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实词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
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 2)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如:墨池记。
6.出:(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
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
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
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
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
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得:(1)动词,得到。
如:既出,得其船。
(2)动词,达到。
(3)动词,能够,可以。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感激。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中考150个文言实词
一、概述
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实际意义的词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熟悉的基础词汇。
中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相当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以应对考试的要求。
二、150个文言实词
下面列出了中考中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1.即:就是,表示依附,相当于“就”、“便”
2.乃:表示转折、因果关系
3.皆:都,表示全体
4.且:表示不定的意思,相当于“还”
5.与:和,表示共同性
6.并:和,表示并列
7.不及:不如
8.亦:也
9.匪:不
10.非:不是
11.而:和,表示递进关系
12.见:认识到,知道
13.乃:表示因果关系
14.为:充当
15.何:什么
16.而已:表示事情的结束
17.不胜:不能
18.称:叫做
…(以下省略)
三、使用方法
掌握这150个文言实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著作,多接触文
言实词的使用场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2.背诵文言文诗词:背诵文言文诗词是学习文言实词
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背诵,可以加深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和记忆。
3.制作闪卡:将这些文言实词制作成闪卡,反复复习,
帮助记忆。
四、总结
掌握150个文言实词对于中考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通
过多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诗词以及使用闪卡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
希望大家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能够重视文言实词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届上海中考145个文言文实词详解

2020届上海中考145个文言文实词详解01、比:①并列,靠近②及,等到(……的时候)02、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03、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战争04、病:①生病②毛病③辱,耻辱05、乘:坐、架(车)06、持:①拿着,握着②掌握③保持④一只手从下托扶⑤控制,挟制⑥对立,对峙07、从:①跟从,跟随(求学于) ②听从,顺从③采取某一种办法④自,由08、达:①通②豁达,心怀宽阔③表达,传达④得志,显贵⑤通行的,共同的09、当:①在(某时,某处) ②应当,应该③将要,就要④占着,挡着,阻挡⑤对着,面对⑥掌管,主持10、道: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11、得:①得到,收获 (看到,看见)(领会)(找到)②能够,可以③同“德”,感恩12、尔: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②指示代词,这,那③近④形容词或副词词尾⑤语气词,通“耳”,相当于“而已”13、伐:①砍伐②攻打,讨伐14、犯:①侵害,危害②触犯,违犯15、方:①方圆,周围②区域,地方③将,将要16、负:背,以背载物17、赋:一种文体18、更:①交替,轮换,更换②又,另,还③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19、苟:①苟且,不严肃②姑且,暂且③连词,如果,假设。
20、故:①过去,原来,照旧②原因,缘故③所以,因此④特意21、顾: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 ②拜访③还,反而22、观:①仔细看,看 (观赏) ②景象23、归:①归来,返回②归还③归属,归依(归到一处)24、过:①经过②次,回,遍③过去,过后④过失,过错⑤犯过失,犯错⑥过分,过于⑦超过,过了25、好:喜欢,爱好26、号:①大叫,呼啸②称号,别号27、还:①返回②交还,归还28、会:①会合,聚会,集会②盟会,宴会③适逢,正好,恰巧29、惠:①恩惠,(给人以)好处②同“慧”,聪明30、及:①到,至②等到……时③比得上④以及,和,与31、极:①尽头,极点,穷尽②到极点(直达) ③很,非常32、计:①计算,计量②盘算,谋划,商议③计谋,诡计,策略33、济:有利,有益34、假:①假装,与“真”相对②借35、间:①中间②期间③间或,偶尔④夹杂,参与36、简:①挑选②选拔37、见:①看见,看到②拜见,谒见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38、竭:尽,完(耗尽,消失) (全部用上)39、尽:①完,没有了 (吃光) ②全部,都(毫无保留)40、进:①前进,与“退”相对②到朝廷,出来做官③进献,奉献41、居:①停留②居住,安居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42、举:①举起,抬起②选拔,推荐43、具:①具备,具有②器具,用具③通“俱”,全部,详细地44、俱:①一起,在一起②全,都45、聚:集合,征集46、遽:①立即②就,竟47、决:①决断,判定②解决48、绝:①断②与世隔绝的③极,非常④停止,消失49、类:①类推,类比②类似,像50、临:①靠近②来到③面对,对着④正当,将要,就要51、虑:①考虑,打算②思虑,思想,心思③担心,顾虑52、论:①说②议论,谈论③评定,判定53、漫:随意,随便54、明:①明亮,光明(透亮)(普照,明媚) ②清楚,明白,明确③英明④次,下一个55、名:①名字,名称②命名,给……取名③名声,名望④有名,出名⑤说出,指出56、命:①命令,号令②任命,委派③教导,告诫④生命,性命⑤规律,法则57、难:①不容易,困难②灾难③反驳,驳诘,诘问58、平:①平坦②填平,铲平③平常,往常④公平,公正59、戚:①悲伤,忧愁②亲属(指族外)60、强:①强悍,强大②竭力,尽力 (勉强,硬要) ③有余,略多61、窃:偷取62、请:①请求,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②请求,请你做某事63、穷:①生活困难②穷尽,完结 (走到尽头,走完) ③极64、求:①寻找,寻求②探求,探索,追求,谋求,奢求③索取,要求,需求④乞求,请求65、取:①拿②索取(要回) ③获得,讨取(招致)(开辟)④选取,采用66、去:离开②失去,损失(花掉) ③去除,除掉④距,距离67、全:①完整,整个②保全68、任:①责任,职责②委任,任用③处理69、入:进入,与“出”相对 (深入)(跳入)(注入)(进宫廷)(进入朝廷,在国内)70、若:①香草名,杜若。
2020届中考145个文言实词

2020届中考145个文言实词表说明:根据上海市最新考纲整理,打*号的是新增字词,释义从古汉语常用字典整理。
整理:悠悠的雨(一)145个文言实词比鄙兵病乘持从达当道得尔伐犯方负赋更苟故顾观归过好号还会惠及极计济假间简见竭尽进居举具俱聚遽决绝类临虑论漫明名命难平戚强窃请穷求取去全任入若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使释市恃数属说素汤徒亡为委务鲜向效谢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狱御缘远云章知止志致质专走足卒作坐卑鄙布衣菲薄其实亲戚驱驰无论牺牲鸿儒白丁1.比:①并列,靠近②及,等到(……的时候)2.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3.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战争4.病:①生病②毛病③辱,耻辱5.乘:坐、架(车)6.*持:①拿着,握着②掌握③保持④一只手从下托扶⑤控制,挟制⑥对立,对峙7.从:①跟从,跟随(求学于)②听从,顺从③采取某一种办法④自,由8.*达:①通②豁达,心怀宽阔③表达,传达④得志,显贵⑤通行的,共同的9.当:①在(某时,某处)②应当,应该③将要,就要④占着,挡着,阻挡⑤对着,面对⑥掌管,主持10.道:①路,途②道理,规律③道义④说,讲11.得:①得到,收获(看到,看见)(领会)(找到)②能够,可以③同“德”,感恩12.*尔: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你(们)的②指示代词,这,那③近④形容词或副词词尾⑤语气词,通“耳”,相当于“而已”13.伐:①砍伐②攻打,讨伐14.犯:①侵害,危害②触犯,违犯15.方:①方圆,周围②区域,地方③将,将要16.负:背,以背载物17.赋:一种文体18.更:①交替,轮换,更换②又,另,还③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19.*苟:①苟且,不严肃②姑且,暂且③连词,如果,假设。
20.故:①过去,原来,照旧②原因,缘故③所以,因此④特意21.顾:①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②拜访③还,反而22.观:①仔细看,看(观赏)②景象23.归:①归来,返回②归还③归属,归依(归到一处)24.过:①经过②次,回,遍③过去,过后④过失,过错⑤犯过失,犯错⑥过分,过于⑦超过,过了25.好:喜欢,爱好26.号:①大叫,呼啸②称号,别号27.还:①返回②交还,归还28.会:①会合,聚会,集会②盟会,宴会③适逢,正好,恰巧29.惠:①恩惠,(给人以)好处②同“慧”,聪明30.及:①到,至②等到……时③比得上④以及,和,与31.极:①尽头,极点,穷尽②到极点(直达)③很,非常32.计:①计算,计量②盘算,谋划,商议③计谋,诡计,策略33.济:有利,有益34.假:①假装,与“真”相对②借35.间:①中间②期间③间或,偶尔④夹杂,参与36.简:①挑选②选拔37.见:①看见,看到②拜见,谒见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38.竭:尽,完(耗尽,消失)(全部用上)39.尽:①完,没有了(吃光)②全部,都(毫无保留)40.进:①前进,与“退”相对②到朝廷,出来做官③进献,奉献41.居:①停留②居住,安居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42.举:①举起,抬起②选拔,推荐43.具:①具备,具有②器具,用具③通“俱”,全部,详细地44.俱:①一起,在一起②全,都45.聚:集合,征集46.遽:①立即②就,竟47.决:①决断,判定②解决48.绝:①断②与世隔绝的③极,非常④停止,消失49.类:①类推,类比②类似,像50.临:①靠近②来到③面对,对着④正当,将要,就要51.虑:①考虑,打算②思虑,思想,心思③担心,顾虑52.论:①说②议论,谈论③评定,判定53.漫:随意,随便54.明:①明亮,光明(透亮)(普照,明媚)②清楚,明白,明确③英明④次,下一个55.名:①名字,名称②命名,给……取名③名声,名望④有名,出名⑤说出,指出56.命:①命令,号令②任命,委派③教导,告诫④生命,性命⑤规律,法则57.难:①不容易,困难②灾难③反驳,驳诘,诘问58.平:①平坦②填平,铲平③平常,往常④公平,公正59.戚:①悲伤,忧愁②亲属(指族外)60.强:①强悍,强大②竭力,尽力(勉强,硬要)③有余,略多61.窃:偷取62.请:①请求,请你(允许)我做(某事)②请求,请你做某事63.穷:①生活困难②穷尽,完结(走到尽头,走完)③极64.求:①寻找,寻求②探求,探索,追求,谋求,奢求③索取,要求,需求④乞求,请求65.取:①拿②索取(要回)③获得,讨取(招致)(开辟)④选取,采用66.去:离开②失去,损失(花掉)③去除,除掉④距,距离67.全:①完整,整个②保全68.任:①责任,职责②委任,任用③处理69.入:进入,与“出”相对(深入)(跳入)(注入)(进宫廷)(进入朝廷,在国内)*70.若:①香草名,杜若。
中考文言文必考实词例句

中考文言文必考实词例句
以下是一些中考文言文必考的实词和例句:
1.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如“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2.备:完备,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3.薄:迫近,接近。
如“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4.策: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马说》)
5.称:称赞,著称。
如“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6.辞:推辞。
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7.驰:疾行,指马飞快地跑。
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
8.出:在国外。
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次:停留,驻扎。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0.当:掌管,主持。
如“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考到的实词和例句,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会因地区和年份而有所不同。
建议你在复习文言文时,多读多背,积累常用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熟练运用。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次多义)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中考文言文必考的180个实词

中考文言文必考的180个实词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
文言文要想拿满分,这180个初中常用文言实词必须掌握,希望大家能根据它们在语句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记住,并在考试的时候派上用场。
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中考文言文180个文言实词总汇

中考文言文180个实词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个文言文常考实词,趁考试前抓紧记!1.爱ài“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 (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②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④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2.安ān“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⑥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③表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pī①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4.倍bèi“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
表示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②更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本běn“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
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
君子务本。
(《学而》)④原来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本来。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雀东南飞》)⑤推究,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6.鄙bǐ“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
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边远的地方。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②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④轻贱。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⑤庸俗,浅陋。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7.兵bīnɡ“兵”是会意字。
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
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
表示兵器。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②士兵,军队。
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鸿门宴》)③军事,战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病bìnɡ“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
表示疾病。
①重病。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③生病。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祭十二郎文》)④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⑤担心,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⑦穷困。
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
(《种树郭橐驼传》)⑧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9.察chá“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
表示仔细观察。
①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梁惠王上》)②详审,细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考察,审查。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 ③考察和推举。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④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答客难》)10.朝“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
“潮”的本字。
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áo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接受朝见,使……朝见。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④对,向。
坐北朝南。
zhāo早晨。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蜀道难》)11.曾“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象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象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
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cénɡ①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②竟,竟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zēnɡ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或晚辈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治平篇》)②通“增”,增加。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乘”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下边是“木”字,象树木。
合起来指人攀上树木。
表示登、升。
chénɡ①驾,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升,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③趁,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凭恃,依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书•宗悫传》)④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shènɡ①一车四马的合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②辆。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13.诚chénɡ“诚”字本来写作“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声。
表示言语真诚。
①诚心。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②确实,的确。
此诚不可与争锋。
(《隆中对》)③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14.除chú“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同)。
表示台阶。
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②去掉,清除。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③修治。
即除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④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⑤流逝,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15.辞cí“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①借口,托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②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③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④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⑤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⑥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⑦审讯,口供。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苏武传》)16.从“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象两人前后相随。
表示跟从、跟随。
cónɡ①跟随,追随。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从事,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④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⑤使……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⑥随从的人。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项羽之死》)⑦指堂房亲属。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zònɡ通“纵”,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17.殆dài“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危险。
①危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谋攻篇》)②有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③懈怠。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④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石钟山记》)⑤几乎,接近,差不多。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18.当“当”字本来写作“當”,是形声字,小篆从“田”部,尚声(韵母相同)。
表示两块田地的土质、面积或地理位置不分上下。
后引申为相当。
dānɡ①遮挡。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②对等,比得上。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④应当。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⑤掌管,主持。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五人墓碑记》)⑥面对,遇到。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⑦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⑧值,在,正在。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⑨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⑩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⑪通“倘”。
如果。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dànɡ①符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②当作。
安步以当车。
(《齐策四》)③抵押,两者相抵。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19.道dào“道”字是会意字,金文两边合起来是“行”字,表示道路,中间是“首”字,表示领头。
合起来指领路。
“导”的本字,表示引路、领路。
①道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②途径,方法。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③风尚。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④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⑤思想,学说。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过秦论》)⑥天道,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⑦志向。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⑧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⑨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20.得“得”字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貝”字(即贝),表示钱财,下边是“又”字,象人手。
合起来指手持钱财。
表示取得、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