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抽样调查会到家里查吗

人口抽样调查会到家里查吗
人口抽样调查会到家里查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抽样调查会到家里查吗

篇一: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细则

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细则

20xx年7月

目录

1.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借调、招

聘和培训工作细则

2.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抽样工作细则

3.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小区划分、地址编码和绘图工

作细则

4.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摸底工作细则

5.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细则

6.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编码工作细则

7.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各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细则

8.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细则

9.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工作细则

10.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开发工作细则

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借调、招聘和培训工作细则

一、根据《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制定本细则。

二、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借调、招聘工作由县级1%

人口抽样调查领导机构负责。可以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借调,也可以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社会招聘。

为保证调查质量,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应尽量由熟悉本地区情况的人员担任。

在调查任务完成以前,各单位不得随意调用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做调查以外的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调查指导员的借调、招聘工作应先于调查员进行。

三、每个调查小区至少配备一名调查员,每个被抽中的乡、镇、街道至少配备一名调查指导员。

四、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二)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经培训能够使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

(三)待人和气,作风正派,为群众所信任,能为被调查户保守秘密。

(四)认真负责,工作细致,吃苦耐劳,能独立工作。

除具备以上条件,调查指导员还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工作经验。

五、调查指导员、调查员的借调、招聘工作应于20xx

年9月完成。

六、调查指导员、调查员的培训工作由市、县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一)培训教材由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编写、印发。

(二)培训教员由市、县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统一派出,而且必须经过上一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组织的培训。

(三)培训集中在县(市、区)进行。

(四)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天。

(五)培训以讲课为主,围绕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pda操作和指标填写来进行。对调查表指标的解释必须符合《调查表填写说明》的规定。

(六)参加培训的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都要经过实地练习,掌握绘制和使用《调查小区图》、使用pda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填写调查表等工作方法。

(七)培训教员要组织学员对实地练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并进行讲评和总结。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由上级或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解答。

(八)要加强对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保密教育。

(九)培训结束前,由县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统一出题组

织测试。培训教员要对试卷答案和发现的问题逐一分析,详细讲解,使每个调查员切实掌握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七、调查指导员、调查员经过培训并测试合格后,由县级以上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颁发全国统一的证件。不合格者不能上岗从事调查登记工作。

八、培训工作应于20xx年10月15日前完成。

调查指导员工作职责

一、调查指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对调查员的工作进行组织、指导、检查和质量控制,保证《调查小区图》绘制、《户主

姓名底册》编制、登记复查、数据上报工作的按时完成,保证调查员的各项工作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二、登记前的工作:

(一)通过参加专门培训,认真学习《20xx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方案》、《调查表填写说明》和有关细则,熟练掌握调查的各项工作技能。

(二)在培训调查员时,做好辅导工作。

(三)明确被抽中调查小区的地域范围,做到界限清楚。

(四)给调查员分配工作,明确其登记的调查小区范围。

(五)与调查员商定每天的工作日程、内容和要求。

(六)把各种调查用品分发给调查员。

(七)指导调查员做好pda的设备维护、软件安装与使用。

篇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公报

(1996年2月15日)

遵照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1995年进行了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含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下同)共抽取了1558个县级行政单位、47471个调查小区,共调查登记了12565584人(含现役军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4%。调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5年10月1日0时。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经过广大调查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调查登记任务。目前,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根据这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的全国人口的主要数据公报如下: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05年 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 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回答2~4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 高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2006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6题。 省(区) 广东广西新疆湖南 出生率11.78‰14.44‰15.79‰11.90‰ 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 0-14岁20.5% 22.64% 23.5% 18.70% 15-64岁72.1% 68.21% 70% 72.03% 65岁及以上人口7.4% 9.15% 6.55% 9.27%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 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 6.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 A.教育水平高 B.气候条件好 C.迁入人口多 D.经济水平高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份出生率( ‰) 死亡率( ‰) 1953 37 14 1990 21.06 6.67 1964 30.68 11.5 2000 14.03 6.45 1982 22.28 6.60 2010 11.90 7.11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人口抽样调查先进个人事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抽样调查先进个人事迹 篇一:统计工作先进个人事迹(统计站) 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东阿县统计局铜城街道办事处统计站周广德一提 起统计站,总有许多人说那是一个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科股站,过得像一个苦行僧一样。但就有这么一个人,在这众人认为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这个岗位当做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他就是东阿县统计局铜城街道办事处统计站站长周广德。 周广德,男,1975年5月出生,本科文化程度,1998 年8月参加工作,20xx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xx年1 月至今任东阿县统计局铜城街道办事处统计站站长。自担任统计站长以来,他始终自觉遵守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一、统计工作的苦与乐,只有他能够读的懂 20xx年1月,刚接过统计站长的他是‘光杆司令’一个,

恰巧又赶上原铜城镇划分为铜城和新城两个办事处,在分家的过程中,在二层楼顶层办公的统计站屋内干干净净,仅剩下了一张老式木头桌子、一个老式玻璃橱子、一把老式大圈椅。没有风扇,没有电灯,夏天屋内被晒透, 冬天屋内被冻透,下雨屋内被淋透。有一大好处就是比较清净,当工作的时候无人打扰你。平常工作少的时候还行,赶上大一点的普查、调查、抽查,就要把办公地点挪到小会议室,楼上楼下搬运资料。20xx年-20xx年统计站办公条件有了改善,按照全省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标准进行了建设,配备了相应的人员,那时的统计站总算有了个样子。可是 20xx年至今,铜城街道办事处盖新办公楼,统计站和办事处的几个站所共同租用一个大厅,人员错综复杂,同兄弟乡镇、街道相比,办公条件又差了很多,对此,他自始自终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有人错误的认为统计、统计,瞎胡估计,但他从来不这样认为,当别人这么说时,他总是站出来指正。他说:在我干统计的时候,最起码我要打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偏见,估计也是一种统计方式方法,但是我的‘估计’是从实践中得到的,我的数据是绝对可靠的。他的确也做到了,对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统计任务,他都是亲自打电话,多询问,实地走访。不厌其烦的同土管、民政、经管、财所、中学、联校等部门打交道,获取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汇总归纳,每次的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6年4月20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我国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地级市(地区、盟、州)为子总体,采取分层、二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方法,最终样本量为21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和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调查任务。现将根据这次调查推算的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7349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13397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 二、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094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693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持平。 三、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356万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66993万人,占48.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为105.02。 四、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4]为22696万人,占16.52%;15-59岁人口为92471万人,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

社区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信息与社区人口普查总结汇编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社区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信息与社区人口普查总结汇编 社区人口抽样调查总结信息 关于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前言:人口普查箭在弦上,为了更好地亲身体现人口普查的重难点,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们特意在街道办事处统计办实习开展了一次人口1%抽样调查的调查体验。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亲身地体现了开展人口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总结出了本次调查的相关经验。调查标准时间为20**年11月1日零点,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的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都是反映在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称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普查对象:只要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为定居的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留的境外人员。为了保证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这次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普查员在实际入户登记时,不论是否见到本人,只要在标准时点也就是 20**年11月1日晚在本户居住都要进行登记;20**年11月1日在本户户籍在册不论人在哪里,也要进行登记。主体:这几年以来,徐州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此期间,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因而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动跨度不断扩大。与以往人口普查相比,除“出生”与“死亡”仍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外,人口搬迁与流动使这次人口普查的难度加大。我们走进徐州市丰财小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人口及基层的管理等情况。调查持续了一个月。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城市人口调查的一些难题。城市难点一:搬迁人口多,熟悉住户难十年来,徐州市市区及镇区所在地,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有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富裕家庭为了投资购臵了多处房产,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出租房,另外也出现了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凡此种种,都将产生很多各种“人户分离”现象,因此也很难有人对某一小区某一栋楼房甚至某一门栋的住户十分了解。由此看来,人口调查如何在居民区里挑选尽可能熟悉

人口变动调查情况分析

平昌县人口变动调查情况分析 2018-05-02 10:40单位:县统计局作者:县统计局阅读:15508次【字体:大中小】根据国家、省、市统计局201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要求,平昌县统计局积极组织、明确责任,针对本次调查工作中出现的重点和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解决,现已完成抽中小区的入户登记、复查审核、编码、数据录入、复核等工作,结合调查到的情况以及本县实际,现就平昌县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分析报告如下: 一、抽中小区基本情况及主要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2017年居住在平昌县域的常住人口,抽中小区为2个,包括驷马镇鲜花村004小区与金宝新区鲜花村004小区,调查户113户,应在本户登记的人数418人,常住人口361人,本地户籍人口412人,本地户籍人口外出半年以上51人。 (1)常住人口性别比 此次人口变动调查两个小区常住人口319人,男女性别比为102.23,相较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103.47有所降低,由于调查小区均为农村普查小区,说明目前我县农村青壮年男性外出务工比例较女性大,我县性别比例仍然处于可控范围。

(2)出生率与死亡率 此次调查两个小区出生人口4人,死亡1人,出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12.54‰、3.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1‰,在全市处于较高水平,去除样本选取区域影响,虽然目前二孩政策放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但目前我县总和生育率仍处于2.5以下,即我县目前处于并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状态,即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3)年龄结构 根据调查结果,抽中小区中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12.6%,15-64岁人口为占6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7%。参考2015年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结果,0-14岁人口为14.91万人,占17.72%;15-64岁人口为58.56万人,占69.6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2.68%,对比可知,平昌县人口老龄化有加重趋势。

统计工作抽样调查方法工作心得

统计工作抽样调查方法工作心得 篇一:统计工作培训总结 篇一:统计培训小结 2011年统计继续再教育培训小结— 调查分析技能培训 2011年9月中旬,厂企管部组织工艺品质部、物质供应部、动力车间、一二车间的统计人员进行了为期6天的调查分析技能的培训,大家经过6天的学习,互相探讨,互相启发,都从这次学习中获得了教益和能力的提升。 一、培训学习的基本情况。 培训的目的:学员通过参加调查分析技能的专业学习,系统掌握社会、经济调查理论、方法与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计算技术和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为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策划服务。 培训的形式:部门负责人辅导学习教材;观看专题录 像;学习期间学员就所学内容进行坦诚、积极的交流和探讨。

培训的内容:以统计工作过程为基础,运用定性、定量的调查方法,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形成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内容为---确定调查项目、调查方案、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进行抽样设计、指导和培训调查员、进行预调查、组织实施实地调查、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评估和形成调查分析报告等。分析技能主要有六大技能,1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2调查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技能; 3.调查数据特征的集中程度分析的基本技能;4调查数据特征离散程度分析的基本技能;5.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6用ppt制作和演示调查报告等。 学习期间,通过部门负责人蔡部长介绍,我们了解调查分析是一种综合技能,是很多行业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了解调查分析主要靠数据说话,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是否正确,在这信息高速时代,专业的、高素质的调查分析从业人员是企业必备的。我厂的专业和兼职的统计人员能力水平也参次不齐,影响了调查分析的质量与效率,企业急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我们要珍惜这次培训学习机会,积极的学习调查分析技能。统计业务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XX年8月18日至8月29日,我同全州八县同行共53人有幸参加了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办的xxx州统计业务骨干

人口抽样调查会到家里查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抽样调查会到家里查吗 篇一: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细则 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细则 20xx年7月 目录 1.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借调、招 聘和培训工作细则 2.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抽样工作细则 3.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小区划分、地址编码和绘图工 作细则 4.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摸底工作细则 5.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细则 6.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编码工作细则 7.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各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细则 8.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细则

9.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宣传工作细则 10.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开发工作细则 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借调、招聘和培训工作细则 一、根据《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制定本细则。 二、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借调、招聘工作由县级1% 人口抽样调查领导机构负责。可以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借调,也可以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社会招聘。 为保证调查质量,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应尽量由熟悉本地区情况的人员担任。 在调查任务完成以前,各单位不得随意调用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做调查以外的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调查指导员的借调、招聘工作应先于调查员进行。 三、每个调查小区至少配备一名调查员,每个被抽中的乡、镇、街道至少配备一名调查指导员。 四、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二)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经培训能够使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

附件1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 表号: R 5 0 1 表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15) 50 号 有效期至: 2015年12月一、住户项目 问题1 您家现住房的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您家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期间的人口变化情况? 出生人口_______人 死亡人口_______人 问题3 您家的住户类别? ○ 家庭户 ○ 集体户(转至个人项目) 问题4 您家的住房类型? ○ 普通住宅 ○集体宿舍和工棚 ○ 工作地住宿转至个人项目 ○ 无住房 问题5 您家住房的建筑面积?_______平方米 问题6 您家的住房间数?_______间 问题7 您家住房所在的建筑物一共有多少层? ○平房 ○ 2-3层楼房 ○ 4-6层楼房 ○ 7-9层楼房 ○ 10层以上楼房 问题8 您家住房的建成年代? ○ 1949年以前 ○ 1949-1959年 ○ 1960-1969年

○ 1970-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9年 ○ 2000-2009年 ○ 2010年以后 问题9 您家住房内有无厨房? ○独立使用 ○与其他户合用 ○无 问题10 您家住房内有无厕所? ○独立使用抽水/冲水式 ○ 合用抽水/冲水式 ○独立使用其他样式 ○合用其他样式 ○无 问题11 您家住房的来源? ○购买新建商品房 ○购买二手房 ○购买原公有住房 ○购买经济适用房、两限房 ○自建住房 ○租赁廉租房、公租房 ○租赁其他住房 ○其他 问题12 您家拥有家用汽车的情况? ○拥有100万元以上的汽车 ○拥有50-100万元的汽车 ○ 拥有30-50万元的汽车 ○ 拥有20-30万元的汽车 ○ 拥有10-20万元的汽车 ○ 拥有10万元以下的汽车 ○没有汽车 二、个人项目 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问题1—问题11)问题1 姓名? 姓名_______

本表是201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

本表是201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0.850‰。 地区人口数总抚养比 (人) 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 (%) 少年儿童老年人口 抚养比抚养比 全国1145209 188590 852078 104541 34.40 22.13 12.27 北京17246 1510 14216 1521 21.31 10.62 10.70 天津11577 1233 9213 1131 25.66 13.39 12.27 河北61861 10890 45918 5053 34.72 23.72 11.00 山西30698 4961 23353 2384 31.45 21.24 10.21 内蒙古21203 2900 16842 1461 25.89 17.22 8.67 辽宁37447 4254 29159 4034 28.42 14.59 13.84 吉林23490 2989 18458 2044 27.27 16.19 11.07 黑龙江32757 3845 26293 2618 24.58 14.62 9.96 上海20056 1662 16816 1579 19.27 9.88 9.39 江苏67485 8765 51421 7300 31.24 17.05 14.20 浙江46674 5885 36790 3999 26.87 16.00 10.87 安徽50989 9187 36459 5342 39.85 25.20 14.65 福建31783 5009 24335 2438 30.60 20.58 10.02 江西38348 8234 27191 2923 41.03 30.28 10.75 山东82336 12785 60696 8854 35.65 21.06 14.59 河南80208 16632 56519 7057 41.91 29.43 12.49 湖北49190 7037 37180 4974 32.30 18.93 13.38 湖南56351 10087 40358 5906 39.63 24.99 14.63 广东89750 15466 68401 5884 31.21 22.61 8.60 广西39686 8716 27183 3786 45.99 32.07 13.93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 作者:段成荣来源:孤独书斋 原载《人口研究》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段成荣,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200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收集了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同时结合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有关资料,本文对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继续提高,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率,文盲率持续下降。但是,我国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仍存在明显差异,男女两性的受教育状况也还存在一定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1受教育水平继续提高,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首次超过8年,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接近初中毕业 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续得到提高。2004年,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比2000年提高了0.39年(见图1)。 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有所提高。1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常用指标之一。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20年,接近初中毕业水平。 尽管我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但是,男、女性受教育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为8.5年,女性为7.5年,女性比男性低1年;1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高达8.8年,女性则为7.6年,女性比男性低1.2年。与此同时,城、乡之间在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镇为9.43年,乡村为7年,乡村比城镇低2.4年。不同地区之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明显地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见表1)。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市、区)。下同。 资料来源:根据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计算。 2文盲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但文盲率下降还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 近年来,我国文盲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文盲率持续下降。2004年,我国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到8.33%,较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比1990年时的15.88%下降了7.55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的15年间,我国文盲率下降幅度达到50%(见表2)。 资料来源:根据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计算。 在粗文盲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劳动力人口的文盲率下降幅度更大。我国15~45岁青壮年文盲率由1990年的10.38%大幅度减少到2004年的2.22%,下降了8.16个百分点(见表2),下降幅度接近80%。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文盲率的下降还不平衡。 文盲率下降的不平衡首先表现在男女两性的对比上。我国女性人口粗文盲率明显高于男

人口抽样调查小区绘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抽样调查小区绘图 篇一:小区划分、地址编码和绘图工作细则(2) 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小区划分、地址编码和绘图工作细则 一、根据《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制定本细则。 二、调查小区是20xx年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的最终区域,根据抽样规则,调查小区归属省级(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指地区、地级市、州、盟)、县级(指县、区、县级市、旗)、乡级(指乡、镇、街道)区域,以及村级(居委会、村委会)共五级区域。 三、调查小区所属县级及以上区域与同时期国家行政区划一致。乡级及以下区域以统计用行政区划为基础,依据行政管辖情况,按地域原则划定。调查小区划分仅用于抽样调查的组织实施和数据的收集汇总,不用于人口调查工作以外其它工作。 四、调查小区划分和绘图要利用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国土、公安、民政、规划等部门已绘制的相关地图资料进行。

各级人口调查办公室如有条件,能获取遥感影像和相关地理数据,也可作为调查小区划分和绘图的基础资料。 五、村级单位清单的确定 (一)各地依据村级单位抽样框整理规则,通过《社区表录入平台》,确定本地村级单位清单。 (二)在村级单位清单确定后,国家按照抽样细则规定,抽取1%人口抽样调查村级样本,一旦村级样本确定,未经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批准,不得变动。 六、抽中村级单位边界的确定与标绘 县级人口调查办公室组织各乡级人口调查办公室,于 20xx年7月31日前,对核准的本乡级所辖抽中的村级单位,会同村级人口调查小组进行边界确定和标绘工作。 (一)确定村级单位边界遵循的原则 1.确定村级单位边界时,必须在县级调查办公室划定的本乡级地域范围内进行,做到所辖村级单位的地域不重不漏,完整覆盖本乡级地域。对村级单位地域范围存在争议的,要在实地勘察基础上,由乡级人口调查办公室协调明确责任范围,确保相邻村级单位共用同一条边界线。 2.坚持完整地域原则。村级单位必须是一块完整连片、界限范围明确的地块,边界要尽可能以明显的地物(道路、河流等)作标志,做到清晰明确、易于识别,切实起到清楚界定地域范围、明确调查责任分工的作用。

2018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

2018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201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和相关部门统计资料,分析了广东2018年常住人口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提出广东人口发展需继续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2018年人口发展分析

2018年,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继续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1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人口密度为全国的4.35倍。“全面两孩”政策累积效应得到快速释放后,出生人口总量有所下降;人口流动保持活跃态势,以青壮年为主的规模庞大的跨省流动人口改变了户籍人口年龄结构;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人口集聚度继续加大。 一、广东人口发展变化特征 (一)人口增速: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呈惯性增长。 截至2018年底,全省常住人口11346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增长1.58%,增幅同比略升0.03个百分点。其中,男性5920.34万人、女性5425.66万人,性别比(女性为100)109.12,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31人。2018年全省人口增长速度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由于户籍人口基数大且拥有规模庞大的跨省流动人口,广东常住人口总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增长趋势。2018年末,全省出生人数143.98万人,出生率为12.79‰;死亡人口51.22万人,死亡率为4.55‰;自然增长人口92.76万人,自然增长率8.24‰。与上年相比,出生及自然增长人数分别减少7.65万人和8.77万人,死亡人数增加1.12万人。2018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人口出生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85个千分点,比常住人口第二大省山东低0.47个千分点;二是人口死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比全国平均值低2.58个千分点。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建议提纲

附件1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建议提纲 一、关于落实责任制问题 1.2017年各级职责分工制定和落实情况。 2.就制定各级职责分工,狠抓落实,扭转基层只布置工作不抓落实的局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二、关于调查员补贴问题 基层调查员劳动报酬的来源和落实情况。 三、关于行政记录获得和使用 从“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表”反馈情况看,各区从基层获得行政记录的比例比较高,但从调查数据看,部分区有户籍人口、出生人口等漏报现象,请分析登记与行政记录结合得不够好的原因,并就如何使用行政记录辅助现场调查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关于身份证号码填写和录入问题 1. 身份证项目填写方面存在的问题。 2. 认真总结身份证项目的填报率和准确率,提出提高身份证号码填写质量的办法和建议。 五、关于质量控制 1.结合2017年质量控制办法的执行情况,提出完善各阶段质量控制规则的意见。 2.是否还有其他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措施。 六、关于查准总人口和流动人口 对查准流动人口,保证总人数准确的意见和建议。

七、关于出生和死亡人口信息核查 1.分析出生和生育漏报的原因。 2.2017年核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存在哪些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3.对开展死亡人口信息核查的建议。 八、关于社区表填报质量 1.人口抽样调查社区表的使用情况。 2.社区表数据质量存在哪些问题,提高社区表数据质量有哪些经验和建议。 九、编写调查员手册 对目前调查员手册有什么改进意见。 十、关于调查员培训 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培训内容有何建议。 十一、关于数据处理问题 1.收集2017年平台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2.对采集功能的建议。 3.对管理功能的建议。 4.对汇总功能的建议。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进展情况汇 报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 进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将xxx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2014年,省上在xxx 确定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小区有四个,分别是xxx第一普查小区、xxx第二普查小区、xxx村第三普查小区、xxx村第四普查小区。经摸底调查,四个调查小区总人口611人,出生人口10人,死亡人口4人。目前四个调查小区已完成样本核实、摸底、调查小区地图绘制、调查培训、入户登记等工作任务,其他环节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调查有序推进。全省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布置暨业务培训会后,我局立即对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格局下,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业务干部为成员的人口抽样调查小组,4名小组成员全部担任调查指导员,从调查小区所在乡、村选定7名熟悉当地情况、有一

定组织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乡、村干部担任调查员,两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64%,大部分参加过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同时,为确保工作组织有序、平稳推进,我们做到三个主动,即:主动向上级部门请教,为工作人员解答业务疑难;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为工作开展争取经费支持;主动与乡镇领导沟通,为调查顺利推进寻求协调配合。 (二)加强培训,提高技能,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省市业务培训会后,我局立即开展了两员培训工作。一是开展了集中摸底培训。对摸底时户主姓名底册编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技巧及调查小区地图绘制中注意事项进行了培训。二是开展了一对一入户调查培训。对入户登记进行了面对面、一对一讲解,使调查人员充分理解了调查表填写方式及指标内涵,为保障工作质量打好业务基础。 (三)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理解配合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我们采取上门宣传、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宣传人口抽样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周期、调查员信息等内容,打消群众顾虑,为调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严格标准,精益求精,确保调查高质高效。 1、认真细致做好地图绘制和底册编制两大基础环节。分管领导带头深入调查小区和乡镇有关干部一道看房子、查户口、数人头、搞协调,明确了小区边界、熟悉了小区环境、

关于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主要数字的公报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1987年进行了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调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87年7月1日0时。这次调查采取分层、三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选了1045个县、市(市辖区),共调查登记了10711652人(含现役军人)。调查登记从今年7月1日开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和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调查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认真调查和辛勤工作,于7月15日完成了全部现场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人口数据。现将手工汇总的主要数字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根据这次人口抽样调查,结合前几年的调查数据,经推算,1987年7月1日0时,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数共107 233万人。同第三次人口普查的1982年7月1日0时的100 818万人相比,五年间增加了6 415万人,增长6.36%,平均每年增加1 283万多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4%。这次调查登记的10 711 652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999%。 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在这次抽样调查的人口中,1987年上半年出生人口为104 949人,死亡人口为34 624人,自然增加人口为70 325人,据此估计,1987年全年人口出生率约为21.2‰,死亡率约为6.4‰,自然增长率约为14.8‰。 三、性别构成 在这次抽样调查的人口中,男性为5 473 066人,占51.1%;女性为5 238 586人,占48.9%,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04.5。 四、年龄构成

人口抽样调查心得体会

人口抽样调查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人口抽样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 前言: 人口普查箭在弦上,为了更好地亲身体现人口普查的重难点,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们特意在街道办事处统计办实习开展了一次人口1%抽样调查的调查体验。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亲身地体现了开展人口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总结出了本次调查的相关经验。 调查标准时间为XX年11月1日零点,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的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都是反映在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称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 普查对象:只要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为定居的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留的境外人员。为了保证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这次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普查员在实际入户登记时,不论是否见到本人,只要在标准时点也就是XX年11月1日晚在本户居住都要进行登记;XX年11月1日在本户户籍在册不论人在哪里,也要进行登记。

主体: 这几年以来,徐州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此期间,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因而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动跨度不断扩大。与以往人口普查相比,除“出生”与“死亡”仍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外,人口搬迁与流动使这次人口普查的难度加大。我们走进徐州市丰财小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人口及基层的管理等情况。调查持续了一个月。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城市人口调查的一些难题。 城市难点一:搬迁人口多,熟悉住户难 十年来,徐州市市区及镇区所在地,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有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富裕家庭为了投资购臵了多处房产,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出租房,另外也出现了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凡此种种,都将产生很多各种“人户分离”现象,因此也很难有人对某一小区某一栋楼房甚至某一门栋的住户十分了解。由此看来,人口调查如何在居民区里挑选尽可能熟悉本小区住户情况,并且能敲开住户房门的人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人户分离”现象普遍这种情况是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产物。 1、经济富裕人群造成人户分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7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7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 数据公报 2017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是依据省政府决策部署,由省统计局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省情省力调查。这次调查以2017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共调查登记人口80万人。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省5000余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根据本次调查推算的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增长0.96%,同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950.1万人相比,共增加304.7万人,年均增加43.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 二、城乡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345.7万人,占总人口的53.4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909.1万人,占总人口的46.51%。同2016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158.7万人,占总人口的50.5%;女性为3096.1万人,占总人口的49.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06。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63.4万人,占总人口的18.6%;15—64岁人口为4317.1万人,占总人口的69.02%,其中15—59岁人口为3955.5万人,占总人口的63.2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35.9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4.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8%。同2016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3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15.3%,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6.6%,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61.0%,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27年,比2016年增加0.04年。全省总人口文盲率为5.45%,比2016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六、人口自然增长 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全省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为87.6万人,死亡人口为36.7万人,自然增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方案参考范本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方案参考范本**县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方案(1618字) 国务院决定在20XX年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又一次人口调查。对于摸清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精神,为认真抓好落实,整体推进各阶段工作,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组织实施 分别在5、6月份成立县、乡两级1%人口抽样调查机构,整个抽样调查工作,在县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进行组织实施,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县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全县的业务指导、培训及县级所负责的实质性工作;乡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完成本辖区调查各阶段工作。县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在7月份组织召开各抽中乡镇、各有关部门工作会议,在调查摸底和登记阶段各召开一次调度会。 二、部门分工协作 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切实负起职责,统计局要

做好调查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公安局要在20XX 年9月底前做好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核实,并配合做好现场登记工作;计生局要协助做好人口尤其是出生人口的核查;宣传部负责调查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财政局要做好调查经费保障工作;民政局要做好区域划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对个体户的宣传动员工作;人事和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司法、建设等部门也要抓好相应工作的落实。 三、完成乡级调查区域图的绘制上报及各级抽样框的编制上报 通过搜集统计、公安、计生的数据资料分别在20XX年的3月、6月、9月完成乡、村、调查小区三级抽样框的编制和上报,并于6月份完成乡级区域图的绘制及上报。 四、绘制抽中村委会区域图和调查小区图 此项工作20XX年7月至10月分两步进行,7至9月份绘制村委会和调查小区图,通过10月份的调查摸底对调查小区进行核实,完成最终结果。绘制地图前,召开各抽中乡镇及村委会有关人员参加的培训会,布置绘图工作。 五、认真做好宣传动员 在20XX年10月至11月开展宣传月活动,期间,广电局从10月1日起,要利用每天电视黄金时间播放调查口号,县城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10条,制作固定宣传栏3—5个;抽中乡镇要利用广播车进行流动宣传;各抽中村委会10月1

2019-2019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

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 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2019年1%人口抽样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全地区各县(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地区和各县(市)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努力下,各项工作均已按规定要求落到实处。2019年X地区1%人口抽样调查根据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9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X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在调查中紧紧围绕查准人口总数这个中心,狠抓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并于X年X月X日下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做好我地区2019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为各县(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入户登记及专项编码工作已圆满结束,正在进行数据录入,现将前阶段调查工作做以简要的汇报。 一、前期准备工作(一)建立高规格的办事机构一是成立了以地委副书记X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督促检查各县(市)成立办事机构。于2019年X月X日下发了《和田地区关于认真做好县级及以下机构组建及经费落实工作的紧急通知》,以确保这次调查工作有组织有安排。三是健全机制明确了办公室及各部门职责。(二)精打细算落实经费此次1%人口抽样是继1987年和1995年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的第三次大型普查。与以往人口调查相比,调查环境发生了变化,调查内容增加较多,调查散点分布更广。这次1%人口调查工作,我地区X县X市抽中X个乡级单位X个村级单位X个调查小区,涉及面非常广,工作任务重,因此落实好经费是搞好1%人口抽样调查的保证。X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对1%人口抽样工作所需经费作了 - 1 -

关于人口抽样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 前言: 人口普查箭在弦上,为了更好地亲身体现人口普查的重难点,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们特意在街道办事处统计办实习开展了一次人口1%抽样调查的调查体验。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亲身地体现了开展人口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总结出了本次调查的相关经验。 调查标准时间为2015年11月1日零点,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的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都是反映在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称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 普查对象:只要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为定居的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留的境外人员。为了保证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这次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普查员在实际入户登记时,不论是否见到本人,只要在标准时点也就是2015年11月1日晚在本户居住都要进行登记;2015年11月1日在本户户籍在册不论人在哪里,也要进行登记。 主体: 这几年以来,徐州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此期间,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因而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动跨度不断扩大。与以往人口普查相比,除“出生”与“死亡”仍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外,人口搬迁与流动使这次人口普查的难度加大。我们走进徐州市丰财小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人口及基层的管理等情况。调查持续了一个月。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城市人口调查的一些难题。 城市难点一:搬迁人口多,熟悉住户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