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冯友兰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职语文《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中职语文《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淮南子·齐

俗》 )



物质世界(物理上的宇宙)

宇宙
天 理念世界(精神世界、最高原理)
回主页
天道与人事的规律
20
人生的境界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觉解指数:最高
功利境界
觉解指数:较高
自然境界
觉解指数:较低
觉解指数:无
哲 学 的 任 务
21
22
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 4、中国哲学的任务具体是什么? 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贤人)和天地境界(圣人) ,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3
冯友兰和女儿
4
宗璞和父亲冯友兰
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曾任《文艺报》、《世界文 学》等刊物编辑。代表作《三生石》(中篇小说),《弦上的梦》 (短篇小说),童话《总鳍鱼的故事》。
5
什么是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
的含义。佛教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 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 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
没有意义 自然境界
圣人 教人了解宇宙 贤人 授人道德原理
解决问题: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的
25
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 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四种境界与现实的关联。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26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人生境界冯友兰课件ppt

人生境界冯友兰课件ppt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
经验
疑人偷斧、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郑人买履等。
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要选择继承人,特命每个弟子作一首诗,以考察 对佛家教义的理解。开始时,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笔。只有神秀思 考数日之后,写下这样四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什么是觉解
• 将全文含有“觉解”一词的有关内容综 合起来看,我们可以获得如下认识:
• 人在从事活动时逐渐形成的对该项活动 的认识,以及对该活动意义的判定,即 觉解。
觉解在不同人生境界的区分中起什么作用
• 作者将人生境界由高到低区分为四 个等级,其标准就是每个等级所含 觉解的多寡。
觉解在人生境界各个等级中具体体现
点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王充(汉代)
属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于 古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充(汉代) ——范缜(南北朝)
代 •“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
——柳宗元(唐代)
朴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明代)

唯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元气说等
物 •世界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古希腊)

宙。 ——(南宋)陆九渊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

的集合” ——(英)贝克莱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
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
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坛经》

人生的境界--课件

人生的境界--课件
16
自学指导四:
阅读课文7—11自然段,请回答: 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2、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 高境界?
17
任务:帮助人达到道
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 达到天地境界。
方法:通过哲学,获得 对宇宙的某些了解。
18
难点探究一
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 都只是平常人做的事,但是由于高度的觉解,他 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课文结构应该如何划分?(2分钟)
6
阐释人生四境界的内 涵和如何才能达到人生的 最高境界。
7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 )阐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 界。
①“觉解”引出四种人生境界。(1)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③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第二部分: (7-11)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 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21
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 高要从琐碎甚至平凡的事情开始,崇高的 境界往往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之中。
一个没有权势和财富的人可以是圣人, 而一个居高位者或巨富者也可能是一个渺 小之人。雷锋只是一个土兵,并不妨碍他 是一个道德境界的人;张青山等人身为高 级干部,但却贪婪成性,不惜牺牲国家和 人民的巨大利益来换取个人私利,因而被 人们所唾弃。
10
2.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 是什么?划分的依据又是什么?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
11
(一)自然境界
1.什么叫自然境界? 做事只顺着自己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
惯。 2.要不要去提升?
与生俱来的,不用教育,只要是活人,自 然就达到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ppt课件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ppt课件
33
⑴儿童是顺着本能做事,对他所做的事并无 觉解,属于自然境界,而昆虫学家则是在进 行观察和研究,是在为社会的利益做事,属 于道德境界。
⑵第一个泥水匠属于自然境界,第二个泥水 匠属于典型的功利境界,第三个泥水匠也属 于功利境界,但他的功利超出了一般的物欲。
⑶数星星的儿童属于自然境界;而张若虚因 为诗句中所显现的对宇宙、世界的追问和哲 思而使他达到了天地境界。
28
有一个人到寺庙去出家,并拜见了方丈赵州。那 人说:“请师傅教我修行。”赵州问:“你吃过 粥没有?”那人回答:“吃过了。”赵州说: “那么,先去把碗洗一洗。”
引导:修行就是从寒暄、洗脸、吃饭 等生活细节开始的。诚意的完成每件事而 使之与真理产生共鸣,这就是修行。
29
品故事,加深对“觉解”的理解。
26
学习本文的意义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 境界?
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
27
3. 理解: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 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 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做的事,但是由于 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了不同的 意义。
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 要从琐碎甚至平凡的事情开始,崇高的境 界往往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之中。
1
同是一场人生,不同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不 同的人生痕迹,那么人生境界有何不同,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高尚的人生?
2
3
学习目标
一、理清文章的结构。 二、迅速筛选,把握中心和关键句。 三、体味语言的言外意弦外音,理解语言的 深层含义。 四、对作者的观点要敢于和善于提出不同意 见,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4
在我最困难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 国哲学史》。

《人生的境界》优质课件(共30张PPT)

《人生的境界》优质课件(共30张PPT)

原:追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可分哪两个部分?试概括 这两部分的大意。
第2—6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8一10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 ,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作的贡献。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 界。
3、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自境界
芸芸众生皆为利
“五一”将过,儿子吵闹着要去公园,并要我给他 买卡布达、铁甲小宝、鲨鱼辣椒、蜻蜓队长等玩具。 我和妻带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日新月异的聊城。欲转 乘无人售票车到南环路,一出租车司机见我一家三人 步行,戛然停车,热情相请:“上车吧。”妻还在问 多少钱时,我已打开车门,儿子就爬了上去,舒舒服 服地到了姜堤乐园,快快乐乐地玩到下午三点。出了 公园,上了公交车,往城里返。车子开动了,我看到 车往东走,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的南北大路——贯穿 聊城的中心大街。咦,这么近?来时的“夏利”走西 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天地境界
4.试简述四种境界的 异同
重点解读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 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 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 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 如 何解释这个词?
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觉 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 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 与理解。
道德境界
遥想《逍遥游》
仰望茫茫宇宙,遥想庄子《逍遥 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哉 ?……
注:至于能顺应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 变化,来遨游于无限远大的宇宙之中的人, 他还(需要)从哪方面去依靠呢?
天地境界
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12
1.什么叫自然境界? 析: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 意义。 2.要不要去提升? 析:与生俱来的,不用教育,只要是活人,自然就达到的境界。他的行为 顺着自然,顺着天性或社会风俗,没有明确目的,也不明白所做事情的意 义。
13
这种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性质完全没有觉解,他们虽然也有自己的人生, 但人生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析:在现实生活中,普通大众大多处于功利境界,很难彻底摆脱私利和 功利的影响的,而这也恰恰是真实的人性的体现,本无可厚非。但是,如 果摆不正私利和功利的位置、对于私利和功利与公益之间的关系处置不当, 将对我们的人生和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消极影响,甚至可能会直接影响事 业的成败。
16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2.马屁精认出老人是领导的父亲,乖孙子一样去 扶,并说我是某某某,这是为了巴结上司。
3. 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并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
么,而是觉得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此
做了却不想让人知道。
10
11
二、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 (一)自然境界
朗诵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 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 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 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
魂和精神。 所以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7
一、课文思路分析 总 :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1)
分 : 谈论四种人生境界。(2-6) ①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②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总 : 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7-10)

《人生的境界》优质课件(共30张PPT)

《人生的境界》优质课件(共30张PPT)

原:追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可分哪两个部分?试概括 这两部分的大意。
第2—6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8一10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 ,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作的贡献。
2、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 界。
3、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
遥想《逍遥游》
仰望茫茫宇宙,遥想庄子《逍遥 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哉 ?……
注:至于能顺应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 变化,来遨游于无限远大的宇宙之中的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需要)从哪方面去依靠呢?
天地境界
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 是不道德 的人”?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 么地方?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简介作者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 河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 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 1918年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 究院学习西方哲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回国后,任中州 大学哲学系教 授、文学院院长。1925年起,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 兼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 教授、系主任、秘书长、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讲学。 1948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校务会议主席。1952 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去世。还先后 获得美国普林斯屯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 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重点解读
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 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 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02 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特点
01
02
03
自然而然
行为和决策都出于本能和 直觉,没有过多的人为干 预和思考。
顺应自然
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不 刻意追求超出自身能力和 需求的东西。
无为而治
在管理和领导中,强调让 事情自然发展,不强制干 涉,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状 态。
案例分析:顺应自然规律
农业生产
按照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来 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 ,不违背自然规律,从而 获得丰收。
如何达到天地境界
1 2
内心修炼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提升,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 宽广的胸怀,实现个人与天地精神的融合。
实践探索
通过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不断领悟天地之道, 把握自然规律,逐渐实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3
社会营造
通过社会的营造和推动,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为人类实现天地境界 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境界概念及分类
境界概念
境界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所达 到的水平或境地,体现一个人对人生 、世界的理解和领悟。
境界分类
根据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不同 程度,境界可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等四个层次 。
冯友兰人生哲学思想
人生哲学思想
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应以探讨人生问题为核心,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等问题。他 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自我修养来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价值。
人生四种境界
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 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这四种境界层层递进,体现了人对自身和世界的逐渐深入的认识 和理解。
天地境界的追求
冯友兰认为,天地境界是人生最高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一境界中,人 能够超越自我,实现与宇宙万物的融通,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他鼓励人们追求天地境 界,以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
介 绍 作 者:
照片上的人,智慧的头脑,深邃的目光, 银白的长须。冯友兰,未名湖畔的学子,留学 美国的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的哲学教授,中国 的哲学家,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灿星。
-
14
评价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
“ ” 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 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李慎之
-
15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自 然
泼境
水界

-
23
• 一位傻母亲的 爱
-
24






得 更 大 利
功 利 境
益界



-

25




扶 老 人 过 马
道 德 境 界

-
26




中 的 救 援
天 地 境 界
-
27
天地境界
惊人之无有六: 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 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 不留言。
-
35
-
36
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 可以舍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 剧与不幸。
请看:
-
37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 学院学生马家爵残 忍杀害四名同学
-
38
某高校一女 生坠楼身亡
-
39
截2006年6月底,今年北京各高校共 有14名学子自杀身亡,其中包括一些名 校的在读博士生。据清华大学樊富珉教 授分析,学习压力、精神抑郁、失 恋等, 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 1、期中一到两周时间为实践活动时间,可以以社
团为辅助搞活动。
• 2、学生排练情景剧,把学生实践带到课堂中来。
-
5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珍爱生命 第五章 艺术审美 第二章 深悟情感 第六章 笃学励志 第三章 公民社会 第七章 践行责任 第四章 敬业乐业
-
6
冯友兰
-
7
有很多种人!! 人又有很多种活法!!
——冯友兰
-
16
-
17
-
18
-
19
-
20
人 生
天地境界 精神 哲
道德境界


境 功利境界


自然 务
自然境界
划分标准:觉解 -
21
觉解:
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 该怎样理解“觉解”?
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 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 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
22
二、判断不同的境界
傣 族 的
祝同学们新学期:
精神愉快! 身体健康! 学业有成!
-
1
大学生修身教育系列 教程——人文教育
主讲人:孙丽凤
-
2
与人文素质教育有关的问题
人文教育课程
考核方法
-
3
漫画:人文教育的危机
-
4
考核方式
• 考核方法:考勤 10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发言 最少3次 30分

课堂小论文 3次 30分

期末上机考试
30分
• 课程要求:
-
28
-
29
-
30
• 比较四种境界,自然境界是求本能的 • 善,功利境界是求个体的善,道德境界是 • 求社会的善,天地境界是求宇宙的善。所 • 以,天地境界是至善境界。
-
31
现实话题探讨:
思考:生活中人和事如何表 现出不同的人生四境界??
-
32
新闻热搜词
• 公款吃喝 3000亿 • 活熊取胆 • 杨善洲植树30年
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 人生的四种境界。
11
作者介绍:一代国学宗师
冯友兰(1895-1990),哲学 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 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 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 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 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
12
冯友兰和西南联大
-
8
解题
人生的境界
人生 :人的生命和生活。
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
-
9
解释课题 :
关于“境界”,请举实例:
1、人生三境界: 有用山水来谈人生三境界的,它是禅宗开创者
慧能所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
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 见水只是水。”
-
10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向往)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顿悟)。
(提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 经过三种之境界…… ” )
-
33
珍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 1、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 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 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 忘记这一点!
-
34
• 2、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 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 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 那种可爱。
-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