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必修3体味文化课件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 1.1体味文化课件(36张)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对个人的成 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思考:文化的力量一定会对个人和 社会产生促进作用么?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 1.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 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 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 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 于变化。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表明( ) • A.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 •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解析:甲骨文象形字说明,文化源于生活,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项观点错误,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B、C两项缩小了 文化的外延,均应排除。 • 答案:D
• 3.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 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 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 ( ) • A.是天生俱有,与生俱来的 • B.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 C.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 D.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1).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来看,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实践中逐 步培养出来的。 (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探究·讨论四
结合情景,你认为文化有什么作用?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私塾。一位带着 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孩子的是‘已所不欲,勿 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 做人的道理。”她在家里每天都放《论语》的CD,全家一块学《论 语》。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巴黎宣言》中有 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无独有偶,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 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庙后感慨道:“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 性的东西在大家心里扎根的话,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课件.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课件文化是一种力量,弘扬着美德,激发着正义;文化是一种传承,凝聚着历史,连接着未来;文化是一种情怀,蕴含着民族之魂,体现着国家之神。
《《文化正午》》1 、1 月20 日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史迹作为2018 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
2 、2 月2 日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性工作是确权。
3 、中国人民银行2 月20 日宣布,近期将发行中国高铁普通纪念币一枚,人民币发行70 周年纪念钞票1 张。
4 、3 月5 日是全国第55 个学雷锋活动日。
5 、全国两会分别于2018 年3 月3 日和3 月5 日在北京开幕。
6 、4 月份,柯洁将与中国的围棋人工智能天壤进行人机大战表演赛。
7 、 5 月份,嫦娥四号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继星,实现国际上首次在月球北面软着陆并巡视勘察。
2018年重大国家新闻回眸年重大国家新闻回眸自主探究:根据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对上述新闻进行分类,分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经济现象:2 2 、3 3 政治现象:5 5 文化现象:1 1 、4 4 、6 6 、7 7 、判断: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认真看视频并记录相关信息(准备纸笔),探究问题: 1 1 、自主探究:视频中谈到中华文化具有哪些丰富的形式? 2 2 、合作探究:回忆:国家的本质属性是?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视频中先天下之忧而忧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这说明了什么?1. P6 文化的内涵⑴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⑵包括意识形态性质和非意识形态性质两部分2 2 、 P8 文化的形式:①静态:②动态:找一找:文化在哪里?请同学们列举你熟悉或身边的文化现象,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观点确认(在课本上标记):文化是一种传承承校园文化化社区文化社区文化⑴从时间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1.1体味文化课件(27张)

一、文化“万花筒”
(5分钟)
时间:约3分钟
(1)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 否赞同这种看法?
(2)我们身处社会之中,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 活动,试想身边有哪些活动是属于文化现象? (3)描述我们藤县特色的文化现象,并说说自己参 与这些文化活动的感受?
家庭 班级 学校 社区
家庭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特点3)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体 味 文 化
高 中 《 思 想 政 治 必 修 》
· 3
【学习目标】
时间:约2分钟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概念; (2)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 (3)了解文化的形式 (4)分析文化的力量。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 身的文化素养。
【自主学习】
3.文化的形式: 主要包括:①思想、理论、信念、信仰、 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产品) ②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 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_ _ _ _ _。 4.文化的力量: 精神 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 文化是一种_____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 个人 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_ 民族和国家 _____ _ _ _ _ 的历 史中。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体育文化
美术文化
舞狮文化
旅游文化
音乐文化
舞蹈文化
网络文化
杂技文化
从以上分析可知:
一 、 文 化 “ 万 花 筒 ”
(1)文化形式:
人教版必修三体味文化 课件 (29张)

服想翩翩
一、文化万花筒
社 会 文 化 的 印 迹
1、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家庭 班级 社区 学校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文化现象?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校 园 文 化
企 业 文 化
社 区 文 化
网 络 文 化
体育文化
美术文化
武术文化
动漫文化
音乐文化
舞蹈文化
问题情景: “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
⊙西装革履的男青年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谁 更有文化?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知之,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 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用刀叉吃饭。 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 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汉语并用筷子 吃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钱钟书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部分——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1)动态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 (2)静态角度看:文化是人类具体的精神产品。
2. 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不是经济现象、政治 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由人创造, 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来源于人类实践
小结: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文化是个人的文化素养 (4)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众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1.文化的性质及社会作用
性质 社会精神力量
作用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条件 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思乡之情。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探究点一
审题 审设
问
探究点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生活》,问题指向是选出对材料理 解正确的选项
表现
①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文化对人的影响) ②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对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展览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物、视频、图表、油画、雕塑等,全景式
展现了万里长征的光辉历程,对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具有重
要意义。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展览充
分表达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及其时代内涵,这有利于激励广大干部群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思考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提示:(1)不是。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 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作者泛舟若耶溪,触景生情,表达思归之情。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古诗文辞清婉, 音律谐美,创造出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使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艺 术感染力。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 质载体。古诗寓情于景,诗中借描写泛溪景象,寓久客思归之情。
(优质文档)政治:体味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PPT演示课件

练习2: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3 4 5 6 7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乡镇企业 10)军队
.
11
三、文化的力量
1、形式多样:
. 20
探究1、“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文化现象。材料一和二分别 说明了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探究2、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成天载歌载 舞,却无法欣赏到我们今天的超级女声,为 什么?这种时代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C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这是因为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A
.
22
材料三 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 重,20年前还居于第12位,现已上升到第4位, 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 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在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 化企业。
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 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 政治所决定。
. 21
1、有人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 属品。其错误在于 A、否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16
(精品)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体味文化》课件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 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 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 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 地开花,富贵荣华"。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
文化素养的形成。途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 接受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的。
人与文化的关系: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获得、享用文化
3)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徽派建筑
四合院
福建土楼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从空间上看)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各具特色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 多种多样、多姿多彩
1)静态 ——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动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1、历史上的文化离不开书籍、遗址、文物等载体。 2、舞台艺术离不开道具 3、人的文化素养也离不开人的行为
特点三: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 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3、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1《体味文化》(共30张PPT)

四、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实质
是一种社会精 神力量。
文化(静态) 思想、理论、信念、道德、信仰、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文化活动(动态) 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等过程
2、文化的力量(重点)
1、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加在课本上)。文化是一 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自然”的东西不 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的文化修养是与生俱来的吗? 不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
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 同这种观点吗?
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先进健康的文化
落后腐朽的文化
——促进社会发展 ——阻碍社会发展
3、这种影响既表现在对个人的成长中,也表现在对民族和 国家历史中。
小结: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活动以物质为载体
(2)而人类非意识形态的东西,人类创造的部分产品,也是文化,如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场、音乐厅、书店、体育馆、电影院等,
都是文化景观。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文一化种现是象 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归纳:(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 “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 牍
纸书
电子书
归纳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 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 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 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 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1.正确理解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 先进文化
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具有两重性 落后、腐朽文化 对社会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先进文化
塑造人,促进人的发展 阻碍人的发展,把人的活动 引向歧途
文化
落后、腐朽文化
我们怎么办?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防止腐朽文化的侵蚀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文化“万花筒”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不同的区域文化, 各有特色 体 味 文 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化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 化 一 般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是什么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为什么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怎么看
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 :当代文化生活
怎么办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社会
【学习目标】
1、识记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形式。
2、理解文化的内涵。
3、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 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有引导和制约作用。(重点、难点)
一、文化万花筒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 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 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 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 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我们还 是从一些文化现象说起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 立存在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 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 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 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 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 文化是什么了。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1、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 素质的形成( ) A、离不开社会实践
A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⒈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家庭文化
社区文化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班级文化
校园文化
服 饰 文 化
饮 食 文 化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建 筑 文 化 旅 游 文 化
从以上分析可知:
一 、 文 化 “ 万 花 筒 ”
(1)文化形式:
(2)文化现象: (3)文化特色: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 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都是文化活动。
三、文化的力量
注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向物 质力量的转化,不是自然而然
地实现的,而必须通过社会实
践才能实现
思考: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注意点:
探究1:
这个漂亮的小岛是文化吗?
小岛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小岛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 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
归纳: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探究2:
西双版纳野象谷大象活动是文化吗?
探究2:
西双版纳野象谷大象表演是文化吗?
大象活动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大象经过人的 驯化后所进行的表演则属于文化 。
(1)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文化)
探究3:
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文化吗?
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不是文化。人大 代表换届选举是政治活动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注意:
(1)我们所讲的“文化”
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 义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 文 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 果,与文明相近。
化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人们的教育程度。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3 、 4、 5、 6、 7
探究4:狼孩有文化吗?为什么?
狼 孩
20世纪20年代,一对 牧师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 的乡间山洞里,发现了两 个野外生长的小女孩,她 们的外表是人形,却具有 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走, 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 物,且咧嘴示警。
•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而 是通过 ,特别是通过 、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