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0年河南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英语一、听力理解(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每段对话读两遍。
( ) 1.How’s the weather now?A.Sunny.B. Rainy.C. Cloudy.( ) 2.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A.Funny.B. Terrible.C. Wonderful.( ) 3.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A.To go hikingB. To go swimming.C. To go shopping.( ) 4.How will the woman go to the Forest Park?A.By taxi.B. By bus.C. By bike.( ) 5.Where are they talking?A. In a classroom.B. In a restaurant.C. In a post office.第二节听下面几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 ) 6.Who’s answering the phone?A.Sally.B. David.C. Jim.( ) 7.How long has Jim been out?A. For a quarter.B. For half an hour.C. For an hour.( ) 8.Why is Jim out?A. Because he wants to see a doctor.B. Because he wants to get some drinks.C. Because he wants to meet his friend.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第10两个小题。
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考前五套题历史(三)

2010年九年级考前测试历史(三)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2009年ll月16日,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一“中国文字博物馆”,在中国最古老文字发现地建成开馆,小强想去参观这座博物馆,他应到下列哪座城市【】 A.洛阳 B.西安 C.安阳 D.北京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在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时,提出了以下内容,其中错误的是【】A.两次战争的爆发都是由鸦片引起B.清政府都表现出了妥协退让C.两次战争都割占了中国的领土D.都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推进3.右图记录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战争劫难,它曾是人类文明的奇迹,被誉为万园之园,它的罹难距今有【】A.110年 B.150年C.170年 D.116年4.下列条约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冲击最大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在一部历史小说中,主人公出生于l842年,60岁时去世。
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在商务印书馆任职C.搬出位于北京东交民巷的祖居 D.加入同盟会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这是由于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A.革命任务 B.领导力量C.革命口号 D.革命政党7.某班要进行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专题展览,右图照片应该归属的版块是【】A.痛失东北B.逼蒋抗日C.抗战首捷D.主动出击8.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由弱变强,能在短短的三年内打败国民党,主要原因是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右图反映了在哪一场战役中人民群众踊跃支前【】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9.2009年lo月,温家宝总理访朝期间凭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6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
2010年河南中招(历史)模拟试卷(五)

2010年河南中招(历史)模拟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下列代表孔子思想观点的是()A. 为政以德B. 无为而治C. 兼爱,非攻D. 严刑峻法2.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②焚书坑儒③地方实行郡县制④修建长城A.①②③ B. ①③C.③④ D. ①②③④3.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4.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中国开始转人局部抗战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5.读初中时,小明的爷爷给他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某个战役的故事,这个战役是()A.四渡赤水河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辽沈战役6.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回顾历史,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包括()①沈阳第一机床厂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③武汉长江大桥④大庆油田建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7.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改革成效显著,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今天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该影响应该是() A.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B.废除旧体制C.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D.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8.下列属于周恩来参与的重大活动是()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出席万隆会议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④周恩来会见秘密访华的基辛格A.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④D.②③④9.某班同学准备举办一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图片展”,下列可供选用的有()①电子计算机②珍妮纺纱机③汽车④“旅行者号”机车⑤改良蒸汽机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10.探索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美妙境界。
2010年河南省中招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替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
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8.2010年2月ll日,南京获得了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为迎接青奥会,某学校举办了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展。
下列对有关图片的解释,准确的是【】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A.和平解放西藏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D.制定宪法10.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③“一国两制”构想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8.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l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沿海经济开放区D.内地12.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B 占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山代表13.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是【】①文艺复兴运动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新航路的开辟④法国大革命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4.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①英国宪章运动②法国巴黎公社成立③俄国十月革命④美国南北战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5.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慕尼黑协定④《联合国家宣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
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考前五套题历史(一)

2010年九年级考前测试历史(一)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
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中医是世界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强想要全面了解中医的理论和治疗学原则,他需要学习下列哪位学者的著作【】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2.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过农民起义,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表现在他曾【】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担任钦差大臣开展禁烟运动C.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D.率兵收复被沙俄侵占的新疆3.2010年是圆明园劫难150年,这里的“劫难”和哪个选项中的时间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各不相同,下列关于人民军队名称变化与事件的关联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伐战争一国民革命军 B.秋收起义一中国工农革命军C.长征一中国工农红军 D.抗日战争一人民解放军5.小明想出一期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专题的墙报,下列史料可用的有【】①诺曼底登陆②百团大战③凡尔登战役④斯大林格勒战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60年前,我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关于这场运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主阶级被消灭了B.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使农村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7.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河南省201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历史模拟题(三)说明:(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50分钟,满分50分。
(2)开卷考试。
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21 22 23 24 25 26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得分评卷人20分。
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 穿越时空,百家争鸣电视台开创了《人与自然》、《法制在线》、《爱心世界》、《关爱民生》新栏目,特聘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这些思想家为主持人。
他们最适合主持的栏目是A. 庄子《人与自然》、韩非子《法制在线》、孟子《爱心世界》、墨子《关爱民生》B. 墨子《人与自然》、孟子《法制在线》、庄子《爱心世界》、韩非子《关爱民生》C. 孟子《人与自然》、韩非子《法制在线》、庄子《爱心世界》、墨子《关爱民生》D. 庄子《人与自然》、韩非子《法制在线》、墨子《爱心世界》、孟子《关爱民生》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是主凶,而美、俄是帮凶,其中原因①英法此时基本上完成工业革命,需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美国在内战前夕,国内矛盾尖锐③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矛盾重重④美俄路途遥远,不愿意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其中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1894年是甲午年,1898年是戊戌年,由此推算,1900年及该年发生的大事应该是A.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己亥年百日维新C.辛丑年《辛丑条约》的签订D.辛亥年《马关条约》的签订4、“新学风气既盛,民智渐开……从前自尊自大,自居于中国而鄙人为夷狄之心,多有悟其非者。
先觉之士,攘臂抗论,大声疾呼,所在多有……”以下“先觉之士”中与众不同的是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李鸿章5.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示意图。
201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杨庄中学张晓晗201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杨庄中学张晓晗一、试题分析1、内容分布合理图文并茂。
题型结构和往年相比基本相同,20个选择题,5个非选择题。
试题难度较去年难度加大。
涉及到中外历史人物13人次,中外历史事件个,人物事迹个,历史文献个,条约和会议个,乡土知识个。
试卷图文并茂,图表题共5个。
其中物件建筑图6幅,事件5幅,大事年表1个,柱状图两幅。
2、依据课标,难易适中。
试题共考到的知识点,基本上每题都能找到课标依据。
如第1题,考查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司母戊鼎及甲骨文等知识点。
再如第7题,考查了课程标准要求的中国近代社会生活这一知识点。
3、注重历史发展线索的考查。
历史不仅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掌握,也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等综合能力,其中考查历史线索就是很好的途经。
比如第6题,梳理了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五四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除军阀,然后要求考生回答抗战胜利后的主题。
第19题,将近现代史上的三位改革家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放在一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而且将同类知识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识记和掌握。
而非选择题中的第22题给考生一个大事年表,让考生归纳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发展的线索。
4、具有地方特色,注意文化概貌的考查。
如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殷商文化以及乡土历史知识的了解。
课标要求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商朝人使用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课标古代史综述中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第21小题也与河南历史有关。
5、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和历史责任感。
根据课程标准,历史考试渗透人文地理的内容,今年的历史试卷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
非选择题第21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又把史地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的时代感。
2010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201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替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
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三表明安刚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2.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3.“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儿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实现5.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
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
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6.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