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各年龄呼吸脉搏正常值(次分钟)
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值

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值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参考值血压及尿量的正常值(mmHg)mmHg=kPa×7.5儿科药物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要药量。
2、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 ×0.02+1.05洋地黄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小儿心肺复苏ABCDEFGH1、通畅呼吸道(airway,A)2、人工呼吸(breathing,B)3、人工循环(circulation,C)4、药物治疗(drug,D)肾上腺素的使用:首剂仍采用标准剂量,即1:10000肾上腺素,静脉给药,每次0.1ml/kg(0.01mg/kg),气管内给药为0.1mg/kg (1:1000也为0.1ml/kg),3~5分钟后若无效给大剂量肾上腺素,任何通道给药均为0.1~0.2mg/kg(1:1000稀释)。
2~3次后若无效,可持续静点肾上腺素,速度为20ug/kg.min,直到心跳恢复,然后减量至0.1~1ug/kg.min,此法对维持心压有利。
注意肾上腺素引起复苏后的高血压和快速心律失常,使用后需严密监护;肾上腺素不能加于碱性液内;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可使作用减弱。
阿托品的使用:用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有一定的作用。
剂量每次0.01~0.1mg/kg,静脉注射,5分钟1次,最大剂量每次1mg,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加大剂量。
利多卡因的使用:用于缺血缺氧,严重酸中毒和心肌本身病变所致室颤、频发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速。
用药首次剂量均为1mg/kg,加5%GS10ml稀释后静推,气管内用药要加蒸馏水稀释至3~5ml。
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值 (2)

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参考值血压及尿量的正常值(mmHg)mmHg=kPa×7.5 血压公式:收缩压=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儿科药物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要药量。
2、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30) ×0.02+1.05小儿心肺复苏ABCDEFGH1、通畅呼吸道(airway,A)2、人工呼吸(breathing,B)3、人工循环(circulation,C)4、药物治疗(drug,D)肾上腺素的使用:首剂仍采用标准剂量,即1:10000肾上腺素,静脉给药,每次0.1ml/kg (0.01mg/kg),气管内给药为0.1mg/kg(1:1000也为0.1ml/kg),3~5分钟后若无效给大剂量肾上腺素,任何通道给药均为0.1~0.2mg/kg(1:1000稀释)。
2~3次后若无效,可持续静点肾上腺素,速度为20ug/kg.min,直到心跳恢复,然后减量至0.1~1ug/kg.min,此法对维持心压有利。
注意肾上腺素引起复苏后的高血压和快速心律失常,使用后需严密监护;肾上腺素不能加于碱性液内;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可使作用减弱。
阿托品的使用:用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有一定的作用。
剂量每次0.01~0.1mg/kg,静脉注射,5分钟1次,最大剂量每次1mg,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加大剂量。
利多卡因的使用:用于缺血缺氧,严重酸中毒和心肌本身病变所致室颤、频发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速。
用药首次剂量均为1mg/kg,加5%GS10ml稀释后静推,气管内用药要加蒸馏水稀释至3~5ml。
因半衰期短,必要时5~1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总量不超过5mg/kg。
小儿体格检查(1)

小儿体格检查1、望其神智、面色是否正常,头发是否稀少,触摸有无方颅、鞍状颅。
2、摸囟门:囟门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1.5~2cm,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生后6~8周完全闭合。
小儿前囟增大要注意是否缺钙。
3、检查脖子、屁股皮肤是否有红疹。
4、检查肋骨有无外翻。
5、心肺听诊:(1)年龄愈小,呼吸脉搏愈快。
(2)各年龄组小儿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下表)&检查脐部,断脐处有无愈合、感染、分泌物,有无脐疝。
检查男孩生殖器,有无鞘膜积液(对光试验阳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尿道口是否红肿,腹股沟有无斜疝。
女孩肛门有无畸形、肛裂,阴道有无分泌物、畸形,尿道口是否红肿。
7、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允反射,握指反射在3个月之前均存在,3个月之后未消失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
8、是否容易入睡、容易发生惊厥。
乳母注意补钙,避免母乳喂养的小儿缺钙。
9、检查口腔,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检查舌系带长度是否正常。
检查牙齿:(1)人有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岁有6~8颗乳牙,约在2~2.5岁出齐20颗牙。
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直到20~30岁出齐20颗恒牙。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公式推算:乳牙数= 月龄-4 (或6)。
2、若有先天不足后后天护养失宜,均可导致牙齿的发育迟缓或障碍。
10、三个月以内婴儿检查其反应与听力能力时,在距离其眼睛20cm 处放置颜色鲜艳并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诱其注意该物品后转动物品,观察该儿能否随物品转动方向而转动。
11、检查完毕,抱起小儿,观察其是否容易安抚。
观察小儿交流能力是否完好。
(一)、测头围:1、测量方法:用量尺经眉弓上沿、耳尖上沿、枕部隆起饶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小儿头围长度。
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常用体检正常值

常用体检正常值常用体检正常值一、一般检查1、体温(T)(1)测量方法及正常值口测法: 舌下,5分钟36.3-37.2肛测法: 肛门5分钟36.5-37.7腋测法:腋窝5分钟36-37(2)发热与体温过低低热:37.4~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2、呼吸(R)正常值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呼吸频率:16~20次/分新生儿:40-44次/分1-3岁:25-30次/分5岁:25次/分6岁:18-20次/分3、脉搏(P)检查脉搏时,必须选择较为浅表的动脉,一般均用桡动脉,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检查桡动脉时,则可查颞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
需注意脉搏的速率、节律、紧张度、强弱或大小等情况。
脉率和节率正常值脉率成人安静状态下:60-100次/分新生儿:120-160次/分6--12个月:120-130次/分2-3岁:90-110次/分4-5岁:80-100次/分14岁:70--80次/分4、动脉血压(BP)(1)正常值正常成人收缩压18.6kPa(千帕)[140mmHg(毫米汞柱)] 舒张压12.0kPa(90mmHg) 脉压差为4.0~5.3kPa(30~40mmHg) 异常值: 高血压:收缩压21.3kPa(160mmHg)或/和舒张压12.6kPa(95mmHg)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值与高血压之间低血压:<12.0/8.0kPa(90/60mmHg)(2) 测量血压须知血压测量目前临床上仍多采用汞柱式血压计。
应安静休息片刻,以消除劳累和紧张因素。
被检者手臂应放在与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时平第四肋软骨,仰卧时平腋中线),并外展45。
将橡皮气袖(宽度12-14cm)展平,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要距肘窝2-3cm,不可过松或过紧,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肘部肱动脉上,然后向气袖打气,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后缓慢放出气袖中的空气使汞柱缓慢下降(以2mm/s为宜),以便正确读出结果,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所示的压力值是收缩压;当该音性质突然变为低沉,然后则很快消失,取动脉音消失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
小儿体格检查

小儿体格检查一、1、望其神智、面色是否正常,头发是否稀少,触摸有无方颅、鞍状颅;2、摸囟门:囟门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2cm,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生后6~8周完全闭合;小儿前囟增大要注意是否缺钙;3、检查脖子、屁股皮肤是否有红疹;4、检查肋骨有无外翻;5、心肺听诊:1年龄愈小,呼吸脉搏愈快;2 各年龄组小儿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下表6、检查脐部,断脐处有无愈合、感染、分泌物,有无脐疝;检查男孩生殖器,有无鞘膜积液对光试验阳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尿道口是否红肿,腹股沟有无斜疝;女孩肛门有无畸形、肛裂,阴道有无分泌物、畸形,尿道口是否红肿;7、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允反射,握指反射在3个月之前均存在,3个月之后未消失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8、是否容易入睡、容易发生惊厥;乳母注意补钙,避免母乳喂养的小儿缺钙;9、检查口腔,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检查舌系带长度是否正常;检查牙齿:1人有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岁有6~8颗乳牙,约在2~岁出齐20颗牙;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直到20~30岁出齐20颗恒牙;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2、若有先天不足后后天护养失宜,均可导致牙齿的发育迟缓或障碍;10、三个月以内婴儿检查其反应与听力能力时,在距离其眼睛20cm处放置颜色鲜艳并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诱其注意该物品后转动物品,观察该儿能否随物品转动方向而转动;11、检查完毕,抱起小儿,观察其是否容易安抚;观察小儿交流能力是否完好;二、一、测头围:1、测量方法:用量尺经眉弓上沿、耳尖上沿、枕部隆起饶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小儿头围长度;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2、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过大或过小均为发育异常的表现,故2岁以前测量头围最有价值;3、新生儿平均头围约34cm,6个月时为42cm,1岁时46cm,周岁以后增长缓慢,2岁时为48cm,5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二、测胸围:1、测量方法:用量尺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2、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新生儿胸围平均约32cm,周岁时头、胸围几乎相等,以后则胸围超过头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3、胸围大小与肺、胸廓骨骼、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密切相关,胸围过大过小均为发育异常;三、测体重:一般平均出生体重3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份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下降3%~9%,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即迅速恢复和增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可用公式:1、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kg×月龄2、7~12个月:体重kg=6kg+kg×月龄-63、1~12周岁:体重kg=7或8kg+2kg×年龄,来粗略计算;体重是代表体格生长的主要指标,若体重过高过低均为发育异常,须进一步寻找原因以纠正之;四、测身长高:1、测量方法:用量尺测量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后站位测量身高;2、身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有婴儿期和青春期2个增长高峰;3、新生儿身长平均为50cm,第一年身高平均增长约25cm,上半年比下半年快,第二年增长速度缓慢,平均为10cm,到2岁时身高约85cm,2岁以后身高稳步增长,可用公式:身高cm=70cm+7cm×年龄,来粗略计算;身高过高过低均为发育异常;八血压1、年龄愈小,血压愈低;一般收缩压不低于75~80mmHg~,不能超过120mmHg~,舒张压不得超过80mmHg;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约高20~30mmHg~ kPa,各年龄阶段小儿正常血压,可用公式计算;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mmHg=收缩压×1/2~2/32、测压的方法: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袖带,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2/3,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为低,过窄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过高;。
儿童体格锻炼前中后脉搏的正常信息

儿童体格锻炼前中后脉搏的正常信息随着心脏的跳动,全身各处的动脉管壁会产生有节律的搏动。
心脏每跳动一次,就可以从身体浅表的动脉上摸到一次搏动,这种搏动被称之为脉搏。
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次数与心跳是一致的,而且跳动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脉搏跳动的强弱,也可以反映心脏搏动得是否有力。
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以使脉搏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测查孩子的脉搏,能够及时发现小儿身体里的不正常现象。
不同年龄幼儿活动前(安静状态)脉搏正常值年龄脉搏数(每分钟)1-2岁110-120次3-4岁100-110次5-7岁90-100次幼儿运动时的脉搏正常值:每分钟:140~150次幼儿运动后的脉搏正常值:(注:脉搏标准和年龄相关性不大)级量强度运动后:200~220次中等强度运动后:180次左右适量强度运动后:150~180次特别提示:1、通常来讲,脉搏跳动的快慢与年龄、性别有关。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身体活动后也会使脉搏加快。
2、一般体温每升高1℃,脉搏每分钟就会增快10-15次。
所以,在没有体温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数脉搏粗略地判断体温升高了多少度。
3、脉搏跳动的次数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一般来讲儿童比成人快,女性比男性快。
4、小儿在吃奶、发热、活动、哭闹或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由于新陈代谢增加而使脉搏数适当增加,休息和睡眠时脉搏会减慢10-20次。
5、以上的脉搏正常值并非绝对,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儿,可因平时活动量不同而身体素质不同,脉搏跳动的次数可能会不同,甚至相差较多,但身体都是健康的。
6、小儿在睡眠中时,脉搏受呼吸影响会出现轻微的节律不齐,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医学办称为四大体征。
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是生命的支柱,是生命的基础。
现将四大生命体征简述如下:一、体温人正常体温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
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
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
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
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二、脉搏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
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
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见的异常脉搏三、呼吸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
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一)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
【儿科学文献知识】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小儿从成胎、初生到青春期,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生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主要反映为质的变化,生长和发育两者密切相关,“形”与“神”同步发展,因些,生长发育通常相提并论。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格生长关于小儿体格生长,有各项生理常数。
这些生理常数,是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的数据加以统计得出的,可再用于临床,来衡量和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为了实际应用的方便,又按小儿体格生长的规律,列出一些计算公式,临床可以此来推算出各年龄组儿童的生理常数。
(一)体重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
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愈小,增长速率愈高。
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6个月体重(kg) =3十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 =7十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 =8十2×年龄体重测定可以反映小儿体格生长状况和衡量小儿营养情况,并作为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85%者为营养不良。
(二)身高(长)身高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
一般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以量床测量,称身长。
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约相差1~2cm。
测量身高时,应脱去鞋袜,摘帽,取立正姿势,枕、背、臀、足跟均紧贴测量尺。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
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 cm。
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