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简介汇总
关于阜阳的常识

关于阜阳的常识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东、颍泉3区,临泉、太和、阜南、颍上4县和县级界首市,面积1011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14.1万人。
历史上,阜阳曾称汝阴、颍州、信州、顺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为颍州府,增设附廓阜阳县,阜阳正式确定为县名。
“阜阳”二字来自于东汉时期境内的阜阳侯国,距今已有1900年历史;“阜”意为高,谐音“富”,“阳而阜生”;“阜”拓展为敦厚、富有、旺盛、安定、繁衍生息之意,“阳”拓展为自强不息、万物复苏、蓬勃发展之意。
自汉代以来,阜阳名称虽然有所变化,管辖区域也各有不同,但其行政中心均在今阜阳城区。
北宋名相苏颂在颍州为官时,曾盛赞“颍为善郡”,后又称“颍淮善郡”。
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距今7200-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淮夷”先民在此拓土定居,形成了阜阳历史上第一个原始村落——王新庄遗址。
2020年,颍东岳家湖遗址的发现发掘,也将人类在阜阳城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距今5000年。
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纷争里,胡、沈、养、慎等小国林立,留下“百里为王”的传说。
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先期转战便直抵阜阳境内。
南宋顺昌大捷阻遏了金军南下的步伐,元末红巾军颍州起义点燃了农民大起义的烽火,清末捻军雉河集会盟动摇了清王朝统治根基,淮上军光复颍州吹响了皖北响应辛亥革命的号角。
五四运动后,阜阳的革命形势风起云涌,逐渐成为皖北革命的中心。
阜阳四九起义打响安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彭雪枫将军率部挺进皖北,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淮北平原纵横驰骋抗击日军;刘邓大军曾在这里驻扎休养、逐鹿中原,加快了全国的解放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百万阜阳人民战天斗地,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开启了治理淮河的伟大工程,修筑起“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人工运河——茨淮新河。
改革开放后,阜阳人民敢想、敢试、敢闯,成为农村改革的排头兵,探索开创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阜阳模式”,在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阜阳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阜阳市基本市情及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一、阜阳市整体概况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邻齐鲁,西连豫鄂,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颍上、阜南、界首五县、市,国土面积9775平方公里,人口1014万,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
阜阳交通优势突出。
铁路方面:京九铁路纵贯全境,串起商阜、濉阜、漯阜、淮阜四线,构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米字形布局。
阜阳东连京沪,西衔京广,北接陇海,南至港九,成为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
公路方面:南洛、合阜、毫阜、滁新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形成双十字型高速公路格局,紧密连接京珠、济广、宁西等交通大动脉,在公路密度、通车里程等方面排在地市级城市前列。
水运方面:淮河、颍河、泉河、茨淮新河等10多条航道星罗棋布,通江达海。
航空方面:4C级阜阳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中型客机,已开通至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广州等航线。
一个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互衔接补充、纵横交错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正在成为支撑阜阳加速崛起的重要力量。
阜阳资源优势明显。
这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繁育。
脱水蔬菜、皮张、柳编、贡椿等闻名遐迩,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基地和山羊板皮重点产地。
2011年,粮食总产达108亿斤,成为享誉江淮的“百亿粮仓”。
猪、牛、羊等牲畜存栏500多万头,年肉食产量60万吨,稳居全省第一。
阜阳大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蕴藏量高达100亿吨,可采储量80多亿吨,皆为5700大卡左右的优质煤炭。
十二五末阜阳煤炭年产能将达3000万吨以上,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阜阳人力资源丰富。
全市劳务输出总量高达260多万人,是全国四大劳务输出基地之一。
经过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正加速转化成宝贵的人力资本,成为推动阜阳加速崛起的强大支撑。
阜阳市场潜力巨大,商贸物流十分发达。
全市各类商业网点达到10万个,已形成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市场20个,拥有300多家大型专业市场。
我的家乡阜阳

5
01
地理和自然资源
地理和自然资源
01
阜阳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境 内地形平坦,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
我的家乡阜阳
大美阜阳欢迎你!
-
目录
CONTENTS
1
2
3
历史和文化 地理和自然资源
美食
4
社会经济
3
我的家乡阜阳
阜阳,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 北平原南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x
下面是对阜阳的详细介绍
01
历史和文化
历史和文化
1 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 时代,阜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如阜南的王 店遗址、太和的坟台遗址等。春秋战国时期, 阜阳属于楚国,楚庄王曾在此地修建颍水长 城,抵御晋国的进攻
明的特点
02
阜阳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且煤炭质
量优良。同时,阜阳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辖区内河流众多,
包括颍河、泉河、茨河等。这些河流不仅为阜阳提供了充足
的水资源,还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01
美食
美食
阜阳的早点小吃 非常丰富,如油 茶、麻花、馓子、
发糕等
阜阳的美食也是非常 有特色的
社会经济
此外,阜阳市的服务业发展也很 快,特别是旅游业、商贸物流业 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迅速。阜阳市的旅游业资源丰富, 如颍上县的八里河风景区、阜阳 市区的颍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旅 游景点。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 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阜阳市的 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安徽省阜阳市基本情况

安徽省阜阳市基本情况阜阳隶属安徽省,简称阜,别名颍州、汝阴、顺昌,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
西北部与河南省周口市,西与河南新蔡县相邻,西南部与河南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市隔淮河相望,是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和全国5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是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老庄文化发源地。
秦代始置汝阴县,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
1996年撤地设市。
[1]阜阳面积1011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70.8万人(2018年末)[2],辖1市4县3区,荣获省级园林城市、“中国书法城”、“中国柳编之乡”、“中国民间杂技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等称号。
阜阳剪纸、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我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3]2018年12月21日,阜阳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阜阳市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
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董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姬姓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
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
秦代始置汝阴县。
东汉时期属于豫州(治所今安徽亳州)。
三国魏置汝阴郡。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
隋设汝阴郡。
唐设颍州。
唐德五年(622年)属亳州管辖,在亳州置总管府,辖亳,宋,颍,沈,谯等州。
宋设顺昌府。
元属汝宁府。
明朝属凤阳府。
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在阜阳县置颍川卫。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颍州为直隶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并以颍州本辖新置附郭县,乾隆皇帝依奏赐名阜阳县。
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为亳县,改属颍州”。
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
我的家乡阜阳介绍

阜阳生态园 • 阜阳生态园坐落在阜城西 北城乡结合部,古颍州西 湖遗址,欧阳修“会老堂” 北侧,系农业结构调整, 改造治理泉河洼地而建。 景区占地1107亩,一期工 程2001年7月动工,2002 年5月1日开园;二期工程 2003年3月开始扩建, 2004年5月1日对外开
颍上八里河 • 八里河风景区南临淮水,东濒颍河,北距 颍城8公里,西迄阜阳60公里,东南距合肥 170公里。其主园区即“世界风光”、“锦 绣中华”、“碧波游览区”、“鸟语林” 占地面积3600亩,享有“天下第一农民公 园”之美称。 • 国家AAAAA级景区
酒店周边
• 紧邻105国道。105国道贯串市中心,连接 每一条城市主干道。 • 地处商业街,紧靠万达。
住
• 阜阳天筑豪生大酒店(五星)
• 阜阳白金汉宫大酒店(四星) • 阜阳国贸大酒店(四星) • 阜阳富丽华大酒店(四星)
阜阳天筑豪生大酒店
• 颍州区阜阳市颍州区淮河路666号, 近颍州南路 。 • 由安徽天筑集团与豪生酒店管理集 团合力打造的阜城首家五星级酒 店——阜阳天筑豪生大酒店,便坐 落在颍水河畔,自此终于填补了阜 阳没有五星级标准大酒店的空白
• 工艺品:界首彩陶、阜南柳编。
• 人物:阜阳是甘罗、管仲、鲍叔牙、
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 轼曾在此为官。
颍州西湖
•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市区西9公里处,系 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 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 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 明、清历代名胜。颍州西湖曾与杭州西湖、 惠州西湖和扬州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湖。
行
• 阜阳交通便捷,是安徽3大枢纽之一。 • 西关机场(皖北唯一一个几场。2013年全年, 阜阳机场共保障航班4230架次、旅客吞吐量 357296人次、货邮吞吐量316.7吨 ) • 阜阳火车站(现在阜阳是五路交汇、八线引入的 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在全国铁路网中具 有重要地位 年发送旅客约900万 ) • 阜阳四个汽车站(阜阳南(长途汽车站)阜阳东 西北)
阜阳市简介及历史文化典故

阜阳市简介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
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
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颍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总人口800.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5.79万人,农村人口624.60万人。
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为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
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涡河沿岸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
西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沈子国和陈国焦夷地。
战国属楚。
汉置汝阳县,为汝南都尉治。
东汉曾封阜阳侯国于境内,阜阳之名始于此。
北魏孝昌三年(527)始置颍州。
此后1421年间,历朝历代在此设道、府、郡或县。
民国37年(1948)8月解放,置阜阳专区,辖阜阳、蒙城、涡阳、颍上、太和、临泉、凤台7县,亳州、界首市2市。
1950年增设阜南县,1964年增设利辛县。
1977年凤台县划归淮南市,2000年6月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省辖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划归亳州市。
阜阳市为冲积平原,地貌平坦,一望无际。
地势西北略高,东南低洼,地面高程18~43米。
淮河、颍河、洪河、茨淮新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
阜阳是中华民族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文化历史遗迹、名胜古迹、革命史迹遍布全市。
景观有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刘崎庙、资福寺、颍州西湖、南湖公园、张庄公园、楚都巨阳古城址等。
欧阳修、苏轼这两位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分别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2月和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8月出知颍州,任太守。
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辞官后归隐被自己盛称为“民淳松简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的颍州。
阜阳市情概述

阜阳市情概述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省直辖县级界首市,面积9775平方公里,人口1056万,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
阜阳地处大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是《中原经济区规划》确立的东部门户城市,也是正在建设中的安徽区域性中心城市,以150公里为半径,辐射人口3000万,2小时车程为半径能辐射1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是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阜阳常年拥有劳动力540万人,是全国6个超千万人口的地级市之一和全国5大劳动力输出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大市”。
阜阳交通便利。
6条铁路呈米字型贯穿全境,6条高速公路呈井字形交回阜阳,东抵京沪、西达京珠、南联沪汉、北接宁洛、2条河流淮河、颍河通江达海,4C级民航机场已开通12条航线,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阜阳煤炭资源丰富。
已探明煤炭储量超百亿吨,五大煤矿全部建成达成后,年产量将达到3500万吨,是安徽省四大煤化工基地之一。
生产要素充沛且成本较低,水、电、煤、气价格均低于发达地区,用工成本仅为发达地区的2/3,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仅为沿海发达地区的1/20到1/10,是实现企业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阜阳政务环境开明,大力推行“一站式、全程化、保姆型、终身制”服务,行政审批项目全省最少,工业项目行政收费全部减免,先后被评为中国中部最佳投资城市,苏(浙)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和中国宜商城市。
生活环境舒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始终,适合人居,正在打造“滨水园林城市”,是个宜居、宜业、宜游的- 64 -城市。
当前正值阜阳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实施万江城市带惩戒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打造中原经济区、推进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振兴和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带来的诸多机遇,阜阳必将为海内外客商带来更加广阔的创业发展空间。
阜阳,已被安徽省列入全省五大中心城市,被国务院列为中原经济区九大重要中心城市之一,今后一个时期,阜阳将迎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期,也是跨越转型、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阜阳市市情简介

阜阳市市情简介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面积9775平方公里,耕地58.5万公顷。
总人口93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6万人,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
辖颖州、颖东、颖泉三区,太和、临泉、阜南、颖上四县以及界首市和省级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阜阳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阜阳是管仲、鲍叔牙、稽康、甘罗、吕蒙的故里。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曾巩、苏轼曾在阜阳为官多年,留下众多称颂阜阳的优美诗文。
区内古迹遍布,人文蔚盛。
文峰塔、奎星阁、颖上管鲍祠远近闻名,颖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颖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先后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命名为“全球500佳”。
阜阳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京九铁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四条铁路在境内构成“米”字型框架,直接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干线接轨,形成八线引人、五路交汇的铁路网,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太的铁路枢纽,自动化程度居亚洲之首。
界阜蚌高速横贯东西,在建商阜六高速连接南北,阜淮合高速正在加快建设。
境内淮河、颍河、泉河、茨淮新河等六条航道可入长江、达东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
4C级阜阳民航机场可起落大中型客机。
阜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阜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
境内煤、石油、天然气、铁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
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红薯和中药材等,饲养黄牛、生猪、山羊、长毛兔及各类家禽历史悠久,是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
特别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阜阳环境优良,蓄势待发。
近年来,阜阳经济逐渐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全市已形成食品、纺织、化工、机电、皮革、医药等六大支柱工业,拥有10多个国家和省级专业批发市场。
特别是阜阳烟厂、华源纺织、临化集团、吴源化工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阜阳商厦、国贸商城、百货大楼、和华千百意等4个大型商场年销售额超亿元。
随着铁道部把阜阳列为全国十大铁路枢纽进行重点建设,以及商阜六、阜淮合、阜阳至新蔡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阜阳的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阜阳电厂一期2×60万kw、年产800万吨的刘庄煤矿等重大项目的建成,阜阳将逐步形成煤电、煤化工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简介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总生齿900万人,面积9775平方公里,耕地58.5万公顷。
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及颍州、颍东、颍泉三区。
是安徽省生齿最多的城市,乡村充裕劳动力200多万人,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
阜阳历史悠长,名流辈出。
这里是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故乡,墨客嵇康的桑梓。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各人"中欧阳修、曾巩、苏轼曾在这里为民多年。
区内奇迹遍及,人文蔚盛,交相照映。
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先后被团结国情况庇护署定名为"全球500佳"。
阜阳交通便利,七通八达。
京九铁路自北向南贯串全境,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四条铁路在境内组成"米"字型框架,间接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支线接轨,形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铁路网,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铁路关键。
4C级阜阳民航机场可升降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合肥、北京、上海等航路。
东连京沪高速、西接京珠高速的界阜蚌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扶植;山东东营至香港高速的紧张构成部门阜六高速公路将于2006年建成通车;合阜高速公路也将在"十五"时期建成通车。
境内淮河、颍河、泉河、茨淮新河等六条航道可入江达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
阜阳天气适合,资源丰厚。
这里天气暖和,四时清楚,雨量适中,光照充沛。
是国家大型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全国秸秆养牛树模基地和全国山羊板皮重点产地。
境内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储藏雄厚。
阜阳经济快速发展,综合气力逐年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是1992年以来,阜阳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对外开放不竭扩大,城乡面目一日千里,人民生涯程度逐渐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周全发展。
轻工、纺织、机器、化工、食物、医药工业等已成为阜阳经济突起的收柱行业。
优胜的投资环境,使数百家"三资"企业、近千家内联企业瓮中之鳖,如日方升。
阜阳的经济发展硬环境日益完美。
市委、市当局下大气力管理经济环境,专门设立行政办事中心,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化处事法式,提高行政效力,2003年全市共引进市外资金24.5亿元,招商引资实现了良性轮回。
阜阳生长潜力庞大,远景夸姣。
将来5至10年,阜阳人将依照"劣化一产、强化二产、繁华三产"和"扶植皖西北中心乡村"的整体思绪,努利巴阜阳建成地区性的优良平安农产品供给中古道热肠、加工制造业中间和现代商贸物流散集中央。
阜阳市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很是丰富。
主要有颍上谢桥的煤矿;颍上县淮河北岸陶坝子一带的铁矿;阜南、颍上2县淮河段数百万立方米的石英砂矿;界首、太和2县沙河道域地下的石油矿及遍及全市的制陶器用的胶黏土等。
泥土有棕壤土、砂礓黑土、潮土、水稻土。
丛林资源主如果由落叶、阔叶树种组成的夏绿林,境内约有银杏、泡桐、侧柏、香椿、桑、榆、柳、杨、槐等51科160多种树木3亿余株。
动物质源则有陆栖脊椎动物53科146种,如天鹅、鸳鸯、杜鹃、喜鹊、蟾蜍、黄鼬、刺猬、蛇、鳖、燕、雀、珠颈斑鸠、黄眉柳莺等。
阜阳市历史长久,人文蔚盛。
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郊区)为中心的南部开辟较早。
西周今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创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
春秋战国时,又呈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
由此地域观点逐步形成。
秦朝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
三国魏置阴郡。
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逆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
清为颍州府。
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改名阜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服务处。
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一样阅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商朝为国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
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拥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为阜阳地区下辖一个县,称亳县。
一九八六年始改县为市,称亳州市,仍归属阜阳地区。
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跟着封建政权更迭,而附属纷歧,构成了两个既互相接洽又相对自力的经济、政治、文化中间。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初次并为同一邦畿,"省谯县入亳州,觅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
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县复降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归入颍州管辖以内,构成了工具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泛博地区。
不但包罗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并且露今六安区域霍丘县的大部份地界。
1998年,亳州市划出为省辖市,2000年,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市管辖。
本日阜阳市的辖区格式为三区、四县、一市。
阜阳市历史久长,人文蔚盛。
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
西周今后,在今阜阳境内即确立了妫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
春秋战国时,又泛起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
由此地域概念逐步形成。
秦朝始置汝阴县,汉属汝南郡。
三国魏置阴郡。
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颍州,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
清为颍州府。
清雍正十三年,颍州更名阜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供职处。
北部以亳州市为中心的区域,一样履历了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
商朝为京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
春秋置焦邑、秦置谯县、领有今亳州境内的谯、城父,属泗水郡,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三国设谯都,东晋属谯郡,北周始置亳州,隋复置谯郡,唐置谯郡,宋归淮南东路,元置归德府,明降州为县,后复升为州,清属颍州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亳州为阜阳地区下辖一个县,称亳县。
一九八六年始改县为市,称亳州市,仍归属阜阳地区。
历史上颍、亳两州南北相望,随着封建政权更迭,而从属纷歧,形成了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2年),颍、亳二州初次并为同一国界,"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的亳县,属颍州"。
弘治九年(公元1496)亳县复升为州,与颍州为颍州府,又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以内,形成了器械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恢弘地域。
不只包罗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局部地界。
1998年,亳州市划出为省辖市,2000年,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回亳州市统领。
明天阜阳市的辖区格式为三区、四县、一市。
胜景古迹文峰塔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四周。
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现,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未几。
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复兴阜阴文风。
塔为全砖构造,七层八边形,高31.8米。
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门路进口,有回旋梯道贯顶。
1、3、5、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2、4、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
塔为稀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构造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
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穿攒尖,造型朴实肃静。
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边,即巽方。
《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坤角"。
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纪录: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材,须建塔以镇之。
《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
疏来:"风既相随,无物不顺"。
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
故称"文峰塔"。
文峰塔既与"文"相干又极富玄门色采,该塔一些砖雕,有暗示吉利快意的长命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乞求的鲤鱼跳龙门,另有阳阳鱼图案。
这对研讨那时人们的思惟认识、审美心思和阜阳汗青等方面皆供应了形象活泼的名贵材料。
总之,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火塔。
奎星楼奎星楼,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谯楼。
据传阴日登楼可看霍山,素交县志又称"视霍楼",俗称"三篷塔"。
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建敌楼。
浑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
全砖布局,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凤,六角制铜制响铃(1981年重建时改铁制铃)。
凤舞而有容仪,前人觉得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性子。
奎星楼三层均室,但互不贯穿。
一层晨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
"奎"、"壁"、"斗"均属二十八宿星座。
"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尾宿,果其"愚昧相钩,似文字之画",以是《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
《春春元命苞》更以为汉字发源也与奎星有关,说苍颉"俯不雅奎星圜直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水指掌,而创笔墨"。
《历代名画记》说:"奎有芒角,下主辞章"。
因为古籍中常把奎星与文字、文章联络在一同,所以历代文人都崇敬奎星,各地为之建楼奉祀,以祷告当地文人辈出,文风兴盛。
颍州西湖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现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
因阜阳在北魏当前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
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
《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著名世界,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
"颍州西湖风景之美,四时俱佳,兜揽很多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骚人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
从宁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苏轼、宋朝中书侍郎吕公著等七台甫人知颍州,为古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勋绩,并留下了113首著名诗篇,加上71名古代和远代诗人的诗篇共259首。
此中唐宋八人人占四人,还有南宋四大师之一的杨万里,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
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牝牡"。
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全国西湖之冠。
但后出处于黄河众多,西湖被泥沙挖平,旧日美景,已不复存在。
现仅存"会老堂"等建筑。
新的西湖在阜阳城西15公里处,周长11.5千米,湖面约5.74平方公里,水深1-2米,是在原三十里河的根本上兴建而成的。
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盈岸,芳菲夹讲,花木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