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0111-2005中、韩、日金属材料牌号对照

H3424
NBsBE×
NBsBD×
特殊铝黄铜棒
13
KSD5525
RBsPx.P×S
H3641
RBsT×, T×S
无缝镀铜管
14
KSD5535
RBsW×
H3551
RBsW×
锻铜丝
15
KSD5538
SiBP
H3651
SiBT
无缝硅青铜管
16
KSD5539
NCuP
H3661
NCuT
无缝铜合金管
(3)最后部分,表示钢材种类。
KSD6011
PbBrC×
H5115
LBC×
铅青铜铸件
11
KSD6012
AM×
H5402
AT×
铸件用轴承铝合金
12
KSD6013
S×G×P×
H5501
S×G×P×
硬质合金
13
KSD6014
SzBrC×
H5112
SzBC×
硅青铜铸件
14
KSD6015
AlBrC×
H5114
AlBC×
铝青铜铸件
15
KSD6016
WMC××
G5703
FCMW××
白口可锻铸铁件
KTB×××—××
类别6:铜及铜合金
1
KSD5503
MBsBD×E×-×
H3422
BsMBD×E×-×
耐热、耐磨黄铜棒
2
KSD5504
CuS
H3103
TCuP
电气设备绕组用软铜线
3
KSD5505
BsS×-
H3201
BsP
05cr17ni4cu4nb是什么材料

05cr17ni4cu4nb是什么材料05Cr17Ni4Cu4Nb是一种特殊的不锈钢材料,它具有很高的热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核能和其他领域。
它的化学成分包括铬(Cr)、镍(Ni)、铜(Cu)和铌(Nb),这些元素的含量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05Cr17Ni4Cu4Nb的铬含量较高,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铬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气和水的进一步侵蚀,从而增强了材料的耐腐蚀性。
其次,镍的添加可以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能,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
此外,铜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增加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最后,铌的存在可以防止晶间腐蚀和析出相的形成,提高了材料的焊接性能和热稳定性。
由于05Cr17Ni4Cu4Nb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强度,因此在化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制造化工设备、储罐、管道等耐腐蚀设备,能够在酸性、碱性和盐性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
另外,由于其良好的高温性能,还可以用于制造高温热交换器、反应器等设备。
在航空航天领域,05Cr17Ni4Cu4Nb也被用于制造发动机部件、涡轮叶片等需要耐腐蚀和高温强度的零部件。
在核能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换热器等设备,能够在高温、高压和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
总的来说,05Cr17Ni4Cu4Nb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不锈钢材料,具有很高的热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化工、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
其化学成分的合理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为各种特殊工况下的设备制造提供了可靠的材料选择。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这种材料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茶马古道文化景观的解读与诠释——临沧茶马古镇规划设计探略

汉地 蕞和 薯 的 、骡、 羊 、羊牛皮 麝香、药材等进行互换 白 t要 辖通道 勺 临
沧 地 云 南 的 南 边 , 目 临 澜 沧 江 而 得 g 其 东 邻 普 洱 ,北 连 大 理 , 西 接 保 ,西 o
分 物 质 文 化 景 观 和 非 质 文 化 景 观 两 种 类
十 ∞t }B
* §
i i
自 ^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7
^ } . # 日{ i }
莓 日
* Ⅱ ∞
i
£略
琨 规 * i
*t ■ # § {
A toc bsr  ̄ T ioy cut olon c I s0n f te bos e ouc0 f t ur m v o e r r l rt ur I  ̄s cpe i e o h i r s s o o s de elpm e on o C den e on es tl e c r r i nt d t oN s d pr en h c r t t s o e f l  ̄ a s o0 soni p t o r e f o s Qro l nn a d de Tn h pa t es ea h e haac ei i ftf er cut lInd c e i r c s y ur m or ont u c ortu ̄m s e pan ig n sg T e perok T or s
着 E 的 输 方式 , 在 高 蛱 g 中 跋 涉 .把
划 方法锟多 ,其中根据可视 性
将其
(C l ar0 Sa er 1 7年 确 提 出 7 文化 u 】于 92 景 现 的 定 . 即 文 化 景 观 是 附 加 在 自然 景 观 2 的 各 种 人 类 活 形 ” 。 在 其 2 , *于 女化 观 描 多种 多样 ,但 体而
05cr17ni4cu4nb是什么材料

05cr17ni4cu4nb是什么材料05Cr17Ni4Cu4Nb是一种特殊的不锈钢材料,它具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和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领域。
下面将对05Cr17Ni4Cu4Nb的材料特性、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05Cr17Ni4Cu4Nb是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C(碳)≤0.07,Si(硅)≤1.00,Mn(锰)≤2.00,P(磷)≤0.035,S(硫)≤0.030,Cr(铬)16.00-18.00,Ni(镍)3.00-5.00,Cu(铜)3.00-4.00,Nb(铌)0.15-0.45。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05Cr17Ni4Cu4Nb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使其在高温、高压、腐蚀性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其次,05Cr17Ni4Cu4Nb在化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制造耐腐蚀设备和管道,如化工容器、反应釜、换热器等。
在石油行业,该材料也被用于制造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能够承受高温高压下的腐蚀介质。
此外,05Cr17Ni4Cu4Nb还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和航天器结构件,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强度,能够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的严格要求。
未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对05Cr17Ni4Cu4Nb材料的性能和品质要求也将更加严格。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其生产工艺,优化材料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该材料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05Cr17Ni4Cu4Nb作为一种特殊的不锈钢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开发,相信它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基于SolidWorks的一种新式水沙分离器样机的探讨

如 图 3所 示
的泥沙在水流的作用下 .相互之间的粘结作用减
弱, 更易于被带人吸沙子 中, L 这是 自清洗过程的第 2 个工作原理。在强劲吸力和高速水流 的双重作
用下 ,就可 以保证细滤 网内表面积聚的泥沙被有 效地排除_ ] 8 。自清洗过程完成后 。 _ m 细滤网表面的
wae h tc n b s d i ri ain tr t a a e u e n i g t .W i h h r u h su y o h e - la ig s p r trd vc o a e e i n le d r o t t e t o o g t d n t e s l ce n n e aa o e ie fr w tr s d me tar a y h f
图 3水 力旋 喷管
6水力旋喷管 7旋喷i . . . Z 排污口 l 8
图 1新式水沙分离器样机框架示意图
4部分 。
12 工 作原 理 .
粗滤网设在分离器进水 口处 。过滤掉水源 中 些颗粒较大的泥沙和悬浮物等杂质 .使进入水 沙分 离 器 内部 的水 中所 含 的泥 沙粒 径 被控 制在 某
Ke wo d :s p r tr e ie e - la ig y r u i r t i g S l Wo k y r s e a ao vc ;s l ce n n ;h d a l oa n ; o i d f c t d rs
0 引 言
水 是万 物之 源 , 农业 、 业生 产生 活 和人们 在 工
沙. 设有进水 口、 出水 口和排污 E, l内部装有水力 旋喷管 . 组成部件包括主体 、 粗过滤 网、 细过滤网、
低电阻电热合金丝NC005铜镍丝

低电阻电热合金丝NC005铜镍丝产地江苏是否进口否加工定制是货号CUNI2 NC005 类型铜镍合金品牌鑫顶实业型号CUNI2 NC005 材质铜镍丝常温电阻0.05(Ω)主要用途发热线发热电缆电热毯发热线产品认证ISO901-2001 SGS REACH最高耐温400(℃)规格∮0.5(mm)是否跨境货源否铜镍系电阻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低压断路器,热过载继电器等低压电器产品中。
铜镍系电阻合金材料有:NC003、NC005、NC010、NC012、NC015、NC020、NC025、NC030、NC035、NC040、NC050等牌号,符合JB/T6454--92标准,具有电阻一致性好,稳定性能优的特点。
可供规格扁丝带材(或板材)线材厚度(mm)宽度(mm)厚度(mm)宽度(mm)光丝(mm)漆丝(mm)0.05--1.O0.5--100.08--3.010--1500.02--5.00.05--1.0铜镍系电阻合金材料主要性能:牌号NC003 N C005 N C010 N C012 N C015 N C020 N C025 N C030 N C035 N C040 N C050成分(%)Cu 余余余余余余余余余余余Mn -- -- -- -- -- 0.3 0.5 0.5 1.0 1.0 1.0 Ni 1 2 6 8 10 14.2 19 23 30 34 44最高使用温度℃200 200 220 250 250 300 300 300 350 350 400电阻率μO·m(20℃)0.03 0.05 0.10 0.12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9 电阻温度系数×10ˉ6/℃<100 <120 <60 <57 <50 <38 <25 <16 <10 -0 <-6 (20-600℃)对铜热电动势μv/℃-8 -12 -18 -22 -25 -28 -32 -34 -37 -39 -43线均热膨胀系数×10ˉ6/k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0 16.0 15.0 (20-400℃)导电系数W/mK(20℃)145 130 92 75 59 48 38 33 27 25 23比热J/gK(20℃)0.38 0.38 0.38 0.38 0.38 0.38 0.38 0.38 0.39 0.40 0.41密度g/cm3 8.9 8.9 8.9 8.9 8.9 8.9 8.9 8.9 8.9 8.9 8.9 熔点℃10851090 1095 1097 1100 1115 1135 1150 1170 1180 1280 抗拉强度Mpa 210 220 250 270 290 310 340 350 400 400 420 延伸率%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的研究

等通过原位 表面改性制备
入三口瓶中, 然后加入甲苯和钛酸酯偶联剂 , 搅拌并 超声振荡 , 而后升温至指定温度, 回流, 然后抽滤 , 洗 涤, 放入烘箱中干燥 , 制得改性后的纳米 SiO2。 ( 3) 硬脂酸改性纳米 S i O2 将一定量的硬脂酸和 NaOH 置于三口瓶中, 加 入适量开水, 升温搅拌, 待硬脂酸和 NaOH 全部溶解 加入一 定量的 纳米 SiO2。恒温 搅拌一 定时 间, 抽 滤, 用无水乙醇洗 去表面的有机 物, 再用水 洗涤一 次, 干燥, 即制得改性后的纳米 S i O 2。 1 4 改性效果的表征 ( 1)亲油化度的测定 将 1g 改性后的纳米 S i O 2 粉体置于 40mL 蒸馏 水中 , 然后逐滴地滴定甲醇, 当漂浮在水面上的粉体 完全润湿后, 记录甲醇的加入量 V ( mL ) , 则 亲油化度 = ( V / 40+ V ) ∀ 100 % ( 2)吸水率的测定 将 1 000g 改性后的产品均匀铺洒在表面皿上, 然后放入盛有适量水的干燥器中 , 放置一定时间后, 称量并计算粉体增加的质量 m, 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其吸水率。 吸水率 = (m / 1 000) ∀ 100 %
充效果, 所以 , 有必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目前, 采 用硅烷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 S i O2 进行表面 改性的研究有报道 , Zh iW en W ang 等
8!
以超临界
CO 2 为溶剂、 以钛酸酯偶联剂 NDZ 201 为改性剂对 纳米 SiO2 进行了表面改性 , 修饰后纳米 S i O 2 由亲 水变为疏水, I R 和热重分 析表明纳米 S i O 2 和钛酸 酯偶联剂主要 是通过化学键相互作用的。 Yan lo ng T a i等
粉体置于40ml蒸馏水中然后逐滴地滴定甲醇当漂浮在水面上的粉体完全润湿后记录甲醇的加入量yml则亲油化度v40y1002吸水率的测定将10009改性后的产品均匀铺洒在表面皿上然后放人盛有适量水的干燥器中放置一定时间后称量并计算粉体增加的质量m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其吸水率
一种基于接触力分析进行对接的控制策略

( o e e f u m t n B i gU ie i f ot n e c m n a o sB i g 1 0 7 ,C ia C  ̄ g t a o , e i n r t o s a dT l o mu i t n, e i 0 8 6 h ) oA o i j n v sy P e ci j n n
1 空 间 机 械 臂 末 端 与 对 接 口 的 简 化 模 型 以 及 数 据 定 义
空 间 机 械 臂 末 端 与 对 接 口 的 机 械 结 构 较 为 复 杂 ,为
态进行 了几何分析 以及动力学分析 : rn 4 Sai or To ̄1 hh po 在 n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对 动 态 装 配 过 程 进 行 几 何 分 析 .所 提 出 的
便 于分 析 ,将 对 接 模 型 简化 如 图 1所 示 。 图 中 :r 空 一
间 机 械 臂 末 端 半 径 : R 对 接 口 内 一
模 型可 以更 清 楚 了解 动态 装 配机 制 :CC C eg 通 过分 .. h n m 析 插孔 作业 过 程 ,提 出 了一种 新 的被 动柔 顺 设备 来 较好
首先 移 动机 械 臂末 端 位置 使力 接 触 为零 。控 制 方法
如下 :使 末端 朝着 使接 触力 为 零 的方 向运 动 。 即 对 于 当前 末 端 位 姿 (。y, , , P) 保 持 Z, 。 x,eZ B ,e , ed , B , 变 ,按照 式 ( ) 动 位姿 为 (。 Y。Z,【 3, 。 。P 不 2移 x ,e e0 , …1 P)
第2 5卷 第 1期
21 0 2年 1月
D v lp n & In v t n o a h n r & E e t c lP o u t e eo me t n o ai f c iey o M l cr a r d cs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
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
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