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并列式结构
写作文怎样安排文章结构

写作文怎样安排文章结构写作文怎样安排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我们怎么样般配才合理?看看下面吧!怎样安排文章结构【1】文章的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文章的主题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文章的结构则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有了材料,有了主题,还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把材料加以妥善安排,考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总理。
文章结构内容包括:线索、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
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体不同,内容不同,结构的形式也不同,但概括起来讲,只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类型。
就记叙文来说,纵式结构一般是以时间的推移,事件发展的先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或认识深化的过程为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如阿累的《一面》是以作者和鲁迅的一次见面的经过安排文章结构的;杨朔的《荔枝蜜》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来安排结构的。
横式结构是以空间位置的转换,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格的不同方面,材料性质的类别为序来安排结构的。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按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安排文章结构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按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三个方面安排结构的。
复杂的记叙文则可以采用纵横交错的方法安排结构。
就议论文来说,纵式结构表现为递进式的层次关系,可以按照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步步发展地安排结构。
例如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作者先用对比手法提出了的反对自由主义这个论点后,接着介绍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再论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及其来源、性质,由现象到本质的层次安排结构,使得人们对自由主义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横式结构主要是以中心论点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证,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如《谈骨气》一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就是一种横式的结构,使我们对中心论点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
写作文有几种结构

写作文有几种结构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三、对照式结构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因为并列的事例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可以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考场作文几种常见文体的结构模式(一)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纵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进行记叙纵式结构优点:突出时间,能给读者清晰的印象,使记叙条理清楚、明了.横式:以地点的变化为依据组织材料(适用于游记性文章)或以观点(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横式结构优点:容易使中心集中、突出.纵横交叉式: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组织材料(适用于写复杂记叙文).纵横交叉式优点:反映出的社会生活更广泛、更深刻.(二)议论文常见结构模式回评式:概括(选择可论或可感的角度,确立论点)——回评(条分缕析,证明论点)——归纳(开掘深化,升华结论)联想式:概括(略述材料,确定论点)——联想(相关的另一类感性材料)——析理(深入剖析,阐释揭示,得出结论)列据式:立论(简单引述,提出论点)——列据(列出得力精当的论据)——析理(集中剖释,挖掘深意,明辨是非,确证论点)(三)散文常见构思模式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详写部分)——抒怀念情参游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详写,移步换景,虚实相间,适当联想)——参游收获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多角度,或并列、或层进充分描写)——景点联想象征式:引出所托之物——展示“物”的描写——扣住相似点,转入写人——综合抒情言志情索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到人、到理——情的归结话题作文常见结构模式片段组合式:将几个有共同特点的片段组合到一起.以三个片段为宜.这三个片段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文章的主题.注意点:片段的选择——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求同指的是选择的片段材料之间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应该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的.求异指的是片段与片段之间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片段的陈述——应该简明扼要,一般来说大都采用白描勾勒的方式,不采用大段的描述刻画文字,陈述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所以要围绕着主题来陈述材料.片段的组合——片段与片段之间可采用一根或明或暗的线索串联.片段的主题提炼——可以通过片段的小标题或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来揭示片段的主题.感悟咏怀式:由一件事、一个物体、一种自然现象产生感想,从而领悟了一个道理或一种人生哲理.注意点:对事物、现象的描写陈述是手段,是铺垫,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感悟.所感悟的道理和所陈述描写的事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所引发的道理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感悟,不能虚假拔高,搞“假大空”.纵横联想式:有一根清晰的线索,不能杂乱无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切忌零零碎碎,什么都想谈,到头来什么都没谈透;有丰富的材料,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故事新编式:选取古代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和立意来描绘陈述的编故事型的写作模式.取材多在文学名著、史书记载,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阿q 正传》《史记》《安徒生童话》等.立意多在讽古喻今,多是有感于现实社会中某种现象,对此现象,人们多已熟悉,并都有同感,根据人们的这种认识,让古代名人来表演,借古人之口来评说,因而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有特殊之处,既要体现故事中人物原先所处的时代的语言,又要适合所编的“新”的生活环境.形式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
如何写并列式作文及例文

、“并列式”作文结构仔细研读上面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最基本的三条就是“结构、内容、语言”,此外,还需留意关注“立意、书写”。
其中,对一类文的具体要求是: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要在一篇文章中实现这几项同学们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采用了“并列式结构”,这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何为“并列式结构”?它是指围绕文章中心主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作几个(一般三个)并列的段落层次,各段落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如:诱惑是什么诱惑,是什么?诱惑,有时是天使。
曾经有个记者,采访过一名事业有成、颇有名望的成功人士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应归功于母亲和儿时的一个苹果。
他说,当时母亲从集市上买来一些苹果,他和弟弟都想要。
母亲告诉他们,必须先把园子里的杂草拔干净,才能得到苹果。
面对苹果的巨大诱惑,他和弟弟花费了一个下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想要的苹果。
此后,无论做什么事,他都持这样一种态度,即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诱惑,像天使一样,使得他在事业上一直乘风破浪……诱惑,有时是魔鬼。
据报道,曾在美国名噪一时的“油炸圈饼王”现已沦为乞丐。
这听起来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但却是真实发生的事。
靠自己的绝活——油炸圈饼成为百万富翁以后,他却受到了赌博的不良诱惑,他赌掉了百万家产,赌掉了几十家连锁店,赌得妻离子散,最终成为一名沿街乞讨的乞丐,寄居在四处漏风的走廊里,凄惨无比……作为天使的诱惑给我们以动力和希望,作为魔鬼的诱惑却把我们带进无底的深渊,永劫不复的地狱……诱惑,是一把双刃剑,好好把握,它就是助你成功的天使;放任自流,它就是使你一败涂地的魔鬼。
面对诱惑,你聪明的,该知道如何选择?本文主旨为文尾“诱惑是一把双刃剑”,要“好好把握”。
结构非常简洁:先问后答。
答为文章主体段落,两个层次——诱惑有时是天使,诱惑有时是魔鬼。
“并列式”结构记叙文写作导练

“并列式”结构记叙文写作导练一、写作指导1、现状:高一学生,以记叙文训练为主,但写作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多数学生,记流水账,内容空洞无物,为此,教给学生一种方法,规范一种结构,让学生有法可依。
笔者试着记叙文训练采用总分总结构形式,记叙主体部分采用关键句统领的方式,纲举目张。
两个片段,采用并列式结构,这样一来,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便于学生充分想象,组织材料。
2、构思:(1)把题目演绎成故事;(2)用故事表达一种思想;(3)将思想蕴含于描写之中;(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5)用议论抒情句升华故事的思想。
二、实战演练(一)(2015江苏卷)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例文】皱纹中的智慧岁月的车轮在人生的道路上辗过,深深的皱纹诉说着爷爷的人生,体现着纯朴的智慧。
牛耕“呦喝,呦喝……”爷爷沙哑的呼声在空旷的地里显得格外清晰。
天上乌云开始汇聚,要下雨了,我忙跑到田埂边。
“爷爷,快回来!”“知道了,就这一块了,耕完再回去。
”话毕,又吃起了呦喝声。
天空果真飘起细密的雨。
爷爷回来时身子已湿透,脚上沾满了泥。
“爷爷,你把牛卖了吧,这牛都老了,耕地太费力了,现在有机器,很方便啊。
”我望着爷爷,说出心里的想法。
“小丫头,这牛耕虽然慢,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适用啊。
趁爷爷还有劲,多耕些地,比机器耕得细呀,也不伤地。
”如今,村里只剩爷爷这一头牛了,也只剩爷爷一个人还在用牛耕地。
望着屋外的雨,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
烟雨蒙胧中,一人一牛,多么和谐,多么自然。
珠算“得咚、得咚……”爷爷撑着老花眼镜,拨弄着算盘,时不时地在小本子上记些什么。
“爷爷,你在算账啊,我帮你吧。
”“小丫头,你能帮我什么,你会用这老算盘吗?”爷爷笑着向我挑眉。
“我用手机帮你算,你报数字就行,不比你这快嘛,而且又准。
记叙文写作之并列组合结构

记叙文写作之并列组合结构作者:任顺增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3年第10期【写作目标】结构指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就好像你在宴请客人前,预先要安排好菜单一样:什么菜先上桌,哪一道菜必须在哪一道菜之后,最后上的是甜品,是冷食,还是热汤,都要事先安排好。
没有了结构,各种材料犹如一团乱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不说,主题更是无从揭示了。
因此,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
并列组合结构的记叙文可以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有明显的层次结构。
这类作文通常以几件事或者几个人物、几个场景组成,其优势在于:便于选材和组材,使主题更加鲜明,条理更加清晰。
【技法指津】在写人记事时,我们要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材料。
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写出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可以截取多个侧面去展现,可以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片段形成并列,也可以是不同时间、同一空间的片段形成并列,以使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更加丰满,立体。
如查一路的《住在母亲的掌心里》一文,就选取了母亲牢记“我”的生日;母亲送“我”玻璃遮挡电脑辐射,母亲为“我”做泡菜三个情节,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比如朱自清的《冬天》,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幼时父爱,第二段写友谊温馨,第三段写夫妻情深,三个片段都发生在冬天这一季节,成为有序的并列组合式作文。
如果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情,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不同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出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
如优秀作文《美在身边》一文,围绕“美不在外表,更在朴素的内心”,分别写了寒风中的美、烈日下的美、大雾里的美。
再如《现代科技带来的喜怒哀乐》一文,就分别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写出了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运用并列组合式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并列的几个内容虽然各自独立,但必须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性格或主旨)行文;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不能出现交叉或从属的部分。
高中语文 议论文写作四种结构

议论文写作,掌握这四种结构易得高分。
一、总分式《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出场,便对黛玉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寥寥数语中,难为凤姐的是,她不仅夸赞了黛玉,还安慰了迎春姐妹,迎合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更不露声色地达到了她讨好了老祖宗(气派不凡,富有慈爱之心)的目的。
细细想来,凤姐的这番话竟颇像一篇袖珍型的,结构完整的议论佳作。
论点:黛玉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暗含:只有老祖宗这样的人物,才配有这么酷的孙女);论据:虽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像个嫡亲的孙女;结论:所以老祖宗天天想念着黛玉。
结构方法:总——分——总。
论证技巧:天衣无缝。
见人就说人话,见鬼就讲鬼语,能够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这是王熙凤做人的风格。
我们做人不可学凤姐,作文却可向凤姐讨技巧方法。
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例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结构特点。
文章开篇第一句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是什么”,也即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为什么?“其理由如次”:一、二、三部分从历史经验、从存在问题、从主观主义的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部分提出改造的具体措施。
也就是“怎样做”。
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
在引论提出论点后,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
例如荀子的《劝学》(课文节选部分):开篇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分别从学习的效果(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意积累、用心专一)等几个方面来证明。
短文是什么结构

短文是什么结构短文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总分式结构文章层次之间是总体概括和分开详细叙述的关系。
有三种基本形式:1、先总后分,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以下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2、先分后总3、总-分-总。
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三、分论点列述式分论点列述式结构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
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这种结构式,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四、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五、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扩展资料:文章的写作逻辑结构:阅读一篇文章和写作一篇文章要了解文章的顺序,对于理解文章是的很大的好处的,写作的顺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事情的发展顺序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记叙文,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的,但有的文章会少一个或几个环节,基本按“起因——经过——结局”来构建的。
二、按时间顺序常用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三、按空间位置的变化顺序一般用于游记、参观记、写活动和写景物等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地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这种方法只要抓住文章中能够标明的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很容易地理清构段的形式。
四、按事情的不同方面顺序常用用于说明文的文章,描写状物时,也会用这种方法。
记叙文中的并列式结构

家 是……
插上了黄色的“小太阳”,不用问,是我的新发明。对于这些, 爸爸不但不反对,反而帮着我瞎闹,经常美其名曰:“我这 ‘千金’将来是建筑设计师的总指挥呢!”嘿,瞧爸那得意劲 儿!哟,浪漫啊,我的家!
家是理解的小屋。哥哥成绩特棒,被誉为“标准大学生”。 可报志愿时,哥哥却选择了家乡的一所大学。爸爸和哥哥谈了 很久。最后只听爸爸吼了一句:“好儿子,有志气!家乡就靠 你们建设了。”哥哥真是好男儿,能够舍小利顾大局。门上的 风铃仿佛也懂了,转呀转,转出了全家人的欢声笑语。
理解,不需要太多的话语。有理解的地方就会有灿烂的明 天。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夜风吹弯了爸爸的腰,星光染亮 了妈妈的发,爸爸妈妈为托起明天的太阳正努力着。
家啊家,你是我避风的港湾,是我成长的摇篮,更是红日 升起的地方!
《家是》结构特点分析
找出显示课文脉络的语句,然后分析
表现同一话题的不同方面
同 筑 “六 尺 巷”
谦让的“六尺巷”,带来花香
徳义礼让的活剧不只是演在班级,同样上演在街头巷尾,在社
会的角角落落。
你看,公共汽车上,人们比肩接踵。一位女士无意间踩疼了一位
男士的脚,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你了。”男士笑了笑:
“不,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是我的脚太长耶。”车厢里响
大妈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不用担心小外孙了,可以放心的
去就诊了。街坊邻里常相敬,一段佳话永流芳。相处融洽,互助互爱,
多么温馨的画面!
包容、谦让、互助,时时上演在我们的身边,共同筑成我们生活中 的“六尺巷”。在传承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的今天,这种中华民 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美好品质要永远代代相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作文系列训练·二
一,阅读必修一第三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从自己人生阶段中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年份连缀全文:1968、1978、1988、1998、2008。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不是为了写自己的生活小事而写事,他的个人小事关系国家风貌。
这又是什么手法?( “以小见大”的手法。
)不是为了写事而写事,那又是为了什么而写事?
二,阅读下面一篇2009年湖南省高考考场作文。
踮起脚尖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
——题记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
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
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一
五岁那年秋天。
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
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
更重要的事: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
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
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
”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
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
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
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
(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
)
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
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三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
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
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家。
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
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有母亲暖暖的爱。
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四
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我送点青菜过来!
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噢,快去睡!快去!”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五岁,母亲五十七岁。
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块钱
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
空余时间,还在食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
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点评:
一,写法独到新颖。
文章围绕“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结尾重扣人物行动,而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为表现人物及主题增色不少。
二,文章谋篇布局,独出心裁。
不说序词的运用,单说横断面的截取,就匠心独具。
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二十五岁”“三十五岁”等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的主旨。
能达到如此新巧的构思,实为难得。
文中有《乡愁》的影子。
(高星云点评)
三,思考:
1,除了选择年份,年龄来组织全文,我们还可以选择什么来贯穿全文?
2,对于一篇800字的作文而言,所选择的横断面以几个为宜?
3,进入作文的事切忌“想到哪写到哪”,既然要有所选择,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四,作文训练。
题目:身边的温暖
要求:(1)模仿上述两篇文章,选取有序的几个横断面组织全文。
(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审题提示:“身边的温暖”与“温暖”两个题目有何区别?
字数:20*5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