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 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经济学主要关注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例如古代中国的《黄帝内经》中就包含了关于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经济思想。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关于经济活动的一些观点。
2.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国富论》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则提出了著名的地租理论,并对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
穆勒则在经济学的范畴上进行了拓展,将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结合。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们的著作《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影响,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的概念。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还研究了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等问题。
5. 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的最新阶段,主要关注经济行为的决策和市场机制的运作。
现代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
现代经济学还涉及了许多新兴领域,如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
6. 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应用经济学研究包括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应用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二、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1. 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2.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三、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1. 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2. 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崛起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五、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弗朗西斯·培根等。
2.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需理论和效用最大化原则。
六、现代经济学的发展1. 现代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2. 现代经济学应用了数学和统计学等工具,发展了许多经济学模型和理论。
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经济学在政府决策、企业管理和金融市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经济学的发展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八、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 现代经济学面临着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新的挑战。
2. 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跨学科研究、数字经济和环境经济等方向。
结论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经历了古代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现代经济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未来,经济学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等阶段。
二、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派等学派就开始研究经济问题。
他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财富的获取和使用,以及货币的作用等。
三、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经济和分工理论等重要思想。
此后,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边际效用学说,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边际效用学派边际效用学派是经济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
约翰·贝茨·克拉克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强调边际效用的变化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使经济学的分析更加精细和细致。
五、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主导经济学思潮。
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的自由和效率,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
弗朗西斯·培根和罗纳德·科斯等经济学家提出了边际成本和交易成本等概念,进一步丰富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中后期的重要经济学派别。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七、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在现代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重,强调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经济思想的兴起古代经济思想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系统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的概念。
在古罗马,西塞罗和塔西佗等人也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
2. 经济学的启蒙时期18世纪是经济学的启蒙时期,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
同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 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
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等重要概念。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由于大萧条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兴起。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和“政府干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的观点,他的理论对于解决经济危机和实现充分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崛起,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卢卡斯和托马斯·塞尔。
他们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预期来行动,这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6.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兴起,代表人物包括奥利弗·威廉姆森和道格拉斯·诺斯。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市场机制以外的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7.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为经济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包括丹尼尔·卡尼曼和理查德·塞勒。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对传统的理性经济学提出了质疑。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货币价值论,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罗马的经济学家塞涅卡和塔西佗等人也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经济学的中世纪发展中世纪时期,经济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节制欲望和贫困的美德,对商业和利润持有负面态度。
然而,中世纪的经济学家托马斯·阿奎纳斯提出了正义和公平的概念,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 经济学的启蒙时代18世纪的启蒙时代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和分工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边际效用理论也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派别。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个体行为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等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
5.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由于大萧条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迅速兴起。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二战后的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6. 新古典主义合理预期学派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主义合理预期学派兴起。
该学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具有合理预期,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开始,到现代的经济学家们的理论建立和实证研究,经济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经济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正文内容:1. 古代经济思想家的贡献1.1 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的作用,为后来的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时期的经济学家塞涅卡和塔西佗则关注了经济政策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1.2 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在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印度的经济学家凯乔拉提出了供求理论,弗兰德斯的经济学家佩蒂提出了货币理论,这些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1 经济学的形成经济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理论也为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参考。
2.2 经济学的发展19世纪和20世纪是经济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马歇尔和瓦尔拉斯等经济学家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供求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为经济学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此外,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和哈耶克的供给理论等也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经济学的分支学科3.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规律,包括国民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方面的问题。
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和哈耶克的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3.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包括市场供求、价格决定、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供求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3.3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贫困、不平等、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贸易经济到现代的市场经济,经济学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1.1 古代经济学的起源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学者开始思考贸易、货币和资源配置等经济问题。
1.2 古代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古代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包括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等,他们对货币、价值和市场等经济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
1.3 古代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古代经济学主要关注财富的获取和分配,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市场价格形成等经济理论,为后世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经济学的兴起2.1 工业革命对经济学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使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者们开始研究劳动分工、生产效率等现代经济问题。
2.2 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兴起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瓦尔拉斯等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供求理论等新的经济学理论,为经济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经济学的多元发展3.1 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新古典经济学家如弗里德曼、萨缪尔森等提出了消费理论、生产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经济学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3.2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行为经济学家如卡尼曼、塞勒等研究了人类行为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为经济学理论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
3.3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发展经济学家如罗德里克·诺斯、阿玛蒂亚·森等关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贫困陷阱、人力资本等概念,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当代经济学的挑战与发展4.1 全球化对经济学的挑战全球化使经济活动跨越国界,经济学家们需要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战争等新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建立,经济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逐渐形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体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的启蒙时期、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详细阐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经济思想1.1 早期经济思想的萌芽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初期。
在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思量和探索经济活动的规律。
例如,古代的商业城市如巴比伦和埃及在贸易和货币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这为经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古代经济学家的贡献在古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提出关于经济活动的理论和见解。
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价值论和货币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稀缺性和实用性。
此外,古印度的考古学家卡乌提利亚亚纳也对经济活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供求理论和货币理论。
1.3 古代经济思想的影响古代经济思想对后世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商业实践和经济思想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为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学的启蒙时期2.1 经济学的启蒙思想经济学的启蒙时期是指18世纪欧洲经济学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时期。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市场的自由竞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2.2 重要经济学家的贡献在经济学的启蒙时期,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
例如,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市场理论,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此外,大卫·李嘉图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2.3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经济学的启蒙时期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经济学家们通过对市场经济的研究,逐渐形成为了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成本理论等重要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少买多卖),是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强调少买。
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重商主义的第二阶段,即晚期重商主义,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为托马斯·孟。
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
16世纪下半叶,西欧各国力图通过实施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即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
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四、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资产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
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
⒈重农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是魁奈。
1758年发表了著名的《经济表》。
由于魁奈的影响,在他周围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他们自称为为经济学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派。
重农主义思想为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被视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先驱。
⒉古典经济学的完成重农主义只能算是古典经济学的先驱,真正的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英国,其创始人威廉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
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他所著《国富论》一书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只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他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以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在经济政策主张上极力宣扬自由放任原则,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任何干预,认为国家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不干预经济,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而国家干预经济会妨碍完全自由的实现,其结果会使国民财富的增长受到损害。
五、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
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
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初开始持续到二十世纪初,相继二、三十年。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
新古典学派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
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不是一个单一学派的理论,而是集各学派思想的松散汇合。
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公认的代表。
有的学派一直沿袭下来,目前还有继承者。
比较有影响的有: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以法国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的帕累托为首的洛桑学派;以奥地利学家门格尔为首的奥国学派等。
20世纪初垄断出现之后,这一体系已不能与现实完全一致。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对这种微观经济体系作了补充,论述了不同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从而使微观经济学完成。
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1929年爆发空前规模的世界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陷入长期萧条状态,失业问题严重。
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的传统说教彻底破产,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套“医治”失业和危机,以加强垄断资本统治的新理论和政策措施。
正是适应这个需要,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
《通论》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震动,把它说成是经济学经历了一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抨击“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萨伊定律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观点,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凯恩斯这一理论为根据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不仅成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一个流派,而且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影响。
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美国传播和占据主流地位的过程。
这一过程并不是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很快开始的,因为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很快转入了战时经济的状态。
不过,战时经济却从另外的角度对凯恩斯的理论提供了佐证,使得本来就对凯恩斯理论抱有好感的一些人,在战争结束之后更愿意接受它了。
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的最完整形式首先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
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理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七、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学的新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电子与网络技术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角落。
因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获取财富的形式空前多样化,传统的四大分配方法——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已经远不能涵盖人类的收益渠道,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浮动汇率的推广,人类将越来越多的钱财投向外汇、有价证券和各种金融衍生市场,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赚取差价,获取投资收益。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范围与规模的扩大,导致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近30年以来,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首次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
人类在探索提高经济效率、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恶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尽最大努力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地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学科,首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视野。
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它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而演变,以后随着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有更加丰富的研究内容与多元化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