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潜伏结核感染的临床诊治

合集下载

临床小儿结核病

临床小儿结核病

临床小儿结核病一、小儿结核病概述(一)病因结核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具抗酸性,为需氧菌,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

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

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小儿吸入带结核杆菌的唾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二)结核菌素试验的强度判断与临床意义小儿受结核杆菌感染4~8周后,做结核菌素试验即可呈阳性反应。

1.强度判断常用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做结核菌素试验,一般用PPD1:2000稀释液0.1ml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接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的皮丘,48~72小时观测结果。

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有硬结外,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

2.临床意义(1)阳性反应:①曾接种过卡介苗;②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③3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下小儿或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

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④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由阴性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从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加的幅度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结核感染。

(2)阴性反应:①未感染过结核。

②结核迟发型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

③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到抑制,即使罹患结核病,结核菌素试验有时亦可呈阴性反应,成为假阴性反应。

可见于:部分严重结核病,如粟粒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部分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及肝炎1~2个月内等;体质极度衰弱者,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等。

④技术误差或所用结核菌素已失效。

(三)治疗1.一般治疗:加强营养,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适当休息。

35例小儿肺结核的临床及X线分析

35例小儿肺结核的临床及X线分析

导下经皮 穿刺 引流术 , 择期 再做 阑尾切 除术 的报道 , 以待 提 高
疗 效 , 求 积 极 合 理 的 治 疗 方 案 。我 院亦 做 阑 尾 周 围脓 肿 急 性 寻 期 I期 手 术 切 除 的 探 讨 , 工期 切 除 的 优 点 是 缩 短 疗 程 , 省 治 节 疗 费用 , 除 感 染 源 , 免 复 发 和 保 守 治 疗 带 来 的 并 发 症 。 消 避 3 1 掌 握 好 适 应 证 : 病 后 3 2 内手 术 , 间 愈 早 , 果 愈 . 起 ~1 天 时 效 好 , 间 长 , 症 已 控 制 的 阑 尾 脓 肿 , 强 求 I期 手 术 切 除 。 时 炎 不
活跃 、 神 不 振 、 激 惹 、 故 哭 闹 的 小 儿 , 可 有 盗 汗 、 潮 红 精 易 无 也 脸
本组病 例 3 , 5例 男性患儿 2 例 , 0 女性患儿 1 ; 5例 最小年龄
2 , 大年龄 1岁 , 岁 最 2 平均 年 龄 7岁 , —9岁 2 2 6例 ,O 2岁 9 1 —l
手 术 切 除 , 痊 愈 出 院 , 均 住 院 日 8天 。 均 平
2 典 型 病 例
32 注 意手术技 巧 : . 麻醉 : 般采用 硬脊 膜外 麻醉 切 口 : 一 宜选 择在右下腹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 , 般情况下 采用右下腹 斜切 一 口( cu y 口) M Bme 切 或右下腹横斜 切 口。皮肤沿 皮纹方 向切开 ,
并发肠瘘 , 腹腔严 重感染 造成不 良后果 , 而且 保守 治疗不 能 避 免阑尾炎的复发和 阑尾周 围炎性 肿块 引起 的并发症 。近年 已
有 对 阑尾 周 围脓 肿 急 性 期 手 术 切 除治 疗 的 报 道 , 有 在 B超 引 亦

小儿结核病的病例分享

小儿结核病的病例分享

治疗中的挑战和经验分享
药物治疗的挑战
小儿结核病需要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但药物副 作用较大,如肝损害、耳毒性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 监测肝功能、听力等指标。
营养支持
结核病为消耗性疾病,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营养支 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热量摄入,促进康复。
患儿配合度
小儿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较差,家长需加强监护,确保患 儿按时服药,完成整个疗程。
提高小儿结核病认识和关注度的重要性
• 提高小儿结核病认识和关注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这有 助于早期发现疑似病例,实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治愈 率、降低死亡率。其次,关注小儿结核病有助于推动社会各方 面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为患儿提供更为全面、高效的医疗 服务。最后,加强对小儿结核病的认识和关注度也有助于提高 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 境贡献力量。
结核病在小儿中的重要性
01 影响生长发育
结核病在小儿期发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
02 传染性强
小儿结核病患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将病菌 传染给周围的人群,包括家人、同学等。
03 治疗难度
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结核病的 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治疗反应和效果
症状改善
经过规范治疗,患儿发热、咳嗽 等症状逐渐减轻,体重稳定增长

辅助检查改善
X线检查显示病灶逐渐吸收,结 核菌素试验转阴,痰液检查无菌

治愈标准
完成规定疗程,临床症状消失, 辅助检查正常,可判定为治愈。 对治愈患儿需进行定期随访,观
察有无复发。
04
病例讨论
病例特点总结

儿童抗结核治疗方案

儿童抗结核治疗方案

儿童抗结核治疗方案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广泛存在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成人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但儿童也是易感染的人群之一。

相对于成人,儿童对结核病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发展为严重的疾病。

因此,儿童抗结核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

儿童抗结核治疗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正确的用药和经过充分的疗程,有效控制结核病的病情,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并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抗结核治疗方案,供参考:一、诊断和分类儿童结核病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光片以及结核菌培养等综合判断。

根据病情的不同,儿童结核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未活动型结核病、活动型肺结核病、深部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二、药物治疗1. 基本治疗方案:根据结核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推荐使用含有伊索尼亚酰胺(Isoniazid,简称H)、利福平(Rifampin,简称R)、吡嗪酰胺(Pyrazinamide,简称Z)和乙胺丁醇(Ethambutol,简称E)的联合治疗方案。

这四种药物的组合称为HRZE联合治疗方案。

2. 给药剂量和疗程: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年龄,药物的剂量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常情况下,儿童结核病的标准疗程为6个月,但对于某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延长至9个月以上。

3. 监测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及药物的耐受性。

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胸部影像学特征,必要时进行药物的调整或更换。

三、辅助治疗和支持措施1. 营养支持:儿童结核病患者通常伴有营养不良,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患儿的营养支持。

提供充足的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

2. 心理关怀:儿童结核病治疗期间,因药物副作用或长期住院治疗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是常见的。

医护人员应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儿积极应对病情和治疗过程。

3. 家庭管理与随访: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评估疗效,并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结核病的预防和卫生教育,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和传播风险。

儿童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的诊疗指南

儿童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的诊疗指南
对诊疗指南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其适应新的需求和变化。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标题:儿童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
作者:张三、李四
THANKS
感谢观看
儿童结核病患者 的抗结核治疗的 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0
目录
• 引言 •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 • 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案 • 儿童结核病的护理与预防 • 诊疗指南的实施与监督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结核病概述
•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 过飞沫传播。结核分枝杆菌可侵犯人体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 核最为常见。
儿童结核病的现状
• 结核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在一些结核病高发区域,由于免疫力较弱,儿童更容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 染。
诊疗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 本诊疗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儿童结核病抗结核治 疗的指导,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保护儿童健康。
02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
结核病的症状
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疫苗接种
提高卡介苗的接种覆盖率,并定 期进行PP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检查。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特别 是活动性结核病患者。
提高生活水平
改善生活环境,增强营养,提高免 疫力。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
普及结核病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结核 病的认识和了解。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03
04
病史采集
询问孩子是否有与结核病患者 的接触史或生活在结核病高发
区域。
体格检查
检查孩子的淋巴结、肺部和心 脏。
实验室检查

儿童结核病诊疗指南PPT课件

儿童结核病诊疗指南PPT课件

01
02
03
方法
通过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皮 肤反应,判断是否存在结 核感染。
优点
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 筛查。
缺点
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率,不能确诊结核病。
胸部X线检查
正位片
观察肺部病变的形态、部位和范 围。
侧位片
更全面地显示肺部病变,特别是与 纵隔的关系。
X线表现
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炎性浸润、 结节、空洞等。
对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等方面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02
儿童结核病的诊断 方法
临床表现和体征
发热
儿童结核病常常伴有长期低热,体温波动较 小。
盗汗、乏力、食欲减退
常见全身症状,与孩子体质和病情有关。
咳嗽
多为干咳,严重时伴有咳痰、咯血。
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可能肿大 。
结核菌素试验
儿童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 高,且多数发生在5 岁以下儿童。
贫困、营养不良、免 疫力低下等因素是儿 童结核病发病的危险 因素。
传染源主要是成年结 核病患者,通过飞沫 传播。
儿童结核病的危害和影响
对儿童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可能导致发育不良、营养不 良等。
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结核 性脑膜炎等,危及生命。
低感染风险。
社会宣传
通过各类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 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提高 公众对结核病的关注度,形成社
会共同防控的氛围。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4
儿童结核病的预防 和控制
疫苗接种
卡介苗
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一种有效 疫苗,可在儿童出生后即进行接 种。它通过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治进展

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治进展

中国防病杂志 2021 年 1 月第 43 卷第 1 期 Chin J Antituherc,January 2021,Vol. 43,No. 1•91 •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治进展李果庞先琼徐华敬明燕范庞双陈绍平【摘要】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是一种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产生持续免疫 反应的状态,因其有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LTBI的筛査和预防性治疗是结 核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尚无LTBI的直接诊断方法和统一的治疗方案。

除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和7-干扰素释放试验两种常规检测方法外,我国新研发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 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 白10(C F F10)”]也可用于检测LTBI。

异烟肼单药预防性治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案,但含利福霉素的治疗 方案因疗程较短.依从性较高•优势更明显。

现阶段我国在LTBI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预防性治疗覆盖率低,应积 极开展LTBI相关研究,探索符合国情的预防性治疗方案。

【关键词】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综合预防;预防和防护用药;综述文献(主题)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atent tul>erculosis infection LI G uo. PANG Xiari-qiong, X U H u a, JIN G Ming-yan *FAN Pang-shuang, CHEN Shao-pi r ig. Defxi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Xichong County People Hospital Nanchong 6372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Shao-ping^ Email :chm shaopingS36@l63. com【Abstract】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is a status of persistent immune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gens.Because of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ctive tuberculosis,LTBI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worldwide.The screening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LTBI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 of tuberculosis.However,there is no direct diagnosis method and unified treatment regimen for LTBI.In addition to the two conventional methods using for LTBI screening, tuberculin skin test and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s,a newly developed method of 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The generic name in Chinese of this product determined by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ttee is used.“EC”is the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of“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 target-6 (ESAT-6) and 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 (C FP10),,>can also be used in China.Currently,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with single-drug isoniazid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regimen,but the regimen with rifamycin has more obvious advantages due to the shorter treatment duration and higher treatment compliance.So far,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LTBI in China,and the coverage rate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for LTBI is low.Researchers related to LTBI should be conducted actively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regimen in line with national conditions.【Ke> words】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Diagnosis;Universal precautions;Protective agents;Review literature as topic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草分枝杆菌FU36治疗儿童耐多药潜伏结核感染防止转成耐多药结核病近期评估_刘迎宣

草分枝杆菌FU36治疗儿童耐多药潜伏结核感染防止转成耐多药结核病近期评估_刘迎宣
陕 西 医 学 杂 志 2013 年 11 月 第 42 卷 第 11 期
1489
草分枝杆菌 F.U.36治疗儿童耐多药潜伏结核感染 防止转成耐多药结核病近期评估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综合内科(西安 710100) 刘迎宣 胡晓平 段 瑜
摘 要 目的:探讨评估免疫调节剂草分枝杆菌 F.U.36治疗儿童耐多 药 潜 伏 结 核 感 染 防 止 转成耐多药结核病的可行性。方法:从 耐 多 药 活 动 性 肺 结 核 病 人 家 中 查 找 出 无 法 用 抗 结 核 药 治 疗 的耐多药潜伏结核感染儿童,当即 隔 离,随 机 分 为 实 验 组 用 草 分 枝 杆 菌 F.U.36 治 疗,对 照 组 不 再 做 任 何 干 预 ,观 察 实 施 经 过 ,分 析 对 比 治 疗 后 两 组 3 年 内 的 变 化 。 结 果 :实 验 组 治 疗 安 全 顺 利 ,经 过 治疗3年内比对照组少产生耐多药结核病66.6%,没有重症出现。结论:草分枝杆菌 F.U.36治疗 儿童耐多药潜伏结核感染 防 止 转 成 耐 多 药 结 核 病 的 近 期 效 果 良 好 ,可 使 发 病 率 明 显 减 少,病 情 较 轻。若在该感染最易转变成耐多药结核病的所有高危风险期都及时使用 ,会产生更好的临床效应。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 择 有 耐 多 药 活 动 性 肺 结 核 病 人 家中的儿童,详细询问检查,仅有 PPD 阳性(局部硬结 直径≥5mm,边缘清楚,持 续 1 周 以 上,消 退 后 皮 肤 留 有色 素 沉 着),临 床 与 X 线 胸 片 找 不 到 活 动 性 结 核 病 证据 。 [3] 筛查诊断从 2007 年 7 月 至 2009 年 2 月,共 查 出 40 例 耐 多 药 潜 伏 结 核 感 染 儿 童 ,根 据 传 染 源 耐 药 鉴 定 ,其 中 36 例 (90% )已 找 不 到 对 他 们 相 应 安 全 有 效 的抗结核药,剩余4 例 (10%)虽 经 慎 重 选 药 也 因 毒 性 大治疗失 败。 将 以 上 所 有 儿 童 全 都 随 机 分 到 实 验 组 20例,男 11 例,女 9 例,年 龄 8 个 月 至 12 岁;对 照 组 20 例 ,男 10 例 ,女 10 例 ,年 龄 1~11 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潜伏结核感染的临床诊治
发表时间:2012-03-21T14:19:41.2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姜常涛[导读] 成人结核感染后,1年内约3%~5%发展成结核病,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不成熟,1年内发展成结核病约为15%~43%。

姜常涛(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民医院感控科 162850)
【关键词】小儿潜伏结核感染诊治
成人结核感染后,1年内约3%~5%发展成结核病,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不成熟,1年内发展成结核病约为15%~43%。

因此,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治是儿科医生不可忽视的问题。

结核菌不同于其他传染病原体,一旦人体被感染,免疫状态健康者也不能将其完全清除,细菌长期在人体内共存,从而构成慢性持续性潜伏结核感染状态。

儿童结核感染后演变成结核病的过程与成人存在差异,儿童结核感染后可于短期内进展恶化,迅速演变成原发空洞、急性粟粒型结核伴结核性脑膜炎,可短期内死亡。

目前认为,结核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对潜伏结核感染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潜伏结核患者的数量巨大,远远多于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早期治疗是防止其演变成活动性肺结核的最有效的措施。

1 诊断
迄今为止,公认的确定潜伏结核感染的方法只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简称结素试验)。

但是,结素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用结素试验诊断潜伏结核感染尚存在一些缺点,故近年来又有几种新的诊断方法开始应用于诊断潜伏结核感染。

1.1 结核菌素试验
(1)结核菌素试验的受试对象国外近年提出“针对性结核菌素试验来诊断潜伏结核感染的方案,旨在检出潜伏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使之得到及时治疗。

其针对的对象包括:①可能新近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如与传染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试验由阴转阳性者、过去5年内出生于结核病高发地区者以及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②患有促使结核病恶化的相关疾病者,如:接受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患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HIV感染、胸片见纤维化病灶等;③属于结核病高发地区的人群。

(2)结核菌素试验诊断潜伏结核感染的局限性结核菌素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与BCG接种后和非结核菌抗酸杆菌感染存在着交叉阳性反应。

BCG接种后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目前尚无可靠标准区别出自然结核菌感染与卡介苗接种后的结素反应,主要根据阳性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情况,结核感染多为较强反应:表现为硬结显著,面积较大,边缘锐利,超过1周不消失,留有色素沉着。

BCG接种后多弱阳性反应:表现为硬结不显著,面积小,边缘不清,多于2~3天后,一般不超过1周消失。

有作者认为BCG接种者一般阳性反应≤10mm,而≥20mm则非BCG接种引起。

根据BCG的免疫机制和文献的观点以及我们的经验,认为硬结平均直径超过15mm或硬结明显、边缘清楚、持续1周以上、留有色素沉着者,为自然结核菌感染的结素反应,故有人认为l周后获得的硬结读数才是准确可靠的。

另外BCG接种后PPD阳性随年岁而减弱,有研究观察出生时接种BCG至15岁时仅有8%仍维持PPD阳性。

另外结核病人约10%~20%结素试验为阴性反应。

因此应用结素试验诊断潜伏结核感染存在以下缺点:①并非所有结核病人结素试验均为阳性;②HIV感染者,重症病人如急性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大量胸、腹水病人均可为阴性反应;③结核感染后出现结素阳性时间一般为3~8周,但最近观察家庭结核病接触之儿童出现结素阳性之潜伏期可长达3个月,在此潜伏期的结核感染患儿,随时可发展成致命的结核病;④与BCG接种后和非结核菌抗酸杆菌感染存在着交叉阳性反应。

因有以上缺点,单靠结素试验诊断结核感染实非理想,因此需更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

1.2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新近研究发现,结核杆菌菌体中含有2种不同抗原成分,即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ESAT-6)和培养滤过蛋白(CFP10),而BCG不含有以上成分。

潜伏结核感染儿童可以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反应,感染者机体的T细胞对此2种抗原引起反应。

结核感染后引起的血内特异性敏感T细胞,遇到此2种结核杆菌抗原后,其所释放的IFN-α使T细胞出现黑点,通过观察T细胞带黑点的数量,作为结核感染的特异性诊断。

此试验从结核杆菌提取的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ESAT抗原成分不存在于BCG中,故用它在体外刺激全血,测定T细胞释放干扰素丁的水平,能够区别自然结核菌感染与卡介苗接种后反应。

其特异性高,敏感性为96%,而结核菌素试验敏感性为69%。

一个多中心大样本(7个国家,3000例)试验显示,此法诊断结核感染较PPD更为快速和准确,且可与BCG接种引起的结素阳性相鉴别。

2 治疗
尽管对活动性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首要措施,但在大多数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最初时为宿主防御机制所控制,感染一直保持潜伏状态。

潜伏结核感染儿童虽无传染性,但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

一项研究纳入了159名15岁以下儿童,观察结核菌素皮试阳性、未经治疗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的危险性,结果提示43%的1~12月婴儿、24%的l~5岁儿童、16%的青少年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对潜伏结核感染进行治疗可大大降低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是结核病防治的第二项有效措施。

从美国公共卫生分析和统计,7万名结核感染者应用INH 300mg/d治疗1年(随机对照),可以降低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率60%。

为了防止潜伏结核感染的儿童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应给予抗结核治疗。

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应按潜伏结核感染治疗:①接种过卡介苗,但结核菌素试验最近2年内硬结直径增大≥10mm者;②结核菌素试验反应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③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的婴幼儿和少年;④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并有早期结核中毒症状者;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而同时因其他疾病需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⑦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儿。

儿童潜伏结核感染的治疗方案
2.1 单用INH 由于潜伏结核感染菌量小,允许单用1种INH抗感染。

成人6~9个月,儿童9个月。

目前公认此为首选方案。

治疗后可使发生活动性结核病的危险性下降70%~90%。

剂量为10~20mg/(kg·d),最大剂量为300mg/d,每日晨起顿服。

2000年美国胸科协会有关成人和儿童结核诊断和分类指南中建议:对于HIV阴性的潜伏结核感染儿童,最佳疗程为9个月,每日顿服或在直接督导下每周2次服用。

2.2 单用RFP 单用RFP 4个月是次选方案。

对于不能耐受INH或推测对INH耐药,而对RFP敏感的结核感染的儿童或服INH有肝或神经反应时可采用这种方案。

剂量为10~20mg/(kg·d),最大剂量为450mg/d,每日晨起顿服。

利福平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炎、过敏反应、流感样症候群、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

RFP引起的肝脏损害较INH严重,应用时注意观察。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5.
[2]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9-230.
[3] 江载芳.要重视儿童结核病的防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7):385-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