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用多大的声音》教学设计
一年级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设计(通用5篇)

一年级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设计(通用5篇)一年级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同学们讨论并表演: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师)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下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大家觉得呢?二、看一看。
1.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分别说说他们分别是在什么场合,在干什么?2.指名学生回答。
三、议一议。
1.让学生分组讨论,图上的哪种情景要大声说话,哪种情景要小声说话。
2.小组推荐代表起来回答。
3.老师点评。
图一在图书馆,大家都在认真读书,应该小声讲话,不能打扰大家。
图二在跟老师交流时,应大胆地向老师说明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三上课举手发言时,声音要大,要照顾坐在后排的同学,让大家都听清楚。
教师再举出其他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四、演一演。
1.小组派同学上台表演几种说话的情景,注意吐词清晰,表演生动形象。
2.师生共同评价大家的表演,选出最佳小组。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并讨论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
一年级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说话声音的大小要依不同场合决定。
2.引导学生在公共场合学会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公共场合选择恰当的音量与人沟通。
课时实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一)老师为学生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随机以一句话为例,老师大声念,学生要小声念。
老师小声念,学生就要大声念。
(二)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有大小之分。
(三)引发学生思考:是否能一直大声讲话?又是否能一直小声讲话?(四)引入口语交际课题--用多大的声音二、引发思考(一)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时候应该大声说话?为什么?1.学生小组讨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大小声音的原则;2.掌握大声说话、小声说话、轻声说话的技巧,并能够在适当的场合运用。
二、教学重点1.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大小声音的原则;2.大声说话、小声说话、轻声说话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音量说话,掌握轻声说话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上课前老师准备蒙眼游戏,由学生轮流戴上蒙眼并尝试寻找老师的位置,老师在不同的音量、语气下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理解声音大小感觉。
2.导入结束,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场合下应该说大声、小声或者轻声,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 讲解(15分钟)1.讲解不同场合的使用语音音量(1)在教室中,老师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操作时,多采用大声说的方式去传达知识以及进行引导,了解语音音量的重要性很重要。
(2)在家庭,孩子们与父母的交往带亲情,多采用温柔亲切的语音音量去传达爱、去引导孩子。
当然有时也需要大声讲道理、严正引导起来。
(3)在不同场合中,要根据情况与人际关系,跟上大家的声音,以及保护自己的语音健康。
2.大声说话的技巧(1)挺直身体,让气息顺畅,注意发音清晰。
(2)音量不要过大,以免声音失控。
3.小声说话的技巧(1)细心聆听对方,注意说话的语气。
(2)将声音压低,使对方能够更加重视聆听。
4.轻声说话的技巧(1)眼神与肢体语言相助,说话轻声会增强我们传达信息的亲和力、威慑力。
(2)采用轻声说话的技巧,既能减轻自己的声音压力,也能增强说话的口语语气,使交际双方更具有信任感。
3. 练习(25分钟)1.分组进行语音交流练习,每组两人,分别扮演A和B,A为大声说话练习者,B为听众,B要注重听取A的信息,以及自己的互动。
2.分组进行小声说话的练习,每组两人,分别扮演A和B,这次练习要不断调整语音声音音量大小,使得对方不仅能够听懂,而且还要保持关注。
3.分组进行轻声说话的练习,每组两人,要求采用幽默、轻松的语气传达信息,增强交际双方的信任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知道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等四个方面是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方式,逐步认识并掌握准确、得体的语音表达方式。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适当的语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的语音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等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注意用适当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1.介绍语音的基本概念,分别讲解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四个方面的内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不同语音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
3.设计口语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语音表达方式。
4.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形成对于语音的自觉讲究。
四、教学方法1.交互式教学法。
2.示范教学法。
3.合作学习法。
4.活动式教学法。
五、教学步骤1.引入以“你会不会讲故事啊?”为引入,通过学生的放声答应来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2.讲解语音的基本概念分别讲解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四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方面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不同方面之间的联系。
3.举例演示不同语音表达方式的效果请几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声音方式朗读同一段文字,比较几种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认识到语音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4.设计口语练习参考教材中的练习题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口语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语音表达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于语音的自觉讲究。
六、教学要点1.让学生理解语音的基本概念,认识到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等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注意用适当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设计多种形式的口语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语音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用多大的声音》。
该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合用多大的声音是合适的;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环境、对象和目的调整自己的音量;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注意声音大小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合适的声音大小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注意声音大小的意识,掌握在不同场合用多大的声音进行口语交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挂图、故事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不同场合应该用多大的声音。
2. 故事讲解: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主人公在不同场合调整声音大小的做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口语交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合适的声音大小。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5. 小组讨论:讨论在不同场合用多大的声音,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用多大的声音2. 板书内容:(1)场合与声音大小(2)口语交际注意要点(3)实践情景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在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不同场合,应该用多大的声音进行交流。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做到在不同场合用合适的声音大小。
2. 答案:(1)在家庭场合,可以用适中的声音与家人交流;在学校场合,需要用稍大的声音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在公共场所,应保持较小的声音,以免影响他人。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场合特点;根据对象和目的调整声音大小;学会倾听他人意见,适时调整自己的音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的大小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能用不同的声音大小表达感情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
•老师向学生介绍声音大小对表达的重要性
•向学生示范不同声音大小表达同一句话的效果
•练习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用不同声音大小表达一句话
3.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声音大小变化的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示范:老师示范用不同声音大小表达一句话,并解释不同效果
3.练习:学生跟随老师示范,练习不同声音大小的表达
4.巩固: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句子,用不同声音大小表达
5.总结:老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强调声音大小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4. 教学方法
•交互式教学
•游戏式教学
•示范引导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主要是通过声音大小的教学点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变化,提
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声音大小的敏感度和能力,他们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部分学生在模仿练习中表现不够积极,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声音大小练习,例如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下
的声音表达,从而更贴近生活实际情境。
同时也可以融入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表达等,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好地体会声音大小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音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能够用适当的音量朗读并表达简单的意思3.发展听、说、读、写四种语言交际技能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宝的声音》2. 重点词汇1.大2. 小3. 声音4. 说3. 教学重点和难点1.辨别不同情境下应该使用的音量2.能够使用适当的声音传达情感和意思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1.教师播放不同音量的录音,让学生分辨出哪个更合适2.学生模仿不同音量2. 学习新课1.教师播放服装店员与宝宝的对话录音,并引导学生分析场景,角色,语言和情境。
2.按照录音中声音大小提示,解释什么是“大声说”和“小声说”。
3. 听读课文1.教师朗读《小宝的声音》2.请学生分析文中角色:小宝,妈妈,3.教师放慢语速,逐句朗读,让学生跟读4. 分组练习读小宝的台词1.小宝说话要用大声、小声和正常的声音。
2.按名字排队,一个一个读,在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下一个同学就可以接续读了,直到所有学生读完5. 小组合作1.按照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分工,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2.每位学生都要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6. 创意练习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加强学生对于语境需求不同声音的理解能力,增强口语表达能力2.根据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多的说出符合情境的单词或者句子3.评选嘴硬的同学,并分发口香糖奖励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计划了一些课堂互动和合作性比较强的活动,比如小组合作和创意练习。
毫无疑问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口语表达的理解与练习,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同时通过单词和句子的联系与表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这些都是本次教学中的亮点。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口语交际》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用多大的声音”展开。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如何适度地控制自己的音量,以表现出得体的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使用合适音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地控制自己的音量,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如何根据场合和对象,适度控制自己的音量。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场景图片。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口语交际场景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场景图片(如图书馆、教室、操场、会议室等),让学生讨论在不同场合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音量。
(1)场合与音量的关系;(2)对象与音量的关系;(3)如何适度控制音量。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根据场合和对象调整音量。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讲解如何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使用合适的音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具体场景,编写口语交际对话,并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你生活中常见的场合,并说明在这些场合中,如何控制自己的音量。
(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关于“用多大的声音”的口语交际对话,并进行展示。
2. 答案:(1)场合与音量的关系示例:图书馆: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阅读;教室:保持适当音量,让所有人都能听到;操场:可以适当放大音量,但要避免噪声污染。
(2)口语交际对话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如何适度控制音量的方法。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场景,分析他人使用音量的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2)组织学生参加口语交际比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听懂老师的话,并根据老师的指示用不同的声音模仿发声,如大声、小声、快声、慢声等。
–能够在语音表达时灵活运用声音大小,使说话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敢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运用声音大小灵活变化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不同声音大小的语音表达模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正确运用不同声音大小表达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引导学生找到各种生活场景中使用不同声音大小的例子,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用哪些声音大小?•爸爸在生气的时候用哪些声音大小?•妈妈在叫你的时候用哪些声音大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场合使用不同声音大小的意义和作用。
2. 提出问题(5分钟)提出问题: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声音大小有没有被限制?通过示范和引导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可塑性和变化性,接着介绍不同声音大小的用法和特点。
3. 示例展示(10分钟)在展示中,老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给学生示范:•用大声音说“你好”(示范大声音的语音表达)•用小声音说“你好”(示范小声音的语音表达)•用慢速度说“你好”(示范慢速度的语音表达)•用快速度说“你好”(示范快速度的语音表达)通过实际示范,让学生全面认识不同声音大小的用法和作用。
4. 学生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己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单独或小组活动。
比如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句话(如“我是学生”,“我喜欢唱歌”等),然后自己利用不同声音大小来进行语音表达。
然后老师可以点评和给予改进意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声音大小的语音表达方式。
5. 练习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集体实践并互动评价,在教室里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各组发一句话让其他组进行模仿表达。
让学生更好地运用不同声音大小的表达方式,加强口语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时口语交际课
——用多大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分清场合的不同,说话的音量也要不同,并懂得这是一种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一说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等等,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
(引导学生语言简练而又完整)
(二)组内交流,感知“大声说”与“小声说”
1.教师抛出问题:“这三幅图,是生活中不同的场合。
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大声说话,什么时候小声说话呢?”借助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
2.讨论后交流得出:在阅览室,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听到就行;在办公室,做到不打扰其他老师办公;面向大家时,声音要高,让大家都能听见。
3.出示生活中其他场景,如:餐厅就餐、电影院观看电影、乘坐公共交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看图选择音量的大小。
感知不同场合,要用的音量也是不同的。
(三)情景模拟,理解“大声说”与“小声说”
1.同桌模拟:从三幅图中任选一到两个进行情景再现模拟。
2.小组进行模拟展示。
(四)实践练习,运用“大声说”与“小声说”
1.创设情境,学生说话。
2.小组内讨论交流,在交流之前抛出两个问题:(1)小组内交流时,应做到用多大的音量说话?(2)交流出结论后,选择代表发言,又该用多大的音量说话?(在练习中落实要求,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三、板书设计
用多大的声音
大声说小声说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