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试题答案及解析1.(2分)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值是cm,分度值是mm.【答案】2.80;1.【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分度值为1mm,初端刻度是3.00cm,末端刻度值为5.80cm,物体长度为2.80cm。

【考点】长度的测量2.请将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空格中。

(1)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 A;(4)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 N。

【答案】(1)3.45;(2)94;(3)0.5;(4)3.4.【解析】(1)由图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故A物体的长度为3.45cm;(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它的读数94℃;(3)由图丙知电流表所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为0.02A,故其读数0.5A;(4)由图丁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N+0.2N×2=3.4N。

【考点】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答案】B 3.45cm【解析】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填B;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3.45cm.答案为:B;3.45cm.【考点】长度的测量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你所在考场的温度约50度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为8g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问约1min D.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答案】 B【解析】A、考场的温度,即室温约30℃,所以选项错误;B、铅笔的质量比较轻,约10g,所以选项正确;C、人正常呼吸时每分钟大约60次,所以选项错误;D、考试的答题卡的长度约30cm,所以选项错误;所以选择B。

中考物理总复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专项训练题(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专项训练题(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专项训练题(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做物理实验时,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其中有些是为了减小误差,有些是为了寻找普通规律。

下列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九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多次测量物距像距以及物和像大小C.“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时,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D.“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时,多次改变物质的种类进行实验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6cm=10.6cm×10mm=106mmB.10.6cm=10.6×10=106mmC.10.6cm=10.6×0.01cm=0.106mD.10.6cm=10.6×0.01m=0.106m3.“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翔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A.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6s B.泡澡水的温度约为70℃C.完全浸泡在浴盆里排开水的体积大约是55dm3D.大拇指的长度约为5.5cm4.下列几个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A.小明午餐大约吃4㎏的米饭B.教室的高度大约为7mC.泉州市六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50℃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5.下列对生活中常见数据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6℃D.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100g6.瓷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图是小明手握青花瓷的场景,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瓷器的高度为()A.5cm B.10cm C.30cm D.50cm7.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8℃B.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D.一名中学生参加百米赛跑用时约为8s8.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实实验数据的读取也至关重要,图中读数正确的一项是A.物块质量为124.4gB.此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7ΩC.物体长为4.5cmD.温度计示数为25℃9.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小明同学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下列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A.他的体重为150N B.他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33⨯1.010kg/mC.他的手掌宽度为25cm D.他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20m/s10.校园生活,同学们并不陌生,下列有关说法最合理的是()A.操场篮球架上的篮圈距地面的高度约为5mB.此时教室内的温度约为42C︒C.微机室内台式计算机的功率约为300WD.普通乒乓球拍的质量约为2kg二、填空题1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如图2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故答案为:运动;1;1.30。
2.45 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________
338.5 s
16.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

【解析】解:左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
度值为1mm,右侧与8.45cm对齐;
右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38.4s,即
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甲;275.1; ;25.98cm;(3)偏大。
25.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
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
量,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
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甲为多少?(用题目中出现的字
母表示)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
24.00 cm。(结果保留
测量结果,此脚的实际长度约是 ________
两位小数)
【解析】解:由图可知,脚长大约为刻度尺的1.5倍;
由于测量时,没有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故测量结果偏小,此
脚的实际长度约是24.00cm。
故答案为:22.50;24.00。
15.小芳站在斑马线路口等绿灯时,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
【解析】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
度是0.6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6.80cm5.00cm=4.80cm;
(2)停表中间的小表盘上,
每个小格代表0.3min,偏向“6”一侧;在停表的大表盘上,所以每个小格
代表0.7s,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7.5s。
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打印)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打印)

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基础练习1.(2分)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6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千米=_____米10分米= 米13厘米= 米23毫米=_________米45微米=_________米76纳米= 米.3.(11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_________µm(2)4。

2nm=_________cm (3)6。

7dm=_________km (4)0.18km=______m (5)1.7dm=_________cm=_________mm=_________nm=_________µm(6)20min=h (7)0。

5h=_________min=_________s.4.(2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5.(9分)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并注意:(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________;(2)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_.(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_________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_______值.6.(4分)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7.(1分)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mm.8.(3分)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9.(4分)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_________; (2)一本物理书长2。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共10题)1、按要求完成填空。

(1) 如图 1 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 A/B )。

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 ,图 2 中秒表的读数是 ______ s ;(2) 如图 3 所示的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 (选填快 / 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 ______ (选填正 / 反)比,若测得气泡从 0 到 80cm ,所用的时间为 10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速度为 ______ m/s 。

2、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 __cm.(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 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 __,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 __.(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在长度测量的实验中:(1)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2)刻度尺在测量中摆放时,零刻度要对准、尺的位置要。

(3)在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

(4)当所用的刻度尺的零刻度有磨损,而其它部分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刻度尺依然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应该怎样做?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精选练习)【解析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精选练习)【解析版】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 人身体上最接近1厘米长度的是 ( )A .一拳的宽度 B.食指指甲的宽度 C .手臂的长度 D.肩膀的宽度【答案】B 。

【解析】人身体上最接近1厘米长度的是食指指甲的宽度。

2.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

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

(1)手指甲的宽度是1.2 ; (2)乒乓球的直径约为0.04 。

【答案】厘米;米。

【解析】手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厘米左右,合0.04米。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数时________要与尺面垂直;(3) 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________和________ 。

【答案】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视线;数值,单位。

【解析】刻度尺使用前先看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4.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该尺的分度值是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答案】1mm , 3.80cm 。

【解析】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

物体左侧与6.00cm 对齐,右侧与9.8cm 对齐,估读为9.80cm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80cm 。

5.如图2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测量铅笔的长度时读数的视线位置,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cm ;观察时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同学(选填“甲”、“乙”或“丙”);测得铅笔的长度为图1 图2_____cm。

【答案】0.1,乙,3.50。

【解析】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使用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所以乙同学读数正确。

图示,铅笔是由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那么其长度为3.50cm。

6.经过丈量,某田径场的跑道长为3.96×104cm= _____m,它比正规的跑道的标准长度短了____m。

2022年中考物理专项训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

2022年中考物理专项训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59.0mm B.5.90dm C.5.9cm D.5.900cm2.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3.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A.5.2cm,3.2cm B.3.2cm,3.18cmC.3.20cm,3.18cm D.3.2cm 3.2cm4.在长度、时间测量中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所测正方形长度的测量值是cm。

(2)图乙中,秒表的示数是s。

5.如图,用两把刻度尺A和B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分度值是,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cm.用B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cm.用(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6.(1)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2)小勇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长为25.95cm。

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小东同学对某物体的同一长度进行五次测量,记录如下:45.1mm,45.2mm,47.3mm,45.3mm,45.2mm。

根据记录分析,其中有一次测量值是明显错误的,它是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mm。

7.如图甲、乙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图,此笔的长度为cm;(2)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经常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3)若有一把由金属制成的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随温度的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寒冬季用它测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或“偏小”)。

8.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次。

中考物理专项训练长度的测量(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项训练长度的测量(含解析)

长度的测量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2.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18.564cmB.18.56cmC.18.505cmD.18.51cm3.下列的测量和估测,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测最一支铅笔的长度0.1712m选用的是最小分度值为lcm的刻度尺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D.小华说话的声音频率是16Hz4.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长度,记录如下:10.5cm,10.6cm,10.8cm,11.2cm,10.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A.10.6cmB.10.63cmC.10.7cmD.10.74cm5.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A.量程0~2m,分度值1c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C.量程0~1m,分度值1cmD.量程0~15cm,分度值1mm6.下图所示的测量中,数据记录正确的是()7.某同学用拉得很紧的软皮尺去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的结果会()A.偏大B.偏小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D.无影响8.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50mm,然后他用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38mm.则这场大雪的降雪量最接近于()A.288mmB.150mmC.138mmD.12mm9.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B.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10010.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读出如图中各实验仪器的示数:(1)金属条的长度 cm,(2)电压表示数 V;(3)弹簧测力计示数 N.12.2015年1月,“蛟龙”号在印度洋深海处打捞上来一未知生物,该生物A处的宽度为cm.打捞上来的过程中,该生物受到的海水压强(变小/不变/变大),会对其生命活力产生影响.13.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15.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 cm;图B中,塑料挂钩的吸盘能“吸”在平滑的墙面上,是由于的存在;图C中,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图D中,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间存在力.16.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2)温度计的读数为℃(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17.(1)图1中,物体的长度为 cm;(2)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3)图3中,电能表的示数为kW•h.18.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19.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20.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边长如图所示,则物体长为 cm.柳州到南宁距离大约250km,动车开通后,如果按动车设计的速度200km/h行驶,从柳州到南宁需 h.长度的测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B.2.357cmC.2.35cmD.2.4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答:解: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选A.点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2.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18.564cmB.18.56cmC.18.505cmD.18.51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2)把测量中的错误数据去掉.解答:解:由测量结果可知测量数据18.80cm是错误数据,应去掉;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物理课本的宽度最接近的真实值是:≈18.51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3.下列的测量和估测,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测最一支铅笔的长度0.1712m选用的是最小分度值为lcm的刻度尺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dmD.小华说话的声音频率是16Hz考点:长度的测量;长度的估测;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专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2)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用此刻度尺测量的铅笔长度是0.1712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1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故A不正确;B、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故B正确;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2.5dm左右,故C不正确;D、人的发声频率在65Hz﹣1100Hz之间,不可能发出频率是16Hz的次声波,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4.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长度,记录如下:10.5cm,10.6cm,10.8cm,11.2cm,10.6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为()A.10.6cmB.10.63cmC.10.7cmD.10.74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将5个数据进行比较,哪个偏差较大,哪个就是错误的,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解答:解:由测量结果知: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每个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可以不相同,但11.2cm中,个位上的“1”与其它数值的个位的数字不相同,所以此测量值是错误的,应该排除在测量结果之外.物体的长度为L=≈10.6cm.故选A.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在实际测量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5.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 A.量程0~2m,分度值1c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C.量程0~1m,分度值1cmD.量程0~15cm,分度值1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首先根据对测量对象长度的了解确定合适的量程,然后确定尽可能小的分度值.解答:解:已知小雷身高约1.7m,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与身高差不多,所以选择的刻度尺的量程应该是0~2m或0~10m;比较知,量程0~2m,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更高一些,测量误差较小.故选A.点评: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测量的要求有关系.6.下图所示的测量中,数据记录正确的是()考点: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电流表的读数方法.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③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④读取电流表示数时,首先要明确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解答:解:由图知: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1.6cm和1.7cm中间,估读为1.6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65cm.此选项错误;B、在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4”后3个小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6N.此选项错误;C、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100g+5g+2g=107g.此选项正确;D、电流表选择的是0~3A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1A,此时的示数为1.6A.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7.某同学用拉得很紧的软皮尺去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的结果会()A.偏大B.偏小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D.无影响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方法.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软尺被拉的太紧时,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解答:解:用拉的太紧的软尺测量物体长度,软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选B.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参照物,软尺被拉紧后,自身长度变长,物体的测量值变小.8.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50mm,然后他用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38mm.则这场大雪的降雪量最接近于()A.288mmB.150mmC.138mmD.12m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降雪量的计算方法,估算出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才更符合降雪量的计算要求.结合题干中的数据可做出判断.解答:解:因为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刚降下的雪非常松软,里面的空隙较大,踏实后,雪坑的深度为138mm,说明踏实后雪的实际高度为150mm﹣138mm=12mm,此时,雪的密度更接近水的密度,故这场大雪的降雪量约为12mm.故选D.点评:降雪量的计算是我们所接触的一个较新的计算方法,其中用到了与密度相关的知识,只有当雪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时,其高度才更符合降雪量的定义.9.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A.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200B.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D.测数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纸厚,然后除以100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的了解:(1)测多算少法: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如测量纸的厚度.(2)变曲为直法:长度的测量时,要求刻度尺应紧靠被测物体,在实际测量中,有些长度并非直线,可以借助于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棉线等,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即可,如测量地图上铁路或河流的长度等.(3)卡测法:对于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解答:解:A、200页同样的纸,实际上是100张纸,因此一张纸的厚度等于200页纸的厚度除以100.故A错误.B、由于乒乓球直径的长度端点位置不易确,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故B错误.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应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故C错误.D、综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不便于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便于直接测量的长度.10.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测量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出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小的说明精确程度高.解答:解:①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最后的一个0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是5,表示5c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最后一个8也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是4,表示4c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所以A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②由于测量总是存在误差,在误差范围内,两人的测量结果都是正确的,所以C是错误的.③分度值越小,表示精确程度越高,甲乙的分度值一样,所以甲乙的准确程度一样,所以D 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有关长度测量的知识,这是中考时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注意.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读出如图中各实验仪器的示数:(1)金属条的长度 2.80 cm,(2)电压表示数 0.6 V;(3)弹簧测力计示数 2.4 N.考点: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电压表的读数方法.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取电压表示数时,首先要明确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金属条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4.8cm对齐,估读为4.80cm,所以金属条的长度为L=4.80cm﹣2.00cm=2.80cm;(2)电流表选择的是0~3V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0.1V,此时的示数为0.6V;(3)在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其量程为0~5N;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2”后2个小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故答案为:(1)2.80;(2)0.6;(3)2.4.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12.2015年1月,“蛟龙”号在印度洋深海处打捞上来一未知生物,该生物A处的宽度为3.20 cm.打捞上来的过程中,该生物受到的海水压强变小(变小/不变/变大),会对其生命活力产生影响.考点:长度的测量;压强大小比较.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1)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cm 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4.20cm,物体长度为4.20cm﹣1.00cm=3.20cm.(2)未知生物从深海处打捞上来的过程中,深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海水压强将变小.故答案为:3.20;变小.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以及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13.如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2)末端刻度值为6.50cm,物体长度为6.50cm﹣4.00cm=2.50cm.故答案为:2.50; 0.1.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1.35 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②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35cm,物体的长度L=1.35cm.故答案为:B;1.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5.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 2.55 cm;图B中,塑料挂钩的吸盘能“吸”在平滑的墙面上,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图C中,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图D中,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长度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存在;声音的产生;分子间的作用力.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②塑料吸盘是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④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①图A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5cm和2.6cm中间,估读为2.5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5cm;②图B中,使用塑料吸盘时,先挤走里边的空气,使其内部近似真空,气体压强非常小,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就把它压在了光滑的墙面上;③图C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轻质小球,小球被弹开,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便于观察.④图D中,把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答案为:2.55;大气压;振动;引.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大气压的应用、声音的产生以及分子动理论,是一道综合性题目.16.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2.65 cm(2)温度计的读数为﹣4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4 N.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解答:解: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3.6cm和3.7cm中间,估读为3.6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65cm﹣1.00cm=2.65cm;(2)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4℃;(3)在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其量程为0~5N;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3”后2个小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故答案为:(1)2.65;(2)﹣4;(3)3.4.点评:物理学中的测量工具非常多,它们的读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要求,学习中把握要求、分清不同、细心读数,这是我们学习物理应掌握的基本技能.17.(1)图1中,物体的长度为 2.50 cm;(2)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 N;(3)图3中,电能表的示数为 2015.6 kW•h.考点: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3)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最后一位示数是小数位,其单位是kW•h,由图示电能表可读出其示数.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0cm.(2)由图知:在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其量程为0~5N;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1”后1个小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0.2N=1.2N.(3)根据电能表的读数方法,读图可知,此电能表的读数为2015.6kW•h.故答案为:(1)2.50;(2)1.2;(3)2015.6.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18.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故答案为:米;刻度尺.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9.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3.1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1cm对齐,估读为4.10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4.10cm ﹣1.00cm=3.10cm.故答案为:3.10.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20.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边长如图所示,则物体长为 2.00 cm.柳州到南宁距离大约250km,动车开通后,如果按动车设计的速度200km/h行驶,从柳州到南宁需 1.25 h.考点:长度的测量;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2)知道路程和速度,根据v=变形求出时间.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00cm.(2)根据v=可得,柳州站到南宁站的时间:t===1.25h.故答案为:2.00;1.25.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本题同时考查了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2.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 偏大B. 偏小C. 正常D. 无法比较3.PM2.5是雾霾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μm =2.5×10-5dmB.2.5μm =2.5×10-3mC.2.5μm =2.5×10-6cmD.2.5μm = 2.5×10-9m4.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 体重大约是600 NB. 身体的平均密度大约是1.0×103kg/m3C. 脉搏跳动约70次/minD.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 mm5.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 讲台的长度约3.12 cmB. 人脉搏1s跳动约70次C. 人步行的速度约1.2 m/sD. 100m跑步用时4s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7.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 17.31cmB. 17.32cmC. 17.52cmD. 17.30cm8.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A. 8.4sB. 38.4sC. 3min38.4sD. 3min8.4s9.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 1.65mB. 1.75mC. 1.85mD. 1.95m10.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是()A.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D.改进测量方法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12.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 茶杯的高度是11.2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13.下列各过程最接近1h的是()A. 人眼迅速一眨B. 人正常步行5kmC. 汽车正常行驶10kmD.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14.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的是()A. 30nmB. 26cmC. 10dmD. 1m1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B. 一节课的时间是45minC. 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D.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1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测量都有误差B. 误差是可以避免的C. 误差就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D. 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17.估测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芳同学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A.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20AB.夏天空调在使用时设置的温度一般为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D.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做功约为50J18.一位初中生的身高大约在()A. 15 cm ~17 cmB. 15 dm ~17 dmC. 1.5 km ~1.7 kmD. 15 mm ~17mm二、多选题19.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小误差(不定项选择)()A. 估计值的位数多取几位B. 选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进行测量C. 必须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作为测量时起始刻度线进行测量D. 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处理数据2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使用刻度尺忘记估读属于误差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 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按要求测量可以减小误差D.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21.在测量中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为了()A. 避免产生误差B. 避免产生错误C. 可以减小误差D. 提高准确程度2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B. 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C.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D. 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23.小明用刻度尺正确操作,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B. 该结果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C. 该结果中的“3”是估读的D. 该结果是中不存在误差24.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的C.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D. 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一定相同三、填空题25.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 .26.换算单位:350nm=________m,72km/h=________m/s.27.有六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 .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2)其中一位同学的错误记录结果是________;(3)其中一位同学不合理的记录结果是________;(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28.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四、解答题29.春春同学用橡皮条自制了一把皮尺,小星说使用这样的皮尺测物体长度时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你认为小星说得对吗?为什么?30.小明新居的客厅有一扇窗,看上去窗的高度h似乎比宽度a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试设计一个比较h与a长短的方法。

(简述所用的器材和操作方法)五、综合题31.填空(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 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cm.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答案】C【解析】【解答】AC、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要估读到mm的下一位,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B、测量时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平行,B不符合题意;D、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用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 偏大B. 偏小C. 正常D. 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分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的缘故,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大一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误差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

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温度对刻度尺产生的影响属于客观因素。

3.PM2.5是雾霾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μm =2.5×10-5dmB.2.5μm =2.5×10-3mC.2.5μm =2.5×10-6cmD.2.5μm = 2.5×10-9m【答案】A【解析】【解答】A、因为1μm=10-5dm,所以2.5μm=2.5×10-5dm.A符合题意.BD、因为1μm=10-6m,所以2.5μm=2.5×10-6m.B、D不符合题意.C、因为1μm=10-4cm,所以2.5μm=2.5×10-4cm.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4.学习物理时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英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 体重大约是600 NB. 身体的平均密度大约是1.0×103kg/m3C. 脉搏跳动约70次/minD. 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 mm【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A、小英同学的体重在50kg(即100斤)左右,其重力G=mg=50kg×10N/kg=500N;450N符合实际,合理;故A不符合题干要求;B、身体的平均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大约是1.0×103kg/m3,故B不符合题干要求;C、脉搏跳动约每秒一次,即60次/min,故C不符合题干要求;D、脚掌的长度大约25cm左右,故25mm不符合实际,故D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5.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 讲台的长度约3.12 cmB. 人脉搏1s跳动约70次C. 人步行的速度约1.2 m/sD. 100m跑步用时4s【答案】C【解析】【解答】解:A、教室的宽度在7m左右,黑板讲台的长度接近教室宽度的一半,在3.12m=312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3km/h=4× m/s≈1.2m/s左右.故C符合实际;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所以一般人跑100m的时间不可能是4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B【解析】【解答】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之间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改正;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科学的测量方法,以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可能地减小;错误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等人为的原因而产生的,可以且能够避免.7.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 17.31cmB. 17.32cmC. 17.52cmD. 17.30cm 【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也就是说测量结果中的17.3cm 是准确的,最后一位数值为估读值,由于每次的估读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选项A、B、D 都是正确的;而选项C中的数据为17.52cm与其它的结果准确值相差较大,不符合测量事实,所以是错误的记录.故选C.【分析】题主要考查对刻度尺分度值意义的理解.长度的测量中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分度值所对应的数值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是估读的.8.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A. 8.4sB. 38.4sC. 3min38.4sD. 3min8.4s【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8.4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4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8.4s.故选C.【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9.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 1.65mB. 1.75mC. 1.85mD. 1.95m【答案】B【解析】【解答】解:“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0cm=1.7570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分析】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10.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是()A.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D.改进测量方法【答案】A【解析】【解答】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也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因此测量时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不能减小误差,A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