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上海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上海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150个文言实词简表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最新上海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表

150个文言实词简表 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 1 比①并列,靠近 ②比较,相比 ③及,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核舟记(七上) 捕蛇者说(九下) 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 陈涉世家(九下) 2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为学(六上) 曹刿论战(七下) 出师表(九下) 3 兵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兵士 兵革非不坚利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葛婴将兵徇靳以东 行收兵 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出师表(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4 病①疾病,生病 ②疲劳,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弊端 ④辱,耻辱 未果,寻病终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桃花源记(九下) 捕蛇者说(九下) 问说(八上)(非考试篇目) 橘逾淮为枳(六下) 5 察①明察,考察,考核 ②观察,细看,识别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曹刿论战(七下) 出师表(九下) 6 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石潭记(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7 乘①坐、驾(车) ②趁,引申为“冒着” ③(shang)量词。辆,古 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公与之乘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曹刿论战(七下) 登泰山记(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8 从①跟从,跟随 ②听从,顺从 ③自,由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战则请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从小丘向西百二十步 乃大惊,问所从来 伤仲永(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曹刿论战(七下) 狼(八下) 醉翁亭记(九上) 曹刿论战(七下) 孔孟论学(八上) 陈涉世家(九下) 小石潭记(七上) 桃花源记(九下) 9 当 ①在(某时、某处) ②占着,挡着 ③对着,面对 ④应当,应该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咨臣以当世之事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当奖率三军 卖油翁(七上) 出师表(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登泰山记(九下) 登泰山记(九下) 登泰山记(九下) 出师表(九下)

中考语文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

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 (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 (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 (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 6.出: (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 (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 (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 (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9.从: (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 (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 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阅读:1181 时间: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ch d 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 a 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 e 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 e ng (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岀酒食(拿岀)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岀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岀(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背诵大全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背诵大全 【名师精选145个文言文实词详解,值得下载背诵】 01、比:①并列,靠近②及,等到(……的时候) 02、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03、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战争 04、病:①生病②毛病③辱,耻辱 05、乘:坐、架(车) 06、持:①拿着,握着②掌握③保持④一只手从下托扶⑤控制,挟制⑥对立,对峙 07、从:①跟从,跟随(求学于)②听从,顺从③采取某一种办法④自,由 08、达:①通②豁达,心怀宽阔③表达,传达④得志,显贵⑤通行的,共同的 09、当:①在(某时,某处)②应当,应该③将要,就要④占着,挡着,阻挡⑤对着,面对⑥掌管,主持 10、道: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

11、得:①得到,收获(看到,看见)(领会)(找到)②能够,可以③同“德”,感恩 12、尔: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②指示代词,这,那③近④形容词或副词词尾⑤语气词,通“耳”,相当于“而已” 13、伐:①砍伐②攻打,讨伐 14、犯:①侵害,危害②触犯,违犯 15、方:①方圆,周围②区域,地方③将,将要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一种文体 18、更:①交替,轮换,更换②又,另,还③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19、苟:①苟且,不严肃②姑且,暂且③连词,如果,假设。 20、故:①过去,原来,照旧②原因,缘故③所以,因此④特意 21、顾: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②拜访③还,反而 22、观:①仔细看,看(观赏)②景象 23、归:①归来,返回②归还③归属,归依(归到一处) 24、过:①经过②次,回,遍③过去,过后④过失,过错⑤犯过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文言文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1、比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5、察 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就是顺随、照办、遵守、服从……④参与,例如:从政。 ⑤介词:由,自。⑥比较:随——从(积极主动,经过主观判断。) 9、当 ①“当”,《说文》“田相值也”。(井田制)②引申:势均力敌,互相对等。 ③两两相等,引申:两两相对,或者以一方为主对着另一方。 ④“当”,对着;面对;⑤处在。引申:占着;把着。引申:掌管,主持。 ⑥阻挡,抗拒;⑦充当;相抵消、相平衡。 ⑧适应,相当;适合,得当。 10、道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故虽有名马。——《马说》(所以)

中考语文:文言文150个实词精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150个实词精编 1、比 B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 5、察 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020届上海中考145个文言文实词详解

2020届上海中考 145个文言文实词详解 01、比:①并列,靠近②及,等到(……的时候) 02、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03、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战争 04、病:①生病②毛病③辱,耻辱 05、乘:坐、架(车) 06、持:①拿着,握着②掌握③保持④一只手从下托扶⑤控制,挟制⑥对立,对峙 07、从:①跟从,跟随(求学于) ②听从,顺从③采取某一种办法④自,由 08、达:①通②豁达,心怀宽阔③表达,传达④得志,显贵⑤通行的,共同的 09、当:①在(某时,某处) ②应当,应该③将要,就要④占着,挡着,阻挡⑤对着,面对⑥掌管,主持 10、道: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 11、得:①得到,收获 (看到,看见)(领会)(找到)②能够,可以③同“德”,感恩 12、尔: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②指示代词,这,那③近④形容词或副词词尾⑤语气词,通“耳”,相当于“而已” 13、伐:①砍伐②攻打,讨伐

14、犯:①侵害,危害②触犯,违犯 15、方:①方圆,周围②区域,地方③将,将要 16、负:背,以背载物 17、赋:一种文体 18、更:①交替,轮换,更换②又,另,还③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19、苟:①苟且,不严肃②姑且,暂且③连词,如果,假设。 20、故:①过去,原来,照旧②原因,缘故③所以,因此④特意 21、顾: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 ②拜访③还,反而 22、观:①仔细看,看 (观赏) ②景象 23、归:①归来,返回②归还③归属,归依(归到一处) 24、过:①经过②次,回,遍③过去,过后④过失,过错⑤犯过失,犯错⑥过分,过于⑦超过,过了 25、好:喜欢,爱好 26、号:①大叫,呼啸②称号,别号 27、还:①返回②交还,归还 28、会:①会合,聚会,集会②盟会,宴会③适逢,正好,恰巧 29、惠:①恩惠,(给人以)好处②同“慧”,聪明 30、及:①到,至②等到……时③比得上④以及,和,与 31、极:①尽头,极点,穷尽②到极点(直达) ③很,非常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 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中考文言文点击》 个实词电子版

附录 (一)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 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过好号 还会惠及极计济加假间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绝类临 虑论漫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善少舍涉 生胜师施实食使释市恃属说素汤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 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章知止 志致质众专走足卒作坐布衣菲薄间隔交通节目绝境 其实阡陌亲戚驱驰问津无论牺牲鸿儒白丁 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 1 比①并列,靠近 ②比较,相比 ③及,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核舟记(七上) 捕蛇者说(九下) 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 陈涉世家(九下) 2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浅陋,无知,见识短 浅 蜀之鄙有二僧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为学(六上) 曹刿论战(七下) 出师表(九下) 3 兵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兵士 兵革非不坚利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葛婴将兵徇靳以东 行收兵 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出师表(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4 病①疾病,生病 ②疲劳,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弊端 ④辱,耻辱 未果,寻病终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桃花源记(九下) 捕蛇者说(九下) 问说(八上)(非考试篇目) 橘逾淮为枳(六下) 5 察①明察,考察,考核 ②观察,细看,识别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曹刿论战(七下) 出师表(九下) 6 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七上) 7 乘①坐、驾(车) ②趁,引申为“冒着” ③(shèng)量词。辆, 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公与之乘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曹刿论战(七下) 登泰山记(九下) 陈涉世家(九下)

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以及通假字最新201803整理

150个文言实词实词简表 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 1 比①并列,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七上) ②比较,相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九下) ③及,等到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下)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九下) 2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六上) 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七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九下) 3 兵①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坚利也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九下) ②军队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九下) 葛婴将兵徇靳以东陈涉世家(九下) ③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九下) 4 病①疾病,生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九下) ②疲劳,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九下) ③毛病,缺点,弊端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八上)(非考试篇目) ④辱,耻辱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橘逾淮为枳(六下) 5 察①明察,考察,考核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七下) ②观察,细看,识别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九下) 6 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石潭记(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7 乘①坐、驾(车)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七下) ②趁,引申为“冒着”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登泰山记(九下) ③(shèng)量词。辆, 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陈涉世家(九下) 8 从①跟从,跟随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战则请从 伤仲永(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曹刿论战(七下)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狼(八下) 醉翁亭记(九上)②听从,顺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曹刿论战(七下) 孔孟论学(八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九下)③自,由从小丘向西百二十步 乃大惊,问所从来 小石潭记(七上) 桃花源记(九下) 9 当①在(某时、某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咨臣以当世之事 卖油翁(七上) 出师表(九下)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专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何以战?(凭借);④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⑤以弱为强(由、从)。 2、作连词,①表目的,可译作“(用)来”;②表顺接时,相当于“而”;③表结果时, 可译作“以 一、中考常用文言虚词用法及举例 致”;④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之(重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1、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3、动词,可译作“认为”。如:①皆以美于徐公。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有闻。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4、特殊用法:通假字,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菊,花之隐逸者也。④大道之行也。【于(重点)】 3、助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①公将鼓之。②久之,目似暝,1、表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灵活地译为“在”、“向”、“到”、“从”、 意暇甚。“跟”、“对”、“给”等。例如: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2、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 也(对);③舜发于畎亩之中(从);④欲报之于陛下也(向)。 “它”、“它们”。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①人固有一死, 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①渔为甚异之。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②皆以美于徐公。 之。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乎】 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这是“之”的本义。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1、表反问的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相当于“吗”、“呢”。: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之任蜀州。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如: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4、语法作用。1、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可不译。例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同“于”的用法。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2、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 【者】 在中心语的后面。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 【而(重点)】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为之,则难者亦 l.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而且”、“又”。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舟记》)。 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即 2.承接关系的连词,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者,,也”,表判断作用。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为】 道多助,失道寡助》 1、作介词时,除表被动外都读作wèi,可译作“被”、“对”、“给”、“替”、“当”,“为了”、“因 为” 3.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等。如: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山峦为晴雪所洗(wéi,被。)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向”“对”);翁也(《醉翁亭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为楚造云梯之械。(wèi,“给”);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因为,由于。W 4.修饰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②面山而居。èi)。 5、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然而”。如: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2、当“为”作动词时,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成为”,“雕刻”,“是”等。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当, 【其(重点)】成为)③为宫室、器皿。(雕刻)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 一、代词:1、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① 为枳(称为,叫做)⑥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3、特殊用法: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动作名,指“一喜一悲”的两种心理活动)4、句末语气 “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②复词。表疑问或反诘。如:夫子何命焉为? 前行,欲穷其林。③其一犬坐于前。【焉】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doc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 (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3)鉴赏写法。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 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一、关于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一词多义。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 义。复习时,一是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 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 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古今异义。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常见有四种情况: ① 词义的扩大;② 词义的缩小;③ 词义的转移;④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专指“男人的配偶”,属词义的缩小。古今异义在教材中大部分已有注释,如“牺牲”、“交通”等,复习时整理课文中出现的就可以了。 4.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另外一类词的作用。复习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活用的 字词加以归类整理,理解记忆。 二、关于文言虚词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之: (一)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xx 刿论战》) ② xx 胜佐之,并杀两尉。(《xx 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 xx 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成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十二讲:文言文阅读(一)文言实词与虚词

语文 四川专用 第十二讲文言文阅读(一)文言实词与虚词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川中考考情追踪及趋势分析: 近几年中考,对实词的考查以解释为主,也有少数地区采用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对虚词的考查,全是选择题题型。在四川中考语文试卷中,这一讲的内容是多年不变的考查重点,题型和分值都比较稳定,各省市出题分值一般均在6至8分之间。对实词的考查预计重点集中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几个知识点上。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之、而、为、以、其、于、也”等虚词上。

一、(2019·广安)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