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文言文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文言文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的文言文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1、比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5、察 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就是顺随、照办、遵守、服从……④参与,例如:从政。

⑤介词:由,自。⑥比较:随——从(积极主动,经过主观判断。)

9、当

①“当”,《说文》“田相值也”。(井田制)②引申:势均力敌,互相对等。

③两两相等,引申:两两相对,或者以一方为主对着另一方。

④“当”,对着;面对;⑤处在。引申:占着;把着。引申:掌管,主持。

⑥阻挡,抗拒;⑦充当;相抵消、相平衡。

⑧适应,相当;适合,得当。

10、道

①本义,道路。②规律,道理。

③引申:学说、思想。(道理、主张)

④引申:引用、称述别人的话、说法、事迹。(说、谈论)

⑤比喻,人生所应遵循的社会准则。(带有根本性、原则性。)⑥从,由。

11、得

①得,获得,得到。(找到)语境义,得声,得形,得味,得道……

②“得”,行为实现的现实性。(能够)

12、定

①“定”,《说文》“安也”。与“动”反义。

安定、稳定;平定。

(定婚,重在婚约的确定;订婚,重在双方同意。协定,重在共同决定;签订,重在双方协商。定金;订金)

②决定,确定。③副词,到底,究竟。④一定(后起义)

13、伐

①“伐”,《说文》“击也”。以戈击人,用斧砍树,持枪击鼓……都可以叫“伐”。(砍伐;进攻,征伐;讨伐。)

公开宣战、公开进攻叫“伐”。“伐”带有上伐下、讨有罪的色彩。

②引申:功劳,成绩;夸耀(《广韵》“自矜曰伐”)

14、犯

①《说文》“侵也”。“犯”本来指狗咬人。后来两极分化。

②受侵犯,使自己遭受损失。(侵害、危害)

③侵犯,侵入别人的领域,使别人或别的事物受到损失。(触犯;犯险,冒着。)

15、方

①“方”初文应作“上口下方”,指中央以往的四旁的广大地区。与说话者所在地相邻的地区、地域。

②方形,四隅之和。③方,方圆。引申:正直;方正。

④面积⑤方向、方位。引申:区域、地方。

⑥地方(戴圆履方)⑦方法,办法。引申:处方,药方。

⑧“方”,《说文》“并船也”。方船、方舟。(枋、舫)

⑨凡两两相并、相比。例如:方轨;方征;方驾;比方。

⑩比拟,相比。⑾副词,正在;将要。

⑿当……的时候。

16、奉

①“奉”是捧的古字。两手捧着。②进献。

③承受。④俸禄,给养。

17、负

①《释名·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引申:蒙受、遭受。

②《说文》“恃也”。对自有之力之物的凭借。(自恃,自负)

③背靠着。负隅顽抗。④违背

⑤失败⑥欠

18、赋

①“赋”,为作战而征集的军赋。“兵赋”是征集兵士、民夫、战车、牛马、戈盾之类的作战用的人力、物力、财力。

②(征收;敛取;赋税。)③出声念。④写作方法,平铺直述。

19、覆

①“覆”,《集韵》“反也”。特指向上事物的向下翻转或倾倒。

②遮盖、掩蔽③翻转过来④倾覆,颠覆

20、更

①《说文》“更”与“改”互训。(改变、更换)

“更”侧重于前后相续,是以一个顶替另一个的相互交换;就新旧来说,“更”不是除旧布新,而是推陈出新。

②经过,经历。③抵偿. ④另,另外。引申:再。

⑤更加⑥副词,重新。⑦五更

21、故

①“故”作名词用时也指事情。“故,事也。”

“故”重因果关系。指某种原因引起的事情,多是使人不愉快的麻烦的“事”。(现代汉语中:事故,变故。)

②《广韵》“旧也”。“故”的反义词“新”、“今”。

作为时间观念,指过去的、从前的。故都,过去的国都。故乡,从前的家乡。故人,旧友,从前的相知。

③原因,缘故。④故意⑤通“固”,本来。⑥所以,因此。

22、顾

①《说文》“还视也”。“顾”转过头来向后看。(回顾;回头看。)

②探望,拜访。③顾念。引申:关心,照顾。

④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⑤副词,反而,却。

23、观

①《说文》“谛视也”,《正字通》“远视也”。(看;观察;考察)

②观赏;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

③名物化之后,把宫廷大门外两旁的为观察了望而建的高大建筑叫“观”。后来把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也称“观”。

④道教的庙宇,道观(后起义)

24、归

①《说文》“女嫁也”。(春秋以后多用“嫁”)

②最初是离家远行又回到故处的意思。(妇女出嫁,实际上是返回母亲所从出的氏族。)(返回)

③归还④归附,归属。又:归到一处。

25、好

①女子容貌美。引申:好,善。②兼及服饰之类,有仪表堂堂的意思。

③友好④喜爱

26、号

①大声喊叫。引申:大声哭。②扬言,宣称。(号称)

③号令,命令。④称号。又:别号。⑤称。

27、还

①《广雅·释诂》“归也”。(返回)②交还,归还

③通“环”,环绕。④通“旋”,旋转。

⑤通“旋”,轻快敏捷的样子。⑥仍然(后起意义)

28、惠

①《说文》“仁也”。《尔雅·释诂》“爱也”。“惠”原是动词“仁爱”。

②对所关怀、同情的人给予照顾。(恩惠,给人以好处)

名词化之后,所给予的好处。

③柔顺、柔和。④通“慧”,聪明。

29、及

①《说文》“逮也”。段注“及前人也”。

“及”古字形像追逐者以手抓住被追者之形。

②赶得上,赶上,抓住③至,到④趁着。等到……时候

30、极

①《说文》“极,栋也”。

②处在屋宇的最高处,所以最高的地位也叫“极”。(登峰造极;北极)

③由最高引申:极限,不能超越。极点,尽头。

④最,非常。⑤标准⑥通“亟”,急。

31、计

①记数——计算,算帐,计量——统计,汇总

②盘算,谋划③计谋

32、加

①“加”在上古是及物动词,把一物放在另一物上面。(加上,放上)引申:施加

②增加;超过,虚夸,以少报多。③更加

33、假

①先秦,假,借同义。(借,借来)

②《说文》“非真也”。(汉以后。)假,真反义。

③非正式的,临时的。(假寐;假上将军。)

34、间

①閒,隙也,从门、月(《说文》)②间隙(彼节者有间)(《庄子》)

③中间(间于齐楚)(《孟子》)

④间隔(间一岁,郑人杀之)(《左传》)(间断;隔开)

⑤离间(谁能间之)(《左传》)⑥参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5、简

①《说文》“牒也”,竹简或木札。引申:书信。

②简易;简略;省约(由简的特点决定的。)③荒废,怠慢。

④选取等长的“简”。挑选,选择,选拔。⑤《集韵》“阅也”。检阅,检查。

36、见

①《说文》“视也”。看到。看见。

②往见,拜见,参见;进见,谒见,会见,接见(不同身分)

③见解,见识④表示被动。⑤见谅的“见”⑥通“现”

37、节

①《说文》“竹约”。竹节。植物分枝长叶的地方。引申:人与动物的骨节。

②时节,季节。引申:节日。③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④气节,节操;礼节。特指,贞洁。⑤节制,节约。

⑥古乐器,引申:节拍。

38、竭

①干涸,枯竭。“竭”的反义词“盈”。引申:衰竭。

②竭尽,尽力做谋事。③尽,完。

39、尽

①《说文》“器中空也”。象征用到了极限,一无所有。

②不及物动词,无剩余。(完,没有了。) ③及物动词,全部用出。

④副词,净尽——都,皆,整个地,完全地,无保留地,达于极限。

⑤达到顶点⑥尽可能,尽量。(第三声)⑦任凭

40、进

①本义,向前走或跑,或者说是朝着脸所向的方向行进。

②前进,与“退”相对。③到朝廷。④进献⑤通“贐”,赠送的路费或礼物。

41、居

①《说文》“蹲也”。“居”是后代“踞”的本字。

②坐。引申:处于。③居住。又:住处。④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⑤占,占据。⑥积蓄。⑦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居有顷)

42、举

①“举”,《说文》“对举也”。两个人共同把东西抬起来。后来一个人用两只手把东西举过头也叫“举”。

②用手托起。③举起,抬起。引申:提出,举出。又:发动。

④推荐,推举。提拔。又:检举。举动。

⑥攻下,占领。⑦全。例如:举国,举世。

43、具

①《说文》“供置也”。“供置”即备办。最初多指备办食物,后来扩展到备办其它物品,是个动词。

②准备饭食或酒席。又:饭食,酒肴。③准备,备办。引申:具备,完备。

④全部⑤陈述⑥器械⑦才能⑧量词

44、聚

①《说文》“会也;一曰邑落曰聚”。本义:会合。

②村落,居民点③聚集,集聚④征集

45、苦

①苦菜;引申:苦味。②劳苦,辛苦,劳累。又:刻苦。

③愁苦;苦恼,痛苦。又:被……所苦。④粗劣

46、类

①《正字通》“种类也”又“肖似也。”②种类。引申:类推。

③类似,象。相似④大抵,大致。⑤条例。

47、良

①《说文》“善也”。表示质地好,素质好。②良好。精良,美好。出色,优秀。

③良人:1、优秀的人才;2、丈夫。④和悦,善良。贤良,贤善。

⑤甚,很。⑥的确。

48、临

①《说文》“监也”。从高处低头往下看。②从高处往低处看。俯视;居高临下。

③引申:从上监视着,统治。监督,威胁。④到。

⑤面对。对着。靠近。⑥正当;将要。⑦临摹。⑧哭。(第四声)

49、虑

①《说文》“谋思也”。为谋划事情而思考叫“虑”。(思虑)

②考虑,打算。引申:心思,意念。③担忧(后起义)。顾虑,担心。

50、论

①《说文》“议也”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作出评判。

②讨论,研究。③判罪。④一种文体。⑤通“伦”,条理,顺序。

51、漫

①《广雅·释训》“漫漫,平也”《正字通》“水广大貌”。表示水平铺广大、无边无际,引申:遍(漫山遍野)

②溢出③没入水中④随便(杜甫诗“漫卷诗书喜欲狂”)

52、灭

①《正字通》“火熄也”,但应用中常用于使动或被动,使火熄灭或被熄灭之物

②暗,看不见③引申:消灭,湮没

53、名

①《说文》“自命也”指人或事物的代号,和“实”相对。后来把在书面上记录这些名称的符号也称作“名”,“名”就兼指文字了。

②用作动词,命名,用作名词,名字。③引申:名声,名利

54、明

①《说文》“照也”,光线充足,或在光的照射下清清楚楚的状态叫“明”与“暗”相对

②发光,明亮③形容物体的光泽、颜色明亮

④光明、清楚⑤《正字通》“明日即翌日”⑥表示人的视力

55、命

①《说文》“使也”本义是支配者对被支配者的差遣、命令、训导。

②上天对人的吉凶祸福、穷达寿夭的预先确定。

③人对上天无可奈何的冥数④引申:使命

56、谋

①《说文》“虑难曰谋”《左传·襄公四年》“咨难曰谋”,“谋”常常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共同合计、研讨办法或对策。

②作名词:指商量出的结果

57、难

①读去声时是名词,表示灾害性的事变,以及由这种事变使人所处的艰难困苦的处境。“难”古代多指重大事变,往往是危及人们生命的。

②困难,与“易”相对③诘难,质问

④提出自己的疑问,向对方请教⑤敌,怨仇

58、平

①“平”来自于“秤”,所以,作为形容词,“平”解释为平坦

②削平、铲平。《列子。汤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③安定,太平。④平息,平定。

⑤公正,公平。《出师表》“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59、戚

①“戚”最初表示一种作战用的斧子。

②与“疏”相对,表示亲近或者忧伤,如休戚相关、休戚与共③伤心

④作名词,亲属,由相互之间关系密切转而指在血统上存在密切的亲属关系

60、奇

①《说文》“奇,异也”表怪异

② jī,表示余数或单数,与“偶”是反义词。《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异乎寻常、奇特《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④出人意料

61、强

①《说文》“弓有力也”“强”原指强弓

②作形容词,“强”是“弱”的反义词,壮健、强盛、强大,如“少年强则国强”

③ qiǎng竭力、尽力,引申为勉强,如“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④有余,略多,如“赏赐百千强”

62、清

①《说文》“朗也,澄水之貌”,表示水澄澈纯净,反义词“浊”

②干净、洁净③安静、清静,如“以其境过清”④太平

63、请

①请求②邀请

64、穷

①阻塞不通②境遇不好,不得志③生活困难

④穷尽完结⑤穷究,追究到底

65、秋

①收成②秋天③年,又:时候④飞舞跳跃

66、求

①《集韵》“索也”探求寻找②要求、需求③乞求,请求

67、取

①《说文》“获取也”本义:割取耳朵,拿,与“舍”相对

②提取、选取③攻下,夺取④娶妻

68、去

①《说文》“人相违也”《广雅》“行也”②离开

③除掉、去掉④距离⑤前往,到……去

69、全

①《说文》“完也”,与“破”相对②全部的,整个的

③完全,无例外④保全

70、任

①《大雅》“任犹抱也”,比喻承担重任②作名词,担子、任务

③《说文》“保也”,最初是抱于胸前的意思,后引申为负担。把某种职责、使命加于别人肩上,由其负荷,这就是任命、任用义。

④《正字通》“诚笃也”,诚信⑤凭借⑥任凭

71、容

①《说文》“盛也”用器盛物,包容,引申为宽容,饶恕

②许可,允许③容貌,仪容④或许,可能⑤容容:变化不定的样子

72、入

①《说文》“内也”,进入,与“出”是反义词②收入,收纳③交纳

73、塞

①《说文》“塞,隔也”,堵塞起来,使内外隔绝

②阻塞,因而为阻塞交通要道而修筑的城郭公事也叫“塞”

③填塞,充满④弥补

74、上

①与“下”相对,在上面在高处都可以称为上

②引申:等级、地位高的,又特指帝王③质量好的,次序在前的

④登上,作动词用⑤通“尚”崇尚,尊重

75、少

①形容词,不多②稍微③削弱,减少④轻视,看不起⑤不多时,一会儿

76、舍

①接待客人的地方②距离的名称,行军30里为一舍

③shě《说文》“释也”放弃

77、身

①《说文》“躬也”“身”指人或动物的整体②自身,亲身

③“身”古代作侧立的人形而大其腹,腹中有一点是发育中的胎儿之形,所以,身的本义是怀胎

78、生

①《说文》“生,出也”出生,生育,引申为生活、生命

②生的,与“熟”相对③生疏④本性,天性⑤对读书人的称呼

79、胜

①《说文》“任也”,是力能胜任,承受得起的意思,读shēng

② shēng尽③在战争中以武力打败对方④优美的山水或古

80、师

①最初指盲人,“师,乐人瞽者之称”后演变为有一技之长者称“师”乐师、教师、画师、医师等。②军队编制,2500人为一师③效法、学习,作动词

81、实

①与“名”相对,实际,事实②充实,充满

③果实,种子④确实,的确,作副词⑤语气词,加强语意

82、食

①食物经过口的咀嚼咽下去的过程叫“食”

②作动词,sì,供养,给……吃③日食、月食

83、使

①《说文》“令也”,使唤,役使的意思②命令、派遣③出使④放纵,放任⑤连词,假若,假如

84、属

①《说文》“连也”,古代依附于人,做别人的臣僚,隶属,归属

②连接zhǔ③委托,托付zhǔ④嘱托zh ǔ

⑤亲属⑥类⑦zhǔ,副词,适逢

85、说

①《释名》“述也,宣述人意也”,向他人陈述解释②名词,言论、主张③文体的一种④劝说,说服shuì⑤喜欢,高兴yuè

86、素

①《说文》“白致缯也”,素就是用丝织出的普通的缯帛。引申:白色、朴素

②表示光线和洁净③真情④向来,一向

87、通

①《释名。释言语》“洞也,无所不贯洞也”

②《说文》“通,达也”表示道路畅通,反义词“塞”

③通行,通过,通过④畅通,没有阻碍⑤通晓,精通

⑥共同的,通常的⑦全部,整个⑧量词,用于文书,表示一份

88、痛

①《说文》“病也”,由疾病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引申:悲痛

②彻底地,尽情地

89、亡

①《说文》“逃也”逃亡,逃出之后流浪在外②丧失,丢失

③死亡,灭亡④通“忘”忘记

90、望

①满月,阴历确定15日为“望日”

②《说文》“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远望,盼望,敬仰

③《广雅。释天》“祭也”,古代祭祀山川

④《释名。释姿容》“茫也,远视茫茫也”⑤埋怨,责怪

91、为

①做,治理②作为,当作③认为

④是⑤如果,假如⑥ weì介词,给,替

⑦ weì介词,被⑧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感叹

92、徙 X

①《玉篇》“徙,迁也”,指住处的移动②调职

93、鲜

①《说文》“鲜鱼精也”,新鲜鱼的味道称“鲜”,当鲜用于比喻关系由味觉转移到视觉的时候,它表示色彩的明亮。

② xiǎn假借用法:少,不多③夭折,早死

94、向

①住室北面开的窗。《说文》“向,北出牖也”后来被借指为方向、朝向

②趋向,奔向③从前,往昔

95、效

①模拟模仿人或人的行为,效法、效仿②送,献出

③效力、效劳④效果,引申效验,证明

96、信

①言语真实,诚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②对人诚实,信用,守信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信任,相信④信物、信使、书信⑤信步,信口开河

97、兴

①《说文》“兴,起也”表示由坐、卧或俯身的状态转为站立状态。

②形容词,兴旺昌盛,反义词“衰”“败”“废”“亡”

③发动④ xìng兴趣,兴致⑤ xìng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

98、行

①《尔雅》“道路也”,在路上行走也称“行”②人的气节操守

③运动,运行④做⑤代理官职⑥ háng古代军队编制,25人为一行

99、形

①《说文》“象也”,视而可见的外表,外形,形态

②把内在的隐含的东西显现出来,显现,显露③形势

100、修

①《说文》“饰也”,在已有的基础上藻饰加工②整治、治理

③研究、学习④高,长⑤善、美好101、徐

①《说文》“安行也”,行走速度慢②缓慢,慢慢地102、许

①《说文》“听言也”,听从别人的话,对其要求答应②表示约数

③这样,常“如许”连用④处所,地方⑤句末语气词103、寻

①《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②平常

③寻找④使用⑤重温⑥副词,随即,不久

104、业

①指在一定分工条件下所从事的具体事情

②佛教指今世所为善恶所结的来生苦乐之果

③古代悬钟用的大木板④事业,功业⑤学业⑥产业⑦已经

105、遗

①《说文》“亡也”,遗失,忘却②留下,剩余③wèi给予,赠送

106、异

①《释名。释天》“异者,异于常也”奇特,不同寻常②分开、不同107、易

①交换②轻视他人,藐视他人③改变④容易

108、诣

①到……去②通“逸”放纵

109、益

①《说文》“饶也”,增加,富裕,富足②水漫出来

③利益,好处④副词,渐渐地⑤副词,更,更加

110、阴

①《说文》“山之北、水之南也”②阳光被乌云遮住也称“阴”

③阴天④暗中,暗地里⑤阴险⑥古代哲学概念

111、应

①《说文》“当也”,相当,相对,一种事物所引起的与之相当的反应称“应”

②对应、适应③应该④相应,随着

112、盈

①《说文》“满器也”②充满③富裕,有余④增长

113、游

①在水上漂浮②虚浮,不切实际③游玩,游览

④交际,交往⑤流动⑥放纵

114、余

①第一人称代词“我”②剩下的,多余的③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④以后,以外

115、语

①对谈曰“语”,谈论,说话②告诉③言论④谚语,俗语

116、喻

①详细解说,务使了解②知道,了解,明白③比喻117、缘

①《说文》“衣纯也”,特指衣物的镶边②顺着边缘前进

③凭借,靠着④攀援

118、远

①远离,疏远②距离远

119、阅

①《说文》“具数于门中也”②检阅③经历

④总聚,汇集

120、责

①索取②询问③责备④责任⑤债,欠别人的钱财

121、章

①本来指五彩交织的纹章,引申为“鲜明,显著”②音乐的一曲

③规章④奏章⑤印章⑥花纹122、知

①《集韵》“觉也”,由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反映于人脑叫“知”,见解,知识

②知道,了解③主持④通“智”智慧

123、止

①脚②停止③禁止,阻止④副词,只是,仅仅⑤语气词124、治

①治理,管理②治理得好,太平

125、致

①使……到达②《说文》“密也”,精密,细密③送达

④招引,引来⑤到⑥尽,极⑦意态,情趣

126、众

①《说文》“多也”,指人数多②一般人,流俗之人称“众人”

127、专

①独占②引申:专一,集中

128、走

①本义:跑,仆人或使役之人也称“走”②奔向,趋向

129、足

①《说文》“人之足也,在体下”②足够,充足③够得上,值得130、作

①《尔雅》“为也”②起来,起身③开始④创作,制作

⑤劳作,劳动⑥做,进行工作或活动⑦充任

131、坐

①《说文》“止也”小腿后屈,臀置足跟上称“坐”②座位

③因犯……罪或错误④因为⑤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132、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133、布衣——平民百姓

134、动摇——摇荡

135、菲薄——轻视小看

136、感激——感动激奋

137、间隔——断绝往来

138、交通——彼此相通

139、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40、开张——扩大

141、平方——平坦方正

142、妻子――妻子儿女

143、阡陌——田间小路

144、驱驰——奔走效劳

145、痛恨——痛心惋惜

146、问津——问路,探访,访求

147、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48、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149、鲜美——鲜艳美丽

150、祖父——祖父和父亲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详解 A 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B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C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 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资料讲解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 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盈:充满讫:完及:等到恃:依靠、凭借辄:于是、就去:离开、距离患:忧虑、祸患、灾难遂:于是、就益:好处、增长毕:完市:买拽:拖拉迄:到憩:短时间休息颀:高、修长谙:通晓、明白曝:晒股:大腿寐:睡觉袂:袖子顾:回头看;照顾闻:听说至:到期:约定、约会伐:征讨、攻打延:邀请贻:赠给、留给霁:放晴暨:与、及、和志:立志;做标记利:锋利遗:赠给、送给 逐:追赶援:执持、拿戒:告诫噬:咬、吞题:写、题写竭:完、尽计:考虑、谋划彰:表明、显扬足:值得服:穿戴间:有时、偶然;参与临:面对鲜:少佁然:呆呆的样子师:学习;军队被:通“披”,穿 意:情趣见:通“现”显现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景:日光濯:洗绝:断绝、消失强:竭力、尽力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辍:停止要:通“邀”邀请俨然:整齐素:向来、平时;白色致:给光:发扬光大咨:询问然:是、对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御:抵御湍:急流笃:忠实;病沉重鼓:击鼓;演奏悉:全、都俱:全、都已:停止愠:怨恨居:停留走:跑疾:病诳:欺骗缀:跟津:渡口名:说出始:才 布衣:平民就:完成虽:即使策:驱使鸿:大荷:负荷、挑 许:赞同匮:穷尽亡:无、没有域:界限;限制过:犯错误獄:案件备:详尽微:没有名:命名暝:昏暗弈:下棋鄙:目光短浅殚:竭尽 苟:倘使等:同样诚:确实躬:亲自涕:眼泪病:困苦不堪诲:教导悍:凶暴毒:怨恨俟:等待愈:更加旷:开阔语:告诉日:每天诣:到、拜访撰:写嗜:爱好、喜欢汤:热水谒:拜见书:写;信怡:愉快偕:一起

(一)傅永发愤读书【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 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 耳。” [注释]①寻:不久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涉猎()经史 3、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4、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 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 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 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 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岁苦支备()(2)臣怪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信件粗略的阅读2、B 3、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 (二)1、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 /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 岂不大利耶? 2、每年对……感到奇怪 3、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4、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 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 A:10个文言虚词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2、者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人教版中考总复习-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含课文例句)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详解 A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B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C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最新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 (按音序排列)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 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 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汇总 (意义限初中课文涉及) 七上: 1、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 2、舍:(1)舍弃、丢下;——便舍船。(2)房屋。——屋舍俨然。 3、去:(1)离开;——去国怀乡。(2)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3)消除。——杀三虫,去死肌。 4、戏:(1)玩耍;——元方门外戏。(2)开玩笑—— 5、委:(1)舍弃;——相委而去(2)委托—— 6、引:(1)拉、牵拉;——下车引之(2)延长;——属引凄异 (3)引导;(4)吸引。 7、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8、说:通“悦”,高兴——不亦说乎 9、愠:生气、恼怒——人不知而不愠 10、省:反省、自我检查——吾日三省乎已。 11、逾:越过。——不逾矩。 12、故:(1)旧的,以前的;——温故而知新 (2)(的)原因;——公问其故(一般在句末) (3)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 (4)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在句首) 13、矩:(1)规矩;(2)法度——不逾矩 14、殆:疑惑——思而不学则殆。 15、堪:(1)能忍受;——人不堪其忧(2)能胜任—— 16、广:(1)增加、增长;——非学无以广才(2)扩大、扩充——请广于君 17、庐:房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慢:懈怠——淫慢则不能励精 19、励:振奋——淫慢则不能励精 20、并:一起。——并怡然自乐 21、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2)敌人——盖以诱敌《狼》 (3)势力、地位相当。译为:匹敌、相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2、意:(1)神情;——目似瞑,意暇甚 (2)想要、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意思、心意。——鸣之不能通其意。(4)意趣、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5)意志——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3、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 24、几何:多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七下: 1、但:只、仅仅——无他,但手熟耳 2、治:(1)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治理 3、过:(1)经过;——及鲁肃过寻阳(2)拜访、造访;——过故人庄 (3)错误、过错。作动词时译成犯过错。——面刺寡人之过/人恒过,然后能改4、兵:(1)士兵、军队;(2)兵器、武器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

初中文言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总汇

初中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第一册 1、次北固山下(次:停宿)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3、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凭借)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6、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7、友人惭,下车引之(引:拉) 8、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看见) 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愠:怨恨;君子:有才德的人) (罔:迷惑)(殆:有害)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教导) 12、不逾矩(逾:越过,超过) 13、人不堪其忧(堪:忍受) 14、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在其中) 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长处;优点) 18、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 16、匹夫不可夺志也 19、为朋友谋而不忠乎?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夺:改变)(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20、不义而富且贵 21、静以修身 (义:公正的合乎情理的)(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2、非淡泊无以明志 2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24、险躁则不能治性 25、缀行甚远 (险:轻薄;治:修养)(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6、一狼仍从(从:跟从) 28、场主积薪其中(薪:柴草) 27、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9、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敌:胁迫,攻击)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30、屠暴起(暴:突然) 31、止露尻尾(尻:屁股) 32、狼亦黠矣(狎:狡猾) 33、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34、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 35、丁氏对曰(对:回答) 36、身亡所寄(寄:依托、依附) 37、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 38、若屈伸呼吸(若:你) 第二册 39、蒙乃始就学(就:靠近,从事) 40、惟闻女叹息(惟:只) 41、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43、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4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5、当户理红妆 (但:只)(溅溅:水流的声音) (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 44、朔气传金柝(朔:北方) 46、安能辨我是雄雌(安:怎么) 47、尝射于家圃(尝:曾经/圃:园子) 48、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49、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矢:箭) 51、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50、徐以杓酌油沥之 53、惟吾德馨 (徐:慢慢地;沥:注入)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52、斯是陋室(斯:这) 54、谈笑有鸿儒(儒:旧指读书人)5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管、弦乐器) 56、可爱者甚蕃(蕃:多)

中考语文:文言文150个实词精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150个实词精编 1、比 B ①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⑤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庸俗,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 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⑥比较:鄙;敝 3、兵 ①兵,《说文》“械也”。军械、武器。(本义,兵器、武器。)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战士或军队。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兵力(作战能力) 4、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 5、察 C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车、坐车。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④欺凌,欺压。 ⑤追逐⑥计量,计算。 ⑦乘,sheng,量词。一车四马;乘车驾四马。 8、从 ①“从”是跟随在后面意思,它和行动关系密切。 ②所“从”的如果是人,跟随、跟从。 ③如果所“从”的是命令、意愿、法令、计谋……,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梳理

初中文言文常用实词梳理 【知识梳理·一词多义】 安:备: 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⑴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⑵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奉养)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⑶犹得备晨炊(准备) ⑷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安定) 卑:奔: ⑴非天质之卑(低下)⑴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 ⑵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指飞奔的马) 比: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靠近) ⑵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较,较量) 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及,等到) ⑷其两膝相比者(动词:靠,挨着) 鄙:兵: ⑴蜀之鄙有二僧(边境)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武器) ⑵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目光短浅)⑵一老河兵闻之(兵士)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病:毕: ⑴未果,寻病终(疾病,生病)⑴吾与汝毕力平险(尽)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疲劳,困苦不堪)⑵群响毕绝(全部) 薄:并: ⑴薄暮冥冥(迫近,接近)⑴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⑵不宜妄自菲薄(轻视)⑵并杀两尉(一共) ⑶薄如钱唇(厚度小)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都) ⑷对联、题名并篆文(和,以及) 策:曾: ⑴执策而临之(马鞭)⑴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⑵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⑵曾不若孀妻弱子(常与“不”连用,“连…都不…”) ⑶策勋十二传(记录)⑶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 ⑷束手无策(计谋)⑷荡胸生曾云(同“层”,重叠) 长:称: 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⑴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⑵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⑵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⑶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⑷死者长已矣(永远) ⑸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⑹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 察: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

(按音序排列)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 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 dig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 e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 m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 子扶苏项燕/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 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 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今当远离)④ 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 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 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21. 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①d u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 起,被任用(舜 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 q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 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 31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③ 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④f 6,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 32.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 16. 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33. 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②f u,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③丈夫(夫齁声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 实词 丛祠中)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初中文言文个实词完整版

初中文言文个实词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80个文言实词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 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 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