人口研究报告范文:标题:中国人口变动及趋势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国人口变动的原因、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人口正在经历着从高速增长到缓慢增长的转变,且老龄化趋势明显。

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中国人口的变动趋势1.人口数量的变化: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

2.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下降趋势。

3.老龄化程度的提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现象增加,养老问题成为重要的挑战。

二、人口变动的原因分析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

2.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育观念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下降。

3.医疗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普及,降低了死亡率。

三、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1.劳动力供给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劳动力供给将受到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2.社会保障和养老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保障体系需要相应调整和完善。

结论:中国人口正经历着从高速增长到缓慢增长的转变,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

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规划,加快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以提高人口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应关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并积极推进老龄化社会的适应性措施。

调查中国人口研究报告总结

调查中国人口研究报告总结

调查中国人口研究报告总结
根据中国人口研究报告的总结,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中国人口总量庞大:报告显示,中国人口总量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14亿。

2.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报告指出,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保障和养老制度面临巨大压力。

3. 城市化率提高: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迁往城市居住。

这导致城市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土地供应、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4. 性别比例失衡:报告指出,由于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偏好,中国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男性人口明显多于女性,这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婚姻市场紧张、性别失衡的问题等。

5. 教育水平提高:报告表明,中国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水平也有所提高。

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人口研究报告揭示了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人口政策,以应对老龄化和城市化等问题。

家庭、社会和教育机构也需要思考如何适应人口变化,并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

人口研究报告

人口研究报告

人口研究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研究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影响,提供关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的详细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口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将提供有关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的深入了解。

1. 人口趋势1.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变化。

通过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的研究,我们发现人口增长速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发展中国家通常具有更高的人口增长率,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相对较低。

1.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研究人口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中的分布。

了解人口结构对社会规划和资源分配至关重要。

我们将分析人口的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并探讨不同年龄群体的人口趋势。

2. 人口增长的影响2.1 社会影响人口增长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增长可能导致资源短缺、教育和卫生服务的负担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增大等问题。

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社会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2.2 经济影响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的增加可能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劳动力供应过剩,导致失业率上升。

我们将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讨论相关政策和措施。

2.3 环境影响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增加的人口数量可能导致土地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增加。

我们将研究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 人口流动3.1 内部人口流动内部人口流动指的是人口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我们将研究人口流动的原因、趋势和影响。

了解内部人口流动对于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国际人口流动国际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迁移。

我们将分析国际人口流动的模式和原因,并探讨这种流动对源国和目的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结论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提供了有关人口研究的深入分析,涵盖了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

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人口变化对各个领域带来的挑战的方案和政策建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人口研究报告

人口研究报告

人口研究报告
人口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全球人口状况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必要的措施和建议来解决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人口总数不断增长,预计在2050年将达
到97亿。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而非洲地区则
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国家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二、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经济繁荣和增长会带来工作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人口的增长。

2.医疗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从而导致人口增长。

3.教育水平: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使人们更加重视生育控制,
并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权力,从而对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教育和卫生保健:加强基础教育和提供普遍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以控制人口增长。

2.生育政策:制定合理的生育政策,鼓励合适的生育行为,并
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支持,以平衡人口增长。

3.老龄化社会的适应:应加强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服务,
提供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相关支持。

4.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降低人口增长的压力。

结论:
人口增长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教育和卫生保健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而合理的生育政策、老龄化社会的适应和经济发展也是必要的措施。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达到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研究报告【篇一:人口调查报告】关键词:人口问题、老龄化、城镇化人口问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环境的保护等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以来更是困扰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并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此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那么,这些措施到底对我国的人口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借此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束之际,我对国家公布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现在总结如下:一、人口普查结果特点第六次人口普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1、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以控制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

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2、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从反映人口结构的数据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推进,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3、受教育程度增加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受教育情况注:表格中数据均为每十万人中所存在的人数从人口素质的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的素质在提高。

这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的积极成效。

4、流动人口增加,我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巨大是目前我国人口国情的一大特点。

这次普查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长81.03%。

此外,根据地区人口分布的数据,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一次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增加,内陆稍微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在下降。

这也就是说,更多的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从这次反映人口迁移的数据看,我国的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

这种趋势反映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格局是协调一致的。

人口的迁移既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

流动人口的增加,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占比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中国经济活力在增强,也促进了城乡更加均衡地发展,东西部更加均衡地发展。

这充分说明近十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面临的问题1、我国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十年人口净增长为7390万人,与上一个十年的1.3亿相比,将近减少了一半,人口增长率是不是有点过低了呢?其次,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在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我国已产生了所谓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即一个子辈、两个父辈、四个祖辈这样的倒金字塔结构。

“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为独生子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成长环境。

这种环境的本质特点是没有兄弟姐妹,缺少手足之情。

没有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游戏,儿童会缺少很多重要的心理体验,比如成就感、挫折感、信任感,而这些对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可或缺。

缺少手足之情的童年,幸福感会大打折扣。

而且由于子女过少,【篇二:人口素质研究报告(1)】引言人口素质指的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又称人口质量。

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

此次我要研究课题报告就是关于中国人口素质的分析,当然也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一些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素质出现了低潮期。

人口素质低下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文明建设。

广州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令我们触目惊心,一个稚嫩的生命因为人性的冷漠离开了这个世界;清华大学的“朱令门”和现在正在上演的复旦大学宿舍下药事件。

这一幕幕血的事实都在指向中国人现在的思想素质问题;近年来中国人口身体素质也呈现下滑趋势,其中肥胖率、青少年体能测试不合格率、中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发病率这些都在上升。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国人身体素质在亮红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中国现在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是专业科研人才还有很大的缺陷。

以上这些问题都在向我们说明中国人口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人口素质问题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所以我也就这一热点话题来阐明一下我的观点。

我国人口素质研究报告关键词:人口素质现状面临问题相应措施一、关于人口素质的定义人口素质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又称人口质量。

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

通常称之为德、智、体。

思想素质是支配人们行为的意识状态,文化素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

对这一深刻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他的《人口理论教程》中就曾提到过关于人口素质的定义“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这与我们如今的定义也是大致相同的,谈论的都是关于人口素质的见解“人口素质指的是人的总体素质,不仅仅是人们简单的思想素质,它还包括我们自身的各种素质,比如人体素质,文化素质等”。

下面我就中国人口素质的几个要点进行简单的概述。

(一)思想素质思想素质即我们的思想意识,是指人对社会善美丑恶以及其他现象的认识、行为和做法。

包括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

我单方面觉得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正如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说:“我很能想像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之所以成为宇宙的主宰者也正是因为人类有着其他生物无法拥有的伟大思想。

所以思想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

文化素质不只是学校教给你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指你所接受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通过你的语言或文字的表达体现出来、通过你的举手投足反映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文化涵养上,但文化素质不与思想素质成正比。

但仍可以看出文化素质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

(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

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如果说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那么身体素质则是人口素质的基础。

只有拥有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从而充实人口素质。

二、浅谈我国目前人口素质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目前来说人口最多的国家,从党的十二大开始我国就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号召,指出我国计划生育的正确方向。

作为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华民族来说,控制人口数量是提高人口质量的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用有效的资源来培养“精”人就是我的理解。

下面我就我国思想、文化、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思想素质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就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之下却屡屡不发生不和谐现象,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但不幸的是,最后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这不仅仅是人类的冷漠,更是人类思想低素质的表现。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有一北京网友发布了一张照片,在拥挤的地铁车中有一坨人的排泄物赫然出现在地铁中间,引来了周围人的一片不满,排泄物为何会出现在地铁上呢?随着天气转暖,青岛中山公园的郁金香、樱花、桃花、连翘争相盛开,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赏花,可部分市民跨进花坛拍照、折枝采花等不文明行为,使赏花变成了“伤花”。

“中国式过马路最近几天很受诟病,中国式赏花也好不到哪去。

”还有最近比较热门的复旦大学下药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同宿舍林某在饮水机里下药,导致抢救无效身亡,“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这样残害自己的同窗。

这又让我想起了20年前清华大学“朱令门”,这些一流大学培训出来的高智商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素质是否及格?真心伤不起!这一个个问题又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啊。

随处可见的垃圾、不给老人让座、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微小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这些事情将国人的素质赤裸裸地曝光。

但是也不能对国人的思想素质一棒子打死,在社会中还是有很多正直人存在的。

他们可能工作在社会最底层,他们可能文化素质很低,他们可能来自偏远的农村,但是他们却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在无人接济的情况下开创了“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

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2008年汶川地震中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