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阅读练习(含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王维

山居秋暝阅读答案-王维(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山居秋暝阅读答案-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最新】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最新】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维《山居秋暝》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随意:任凭。
③浣女:洗衣女。
④春芳歇:
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8.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6分)
9.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8.秋雨、秋山、明月、松、流泉、山石、竹林、青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和悦的雨后秋山晚景图。
9. 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 阅读练习(含答案)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4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描绘第二联中的优美画面。
(2分)
11、这首山水名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10、 (2分)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
11、(2分)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四、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_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一)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下列各题。
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③春芳歇④,王孙⑤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浣女:洗衣女。
③随意:任凭。
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1)(1)有人认为划线诗句“浣女”和“渔舟”显得太闹,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和谐。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诗句和本诗意境相近的一项是___。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感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3)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第一句为王维出使边塞所作,表现了内心之悲苦.第二句与本诗意境相同,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第三句表现的是战争场面.第四句抒写思乡之情.故选B.答案:(1)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作者写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是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1分)同时,这里写人的活动,突出了山间的生活不仅自然美,而且这里的人们和社会更美,使全诗的意境更和谐完美(1分).(共(2分),意对即可)(2)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1点(1分),答到2点即可,共2分)(3)(3分)B赏析:“山居秋暝”,写住在乡下的秋天傍晚.暝:夜晚之意.这里指傍晚的时候.秋暝:秋天的傍晚.这首山水名篇,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雨后山村的优美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也隐约地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思想.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联点明了季节(秋天)、时间(晚上.“晚来”行动词后加“来”字,构成时间词组)、地点(空山)、天气(刚下过雨).可以说是围绕题目《山居秋暝》写的,故首联点题.“空山”侧重写宁静;“晚来秋”、“新雨后”侧重写清幽.注意“空”字,它不当一无所有讲,是由虚空引申为深远、宁静,是“心空”,意味深长.这空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然、幽邃,也抒发了诗人清悠、静穆的情怀.语言平淡,但给人产生一种凉爽、清新之感.这山中傍晚是洁净清新的,它为该诗定下了清新幽静的基调.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工整、熨帖.前句写静景,为目之所见,以月色透过松林针叶的清冷、朦胧,侧重描绘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静中有声,静中有动,动静相衬,以泉水流过石板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虽然画面是清冷的,但又流动活泼,没有死一样的寂靜感觉,是静而不死,是一种恬静的自然生命.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从“明月松间照”到“莲动下渔舟”这四句诗,前两句是先写无声之态,后写有声之态;后两句是先写有声之态,再写无声之态.这是有声与无声的交错特点.这里不仅描绘出清新优美的画面,传达出了画面的音响,而且赋予画面以动态.视听觉与想象交互作用,以声响和动态构成一种静谧的画面,既清新静谧而又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总的讲,前六句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诗人在写出这清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之后,最后发出了一种表达自己意向的感慨: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都是诗人在静观中所捕捉到的景象,是静中见动.诗人将一些动态、声响捕捉入诗,以动写静,以声状静,从而创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以动写静,愈见其静.”这里所写的静并不是虚空死寂,也不是萧条枯寂.诗人笔下的秋景,完全洗掉了那种悲凉伤感的情调,也完全洗掉了那种灰暗低沉的色彩.绝不同于“俘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草色萧条路,槐花冷落风”的情调、色彩.它是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气的情调,“清新”是该诗的基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练习题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练习题篇1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以下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浣:()2.随便春芳歇。
歇:()3.身向榆关那畔行。
畔:()4.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以下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______________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对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美丽。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把你知道的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共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孙伯伯停靠河畔寺庙二、1.洗衣服 2.尽 3.边 4.声音嘈杂三、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好像充满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模糊的枫树和江中闪耀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20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一课一练(含答案)

20 古诗词三首一、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1.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荷叶摇动,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诗人。
“暝”的意思是。
诗中描写山间雨后月夜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两句诗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诗句“,。
”通过与春日景色的诀别,表达出对秋日山间景色的热爱,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决心。
1.下列诗句作者不是诗人王维的一项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下列不是送别诗中的诗句的一项是()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下列诗(词)句中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一项是()A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B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下列诗(词)句作者不是唐代诗人的一项是()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5.下列诗(词)句作者不是纳兰性德的一项是()A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B 边月无端照别离,故园何处寄相思。
C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下列诗句描写了景物动态的一项是()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附:第七单元同步练习答案(部分)20 古诗词三首一、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1.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荷叶摇动,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诗人。
“暝”的意思是。
诗中描写山间雨后月夜美丽景色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祖()发()停()河()sì yú mián()中()树夜不能()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歇:王孙:2. 乌啼.,愁眠.。
啼:眠:3.风一更.,,聒.碎,。
更:聒:第二课时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孙愁泊畔寺榆眠二、1.竹喧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自可留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叫。
睡觉。
3.雪一更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一、1.A 2.B 3.B二、1.× 2.√ 3.√ 4. √类文阅读-21 古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地白: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
“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
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4分)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描绘第二联中的优美画面。
(2分)
11、这首山水名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
10、 (2分)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
11、(2分)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