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思路

合集下载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咳嗽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病患。

不论外感,内伤所导致的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者,都会引发咳嗽。

小儿咳嗽要治疗及时,小儿咳嗽的中医基本治则是理肺,健脾,固肾。

理肺包括宣肺,清肺,润肺,泻肺和温肺;健脾包括化湿,渗湿,利湿,燥湿和补脾;固肾包括温肾,壮阳等。

小儿咳嗽在治疗中首先运用理肺法则。

如果效果不理想,再加健脾法。

如果已成哮喘时,可增入固肾法,三法协调,辨证治疗。

下面对常见小儿咳嗽的治疗介绍如下:★小儿风热咳嗽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喉中痰鸣,吐黄痰,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象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

治疗原则:清肺,化痰,止咳。

方名:鱼蛤石花汤(临床方)。

组成:生石膏3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橘红6g,鱼腥草10g,木蝴蝶6g。

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水煎两回取汁约200ml,分三至四次服(适于5岁用量),少加白糖。

★小儿肺寒咳嗽症状:秋冬季气寒冷或者感受骤寒引起咳嗽,长时间不愈,每天轻夜重,咳嗽痰鸣,脉细缓,咯痰白稀,便溏溺清,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

治疗原则: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名:冬花五炙饮(临床方)。

组成:炙杏仁10g,炙冬花10g,炙枇杞叶15g,炙紫菀6g,炙米壳6g。

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服法同前。

★小儿阴虚燥咳症状:咳嗽日久,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容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

治疗原则:清肺养阴,化痰止咳。

方名:养肺止咳汤(临床方)。

组成:生地黄15g,麦冬10g,北沙参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

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服法同前。

★小儿风寒咳嗽症状:咳嗽频作,全身酸痛,恶寒无汗,发热头疼,痰白稀薄,鼻塞不通,流清涕,喉痒声重,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指纹红。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名:苏橘甘草汤(临床方)。

组成:麻黄3g,苏叶10g,桔梗6g,甘草6g,橘红6g。

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

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

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中医咳嗽护理问题及措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外感风邪、内伤情志、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中医咳嗽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患者体质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中医咳嗽的分类1. 外感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清稀,伴有流清涕、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

2. 外感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声轻,痰黄稠粘,伴有口渴、喉痛、头痛、发热等症状。

3. 内伤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稠厚,伴有胸闷、气促、倦怠等症状。

4. 内伤肺虚咳嗽:表现为咳嗽声轻微,痰白清稀,伴有气促、乏力、心悸等症状。

二、中医咳嗽的护理措施1.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2.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尘和异味。

3.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4. 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类型的咳嗽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外感风寒咳嗽可用桂枝汤加减;外感风热咳嗽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内伤痰湿咳嗽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内伤肺虚咳嗽可用补肺汤加减。

5. 中医养生:适当进行中医养生,如按摩穴位、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等。

三、中医咳嗽的预防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人或物品。

2. 饮食调理: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3. 锻炼身体: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4. 中医养生:适当进行中医养生,如按摩穴位、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等。

总之,中医对于咳嗽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中医养生。

如果出现咳嗽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呼吸道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症、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症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五、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六、临证(症)施护一、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部拔管或镇咳药。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外感病症的范畴。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外界的寒邪或热邪侵袭,或是由于肺气失调所引起的。

因此,治疗咳嗽的关键在于调整肺脏的功能,清除体内的邪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理饮食:咳嗽患者应注意饮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可以选择些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煮熟的蔬菜等。

同时,可适当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有助于痰液的排除。

2.起居调摄:咳嗽患者在起居方面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尤其是脚部和背部要特别保暖,可使用**艾叶袋热敷法**来增加局部的温度。

此外,咳嗽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肺脏的刺激。

3.草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咳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川贝、百部、桑白皮等。

这些草药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热邪和痰液。

通常采用煎煮的方法服用,具体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肺经**上的**尺泽、太渊、鱼际、商阳穴**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肺脏的功能,从而改变咳嗽的症状。

5.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常用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肺脏的功能。

例如,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背部的**肺经**,或是用手指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足三里穴**等。

以上是中医护理咳嗽的方案,咳嗽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是一种温和、缓慢的治疗方法,效果会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患者坚持一定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小儿咳嗽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其症状涉及呼吸系统,预防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

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临床应用指导是通过对经典经验的总结和归纳,以指导诊断和治疗小儿咳嗽症状。

本文将讨论中医经典理论对小儿咳嗽的常见病因和治疗方法的指导。

一、常见的病因小儿咳嗽的病因有很多,但主要有外感风寒、风热、湿热、肺燥、痰湿等。

其中外感风寒是小儿咳嗽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风寒邪气容易攻击小儿的肺脏,导致肺部逐渐受损,进而出现咳嗽症状。

此外,湿热与风热也是小儿咳嗽的常见病因,因为湿热和风热邪气易在小儿身体内肆虐,导致破坏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

少数情况下,小儿咳嗽也可能是由于肺燥和痰湿引起的。

二、治疗方法中医理论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下面介绍中医经典理论指导的小儿咳嗽治疗方法:1.外感风寒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小儿咳嗽,应首先把风寒邪气驱除。

方法包括:(1)草药治疗。

草药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如麻杏石甘汤、桂枝汤、银翘散等,都可以起到祛风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

(2)推拿治疗。

推拿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小儿的呼吸道,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清除体内的风寒邪气。

2.风热治疗风热引起的小儿咳嗽同样需要对症下药,方法包括:(2)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应采用清淡食物,如青菜、稀饭、瘦肉等,多饮水可以帮助祛风化痰。

3.湿热(1)草药治疗。

草药治疗可以起到清热除湿,祛风化痰的作用。

适合的草药包括三黄清瘟、柴苓汤等。

(2)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应该遵循益气养阴、清热除湿的原则,可以多吃玉米、西瓜、木耳、莲子等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4.肺燥治疗肺燥引起的小儿咳嗽,应该采用滋润潮湿的方法来治疗,方法包括:(1)草药治疗。

适合的草药包括麦冬、菊花、玉竹等。

(2)保持室内湿度。

可以在家里放置加湿器,然后减少对室内空气的干扰。

5.痰湿治疗痰湿引起的小儿咳嗽,应该通过以下方式:(2)饮食调养。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一、寒咳方案寒咳多由外感风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低、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腻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加减、麻黄汤加减、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驱散寒邪、祛除湿气。

2.针灸:可选用风池、肺俞、卧蚕等经络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散寒、化痰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肺腧、风池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桂枝汤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子午、肺俞、大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二、热咳方案热咳多由外感风热或内伤热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重、痰黄而稠、口干咽燥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燥化痰汤加减、连翘败毒散等方剂,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翳风、鱼际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清热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合谷、太渊、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痰热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清肺煎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肺俞、支沟、阳陵泉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三、风咳方案风咳多由外感风邪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喘、咳嗽时有鼻塞流涕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方剂,用于平喘开窍、解表散风。

2.针灸:可选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祛风开窍、平喘止咳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喘咳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银翘散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翳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四、虚咳方案虚咳多由脾肺虚弱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轻、痰白而稀、气短懒言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补肺汤、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补益脾肺、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补肺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过
敏和呼吸道感染等。

中医护理常规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并促进
身体恢复健康。

以下是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通风,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
入房间,有助于排除空气中的湿气和污染物,减少咳嗽症状。

2. 保持身体温暖:保持适宜的室温,避免受凉。

穿暖和的衣物,尤其是头部和脖子部位,可帮助保持血液循环,并减少咳嗽的发作。

3.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和葱蒜等。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和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咳嗽。

4. 适当休息:咳嗽时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康复。

5. 温水漱口:用温水漱口可以缓解喉咙不适和咳嗽症状,可将
1杯温水搭配适量食盐进行漱口。

6.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诊断,可以采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川贝、枇杷叶、浙贝母等,具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的作用。

但使用中药
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合理用药。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咳嗽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
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容易受到各种感染的困扰。

喉咙痒咳嗽是常见的一种症状,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小的困扰。

为了有效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的症状,中医与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成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一、中医观点与治疗策略中医认为,“肺为咳嗽之本”和“喉咙是肺之府”。

因此,儿童喉咙痒咳嗽通常与肺的功能失调有关。

在中医的治疗上,首先需要调整体内的平衡。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儿童喉咙痒咳嗽的策略:1. 清热解毒:根据中医的理论,喉咙痒咳嗽常常与体内的热毒有关。

在此情况下,一些中药可用于清热解毒,如金花清感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喉咙痒咳嗽的症状。

2. 润肺止咳:由于肺与喉咙有密切的联系,润肺止咳是中医治疗咳嗽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此情况下,一些中药可用于润肺止咳,如川贝润肺糖浆、雪梨膏等。

这些药物能够缓解燥咳、咳痰不易等儿童喉咙痒咳嗽症状。

3. 调理脾胃:中医强调脾胃为消化吸收的基础,与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

在治疗儿童喉咙痒咳嗽时,中医还会关注脾胃功能的调理,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有健脾养胃颗粒、六味地黄颗粒等。

二、西医观点与治疗策略西医认为,喉咙痒咳嗽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过敏反应或者炎症引起的。

因此,西医的治疗策略主要与病因和症状有关。

以下是一些西医治疗儿童喉咙痒咳嗽的策略:1. 抗过敏治疗:如果喉咙痒咳嗽是由过敏引起的,西医通常会采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有效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喉咙痒咳嗽。

2. 抗炎治疗:如果喉咙痒咳嗽是由于炎症引起的,西医则通常会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消炎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可以有效缓解喉咙痒咳嗽的疼痛和炎症。

3. 病毒感染治疗:如果喉咙痒咳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西医通常会建议让儿童休息、多喝水,并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喉咙喷雾或含漱剂来缓解喉咙痒咳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思路
发表时间:2017-02-20T15:38:23.4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张怡
[导读]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思路和临床应用。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思路和临床应用。

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中医科门诊病例68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同时观察疗效和分析结果。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经比较发现,对照组症状缓解的效率为64.12%,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的效率为93.1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小儿慢性咳嗽较常规护理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使患儿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的效果。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287-02 前言:幼儿慢性咳嗽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很复杂的检查过程才能确诊。

而中医对咳嗽的定义则为有声有痰为咳嗽,咳嗽是一种表现出来的症状,在中医里,肺系病证都以咳嗽来命名。

从现代医学生角度来看,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性动作,如果呼吸道内有各种异物时,需要利用咳嗽的方式将其清除;但是如果是慢性咳嗽,则会使呼吸道内的感染进一步加剧,进而增加必肺负担,慢性咳嗽还会引发肺气肿等病症。

慢性咳嗽会使幼儿食欲下降,引起呕吐,影响休息,进一步影响幼儿的抗病能力。

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门诊病例68例慢性咳嗽患儿,其中男童52例,女童16例,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12岁。

病程最短的为7天,最长为10。

其中52例为单一性咳嗽,10例临床表现为咳嗽时伴有鼻塞,有痰且需要反复清咽,咳嗽时还会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同时观察疗效和分析结果。

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即常规用药,和常规检查并护理,不加入其他任何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入中医护理方式,以为护理过程。

2.1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首先是室内温湿度要适中,保持室内清洁,室内不能抽烟,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家属要照顾好患儿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对咳嗽的患儿需要分出阴虚还是痰湿,如果是阴虚燥咳的患儿需要比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如果是痰湿的患儿则不宜将室内湿度调得太高。

2.2 饮食护理
中医注重饮食保养,所以中医临床也非常重视饮食。

按照患儿不同的病症性质和因素进行饮食调护。

中医里可以将咳嗽分为外邪犯肺、肺阴不足、热咳燥咳、痰湿等,一般表现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如果是外邪犯肺最明显的是外感风寒引发的咳嗽,这时需要进食温热的食物,一般都以生姜为佐料进食;肺阴不足主要是因为肺偏阴虚者,这时需要进食一些补肺的食物,如泥鳅等。

热咳燥咳因肺内虚火上升,需要多进食一些清淡食物,如白菜、豆腐等;如果是因为痰湿咳嗽只需要注意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另外,不能吃一些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

另外要多喝水,少吃甜食,不喝饮料,因为甜能生热更能生痰。

2.3 运动护理
幼儿多因体质较弱引起的肺弱受侵,家属可以经常带领患儿到户外进行适当运动,可以进行多走路或多使用健身器材的方式加强患儿体质,减少感冒发生率;每天早晨起来时都用温水为患儿擦四肢和头颈部位,每天早晚都要给患儿按摩风池、迎香等穴位。

患儿因为不太会咳痰,所以有时会出现咳嗽排痰很费力的现象,可以按住天突穴促进痰液排出。

3.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经比较发现,对照组症状缓解效率为64.12%,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效率为93.1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的慢性咳嗽主要是因为肺脾气不足,所以极易生痰,在护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还是祛痰。

小儿的脾肺不足,同时喂养不当,使小儿食积外加肺气外感时邪,最后致小儿肺失宣肃,在临床上就会表现为咳嗽。

中医护理需要从辩证的角度着手,因为从中医辩证的角度来看,同样是咳嗽,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外邪犯肺、肺阴不足、热咳燥咳、痰湿等,不同的病证如按照中医辩证理论来看也分这不同的护理方式。

所以需要从饮食、运动和按摩等几种方法进行护理。

食疗主要是根据病证的要源,再根据病证进行的食物疗法,这是一种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疗法,无任何痛苦,易被患儿接受。

是医强调利用运动的方式进行肌体调理,是根据全身的气血运动的方式对患儿进行调理的方式,通过患儿进行的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另外人体有主肺通的穴位,可以经常进行按摩治疗,当穴位通后病症就会自然消失。

5.结论
中医护理与中医治疗一样,都需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

中医护理是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加护理方式,这种护理的根本目的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按照辩证的原理,对患儿进行护理,使患儿病症尽快恢复的方法。

对于护理人员最主要的要求还是掌握中医护理理论,依据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相结合进行护理,同时再与医生密切配合,就会使护理效果更好。

中医护理小儿慢性咳嗽较常规护理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使患儿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怀珍,董传莉.儿童慢性咳嗽60例病因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王琳,染毛女,卢婷婷.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rh 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