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

合集下载

中药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杨锦(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301700)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一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态组,各55例。

常态组口服丹莪妇康煎膏治疗,研究组开展如意金黄散贴敷治疗。

比对分析两组症状积分、血清指标、治疗效果。

结果:常态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血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A125与症候积分均优于常态组(P<0.05)。

结论:治疗子宫腺肌病应用如意金黄散贴敷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外敷;子宫腺肌病;血瘀证;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2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1)01-0109-02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呈进行性加重表现的痛经,是由于子宫肌层遭受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袭而发生的疾病,进行性痛经以及过多月经量表现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生育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不断降低叫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子宫腺肌病应用中药外敷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一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血瘀证辨证标准;无急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合并症;相关资料记录完整;对入选本课题表示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或既往精神病史;过敏体质或对研究药物既往存在过敏史;盆腔恶性肿瘤或疑似恶性肿瘤;合并严重造血系统、心、肝、肺等疾病。

经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态组,各55例。

常态组年龄25~47岁,平均年龄(35.86±6.11)岁;病程2-14a,平均病程(6.21±1.65)a…研究组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5.41±6.95)岁;病程3~13a,平均病程(7.47±1.28)a。

子宫肌腺病该怎么治疗?

子宫肌腺病该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子宫肌腺病该怎么治疗?
导语:最近有人提出了子宫肌腺病该怎么办?这种症状多发于女性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导致发生的这种症状,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种症状
最近有人提出了子宫肌腺病该怎么办?这种症状多发于女性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导致发生的这种症状,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种症状的治疗方法,一起来看吧!
腺肌症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无论是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还是服用激素以人工造成无月经状态或假孕疗法,都是对病情的暂时缓解.
指导意见: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症。

以往曾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将非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症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示区别。

治疗应视患者症状和年龄而定。

若在给予吲哚美辛、萘普生或布洛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患者已近绝经期时,可采用保守治疗。

若患者长期有剧烈痛经则应行全子宫切除术,卵巢是否保留取决于患者年龄和卵巢有无病变。

一旦月经恢复,就有复发及加重的可能.通过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症造成痛经的病灶,保留子宫的正常部分,这种手术在医学上被称为“子宫腺肌症病灶U形切除术”,这种新术式不影响月经及性生活质量,可完全消除痛经,术中出血仅15ml,患者手术后5天就能出院,1个月后月经来潮,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术后避孕一年后,即可生育.建议最好是能够及时到医院检查,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
通过小编上面的分享,你对于子宫肌腺病这种症状,如何治疗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如果出现了这种病症,应当及早积极治疗为好,以防病情恶化。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子宫腺肌症(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子宫腺肌症(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子宫腺肌症临床诊疗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子宫腺肌症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中医妇科、生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子宫腺肌症 adenomyosis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基层细胞的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难忍、拒按,或下腹结块,月经量多,或行经时间延长, 色紫暗夹有血块,块下痛稍减;经前心烦易怒,胸胁乳房胀痛,口干便结;舌质 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4.2.3 肾虚血瘀证
经期或经后小腹疼痛,或下腹结块,月经先后不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暗红, 有血块;腰膝酸软疼痛,神疲肢倦,头晕耳鸣,面色晦暗,性欲减退,夜尿频; 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涩。 4.2.4 痰瘀互结证
辛辣之品,属寒者则忌食生冷寒凉,属痰湿者忌食肥甘滋腻;经期注意卫生,避 免剧烈运动,忌冒雨涉水;适龄婚育,节制房事,避免经期、产褥期交合,减少 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 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 50(3): 161-169. [2]夏薇,康佳丽.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 CA125 及 EMAb 的临床评价[J].中国实用 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2):101-102.(中医文献依据分类:IV MINORS 条目评 价:14 分) [3]刘智霞.经阴道彩超检查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体会[J].中国保健营 养,2014(5):2997-2998.(中医文献依据分类:III MINORS 条目评价:14 分) [4]彭小新,黄志欣,王春平等.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比较研究 [J].河北医学杂志,2006,12(2):114-114.(中医文献依据分类:IV MINORS 条目 评价:14 分) [5]杜建文,万辉.分析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 60 例临床分析[J].

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附331例分析)

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附331例分析)

子 宫 腺 肌 症 ; 病 例 研 究
R7 1 7 l 1
中 图 法分 类 号
CInia a no i nd Tr a m e to e i e my ss c l Di g ssa e t n f Ut rne Ad no i o i

A p r f 3 1 Ca e Re o to 3 s s
症 的 发 生 率 为 1. 5 .并 呈逐 年 上 升 趋 势 临 床 特 征性 症状 是 痛 经 ( 7 1 ) 19 6 .月经 异 常 (34 ) 7. ;子宫 小 于 孕 3月 大 小 (4 6 ) 9 。病 变多 呈 弥 漫 性 分 布 ,以子 宫 后 壁 多 见 术 前 诊 断 率 3 , 诊 率 3 ,精 诊 率 2 ;B超 诊 64 误 84 54 断符 合 率 2. 82 关键 词 治疗 以手 术 为主 ,对 年 轻 或要 求生 育者 及 局 限 性 子 宫病 灶 ,可行 保 守性 病 灶 切 除 术
子宫 腺 肌症 的临床 诊 断及 治 疗 ( 3 1 分 析 ) 附 3例
钟 刚 何 福 仙 刘 丽 江 郑 红 兵
华 中 科技 大 学 同 济 医 学院 附属 同 济 医 院妇 产 科 一武汉
4 0 3 300
摘要
对 18 年 1月至 19 年 l 月 间 3 1 子宫 腺 肌 症 患 者 的有 关 临 床 和 病理 资 料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子 宫 腺肌 95 94 2 3例
s r e y ha r v n t e e fc ie i o g rpain s w ih lc la n m y ssa d w ih t v hi r n u g r s p o e o b fe tv n y n e te t t o a de o o i n s o ha e c l e . d Ke r u e i e a e o y i ; y wo ds t rn d n m o s s c s ̄su y a4 t d

子宫大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子宫大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12 2 手术方法 : . . 观察组 采用 子宫大 部分 切除术 治疗 , 术 手 方法 : 患者取仰 卧位 , 在下腹部 中线 耻骨上三横指 弧形切开 长
7—8e 的切 口, m 逐层切开组织 , 进入腹腔 , 探查盆腔 。于子 宫
表 1 两组 患者术前 、 术后激素水平 的比较 ( s ± )
1 23 随 访 : 于两 组 患 者 在 治 疗 后 6个 月 和 1 月 分 别 .. 对 2个
1 1 一般资料 :07年 7月 ~ 09年 6月 , . 20 20 我院 收治 的子 宫
腺肌病患者 13例 , 0 根据住 院时间随机分为 了两 组 , 中5 其 7例 患者采用子宫大部 分切除 术治疗 , 龄为 3 5 年 5— 4岁 , 作为 观
12 1 术前 : ..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检查 E 、S L F H、 H的含量 ,
并作相应的记Leabharlann 。 元 统计学 意义( 0 0 ) 观察组 手术后 6个月 和 1 月的 P> .5 , 2个 E 、S L :F H、H与术前的各项指 标进 行 比较 , 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0 0 )对 照组术 后 6个 月 和 1 P> . 5 , 2个月各 项指标 与术前 的

40 ・ 38
吉林 医 学 2 1 0 2年 7月第 3 3卷 第 2 0期
子 宫 大 部分 切 除治 疗 子 宫腺 肌 症 的 临床 疗 效
任宇霞 (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人 民医院 , 陕西 榆林 7 8 0 ) 15 0
[ 摘
要] 目的: 子宫大部分切除治疗子 宫腺肌症 的临床疗效。方法 : 探讨 观察组 5 7例子宫腺 肌症 的患者 采用 子宫大部分

时燕萍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

时燕萍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

p r e s e n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 R e s u l t ] P r o f e s s o r S HI t h i n k s t h e b a s i c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a d e n o my o s i s i s d e f i c i e n c y o f k i d n e y a n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 a c c o m p a n i e d b y p h l e g m
c l i n i c a l l e a r n i n g wi t h t h e t e a c h e r a n d s y s t e ma t i c r e a d i n g l i t e r a t u r e s a b o u t a d e n o my o s i s , t h e a ut h o r s u mma iz r e d t h e t e a c h e r ’ S a c a d e mi c t h o u g h t s a n d c l i n i c l a t r e a t i n g e x p e ie r n c e o f t h e di s e a s e f r o m t h e e t i o l o g y a n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 f u n d a me n t a l l a w o f t r e a t me n t, a n d me d i c a t i o n c h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 a n d o n e pr o v e n c a s e wa s

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与治疗的临床研究分析

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与治疗的临床研究分析

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与治疗的临床研究分析发表时间:2015-08-13T10:30:44.3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王雷[导读] 制成的栓剂放于子宫内,无反应则可增加剂量,最佳剂量为 600mg/d,持续 6~9 个月。

王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妇产科 271000)【摘要】目的对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与治疗的临床研究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 96 例,进行病史采集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分成两组进行不同的治疗。

结果临床表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例如月经周期紊乱出现痛经、月经失调、月经量过多、子宫呈均匀增大、盆腔异位症等,在治疗过程中达那唑组患者疗效和 GnRH-a 组疗效基本相近。

结论尽管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但目前尚无根治性药物,其治疗原则主要是减轻痛经,减少月经量,改善不孕状况。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临床表现;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76-02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妇科在 2012 年至 2013 年期间所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96 例,年龄 24~51 岁,平均年龄( 36.68±14.97) 岁。

所有患者均存在一项及以上的相关临床症状,包括逐渐加重的持续性痛经、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妇科检查子宫不同程度的均匀增大,局部有隆起、压痛、触之质硬等症状,经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并经动态证实为子宫腺肌症。

1.2 方法(1)病史采集选取我院妇科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并有多年妇科临床经验的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月经史的详细询问,并进行相关专科查体。

(2)辅助检查使用彩色多勒超声诊断仪,膀胱适度充盈,经腹探头频率 2~5MHz,检查子宫、附件及周围盆腔组织。

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内膜是否移位,病灶发生的部位、回声及血流情况。

夏桂成诊治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经验

夏桂成诊治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经验

夏桂成诊治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经验钱菁;赵海英【摘要】@@%夏桂成教授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有着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倡导的“调周法”对诊治妇科器质性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对于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治疗,夏老认为肾阳不足,冲任通畅乏力,经血凝结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在原有的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更注重病因的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按月经周期中的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调周”治疗,更要重视经间排卵期的温肾助阳.具体治法如下:经前期补肾助阳,化瘀消癥;行经期温暖胞宫,活血化瘀;经后期滋阴养血,化瘀消癥;经间期补肾调气,活血消癥.并附验案以佐证.【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2(044)012【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痛经;肾虚;中医药疗法【作者】钱菁;赵海英【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句容市白兔中心卫生院,江苏句容212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夏桂成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业医已六十载,在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夏老临床倡导“调周法”,不仅对妇科功能失调性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而且对一些妇科疑难病症,甚至某些器质性疾病亦有较好的疗效。

笔者有幸随夏老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夏老诊治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病变或局限性病变的一种良性疾病。

在中医学文献中无本病的专项记载,散见于“痛经”、“癥瘕”、“不孕”等有关疾病的记述中,但临床上一般以“痛经”为主。

对于子宫腺肌病,从现代疾病谱的病因学说来看,多次的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由此而侵入子宫基层发生。

《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腹中瘀血方论》曰:“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滞瘀。

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癥瘕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1T14:15:20.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董雪松
[导读]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称为子宫腺肌病。

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董雪松(黑龙江哈尔滨三精女子专科医院 150001)
【关键词】子宫腺肌治疗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称为子宫腺肌病。

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而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子宫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

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肌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

本病20%~5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30%合并子宫肌瘤,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1 临床诊断
痛经和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少数患者表现有不孕。

查体子宫增大,多为均匀性,较硬,一般不超过12周大小,否则可能合并子宫肌瘤。

若为子宫腺肌瘤,也可表现为非对称性增大。

根据症状和体征可做出初步诊断,依靠辅助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MRI 是国内外公认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但因价格昂贵,仅在依靠其他非创伤性诊断方法仍不能诊断,而影响手术治疗的决策时才做。

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学诊断。

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常用的方法,阴道超声比腹部超声诊断准确性高,子宫肌层内的小囊样回声是最特异的诊断指标,如果不合并子宫肌瘤,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准确性甚至可以和磁共振(MRI)媲美。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观察,子宫肌壁间的异位病灶内呈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可探及低流速血流,病灶周围极少探及规则血流。

经阴道三维能量图(3-DCPA)检查,可见子宫病灶内血管增粗、紊乱,管壁光滑、清晰,且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而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呈球体网架结构,且为高速低阻动脉频谱。

超声诊断虽然简便,无创伤,但不能确诊。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子宫腺肌病有确诊价值,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7%及67.1%,而穿刺活检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4.8%及95.9%,两种方法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50%及81.2%,穿刺活检诊断子宫腺肌病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还有待于提高。

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特异性优于阴道超声,但对体积>400cm3(>12孕周大小)的大子宫诊断效能也较差。

宫腔镜检查子宫腔增大,有时可见异常腺体开口,并可除外子宫内膜病变。

腹腔镜检查见子宫均匀增大,前后径更明显,子宫较硬,外观灰白或暗紫色,有时浆膜面突出紫蓝色结节。

有条件时可行多点粗针穿刺活检确诊。

子宫腺肌病患者血CA125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达80%,而子宫肌瘤CA125阳性率仅为20%,腺肌病患者CA125水平和子宫大小呈正相关,子宫越大,CA125水平越高。

2 治疗
2.1 手术治疗
2.1.1 子宫切除术
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循证医学证实唯一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治痛经或(和)月经过多,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

近年来,阴式子宫切除术应用日趋增多,单纯子宫腺肌病子宫多小于12孕周,行阴式子宫切除多无困难,若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估计有明显粘连,可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虽然有研究表明腺肌病的子宫有10%稍多病变可累及宫颈,但也有研究表明腺肌病主要见于子宫体部,罕见于宫颈部位,只要保证切除全部子宫下段,仍可考虑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1.2 保守性手术
主要有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和介入治疗。

还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和病灶消融术(使用电、射频和超声等能量)。

近年来报道增多,但这些手术的效果均有待于循证医学研究证实。

(1)子宫腺肌病病灶挖除术:适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子宫腺肌瘤一般能挖除干净,可以明显地改善症状、增加妊娠机会。

对局限型子宫腺肌病可以切除大部分病灶,缓解症状。

虽然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做病灶大部切除术后妊娠率较低,仍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术前可使用GnRH-a治疗3个月,以缩小病灶利于手术。

切除前在手术部位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盐水(12U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可明显减少出血,降低手术难度。

我们一般使用单极电钩,在病灶最突出处做横梭形切口,注意保留外围肌肉组织,之后分两层缝合创面。

做病灶挖除术的同时还做子宫神经去除术或子宫动脉阻断术试图增加疗效。

近年来已经有30例手术的经验,患者主要是已经生育过但要求保留子宫者,切除病灶称重在15~120g之间,术后痛经均缓解,随访一年痛经复发率为10%左右,但疼痛程度仍轻于手术前,远期效果仍在观察中。

最近日本学者Takeuchi等报道腹腔镜下手术的经验,先在手术部位注射稀释的垂体后叶素盐水,然后在病灶处做横H形切口,可挖出大部分病灶,且不容易穿透到宫腔,然后将包绕病灶的肌层折叠缝合。

(2)子宫内膜去除术:近年来,有报道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患者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闭经,痛经好转或消失,对伴有月经过多的轻度子宫腺肌病可试行。

夏恩兰等用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术后随访3~34个月,26例疗效满意,成功率92.86%,患者月经均有改善,贫血治愈,18例术前痛经者77.8%术后痛经消失,22.2%减轻。

国外也有类似报道。

但对浸润肌层较深的严重子宫腺肌病有术后子宫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切除的报道。

有作者报道TCRE术毕宫腔即刻放置释放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S,曼月乐)明显增加了术后一年的闭经率,减少了再干预率。

也有报道子宫腺肌病患者经热球行子宫内膜去除术后月经减少,痛经也消失。

由于该方法简单、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2.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只是暂时性的,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近绝经期者或不接受手术治疗者可试用达那唑、孕三烯酮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激动剂等,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假绝经药物治疗期间痛经虽然消失,但停药后痛经经常很快复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也可以使子宫缩小,患者闭经、痛经消失。

近年来,国内有作者报道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第1~3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d)3个月,治疗后患者停经、痛经消失,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副作用少见。

我们曾做过动物实验,发现米非司酮不但能明显阻断小鼠子宫腺肌病的发病,而且可以
缩小子宫和腺肌病病灶,减轻病变程度,与人类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的结果一致。

左炔诺孕酮埋植剂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腺肌病,治疗后虽子宫体积无明显缩小,但痛经缓解率达100%。

国内外报道用携带有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过多有一定效果。

我们个别病例已观察到带宫内节育器后3年多,初步看来,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对月经过多和轻中度痛经效果较好,对重度痛经不够有效,还有一定副作用,目前北京正在开展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确切疗效。

参考文献
[1]夏恩兰,段惠兰,张玫.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年05期.
[2]刘月旺,淑华,余梅.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比较[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年0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