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城市与环境

合集下载

11 环境保护

11 环境保护

专题11 环境保护1.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清河源出济南市西部睦里庄,汇集黑虎、趵突、孝感诸泉水,与黄河南堤大致平行东流,在寿光羊角沟入海,曾是省内唯一河海通航、水陆联运的河道。

小清河于1137年正式通航,过去该河承担着重要的海盐运输任务,将沿海地区的盐等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济南等内陆城市。

小清河是“曾经的黄金水道”。

新中国成立后,小清河虽然经过多次治理,但其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小清河成了“小臭河”、“小黑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小清河完全停航,结束了其800多年的通航功能。

(1)由“小清河”到“小黑河”,体现了小清河水质的何种变化?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防洪安全、水环境安全和城市环境美化等方面简要说明小清河治理的意义。

【答案】(1)水质不断下降大量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的排放(2)小清河是城市防洪的重要泄洪通道,其河道的整治有利于保障济南市的城市防洪安全;小清河污水治理关系到流域内生活、生产的用水安全;小清河流域整治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市容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2.读下面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近年来又以平均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长。

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

与此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

材料二下图为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目前“垃圾围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据图所示“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按此模式发展下去,对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1)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垃圾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地域、城市差别明显;处理技术装置水平落后;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缓慢;公众垃圾分类意识淡薄。

(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重
要议题。

城市发展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趋势,而环境保护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如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
量的土地被开发建设,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垃圾等都成为了污染源,大气、水体、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

城市发展的速度之快,给环境带来的冲击之大,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然而,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例如,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园区和生态城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生活垃圾处理,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除了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每一个城市居民也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
力量。

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都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的事情。

只有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呼吁,让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真正实现和谐共生。

让我们携
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地球,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时代最为重要的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哪些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
土地被开发,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这些都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工业化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也大量排放废气和废水,导致空气和水质污染。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地球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

城市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
们不能因为保护环境而束缚城市的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比如,可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出行,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城市等措施,来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此外,我们也要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单位,还是普通市民,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企业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市民需要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真正实现良性循环。

让我们用
智慧和勇气,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更加美好的环境!
谢谢大家!。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一章引论?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专题11 日本、俄罗斯(学案)

专题11 日本、俄罗斯(学案)

国家日本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1.岛屿或群岛:①、②、③、④、⑤;2.国家:⑥、⑦、⑧、⑨;3.内海:⑩;山峰:⑪;4.城市:A 、B 、C 、D 、E 、F ;5.海峡:G ;6.海洋:M 、N 。

【要点提示】1.①北海道②本州③四国④九州⑤琉球群岛2.⑥韩国⑦朝鲜⑧中国⑨俄罗斯3.⑩濑户内海⑪富士山4.A东京 B横滨 C名古屋 D大阪 E神户 F北九州5.G朝鲜海峡6.M日本海 N太平洋一、多山的岛国1.位置和范围日本位于洲东部,太平洋部。

由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多个小岛组成,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国。

国土面积约37.8万平方千米。

2.地形以和为主,第一高峰山,海拔3 776米,是一座活火山,被称为日本的“圣山”。

平原狭小,主要分布在地区,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海岸线漫长曲折,多。

3.多火山地震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多发的国家。

原因: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处的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跃。

措施:传统民居,减少地震时的伤亡;定期进行防震学习。

4.气候具有性特点。

北部为气候,南部为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这里冬季较,夏季较。

夏秋多发(气象)灾害。

1.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分析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

日本樱花开花时间由南向北推迟。

原因:日本领土狭长,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南部春季升温早,北部春季升温晚。

2.对照新潟与东京的气候统计图,结合两地的海陆和地形位置,分析日本东西两侧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原因。

冬季风通过日本海时带来大量水汽,日本海沿岸常有暴雪。

太平洋沿岸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5.资源大部分山区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附近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形成原因:地处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河流短小湍急,资源丰富;资源十分贫乏。

二、经济1.经济发达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国家。

2.农业由于人地,农业生产使用小型机械,精耕细作,单产很,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是其主要作物。

专题11环境保护

专题11环境保护

现的切沟进行治理,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据此思路分析相关
措施。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 ( 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 ;加大土壤侵蚀量 ( 切沟形成后,水流集 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 如等高耕作、
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
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
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随径流带入河流;河 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
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
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考例透析
(2014 · 新课标Ⅰ)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 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切沟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同时考查描述 地理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图示 切沟分割、破坏了耕地,并加剧耕地侵蚀,同时阻断耕作。防 治措施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防止新切沟出现,二是对已出
影响工业生产、人
民生活,危害人体 健康,破坏生态,

专题11-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11-城市与城市化

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专题十一——城市与城市化2009.5.18【基础要点归纳】知识网络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功能区比较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研究生地理教案: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研究生地理教案: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研究生地理教案: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一、引言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教案旨在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原因以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城市化的概念和原因1.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并集中于城市的过程。

2.城市化的原因:•工业化发展:工厂和企业集中于城市,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

•就业机会:农村就业机会有限,人们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条件而选择进入城市。

•教育和医疗资源: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了许多家庭迁往城市。

三、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自然资源消耗: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

2.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工厂、车辆和人口密集,增加了水和空气污染的风险。

3.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城市扩张,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或生境减少。

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城市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土地利用、住宅区域以及绿化空间。

2.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城市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以及节约能源等行为。

4.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

五、结论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通过合理的规划、科学的管理和全民参与,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在大的河流入海口处,往往
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
肃的玉门;铁矿——辽宁的鞍山、本溪,安徽的马鞍山。
(2)交通运输:铁路的开通或铁路交会处推动城市的发展,如河北的石家庄、湖南的株洲 等。
(3)政策:政治中心的搬迁或新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如合肥、深圳等。
3.其他因素:军事(嘉峪关)、宗教(麦加)、旅游(黄山)、科技(日本筑波)等。
核心知识整合
通、工农业、政策等方面去总结。
考点27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结构
选考考点分布 节 次 必考 要求 加试 要求 2015年 10月 2016年 4月 10月 2017年 4月 11月
考试内容
2.城市土地利用
城 市 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空 (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间 结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构 4.中心地理论
城市空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 间结构 的区位因素
c
11
27(5)
(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b
28(1)
3
历次真题试练
[2015·浙江10月选考] 图11­1­1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新城区 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完成1~2题。 有机场,没有铁路和河流,
材料 图11­1­2为我国局部区
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 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
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 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 域率先取得突破。
图11­1­2
从地形、地势、
水源、土壤等 方面回答。
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核心知识整合
一、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地 形 气 候 平原 分布地区 多数城市位于平原 原因 实例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 西欧平原、五大湖沿岸 发达,节省交通和建筑投资 平原 气候相对凉爽 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 地势相对平坦,水源丰富 汾河、渭河谷地 有适宜的气温和降水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马孙平原、青藏地区 长江沿岸 武汉、重庆 赣州、梧州 上海、广州
【答案】 A
③引发人口集
【解析】从图中看出,新城区距
老城区有一段距离,这样布局能 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同时缓 解城市交通拥堵,分散城市人口,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聚 ④摊大饼式扩张
C.①④
D.③④
历次真题试练
3.[2016·浙江10月选考]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答案】位于
山前冲积扇,
地势平坦,水 资源丰富,土 壤肥沃,等等。 【解析】古都 形成的有利自 然条件,可以
点并解释其自然
原因。
加试强化归纳
区位和地理位置的区别 区位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区位因子、
区位因素、区位条件都是类似于区位的概念。地理位置是某事物的位置,分绝对位置和
相对位置。
加试强化归纳
加试强化归纳
提升训练 图11­1­4所示地区为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 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市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 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 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
高原 山区 气候适宜
河 流
热带地区的高原 山区的河谷地带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雨林区、高寒区、荒 气候恶劣 水、热不足或过多 漠区 供水 沿河分布 生活、工农业用水 河流交汇处 货物在此集聚、中转,推动城 运输 河运起点或终点 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河流入海口
核心知识整合
2.社会经济因素 (1)矿产资源的开发:煤矿——山西的大同、神府;石油、天然气——黑龙江的大庆、甘
专题十一 城市与环境
· 考点26 城市区位因素
· 考点27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结构
· 考点28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26城市区Βιβλιοθήκη 因素选考考点分布节次
考试内容 1.城市区位分析
必考 要求
加试要求 分析影响 城市形成 和发展的 区位因素
2015年
10月
2016年
4月 10月
2017年
4月 11月
地区前列。
加试强化归纳
【答案】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
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
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 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 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解析】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条 件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河流等
方面去思考,社会经济条件从交
图11­1­4 简述甲、乙两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1.影响新城区区位
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故影响新城区的区位因素与 铁路和水运无关。新城区和 老城区都有高速公路分布, 可知高速公路不是新城区区 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故
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水运 图11­1­1
影响新城区的区位因素是航
空,C项正确。
历次真题试练
2.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①缓解交通拥堵 A.①② B.②③ ②优化空间结构 )
大的城市。
核心知识整合
典型题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西北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 部,轮廓形状如图11­1­3所示。 受地形影响,其南北自然环境差异 大,西北部和北部地区气候宜人,
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
非花园”的美称。
图11­1­3
核心知识整合
据图归纳摩洛哥 城市集中分布特
【答案】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
原因: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
该地区海拔绝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地处沿海平原)。 【解析】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从图 中可以看出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西北部)沿海地区。 从气候来看,北部、西部(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 从地形来看,该地区绝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