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多种形式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多种形式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多种形式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多种形式

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中学田国兴

〔摘要〕文章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针对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形式问题,探索以不同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的方法,为语文阅读教学寻求思维训练的途径,对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自我探究能力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训练形式多样提升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合作、开放性的学习开辟道路。这也就是说,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可是,我们有不少教师,只注重了思维结果的教学,而忽视了思维过程的训练。课堂形式仍停留在一问一答之中。他们认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所涉及的内容提问,学生自己找答案,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让学生自我探究。这种做法,注重的是思维的结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从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来看,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重在训练思维的方法和过程。而这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并非就在一问一答之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参与,体验,认识事理的活动之中。古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大地初回春,人们还未觉察到春的暖意,鸭却最先感受到了暖流。因为鸭常处水中,能亲身体验出水温的细微变化。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形象的说明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悟出知识的真谛,才能探索出探究问题的方法。正因为如此,新课标才把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作为重要的问题,

加以强调。

那么,如何才能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空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思维过程,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呢?

答案是我们必须打破一问一答的陈规,改变老师表演的多,学生出台的少;学生思考的空间受限制,思维得不到发散这种状况。只有改变现状,讲究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地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是提高思维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下面列举几种形式来说明。

一、闲恬漫步貌似闲谈

语文教材以选取典范的例文为主体,入选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的入微体察、感受、理解和升华,是思维过程的结晶。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特点,周密策划,精心设计好能引发、激活思维发散活动的方案,使学生有思维的空间和思维的基准点,让学生能沿着这个基准点进行思维发散。要引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关键在于教师的引语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浓厚,才会主动探求问题,才能积极参与,思维训练才能落实到实处。例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课前准备了这样一个方案。授课开始,我漫不经心的对学生谈到:“话说某局长头戴乌纱帽、身穿火龙袍时,逢年过节或者过生日,门前宾客若市,来往的人川流不息。他家的礼品足以开一个超市。后来,那局长卸任了,他门前变得十分冷清。那局长沮丧的叹息到:‘岁月不留人啊!我这该死的白发为什么要长呢?’同学们,你如何评价这位局长?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呢?”此时,学生中议论纷纷,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当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的时候,我把握时机,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变”字。稍等片刻,我便安排

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前面谈话和所写“变”字的启发下,很快找准了思维的基本准点:局长权势变,于勒金钱变。并且利用这个基准点进行阅读、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结论: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样的设计,看起来是教师在漫不经心的跟学生闲谈,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求问题的过程,是一种思维训练形式。这样的训练形式,侧重点在思维过程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的空间广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现代教育强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精神,就是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这种兴趣的激发,往往靠教师走近生活,走近学生,利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的放矢的跟学生谈话,一步一步的将学生引向目标,再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探求问题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其主体思维的发散程度不仅与教师同步同等,有时还能有所突破和超越。

二、吃一堑长一智

“吃一堑,长一智”,原意是受一次挫折,增长一份知识。我这里把它歪曲了。我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在形象与抽象、现象与本质之间,设置一条壕沟,让学生自我跨越的思维训练形式。这种思维训练形式,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广阔,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联想潜力,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比如我在教?白杨礼赞?时,紧扣“象征手法的运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个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如下方案:

1、板书

白杨礼赞

外部特征内在气质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_________________伟岸、正直

枝枝叶叶一律向上,紧紧靠拢_________团结向上

更不用说倒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坚强不屈

银色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___________朴质、严肃

2、有表情的反复朗读有关段落

3、教师引导

(1)简介写作背景

(2)组织讨论:作者写白杨树的目的何在?

这个方案,设置了让学生自主跨越的壕沟,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感知、比较、联想、判断等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答案。但是,这种思维训练形式,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否则,学生就会丈二和尚____摸不着头脑。所以,介绍写作背景,给学生架起跨越的桥梁尤为重要。只有在学生了解了写作背景后,学生才能感悟出作者歌颂白杨树的实质,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创作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思维训练形式,结合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思维过程中联想阶段的特征概括出来,引导学生把握特征,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指导,教师在设计朗读指导方案时,将另一些教学目标融于朗读目标中,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这种方法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论其好处,在于它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于它能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比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包括:(1)严谨的结构;(2)批驳的方法;(3)鲜明的立场和慷慨激昂的语气等。为了实现教学目标(3),不外乎要进行朗读指导。在制定朗读指导方案时,教师可以把目标(1)和目标(2)融于其中。先按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形式,一部分一部分指导朗读,然后按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两种论证方法,分段指导朗读。还可以按用事实驳斥、讲道理驳斥的方法择句指导朗读。如此交替,学生心中就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这样读”的疑问。此时,如果教师善于暗示学生,给学生一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课文的结构层次,反驳的方法等知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明晰起来。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后的材料及思维活动过程充分显现出来,使创作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变得清晰。学生也受益非浅。

像上面那样,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读,学生既受到了感情的熏陶,又感悟出了教师的用心。只要教师一点拨,学生原来朦胧的认识马上就会清晰起来。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也能使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选择好“可发散点”是思维训练的必要环节,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四、举一反三引发思维

文章浩如烟海,各有特色,但也不外乎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文章大同小异。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异同,设计有效的训练方案,对学生进行比较与分类这一思维过程的训练。比方说:?我的叔叔于勒?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主题,运用语言、行动、心理、神情的细致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故乡?、?变色龙?与之“同工异曲”,只是侧重点不同。教师如果以此为基准点,设计能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学生进行比

较、分类思维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就可水到渠成。当然,设计的问题,必须要体现出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的精神。比方说:(1)读了?我的叔叔于勒?再读?故乡?,你有哪些收获?(2)从?我的叔叔于勒?和?故乡?看莫泊桑和鲁迅的关系等。这些问题没有直接涉及教学目标中的具体内容,但它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能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探究更深层的东西。比如:问题(1)可以引导学生把握住两文的异同,还能诱导学生往更深层次探究?故乡?的精妙之处。问题(2)也可以引发出“两位作家究竟谁向谁学习,学到了什么”;“我们要怎样读别人的文章”这一系列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很广阔的思维空间。

现代阅读教学,讲求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教学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为内容的思维训练,讲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形式最主要的就是要体现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开拓思路,尊重学生,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上面设计的两个问题,既体现了以课文阅读教学为基础的导向,又注重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导了航。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智力因素的,也有非智力因素的。怎样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过程训练,关键在于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不外乎在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厌烦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训练才能收到实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