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有趣的影子》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目标•能够了解光源对影子形成的影响•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光源下影子的变化•能够探索影子的形成原理•激发幼儿对光学科学的兴趣二、教学准备•光源:手电筒、台灯、太阳光•实物:不同形状的物体、纸板•素材:图片、视频•教学工具:投影仪•其他:黑色卡纸、白色纸、剪刀、胶水三、教学内容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探究影子的特点•利用不同光源(手电筒、台灯、太阳光)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形成并让幼儿描述影子的特点。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光源对影子有什么影响?3. 制作影子剪影•让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物体,借助光源在墙上投射影子,用黑色卡纸剪出该物体的轮廓,制作剪影。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光源下的剪影变化,体会光源对影子形状的影响。

4. 探索影子的变化•尝试移动光源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让幼儿发现光源位置对影子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利用简单实验(如用手摆动遮挡光源)展示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提出结论。

5. 艺术创作•让幼儿用白色纸板绘制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借助光源在纸板上形成影子,让幼儿感受到影子的趣味和神奇。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探究,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践探究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和比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收集幼儿制作的影子剪影和艺术作品,评价其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六、课后延伸•鼓励幼儿在家继续观察和探究影子的现象,与家长分享学习收获•联系家长组织家庭亲子影子制作活动,加强家园合作通过这个《有趣的影子》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旨在激发幼儿对光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其观察、探究和创造力,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有趣的影子”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有趣的影子”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有趣的影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影子”。

通过学习影子的产生、变化和与光的关联,使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能观察和描述影子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影子是由光产生的现象,以及影子的变化规律。

重点: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或墙面。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墙面上产生的影子,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不透明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

b. 讲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

c. 讲解影子的特点:形状、大小、位置与光的关联。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一个不透明物体,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的变化。

b. 教师指导幼儿用绘画纸、彩笔记录影子的形状和特点。

4. 影子游戏(10分钟)a. 教师设置一个光源,让幼儿用身体摆出不同造型,观察影子的变化。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影子造型,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b. 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产生: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2. 影子的特点:形状、大小、位置与光的关联3. 影子的变化:光源、物体的形状和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要求:用彩笔在绘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影子造型,并涂上颜色。

2. 答案:影子画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影子造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有趣的影子》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有趣的影子》优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有趣影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影子,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现象,能描述影子特点。

2.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不同物体影子,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影子与物体之间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影子形成原理,观察并描述影子特点。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影子与物体之间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各种形状物体(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课前在教室内放置各种形状物体,用手电筒照射,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发现什?这些影子是从哪里来?”2. 讲解影子形成原理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现象,并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影子特点。

3. 例题讲解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物体为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影子特点。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电筒照射各种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形状、大小和方向。

5. 影子画创作每个幼儿选择一个物体,用画纸、画笔和剪刀创作一幅影子画,展示影子与物体之间关系。

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影子》2. 内容:影子是由光线照射物体产生现象。

影子特点:形状、大小、方向。

影子与物体之间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不同物体影子。

2. 答案示例:物体:杯子影子特点:圆形,大小与杯子高度成正比,方向随光线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幼儿对影子形成原理和特点有基本解,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影子,探索影子与时间、季节关系,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中班科学《有趣的影子》优质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有趣的影子》优质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有趣的影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有趣的影子》。

详细内容涉及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影子的奥秘”。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是如何产生的,认识到光与影子的关系,并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产生原理,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 能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影子的特点,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产生原理,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影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积木、玩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积木,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发幼儿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产生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操作教具,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让幼儿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教师展示不同物品的影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手电筒、白布和若干玩具。

(2)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影子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大《有趣的影子》2. 副光与影子的关系3. 内容:影子产生原理影子特点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物品,在阳光下产生的影子,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与家人一起,利用影子进行表演游戏。

2. 答案:(1)幼儿观察到的影子特点,如:影子的大小、形状、位置等。

(2)亲子表演游戏的场景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根据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引导方式是否恰当,幼儿参与度是否高。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影子游戏,进一步了解影子的特点。

(2)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中班科学《有趣的影子》精品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有趣的影子》精品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有趣影子》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有趣影子》是中班科学领域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探索影子形成与变化展开。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三章《光和影》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定义、影子产生条件、影子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概念,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影子变化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表达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形成原因、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

难点:影子变化规律探索,以及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各种形状玩具、白布、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拿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影子,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如何产生。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影子形成原因,让幼儿解到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

同时,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玩具产生影子,发现影子与物体形状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影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影子在生活中应用,如皮影戏、影子舞等,让幼儿解影子艺术魅力。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影子在生活中应用,并分享各自想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影子》2. 内容: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产生。

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光源角度变化,影子长度变化;物体形状变化,影子形状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影子,并画出一幅关于影子画。

2. 答案:影子画,要求描绘出光源、物体和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发现幼儿对影子形成和变化规律有更深入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光与影奥秘,学习如何用影子进行创作,如制作影子画、影子戏等。

中班科学《有趣的影子》精品教案精品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影子》精品教案精品教案

中班科学《有趣的影子》精品教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中的“有趣的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创意影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色幕布、各种动物玩具。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动物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影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教师演示如何利用手电筒和玩具制作有趣的影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玩具,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的变化。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影子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4. 创意影子游戏(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利用画纸、水彩笔、剪刀和胶棒,制作自己的影子道具。

(2)各组展示创意影子,进行影子游戏。

(2)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子之间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规律4. 创意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道具。

2. 答案: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影子道具,如纸杯、彩纸、绳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幼儿对影子的认识和兴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影子,探索影子的奥秘,将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观察和讨论。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影子》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影子》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有趣的影子”展开。

主要介绍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以及影子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变化,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的掌握。

2.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的变化,动手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卡片、图片、投影仪。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手电筒在白布上投射影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影子是怎么来的?”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图片,讲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学生跟随教师,用手电筒和卡片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和卡片制作影子,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

5. 创意表达学生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棒,创作以影子为主题的画作。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变变变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不同光源下的影子,记录影子的变化。

提交一份关于影子变化的观察报告。

2. 答案:观察报告示例:记录家中灯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变化,可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回顾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影子的奥秘。

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影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的掌握。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影子》(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影子》(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影子》(通用15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影子》篇1一、说教材: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小朋友在平常都喜欢互相嬉戏抢着踩着别人的影子,或者高兴地带着自己的影子跑,对影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而且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影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此外,他们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能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因此,我设计了涉及科学、艺术领域的综合活动《有趣的影子》,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当地指导,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我觉得在制定目标时要遵循“紧凑、精练、突出教育性”的原则,依据教材内容与幼儿情况的剖析,吸取人本主义的理念,从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纲要》精神以及科学、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几点目标:1、对影子的形成产生探究的欲望,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2、对探究影子活动产生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与同伴合作制作简单的皮影并表演,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重点: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难点:与同伴合作制作皮影戏的道具。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通过对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新《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为此,我提供了以下准备:1、经验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影子、观察影子,并一起寻找影子形成的的秘密。

2、材料准备:制作皮影的各种材料。

3、教具准备:有关皮影表演及制作的录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有趣的影子》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
获奖教案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有趣的影子》
【活动目标】
1、能够认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

2、喜欢玩影子的游戏,对影子的变化感兴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夜晚的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快跟我一起到森林里去瞧一瞧吧。

小动物在森林里找到了一样东西,猜猜看这是什么?
二、观察ppt内容。

师:原来,一群小动物找到了一只手电筒啊!一按按钮,咦!(播放ppt:两只小兔子肩并肩站着图)墙面上出现了一只手的影子,是谁的手呢?大家慌忙四处看。

原来是两只小兔子。

你们看看,小兔子的影子怎么会是一只手呢?
总结:原来两只小兔子肩并肩站着,兔耳朵照过去就是手指的样子。

师:是不是很好玩?这下两只小兔子觉得很有趣于是又变了一个动作,你们瞧这次的影子会是什么样的呢?(播放ppt:两只小兔子背靠背坐着图)
总结:原来两只小兔子背靠背坐着,兔耳朵照过去就是兔子头的样子。

(播放ppt大象与小鸟图):观察并且讨论:这是谁的影子呢?会是谁变出来的呢?
请小朋友来学一学小鸟是怎么摆出水龙头开关造型的?
(播放ppt全体动物图)老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小动物们玩的很开心!大象对小伙伴们说:我们一起来玩吧!于是大家都走到了手电筒的面前!瞧。

这次这么多小动物会变出什么样的影子呢?他们是怎么合作的?
总结:原来大象躺在地上,小动物都站在大象的身上才完成的高难度动作。

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