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案例研究
洛阳白马寺石窟艺术形成和发展

洛阳白马寺石窟艺术形成和发展洛阳白马寺石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
其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唐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与强大生命力。
白马寺石窟始建于公元五世纪,为了纪念佛教传教士法显而建。
后来,唐朝德宗年间,曾因发生大旱,寺中僧众祈祷誓愿,集资兴建石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白马寺石窟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点。
它一方面受到了追求“大众化”的文化氛围所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了皇家政治力量的统辖,形成了一种多元的艺术思想与风格。
白马寺石窟艺术的殿堂与佛像寺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形式之一,白马寺石窟就是以寺庙形式展现的。
石窟象征着佛教的“住宅”,是一种常见的禅修工具。
白马寺石窟的殿堂用料坚实,建筑结构简洁明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
殿堂中常常栩栩如生地雕刻着佛像,佛像以各种形式出现,如阿弥陀佛、彌勒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等。
作为佛教建筑的一部分,这些佛像在表达佛教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后世佛教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
白马寺石窟艺术的彩塑造像彩塑造像和木雕造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两大流派。
这两种造像方式也在白马寺石窟中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在唐代,彩塑造像出现了大量的变化,例如大路、住持、泥塑、铁铸等各种形式的造像。
随着雕塑技术的提高,被塑造的形象也越来越逼真。
白马寺石窟中的佛像彩塑往往耐久性较高,因为它们是透过各种口诀、咒语、粘贴和保养手法制作的。
其中,采用的颜色也并非普通颜料,如欧蓝德、铜绿、石黄等都是处理过后的颜料,其色彩鲜明、耐久不褪。
白马寺石窟艺术的壁画壁画是最为著名的白马寺石窟艺术形式,也是保存最完整的部分。
唐代的白马寺石窟壁画,继承了中原佛教壁画、后秦壁画和魏晋期的石窟艺术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壁画风格。
白马寺壁画的特点是:线条流畅清晰而不失华丽,题材广泛而且深刻。
壁画中的人物、动物、天体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绘制,画面丰富多彩、逼真跳脱。
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仪式及其音声研究

第 五 日: 四更诵 《 信心铭》 , 五更 供 下 堂 , 午 刻 斋
僧。
其皆以解脱 。“ 水陆法会 ” 以其殊胜 的功德 , 普利人 天, 使冤亲得渡 , 使凡圣同资 , 并祈求世界和平 , 国泰 民安 , 因此 千百 年来 一 直 是 汉 传 佛 教 中非 常重 要 的
李 婷 婷
( 洛阳师范 学院, 河南 洛 阳 4 7 1 0 2 2 )
摘
要: “ 水 陆法会” 是 当今汉传佛教举行的规模 最大的一 种寺 院佛 事活动 , 是汉传佛教 的一种 修持 方法。对洛 阳白马寺
“ 水陆法会” 仪 式的研 究 , 可见佛 教文化传播 与声乐有极大关 系。就是说 , 音 乐不仅是佛事 活动 中最 重要 的组成部分 , 且 丰富的音 乐形式和 内容。 让参与者在 感受佛 法博大精 深之 时, 又体会 到音乐的艺术魅 力。
环绕 大殿 或法 堂 的厢 房配殿 中 , 是念 佛诵 经 的坛场 ;
“ 水陆 法 会 ” 仪 轨 自宋 代 设 立 后 , 经 过 不 断 增
补, 日趋完 善 。现代 “ 水 陆法 会 ” 坛 场的布置、 念 诵
缘觉以及历 代祖师莅 临法场 为众 生说法 ) , 五更奉
浴。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3— 2 0
经典及其人数 、 牌轴的规定和进行的程序等 , 都有详 尽 的规定 。法 会坛 场分 为 内坛 和外坛 。外 坛多设 于
刹竿上 , 旨在昭告天人 , 上至天庭、 下达地府 , 报告何
时何 地将 举 办水 陆 法 会 , 希 望 诸佛 菩 萨及 六 道 众 生 能来 参 加法 会 。 第 二 日: 四更 请 上 堂 ( 即恭 请 诸 佛 菩 萨 、 声闻、
口服富马酸喹硫平致过敏性皮炎1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3期191·病例报告·0 引言喹硫平作为一种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能选择性阻断边缘系统多巴胺D2受体、抗α1受体、5-HT2A受体。
相对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肝功能异常、血象改变、白细胞减少,但亦有独特优势,尤其针对年轻女性,喹硫平几乎见不到锥体外系反应;催乳素无明显升高,对月经周期无明显影响;且喹硫平有镇静作用,可用于伴有睡眠障碍的精神疾病;因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强迫症状、广泛性焦虑的治疗。
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服用富马酸喹硫平(商品名:启维,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现过敏性皮炎1例,现报告如下,以引起广大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初中文化,因“兴奋话多、易激惹、行为紊乱”于2016年6月6日第1次入住我院。
患者病史1个月,主要病情表现兴奋话多、精力充沛、易激惹、言语夸大、花钱大手、做事有始无终、外出乱跑、睡眠差。
未曾服药及住院治疗。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停经2月,行子宫及附件彩超提示:宫内早孕。
入院时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接触交谈主动,话多事多,爱管闲事,注意力随境转移,思维联想快,存在夸大观念,自我感觉良好,情感高涨,夜眠差,但白天仍显精力充沛,易激惹,多次谩骂家人,意志活动增强,自知力缺如。
根据ICD-10诊断标准,诊断为:(1)躁狂发作;(2)妊娠早期。
情感稳定剂碳酸锂和丙戊酸钠均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归为D类妊娠药物,即有危险性证据,服锂孕妇生出的婴儿重性畸形率4-12%。
加拿大精神病协会(2006年)推荐,妊娠前3个月避免服用碳酸锂及丙戊酸钠。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将喹硫平归为C类妊娠药物,Cabuk等(2007)报告1例30岁双相躁狂女性,因准备妊娠,由碳酸锂换成喹硫平治疗,2周后增至1200mg/d,整个妊娠期一直服用,妊娠39周时阿普伽评定为10分,婴儿出生3个月时,躯体和精神运动性发育均正常。
宋代石刻《洛阳白马寺》碑刻内容

宋代石刻《洛阳白马寺》碑刻内容洛阳白马寺石刻碑文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洛阳白马寺》碑刻的内容。
《洛阳白马寺》碑刻内容主要描绘了北魏时期白马寺的建设情况。
北魏孝明帝太和十年(公元491年),白马寺由周恪主持修建,始称“震冲禅寺”。
北魏文成帝义熙元年(公元535年),为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寺庙改名为“白马寺”。
在北魏孝文帝的庇佑下,白马寺逐渐发展成为佛教中心,得到了很高的威望。
《洛阳白马寺》碑刻记录了白马寺的规模和建筑特点。
寺庙正门前有天王殿,正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金像。
除此之外,还有大雄宝殿、玉京阁、铁塔等建筑。
石刻中还详细描述了各个建筑物的形制和位置安排,使读者对寺庙的整体布局和风貌有了直观的了解。
此外,《洛阳白马寺》碑刻还记载了白马寺的经验和贡献。
寺庙内设有僧舍、住持室等,提供给僧侣居住和修行。
白马寺还举办佛经讲座、法会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和学习佛法。
寺庙的僧人也经常外出传教,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此外,《洛阳白马寺》碑刻还载有白马寺的其他历史事件。
例如,寺庙曾多次修葺和重建,修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这些细节记录着白马寺的持续发展和演变,反映了佛教在北魏时期的兴盛与发展。
石刻中还提到了许多名僧的事迹,如慧超、道显等,进一步展示了白马寺作为佛教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体来说,洛阳白马寺石刻碑文记载了北魏时期白马寺的建设情况、规模和贡献,并反映了佛教在当时的兴盛和发展。
这件艺术品不仅对于了解中国古代佛教史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明的窗口。
此外,洛阳白马寺石刻碑文还对中国石刻艺术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其石刻碑文以其独特的题材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洛阳白马寺的石刻碑文在题材上突出了宗教和历史的双重特征。
它以宏大的视角记录了白马寺的建设和发展,承载着佛教传统和北魏时期的历史记忆。
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探访洛阳白马寺风景区

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探访洛阳白马寺风景区洛阳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刹之一。
其庞大的规模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洛阳白马寺风景区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洛阳白马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约建于公元68年。
如此悠久的历史使得白马寺成为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起点之一。
寺庙内主要供奉的是佛教主要菩萨——观音菩萨。
白马寺以其雄伟的建筑和精美的艺术品而闻名于世。
进入白马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山门。
山门采用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由木质结构和金碧辉煌的彩绘组成。
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千年来信仰的力量。
一旦穿过山门,您会看到寺庙的主要建筑之一——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洛阳白马寺的中心建筑,供奉着观音菩萨。
它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细致入微的雕刻使人惊叹不已。
殿内悬挂着巨大的佛教壁画,绘制着佛陀的故事和佛教教义。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庄严的氛围,领略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探访白马寺的过程中,您还可以欣赏到众多的文化古迹和珍贵的艺术品。
例如,“五狮子”彩塑是白马寺的代表之一,由五只栩栩如生的狮子组成。
这些塑像造型独特,制作精湛,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此外,您还可以看到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观音菩萨像,这是佛教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除了寺内建筑和艺术品,白马寺周围的自然风景也非常迷人。
寺庙四周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和绿色的草坪,一望无垠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您可以在这里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景带给您的宁静。
此外,白马寺附近还有一座人工湖泊,名为白马湖。
湖水碧蓝如镜,清澈见底,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在您游览完白马寺之后,您还可以前往寺庙周边的小吃摊位和特色商店品尝当地美食和购买纪念品。
这里有各种传统的中国小吃,如麻辣烫和串串香,能够满足您对美食的各种口味需求。
而特色商店则供应着各种精美的佛教文化用品和纪念品,您可以挑选一些作为您在白马寺的美好回忆。
历史古都中国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

历史古都中国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龙门石窟是位于中国洛阳市东南12公里处的一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
白马寺则是位于龙门石窟北侧的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龙门石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它是中国最早的石窟之一。
石窟共分为东、西两部分,以佛教石窟为主,还包括道教和儒教等其他宗教题材。
这些石窟雕刻了大量的佛像、浮雕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释迦牟尼入灭像,它是中国最早、最大的石雕佛像之一,高达17.14米。
而释迦牟尼入灭像不仅仅在高度上给人以震撼,它的精湛雕刻技巧和栩栩如生的表现形象也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释迦牟尼入灭像,龙门石窟的其他佛像也都极富特色。
这些佛像形态各异,表情生动,栩栩如生。
而石窟内的浮雕和壁画则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内容涉及佛教故事、历史事件、民俗风情等等。
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民族特色,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作之一。
白马寺建于公元6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内有各种古建筑群,包括山门、大雄宝殿、佛塔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雄宝殿,它是白马寺的核心建筑,也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严谨庄严,气势恢宏,内有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金碧辉煌,令人肃然起敬。
白马寺还保存着大量的石刻和碑文,这些石刻内容丰富多样,艺术风格各异。
其中最有名的是白马寺石经,它是中国最早的一组石刻经文,研究佛教文化和汉字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白马寺石经雕刻精美,文字工整,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龙门石窟和白马寺作为中国洛阳的古代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一座石窟和一座寺庙,更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参观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感受到千年岁月的流转和沉淀。
作为中国古都洛阳的重要景点,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术研究者的关注。
白马寺建筑初探

白马寺建筑初探摘要:寺庙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既相排斥又相兼容的过程。
寺庙文化历经各个时代的不断传承,发展,演变。
其魅力日益凸显,几乎囊括了各种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更加异彩纷呈,包罗万象。
关键词:白马寺;文化交流;建筑白马寺,刹那芳华,染指即是两千年。
走进白马寺,你会洞悉人世间沧桑的岁月,随着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步入香火鼎盛的寺庙圣地。
在重重院落中,惊叹巧夺天工,荟萃古今建筑。
在曲曲折折的回廊里,凝眸那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的壁画。
在寂静肃穆时,聆听清音梵唱,感悟深邃的奥妙禅机。
白马寺·源起白马寺位于今天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至漯河,庄严肃穆。
是中外僧侣,各界名士瞻仰旅游的圣地。
关于它的来源说法不一,永平求法,是流传最广的说法之一了。
很多高僧传记和其他一些佛教的史经里面,都记载过永平求法。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有载:“初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白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
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的明帝时期,明帝永平三年也就是公元六零年,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夜宿南宫的东汉明帝刘庄,在睡梦中梦见了一个金人,身高一丈六尺,相貌端庄美好,头上有光环,辉耀在皇宫的庭院中,盘旋飞翔,全身光芒四射,第二天,一上朝,汉明帝就召集大臣讲了自己梦中所见,并问群臣,自己听梦所见,那人到底是什么姿态?复议回答说,臣听说西方有位神,这位神的名字叫做佛,他的形象同陛下所梦见的一样,汉明帝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是与佛有缘,决定派遣使者到西方寻求佛法,经过四年的筹备,永平七年,汉明帝派遣阆中弟子,秦景等人出使西域,外求佛法。
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了大陆之国,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
看到佛教在西域广为流传,在此期间他们遇到了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随即诚邀二位高僧来汉讲经传法。
洛阳白马寺石窟的艺术表现与价值

洛阳白马寺石窟的艺术表现与价值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佛教圣地之一,因为洛阳白马寺石窟而闻名于世。
白马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扩建和修复,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石窟内保存着大量彩塑、浮雕和壁画,展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文将从艺术表现和价值两个方面阐述白马寺石窟的独特魅力。
一、艺术表现1.佛教主题的艺术表现作为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白马寺石窟以佛教主题为中心,展现了佛教故事和教义,塑造了佛教人物形象。
其中,以《华严经》为主要内容,以四大菩萨、六十四罗汉为代表,形象鲜明、造型古朴、气势磅礴。
四大菩萨装束华丽,表情庄严,佛陀神态肃穆,六十四罗汉神态自然,形态各异。
这些佛教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佛教思想的深邃内涵和精神追求,也彰显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
2.艺术技法的表现白马寺石窟的壁画和浮雕采用了多种艺术技法,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
壁画以丰富的色彩、鲜明的造型和优美的线条表现出世界和谐的美感,给人以明亮、舒畅的感觉。
浮雕则以立体的造型、深浅的层次和逼真的细节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更加立体、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些艺术技法的运用,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也为后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二、价值意义1.历史价值白马寺石窟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物,也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古代艺术史、宗教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和见证。
它记录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突显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艺术价值白马寺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宝藏。
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法,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代表着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成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文化价值白马寺石窟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河南洛阳白马寺属历史资源禀赋极佳的观光型景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 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 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区位】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 【主要景点】万国佛殿区、齐云塔、清凉台 【级别荣誉】国家首批4A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传佛教中电四院 【门票价格】50元
1
洛阳·白马寺
基本信息
总占地面积 总建面 门票
经营数据
客流量 人均消费额
滞留时间
成本情况
投资成本 运营成本 回报周期 业态比例
产品形态
开发模式
盈利模式
借鉴点
1300亩 —— 40元 —— 50元
游客平均停留2h ——
运营成本未披露 —— 无
政府主导的传统观光景区开发模式 门票收入
文化观光与体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