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后期】人声和伴奏融合的问题
怎样将干声和伴奏融合

怎样将干声和伴奏融合?我喜欢唱歌,音准还行,但从音乐爱好者的角度来说还只是新手,最近自己唱了一首歌,试图用audition把干声和网上下载的伴奏叠加起来,但最终形成的声音听上去,人声和伴奏的分离感依然很明显!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做?我隐约觉得大概要调整混响或者是EQ?虽然软件我会使,但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思路调,希望能得到一些指点。
因为在广播台所以录过一些节目。
Cool edit pro和Audition都用过。
关于混响一般用的不多。
简单的说说流程吧。
比如说,伴奏和人声的音量对比。
比如说,拍子踩得准不准。
甚至是你的伴奏质量和录制的质量。
这种普通的地方都调节好了。
咱们才能往深的地方说。
只不过深的地方我不会就是了。
-简单说一下我录制歌曲的小技巧。
1.首先核对采样率。
其实最开始我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
但是有一次我录歌的时候,发现我的拍子在正确的拍子周围摇摆。
摩擦摩擦。
我确信自己不会连拍子都找不到,始终百思不得琪姐。
后来琪姐说,你看采样率。
新建的工程采样率(伴奏)44100,笔记本录制采样率(人声)48000。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统一了之后这神秘的现象就消失了。
2.对于多轨的运用。
录歌最重要的就是多轨。
M S RM是静音(mute)点了这个之后,播放时此音轨被静音。
S是独奏(solo/sala)点了这个之后,只有此音轨输出声音。
R是录制(record)点了这个之后,此音轨接收麦克风的声音。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这样。
音轨1读入伴奏。
MSR均为否。
音轨2点击R。
录音。
从头播放。
这样的话。
就能在播放伴奏的时候录音了。
话说最开始我也有过用手机放伴奏和人声一起录在一个波形里的经历啊。
真是渣渣。
对了。
记得戴耳机。
这样的话,音轨1的音乐可以从耳机里面听见。
你跟着唱歌。
可是录出来的只有你的人声。
不会在你的人声里面出现隐隐约约的伴奏。
而且那种录法有一个地方有了瑕疵就要重录。
但这样的话,完全可以把前面唱得好的人声留下,后面剪掉。
浅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融合

浅谈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融合发布时间:2023-02-01T05:25:22.41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9月18期作者: 1.邱晨玲 2. 刘畅[导读] 在声乐教育过程中,为更好地呈现出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声乐表演氛围,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声乐演唱主要指演唱人员通过自己的声音来呈现音乐作品,即借助独特的表现方式及优美的声乐来演绎出音乐作品的美。
1.邱晨玲2. 刘畅2.信阳艺术职业学院 4640003. 信阳艺术职业学院 464000摘要:在声乐教育过程中,为更好地呈现出音乐作品,营造良好的声乐表演氛围,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中声乐演唱主要指演唱人员通过自己的声音来呈现音乐作品,即借助独特的表现方式及优美的声乐来演绎出音乐作品的美。
同时,声乐演唱往往离不开钢琴伴奏的配合,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方法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声乐教育;声乐演唱;钢琴伴奏;结合策略1 声乐演唱、钢琴伴奏的简述1.1声乐演唱的介绍声乐指的是以人的声带为主,然后通过口腔、舌以及鼻腔的配合,从而发出动听、有旋律的声音的过程。
声乐演唱形式包括个体人声演唱形式:独唱、重唱,组合演唱形式:对唱、领唱,集体演唱形式:合唱、齐唱、轮唱、组唱、大合唱;声乐一般指美声唱法,但实际上包括有美声、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后来出现的原生态唱法;按音域高低、音色差异可分为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音。
1.2钢琴伴奏的介绍1709年钢琴正式诞生,迄今为止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件乐器它表现力强、音域广、和声丰富多样、音色圆润饱满、音量震撼人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
加上钢琴的多声性、和声性、复调性以及交响性特征,使其成为了运用最普及、效果最理想的伴奏乐器。
其伴奏风格根据音乐风格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变化,时代特征、地域特征以及个人创作特征明显。
2 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2.1相互依存“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歌曲后期】人声和伴奏融合的问题

【歌曲后期】人声和伴奏融合的问题【转】歌曲做出来后很多网友发现自己的声音和伴奏好像是脱离的,不能很好融合在一起。
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演唱没有做到与伴奏节奏完全同步,尽管有些歌手觉得自己已经很同步了,其实并没有非常准确同步歌曲做出来后一听感觉就不对了,只不过听不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这还得从唱功多下功夫。
2.人声音量相对伴奏过大或过小。
到底怎样才合适须多听原版。
3.混响的音量和长度与伴奏不融合,通常节奏快的歌曲混响应该音量小时间短,太长则出现上一句歌词的回音还没完下一句歌词已经重叠上来的现象。
反之节奏慢的混响宜浓长一点,例如孟庭苇的《谁的眼泪在飞》就是典型例子。
如何把握——关键还是多听原版多学习、多对照。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predelay(早反射)不能开的太大,否则会感觉在唱卡拉OK。
4.人声频率有偏重,这种情况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某一频段的声音特别突出,如低音过重,演唱一开声仿佛就把伴奏挤在一边了一样;中音过重鼻音浓、高音太尖锐出金属声等...让人一听就感觉不专业。
5.最后就是人声音量的起伏过大,声音忽大忽小。
用压限和包络也许能解决一些,但建议还是在演唱时控制好了来的自然。
建议:多听原版对比学习找出差异很重要。
几个重要的后期融合要素:1、歌手必须拥有够档次的录音设备,如用电容话筒录音,尽量模拟歌曲的录音环境,不要有忽大忽小的音量,那是不可能有好的融合度的。
2、但是即使嗓音和唱腔再模拟也不可能一模一样,所以录制的人声总是和伴奏中的某些频率冲突,这时就要用均衡器把冲突最大化的化解掉,办法就是衰减伴奏和人声频率最严重合的地方,可以衰减伴奏也可以衰减人声,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感情的起伏来进行合理的压缩处理。
3、要注意人声音量与伴奏音量之间的比例:人声过大,伴奏会被遮盖;伴奏过大,人声又被遮盖。
4、混响是最能音响后期制作融合度的一个因素:仔细听伴奏的混响是一个怎样的空间状况,然后根据判断给人声加上能够描述尽可能接近于伴奏所描述的空间状况的混响效果。
如何调整人声和伴奏同步

如何调整人声和伴奏同步?
在5singKTV唱歌时出现人声和伴奏不同步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选择了软件混音模式,如果您的声卡支持立体声混音功能建议使用声卡立体声混音功能,这样很可能就解决不同步的问题了,另外产生不同步问题的原因还可能是以下几点:
1.伴奏音乐的频率
伴奏音乐的频率为44khz时可能刚好,但22khz的伴奏人声滞后很多,而且伴奏播放的节奏稍有偏快。
所以尽量用采样级别为44khz的伴奏,可以通过在伴奏文件右键,属性->摘要->高级->音频采样级别,依次来查看该伴奏的采样频率。
2.使用了音频特效
个别情况下使用了声卡自带的特效或者第三方音效插件,会导致播放的伴奏开始的时候明显加快了节奏,不使用特效就可以了。
3.使用了视频伴奏的同时还使用了ffdshow
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会导致不同步,不使用ffdshow就好了
4.电脑硬件,声卡,驱动。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不同步时间差也不同。
专业录音声卡一般没有这个问题,但目前大部分人都是用的普通声卡,唱歌时会感觉几百毫秒的延迟,ASIO 是专业声卡驱动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人声伴奏分离算法

人声伴奏分离算法随着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音乐制作和后期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其中,人声伴奏分离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将一首歌曲中的人声和伴奏分离出来,为后期处理和混音提供便利。
本文将介绍人声伴奏分离算法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一、人声伴奏分离算法的原理人声伴奏分离算法是一种基于信号处理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变换和滤波,将人声和伴奏分离出来。
具体来说,人声伴奏分离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将音频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通常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等方法。
2. 特征提取:提取频域信号的特征,通常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小波包变换(WPT)等方法,以获取频谱信息。
3. 分离算法:采用不同的分离算法,将人声和伴奏分离出来。
常见的分离算法包括基于盲源分离(BSS)的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等。
4. 后处理:对分离后的人声和伴奏进行去噪、增强、平衡等处理,以提高音质和可听性。
二、人声伴奏分离算法的应用人声伴奏分离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音乐制作、后期处理、混音和唱片制作等方面。
具体来说,人声伴奏分离算法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音乐制作:在音乐制作中,人声伴奏分离算法可以将人声和伴奏分离出来,方便音乐制作人员进行后期处理和混音。
2. 后期处理:在音频后期处理中,人声伴奏分离算法可以将人声和伴奏分离出来,方便进行去噪、增强、平衡等处理。
3. 混音:在音频混音中,人声伴奏分离算法可以将人声和伴奏分离出来,方便混音人员进行混音和调整音量。
4. 唱片制作:在唱片制作中,人声伴奏分离算法可以将人声和伴奏分离出来,方便唱片制作人员进行后期处理和制作。
三、人声伴奏分离算法的前景人声伴奏分离算法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具体来说,人声伴奏分离算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音乐产业:随着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人声伴奏分离算法将会成为音乐制作和后期处理的重要工具,为音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视频剪辑中的音乐和音效的配合技巧

视频剪辑中的音乐和音效的配合技巧在视频剪辑中,音乐和音效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增强视频的氛围和情感,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故事中。
以下是一些音乐和音效配合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运用音乐和音效来提升视频剪辑的质量。
1.视频的节奏感:音乐和视频在制作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节奏感,这将使得音乐和视频更加协调一致。
你可以根据视频的节奏来选择音乐,确保音乐的节奏和画面的推进相匹配,以避免节奏的矛盾。
2.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有时候可以用来表达视频中的情感,例如悲伤、喜悦、紧张等。
选择合适情感的音乐,将能够增强视频的情感效果,使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视频所要表达的情感。
3.音乐和画面的画面交替:在视觉上,音乐和视频的画面可以产生画面交替的效果,使得整个视频更加生动有趣。
你可以根据音乐的起伏和变化来在画面的切换时进行配合,以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
4.音效的运用:音效是增强画面真实感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加入一些音效来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当有人走路时,可以加入脚步声;当有车辆经过时,可以加入车辆的声音等。
这样可以使得观众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画面中的真实感。
5.音乐和音效的混合:有时候,音乐和音效可以进行混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你可以在音乐的背景中加入一些适宜的音效,以增强特定画面的效果。
例如,在悬疑电影中,可以在紧张的音乐背景中加入一些恐怖的声音效果,使得观众更加紧张和期待不安。
6.镜头切换和音乐变化:在剪辑过程中,镜头切换的同时,也可以随着镜头的变化来改变音乐的节奏和内容。
例如,当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可以同时换一种音乐或者音效,以突出画面的变化和情感的转折。
7.音乐和音效的音量控制:在音乐和音效的选取过程中,除了要考虑音乐和视频的相互配合,还要注意音乐和音效的音量控制。
音乐和音效的音量应该与视频中的对话和环境声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总之,音乐和音效在视频剪辑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视频的氛围和情感,使观众更加沉浸在画面中。
音乐编曲知识:编曲中应注意的人声采样问题

音乐编曲知识:编曲中应注意的人声采样问题人声采样是音乐编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在于,不仅能够为音乐增添新的元素,还能够提高音乐的听感。
因此,在进行人声采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人声样本在选择人声样本时,需要注意的是样本的音质、风格和性别。
首先,音质应该是清晰、明亮、有力度的。
如果音质不佳,会影响整个音乐的质量。
其次,样本的风格应与音乐风格相符。
例如,流行音乐需要选择较为明亮、快节奏的样本,而抒情音乐需要选择较为柔和、感性的样本。
最后,样本的性别也需要根据音乐风格进行挑选。
例如,流行音乐中常用女性高音,而电子音乐中常用男性低音。
二、剪辑人声样本采集完人声样本后,需要对样本进行剪辑。
在剪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去除噪音。
如果样本中存在噪音,需要进行去噪处理,以增加样本的清晰度,同时避免噪音对整个音乐的影响。
2、剪辑节奏。
需要根据音乐节拍将样本剪辑成相应的长度,以适应音乐的律动。
3、融合音效。
为了使样本更加和谐,需要将相应的音效融入样本中。
三、处理人声样本在进行人声采样后,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合成器处理。
在完成剪辑后,可通过合成器对样本进行处理。
合成器可以对样本进行音效处理、提升音质、增加音色等。
2、升降调。
在进行人声采样时,可能需要对样本进行升降调的处理,以使其与整个音乐的音高相符。
3、混响处理。
混响是一种将人声样本融合到音乐中的处理方式,可以使人声更加自然、柔和,同时增加整个音乐的空气感。
四、人声样本的混合在将人声样本与音乐混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音量的控制。
样本的音量应与其他声音相匹配,以避免整个音乐的平衡感。
2、音效的处理。
通过音效处理,可以使人声更加自然、柔和,同时增加整个音乐的空气感,从而使整个音乐更加完美。
3、样本的位置。
根据整个音乐的节拍,将不同样本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使整个音乐的节奏更加和谐。
总的来说,人声采样是音乐编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为音乐增添新的元素,同时增加音乐的听感。
翻唱歌曲应注意的问题(人声与伴奏融合度)

一:融合度是从录音开始前就需要注意到的,也就是选曲的时候。如果是翻唱的爱好者,那么就要仔细看看下面我写的了。为什么说在选曲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呢?因为伴奏都是为原唱歌手准备的,不一定适合您,所以翻唱中的人声比较被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嗓音,看下自己的嗓音适合什么样的歌曲,能够驾驭什么样的歌曲。例如:如果自己是声线较细的男声,那么就选张信哲,林俊杰这样具有同样声音感觉的歌手的歌来演唱。如果是比较低沉的男声,那么就老老实实唱一些没有过多高音的歌曲。如果有低音下不去,高音拔不起的感觉,那别说融合度了,连基本的耐听度都没有。有一些男同志由于个人偏好问题,经常喜欢唱女孩子的歌曲,但是由于嗓音的限制,只能低8度唱,这样的话出来的效果非常奇怪。别的不说,伴奏是为了原调,为了原唱而准备的,如果低8度来唱,连最基本的频率都对应不上,又怎么能有融合度可言呢?除了音调之外,还有其他需要考虑的地方,例如:您的嗓音和原唱嗓音的接近程度。如果您的声音很清澈圆润,那么唱张宇那种撕心裂肺感觉的歌曲就不太合适了。如果声音比较沙哑,或者说有明显的颗粒感,那么唱张信哲的歌就不太合适了。如果您唱功不是很好,声音修饰的不是很完美,那就不要唱张学友这样需要很多技巧来表达的歌曲。总之,选歌曲的时候,要考虑翻唱者本身是否能与伴奏本身融合在一起。想脱离这种自己与原唱歌手的比较,那就就做原创吧。所以,一首歌曲能否成功,可以说与伴奏融合度)
很多朋友都喜欢翻唱一些歌曲,翻唱的伴奏大多都是从网上下载的伴奏。但是对于翻唱来说,最重要的是伴奏与人声融合度的问题。
一首歌曲在做过混音和母带处理之后,会觉得人声和伴奏会非常不和谐,听起来好像是硬把人声放到伴奏里去的,很假,这就是说人声和伴奏的融合度比较低。我记得有一位朋友把这种感觉描述成:“人声和伴奏两层皮”这种描述的确挺形象的。如何提高融合度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后期】人声和伴奏融合的问题【转】
歌曲做出来后很多网友发现自己的声音和伴奏好像是脱离的,不能很好融合在一起。
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演唱没有做到与伴奏节奏完全同步,尽管有些歌手觉得自己已经很同步了,其实并没有非常准确同步歌曲做出来后一听感觉就不对了,只不过听不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这还得从唱功多下功夫。
2.人声音量相对伴奏过大或过小。
到底怎样才合适须多听原版。
3.混响的音量和长度与伴奏不融合,通常节奏快的歌曲混响应该音量小时间短,太长则出现上一句歌词的回音还没完下一句歌词已经重叠上来的现象。
反之节奏慢的混响宜浓长一点,例如孟庭苇的《谁的眼泪在飞》就是典型例子。
如何把握——关键还是多听原版多学习、多对照。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predelay(早反射)不能开的太大,否则会感觉在唱卡拉OK。
4.人声频率有偏重,这种情况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某一频段的声音特别突出,如低音过重,演唱一开声仿佛就把伴奏挤在一边了一样;中音过重鼻音浓、高音太尖锐出金属声等...让人一听就感觉不专业。
5.最后就是人声音量的起伏过大,声音忽大忽小。
用压限和包络也许能解决一些,但建议还是在演唱时控制好了来的自然。
建议:多听原版对比学习找出差异很重要。
几个重要的后期融合要素:
1、歌手必须拥有够档次的录音设备,如用电容话筒录音,尽量模拟歌曲的录音环境,不要有忽大忽小的音量,那是不可能有好的融合度的。
2、但是即使嗓音和唱腔再模拟也不可能一模一样,所以录制的人声总是和伴奏中的某些频率冲突,这时就要用均衡器把冲突最大化的化解掉,办法就是衰减伴奏和人声频率最严重合的地方,可以衰减伴奏也可以衰减人声,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感情的起伏来进行合理的压缩处理。
3、要注意人声音量与伴奏音量之间的比例:人声过大,伴奏会被遮盖;伴奏过大,人声又被遮盖。
4、混响是最能音响后期制作融合度的一个因素:仔细听伴奏的混响是一个怎样的空间状况,然后根据判断给人声加上能够描述尽可能接近于伴奏所描述的空间状况的混响效果。
5、不要在人声上使用过大的混响效果:现在的流行音乐人声都是比较干的,人声的位置都是比较靠前的,混响效果如果比较小的话人声中的真实声音比重就比较大,这样的话,人声的特点就更容易表现出来。
如果人声缺点很多,可以用混响来美化一下,但是混响过大,声音不但会变得不够清晰,位置也会变得靠后。
6、在母带处理时,也要注意融合度:可以用母带效果器对整体进行均衡、动态、混响各个方面的处理来提高融合度。
回声是有序简单的重复,混响是模仿自然界声场环境,声音是无序的反射仿真,所以混响是无序,散射是按一定的空间进行.至于比例是如何,这个一是要看使用场合,二是要看设备的混响/回声形式.三是要看使用的声场环境.如果是KTV场合,回声的比例偏大,混响是辅助性,如果混响是往高走的,注意麦克风的反馈,不要调太长的混响时间。
如果是往低走的,可以在混响比例大一点。
二是回声也有多点回声,也有立体声回声,但一般现在都是单回声,如果是立体声回声,两声道之间不要太大的反馈差,否则声音会
乱。
回声与混响区别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多次反射或散射而产生声音延续的现象叫做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