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液压系统动态分析讲义第一章绪论
液压系统基础知识简介ppt

的液体,其外加压强p0发生变化时,只要液体仍保持其
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均将发生同
样大小的变化。 这就是说,在密闭容器内,施加于静止
液体上的压强将以等值同时传到各点。这就是帕斯卡原
理,或称静压传递原理。
• 原理阐述:
•
帕斯卡定律只能用于流体力学中,由于液体的流动
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
281台车主泵内部结构
液压泵与油箱
液压泵与油箱
液压泵与油箱
液压泵与油箱
液压泵与油箱
液压泵与油箱
液压泵与油箱
液压泵与油箱
溢流阀
压作 力用 或: 最控 低制 压 力压力中 的作 用液压 。。最 高 压 : 控 制系统 力 或 最 液 压 系中的 低 统最
高
• •
溢流阀
溢流阀
溢流阀
(4)液压辅助元件。液压辅助元件如油箱、 油管、滤油器等,它们对保证液压传动系统正常 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5)液压工作介质。工作介质指传动液体, 通常被称为液压油或液压液。
设备需求
怎么才能把车
? 压扁
液压缸
哦,用液压缸
!
液压油缸
前钻臂油缸
后钻臂油缸
手动液压泵
液压泵,电动机驱动
281台车主泵 主泵
(2)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指液压 缸或液压马达,它是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 装置,其作用是在压力油的推动下输出力和速 度或转矩和转速,以驱动工作装置作功。
第二节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
(3)液压控制调节元件。它包括各种液压阀 类元件,其作用是用来控制液压传动系统中油液 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以保证液压执行元件 和工作装置完成指定工作。
液压控制系统1PPT课件

E Ka
工作台
Xi
指令
指令 Ui
电位器
将液压动力元件(伺 服阀、缸)换成电动 力元件(可控硅与电 动机)
电压
比较 E 电放大
- Ka
UP
电源
电动力元件
I
可控硅 电机
反馈 电位器
.
扰动
被控 X
指令传感器K1
F1
F1=Xi*K1
《液压控制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14年2月 夏庆章
.
1
第1章 绪论
本章摘要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液压伺服控制的分类 •介绍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2
课程特点
本课程首次在哈工大开设,创始人;李洪人 1. 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液压元件与系统、 流体力学、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 等) 2.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 3.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诸如:冶金行业、机械 化工工业行业、飞机、船交通、航天航空技 术、海洋工程技术、近代科学实验装置以及 武器控制等等,尤其在精密控制系统中。 4.在国内具有相当高的科研地位
(3)是放大系统:执行元件输出的力和功率远远大于输入信号的力和功率。 其输出的能量是液压能源供给的。
(4)是跟踪系统:液压缸的输出量完全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
.
9
1.2 伺服系统职能方块图和系统的组成环节
下图是上述速度伺服控制系统的职能方框图。图中一个方框表示一个元件, 方框中的文字表明该元件的职能。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即 系统中信号的传递方向。职能方框图明确地表示了系统的组成元件、各元件的职 能以及系统中各元件的相互关系。因此,职能方框图是用来表示自动控制系统工 作过程的。
哈工大工程材料第1、2章

技术设计
(方案设计的具体化)
施工设计 (工作图、商品化设计等)
还应通过产品试制和产品试验来验证技术可行性。 较长的设计开发周期,较大的研发工作量。
60
2.2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类型
2.2.2 变型设计
1、适应型设计: 原有产品基础上,基本工作原理和总体结构保
持不变,改变或更换部分部件或结构,形成所谓 的变型产品。
2.1.3 精密化 零件精度和质量从微米级发展到亚微米级乃
至纳米级。 ● 提高装备本身的精度(设计与制造) ● 误差源的控制与误差补偿
“母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54Βιβλιοθήκη 2.1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要求
2.1.4 自动化
可以减少制造过程的人工干预,保证产品质量及 其稳定性,同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 动强度。
成组夹具——根据成组加工工艺的原则,针对一组尺寸相近、 结构形状相似、工艺相似零件而设计的组内通用夹具。
组合夹具——是由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和通用部件,按照 工序加工要求组装而成的夹具。
随行夹具——是在自动线和柔性制造系统中使用的一类夹具。
37
1.3 机械制造装备的类型
(3)模具 是用来将材料填充在其形腔中,以获得所需要
主要内容以典型的机械制造装备——金属切削机床为研究 对象,重点介绍机床的总体设计、传动系统设计、主轴组 件、支承件和导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设计原理和设计方 法。
50
第2章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要求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类型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方法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评价
● 农业机械 ● 动力机械 ● 运输机械
● 矿山机械 ● 化工机械 ● 林业与木工机械 ● 食品机械 ● 医疗机械 ● 纺织机械 ● 服装机械 ● 制造装备
哈工大,液压系统动态分析讲义第一章 绪论

液压系统动态分析讲义哈工大机电学院杨庆俊第一章绪论我们这门课程,叫液压系统动态分析。
顾名思义,是研究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液压元件与系统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具体可分为三类:(1)具有内反馈机制的液压元件,如溢流阀、恒压泵等。
这类元件通过其内部的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压力、流量或者是功率为恒定值。
对于液压技术而言,这类元件内容丰富,常代表了液压元件的尖端,就其局部而言,其复杂度往往不低于一个常规的液压伺服系统。
(2)液压传动系统。
这类系统工作在开环状态,系统在有限的几个状态之间切换以完成规定的功能。
尽管系统工作在开环状态,其内多数情况下仍然会有具有反馈机制的液压元件如溢流阀等。
(3)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这类系统整体工作在闭环反馈方式。
通常采用传感器测量某个被控制量,如压力、位移、加速度等等,通过控制阀的调节作用使被控制量满足要求的变化规律。
这三类对象中,第三类“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已有专门课程介绍其分析和设计,因此本课程不再包括这部分内容。
本课程所涉及的就是前两类对象。
动态分析,就是研究上述元件和系统的动态特性,即元件与系统工作状态转换过程的特性。
因对象性质的不同,动态特性所关注的内容也有所区别。
对于第一类内反馈式元件,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如下:(1)稳定性。
因其存在反馈作用,动态分析最关注的就是能否稳定工作。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多方面。
第一,该类元件在设计条件下,是否存在由于内部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不稳定;第二,在系统中使用时,与该元件上下游的连接条件发生变化,是否会出现由此引起的稳定性问题;第三,即使硬件连接相同,元件的工作参数如压力、流量等也会有一定的变化,是否会出现因此而引起的稳定性问题。
(2)对干扰因素的抑制特性。
总有一些量的变化会引起被控制量的变化,如溢流阀溢流流量的变化会引起设定压力的变化。
当这些干扰发生变化时,被控量的响应过程,如最大变化幅度、恢复稳定时间、振荡次数、最终稳定值等,是我们所关心的。
哈工大机械设计_宋宝玉_第1章第2章绪论(推荐文档)

三、学习机械设计课的目的:初步掌握机械 设计的能力 1)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零部件工作能力设计:强度、刚度等设 计计算 3)结构设计能力
课程性质:设计性课程 技术基础课
1-2 设计机械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一 、基本要求
1 满足需要原则 2 经济合理原则 3 可靠性原则 4 优化原则
绘制零件工作图。工作图必须符合国家制图 标准,尺寸齐全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公差、形 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技术条件等
1-4 后续课程应用到的几个基本概念
失效:机械零件在设计预定的期间内,并在规 定条件下,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
强度:是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塑性变形 及表面失效(磨损、腐蚀除外)的能力
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1-5机械设计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 2综合性
学习方法: 1 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要及时复习和巩固 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 2 弄清设计原理和设计公式的应用条件及 公式中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正确对待理论设计和经验设计的关系 4 正确处理计算与绘图的关系 5 正确对待设计计算结果 6 重视培养结构设计能力 7 注意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 重视培养整机设计能力 9 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技法的学习
二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程序 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选择零件的类型
根据机器的工作情况,确定作用在零件 上的载荷,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及受力情况,选择材 料及热处理方式,并确定其许用应力
根据失效分析,确定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并进行理论设计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同时考虑零件的加工和装 配工艺等要求,对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6 安全性原则 7 人机工程原则 8 工艺性原则
液压传动201301绪论

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比,还很年轻。液压传动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 17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了静压传递原理、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 水压机。由于当时的技术不成熟,没有推广。当时的工作介质是水,容易腐 蚀金属零件;元件加工精度低,间隙大;再加上用皮革密封,泄漏严重。真 正推广使用是在二战前后。石油工业的兴起,给液压传动找到了新的工作介 质——矿物油。最早成功使用的液压传动装置是舰艇上的转塔炮台,其后才 出现了液压六角车床和液压磨床。从17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第一 阶段,主要用在坦克、大炮等武器上。当时各搞一套,缺少交流,因此没有 得到广泛应用。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为第二阶段。60年代是液压传 动的标准化时代,60~80年代发展普及很快。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的 发展,液压传动与微电子技术密切结合,为第三阶段。液压传动的控制技术 不断进步,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大约95%的工程机械、 90%的数控加工中心、95%以上的自动线都采用了液压传动。
1922年研制成功,又于1930年研制出斜轴式轴向柱
塞泵。
* 哈里威克斯(Harry Vickers)于1936年提出了包括
先导式溢流阀在内的液压控制元件。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工业迫切需要反
映快、动作准、功率大的液压传动装置及伺服机构 ,以装备各种飞机、坦克、大炮和军舰,使各种高 压元件获得了近一步发展,同时出现了伺服阀。
及六角车床、磨床等。
* 1905年詹尼(Janney)设计了一台带轴向柱塞机械、以
油为工作介质的液压传动装置,并于1906年用于弗吉尼 亚号战舰塔仰俯装置上,从此液压技术得到发展。
26
二战
哈工大(威海) 液压传动 主讲:贾宝贤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件

I
5
IV
2
II
4
V
1
III
3
移 动 副
V
1
IV
2
螺 旋 副
V
1
2、根据组成运动副的两个运动副元素的接触情况分类 运动副元素以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
球面高副
柱面高副
运动副元素以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
球面低副
移动副
转动副
3、根据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的相对运动形式分类
空间运动副
球销副
螺旋副
只是为了表明机构的运动状态或各构件的 相互关系,也可以不按比例来绘制运动简图, 通常把这样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常用机构构件、运动副代表符号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
1. 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首先确定机构的原动件 和执行件,两者之间为传动部份,由此确定出组成机 构的所有构件,然后确定构件间运动副的类型。 2. 为将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清楚,恰当地选择投影面。一 般选择与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相平行的面为投影面,必要 时也可以就机械的不同部分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面 ,然后展开到同一平面上。总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以 正确、简单、清晰为原则。 3. 选择适当的比例尺,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定出各运动 副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用规定的符号画出各类运动副,并 将同一构件上的运动副符号用简单线条连接起来,这样便可 绘制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30米/分
500
二、创新
◆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发现
◆应用技术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发明
发明:
◆基础理论知识
◆应用技术知识 ◆实践经验
◆强烈的创新意识 ◆勤奋的工作
两用折叠椅
外环
双曲面滚柱加载器
哈工大液压题库——按章节顺序排列的习题库

30.如图所示,用流线形渐缩接头,将直径Da=20cm的管子连通于直径Db=10cm的管子,水流向上,水银压力计的读数为x=水银柱高。水银比重为。略去损失,不计动能修正,求水的流量。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工作压力:2.最大压力:3.额定压力:4.吸入压力:5.实际流量;6.理论流量:7.额定流量:
8.排量:
二、填空
1.容积式液压泵是靠来实现吸油和排油的。
2.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泵在额定转速和压力下的输出流量。
3.液压泵的机械损失是指液压泵在上的损失。
4.液压泵是把能转变为液体的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11.在一个体积为2m立方米的油箱内,盛有吨重的液压油,求液压油的重度γ、密度 和比重 。
12.有重度γ=850kgf/m3的油18 L,求其重量G和质量m。
13.20℃时200 mL蒸馏水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尽的时间为51 s,如果200 mL的某液压油在40℃时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尽的时间为232 s,已知该液压油的密度为900 kg/m3,求该液压油在40℃时的恩氏粘度、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各是多少在20℃时的运动粘度粘度是多少
6.一滑动轴承由外径d=98mm的轴和内径 ,长度 的轴套所组成,如图2-6所示。在均匀的缝隙中充满了动力粘度 的润滑油(油膜厚度为)。试求使轴以转速n=480r/min旋转所需的转矩。
图2-6 图2-7
7.图2-7所示一直径为200mm的圆盘,与固定圆盘端面间的间隙为0. 02mm,其间充满润滑油,油的运动粘度 ,密度为900㎏/m3,转盘以1500r/min转速旋转时,试求驱动转盘所需的转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系统动态分析讲义哈工大机电学院杨庆俊第一章绪论我们这门课程,叫液压系统动态分析。
顾名思义,是研究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
一、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液压元件与系统都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具体可分为三类:(1)具有内反馈机制的液压元件,如溢流阀、恒压泵等。
这类元件通过其内部的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压力、流量或者是功率为恒定值。
对于液压技术而言,这类元件内容丰富,常代表了液压元件的尖端,就其局部而言,其复杂度往往不低于一个常规的液压伺服系统。
(2)液压传动系统。
这类系统工作在开环状态,系统在有限的几个状态之间切换以完成规定的功能。
尽管系统工作在开环状态,其内多数情况下仍然会有具有反馈机制的液压元件如溢流阀等。
(3)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这类系统整体工作在闭环反馈方式。
通常采用传感器测量某个被控制量,如压力、位移、加速度等等,通过控制阀的调节作用使被控制量满足要求的变化规律。
这三类对象中,第三类“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已有专门课程介绍其分析和设计,因此本课程不再包括这部分内容。
本课程所涉及的就是前两类对象。
动态分析,就是研究上述元件和系统的动态特性,即元件与系统工作状态转换过程的特性。
因对象性质的不同,动态特性所关注的内容也有所区别。
对于第一类内反馈式元件,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如下:(1)稳定性。
因其存在反馈作用,动态分析最关注的就是能否稳定工作。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多方面。
第一,该类元件在设计条件下,是否存在由于内部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不稳定;第二,在系统中使用时,与该元件上下游的连接条件发生变化,是否会出现由此引起的稳定性问题;第三,即使硬件连接相同,元件的工作参数如压力、流量等也会有一定的变化,是否会出现因此而引起的稳定性问题。
(2)对干扰因素的抑制特性。
总有一些量的变化会引起被控制量的变化,如溢流阀溢流流量的变化会引起设定压力的变化。
当这些干扰发生变化时,被控量的响应过程,如最大变化幅度、恢复稳定时间、振荡次数、最终稳定值等,是我们所关心的。
(3)对指令的响应。
当指令信号改变时,被控量跟随变化的特性,如跟随的快速性、超调量、振荡次数等。
对于第二类对象,因其工作在开环状态,故没有稳定性问题。
系统内所含有的内反馈式元件特性归于第一类中研究。
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如下:(1)启车、停车过程的快速性与平稳性。
这两者是矛盾的,设计不当可能会使一种特性严重不足。
快速性不足则影响效率,而平稳性不足则会影响寿命。
对于频繁启停的系统,这两个特性更是至关重要。
2)不同工作状态间切换的快速性、平稳性和精确性。
如快进与工进的切换,行程终点的换向等,一般都要求切换快速、平稳和准确。
不同的系统可能侧重点不同,有些系统可能侧重要求平稳性,有些侧重准确液压系统动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以动态分析来指导液压系统(元件)的设计和调试。
设计者仅仅设计出静态指标和逻辑功能满足要求的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个最基本的要求。
系统还必须满足动态特性的要求。
即使是传动系统,它的调试工作50%以上也都消耗在满足动态特性上。
传统的动态特性问题,基本上是依赖于工程师的经验或构成系统后的反复调试和修改。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特性的设计成为了可能。
液压系统动态分析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液压系统动态分析的一般流程是:(1)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明确所需要研究的动态特性。
(2)列写系统动态方程组,一般来说应包含流量方程、流量连续性方程和运动部件动力学方程,有时还会有一些辅助方程。
(3)按照实际系统构成和规定的工作条件确定有关参数,对以上方程进行计算机求解,即可获得系统的有关动特性。
(4)如系内反馈式元件,还可在静态工作点上作线性化,转化到频域进行讨论。
液压系统动态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组,利用通用软件(如Matlab )或自编程序求解时域动态响应。
其优点是:a)直观、简单b)适合求解各种工况、能处理强非线性c)误差源明了。
(2)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组,在工作点作线性化,利用拉氏变换将时域转化为频域讨论。
这种方法优点是有利于揭示系统的本质特征,尤其适用于平衡态附近小扰动分析,也是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基础。
任何系统而言,在工作点附近的特性都是最重要的,这个特性不好,甚至不稳定,系统是无法工作的。
缺点是不适用于工作状态大幅变化,处理较强非线性问题精度差。
(3)利用专业软件,如AMESim (法国伊梦镜公司产品)、tutsim (基于键合图理论的仿真软件)等,进行时域仿真。
这是各行业的共同趋势。
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不会因为专业的障碍而妨碍系统设计和使用,也使设计人员节省建模编程的时间。
此类仿真软件针对液压系统的基本单元和元件建有相应的库,使建模工作大大简化。
使用者需要弄清楚的是:它所提供的模型已考虑了什么因素,这些因素的参数应该如何设置。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体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主要是液压流体力学的有关知识,如节流口流动、液压弹簧、阀内液动力等内容。
该部分内容不是泛泛地介绍流体力学的一般原理,而是结合液压技术中的具体情况得出具体结论。
尽管自控理论也是基础理论的一部分,因另有课程专门学习,这里不涉及。
第二部分是内反馈式元件的动态分析。
内容不要包括直动溢流阀、先导溢流阀、恒压柱塞泵和调速阀。
详细介绍了这些元件的建模分析过程,并给出了可用于Matlab 分析的框图。
直动溢流阀还进行了深入的动态分析,给出了稳定性设计准则。
第三部分是传动系统分析。
介绍了常用方向控制元件的基本特性,几个复杂度由简到繁的回路的建模过程。
第二章液压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理论本章主要介绍和回顾有关液压流体力学和自控原理的基本知识,它们是进行液压系统的动态分析的基础。
、流体力学与液压技术有关知识回顾1机械环节模型(1)作平动的刚体质量假设质量为m刚体水平放置在一个光滑表面上,仅受通过其质心的水平作用力F,如图1所示。
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刚体的加速度a与F成正比,与m成反比,即:Fa =—m对于机械传动,我们输入一定的作用力,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加速度。
大家知道,加速度的积分是速度,因此刚体的运动速度v与F的关系是:F 1v = adt dt FdtL m m L而速度的积分是位移s与F的关系是:1 2s = vdt Fdt2m…我们假设刚体质量为1,初始速度为1,初始位移为0,力F为单位幅值的正弦函数:F =si n(t 二)那么:a = si n(t 二)v =costs = s in t将其画成图像,如图2所示。
可见,加速度随着力的变化而变化,力增大加速度也增大,力减小加速度也减小,力反向加速度也反向,二者完全同步。
而速度的最大点则落后四分之一周期,位移则落后二分之一周期。
用相位来表示,一个周期为360°,那么,加速度与力的相位差是0,也就是同相位,速度与力的相位差为-90°,也就是滞后90°,位移与力的相位误差为-180°,也就是滞后180°。
明E些是平动刚体。
滑阀阀芯、有较长导向的滑块、液压缸活塞杆等。
锥阀阀-H-芯、。
(2)作定轴转动的刚体2流量方程(1)孔口流量方程上面阻尼短管和薄壁小孔具有相同的形式, 但是它们的流量系数不相同。
流 量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它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流动截面积收缩系数,另一部分 是收缩喉部的流速修正系数。
对于薄壁小孔,流速修正系数约等于 1,因此流量系数主要就是流动截面积收缩系数,换句话说,C d A 代表了实际的收缩喉部的面积 (2) 流经滑阀阀口的流动状态多数为紊流, 且一般均为锐缘,因此滑阀阀口的流 动服从薄壁小孔的流动规律。
如图,滑阀的阀芯位移为 x ,面积梯度w ,则流动 方程为:流量系数C d 理论值为7: 0.61 (3)锥阀阀口流量方程阻尼长孔(l d 4 ): qs’p ;阻尼短孔(05:: l d 4 ): 薄壁小孔(l d 舟0.5 ):q £Aiq £Ai滑阀阀口流量方程定义k q =£q Ex x o ,血 ,即为流量增益,它表示在设定点附近由阀口开度增加引如图,具有半锥角为「且倒角宽度为s 的锥阀阀口,其阀座平均直径为d 1 d 22当阀芯开度为x ,由几何关系可以求得阀芯与阀座间的过流高度为h 二 xs in :-在平均直径处,锥阀的过流面积为:其面积梯度为:w -二d m sin:-锥阀的流量方程为:当流动雷诺数较大时,其流量系数为 0.8左右。
(4)流量方程线性化我们看到,除了长阻尼管外,流量方程都是非线性的,如果方程中的自变量 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那么流量方程就可以用自变量增量的线性函数来近似。
这 对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而言,是非常实用而有力的工具。
严格来说,流量方程中的过流面积、压差和流量系数都是变化的,不过流量 系数的变化规律复杂,且在压差和过流面积都作小幅变化的条件下, 其变化幅度 小,因此通常忽略。
我们写出流量方程的线性化表达式如下:x2d m si:)二 d m xs in r $cx x o ,心0 )x ( ):(p) 冷 ^-Po起的流量增量 定义7,即为流量压力系数,它表示在设定点附近由压差变化引 X 0迪0起的流量增量注意方程中右端的中),括号内的厶表示压差,括号外的厶表示增量。
在动态分析的任务中,很多时候所要分析的是系统由于某个原因偏离原来的 工作状态,或者存在一个小的外扰,系统的状态能否稳定,能不能恢复原有状态。
这里涉及的就是增量的变化。
系统小幅偏离原有的工作状态,就意味着全部或某 些变量有一个小的增量,那么这些增量将会怎么变化,是越来越大,还是恢复到 0,还是变为一个有限值?这时我们关心的是由增量引起的变化,系统的特性也 就表现为增量的响应。
因此我们常常将上述方程中的代表工作点的常量去掉,仅 仅保留增量部分,并且,我们去掉增量符号以带来书写上的方便。
今后我们的方 程中,不再区分变量和变量的增量。
流量方程的线性化表达式中,我们去掉增量符号,即为: q =kqX k p p2动量方程方程中Vi 和v 2分别是通流截面1和2处的平均流速,3F 是在截面1、2之间外壁对此段流体的作用力的合力,M 和巾是动量修正系数,实际计算中常取为 1。
在液压技术中,我们常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上述力的反力一一液动力,即液流对边壁(通常是控制阀的阀芯)的作用力。
3液动力在控制阀中,由于阀的操控力往往都比较小,液流对阀芯的液动力就占有较 大的比重,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液动力有稳态液动力和瞬态液动力两种。
(1)圆柱滑阀的稳态液动力滑阀的流动如图所示:动量方程讨论的是流体作恒定流动时,下:动量变化与所受外力的关系,方程如由于滑阀出流常采用对称开口的方式,径向液动力得到平衡,我们仅考虑液 动力的轴向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