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共81页文档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315】第一章绪论(一)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识记:制度;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特点2、领会: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制度的关系;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二)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识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主要弊端;政治体制2、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一)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识记:共同纲领;政务院;综合经济基础2、领会:我国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国际政权的过渡性质;中国中央国家机关体系;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发展时期;第一个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的主要特点;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3、应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当代中国的国体1、识记:国家的实质;人民民主专政2、领会:近代中国的社会阶段状况和阶级特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一)当代中国国家形式1)识记:国家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体;单一制;联邦制2)领会: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中国国家结构形式;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复杂性3)应用: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有哪些(二)当代中国国家机构1)识记:国家机构的类型;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军事机关2)领会:中国国家机关设置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的含义;议行合一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3)应用:国家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紧密关系;国家机构变革的依据及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发展、变革的基本方向和要求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一)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识记:选举;选举原则;选举制度2)领会: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主要区别;我国的选举法;我国1979年选举法颁布以来的几次修正(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1)识记:一人一票制;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秘密投票2)领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我国选举制的平等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密码投票的原则3)应用: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怎样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三)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识记:选举委员会;选区;选民登记2)领会: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与职权;我国划分选区的基本要求;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直接选举时,人民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人民代表候选人介绍;投票类型;代表候选人当选资格(四)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识记: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基数及总名额的确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名额的基数及总名额的确定;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选举差额比例;预选2)领会:主持间接选举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分配;台湾省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名额的确定与选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大代表;间接选举时,代表候选人的当选资格。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精修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民主共和制就政体而言,属于同一类型(理解)国体: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人大制度由于特定的国情所致,具有以下特点,即中国特色(问答)1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3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民主集中制(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回忆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义上讲,它不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而且还包括由它产生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狭义上讲,仅指它的全体会议,而不包括它的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
书上狭义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大代表总额不超过3000人(1986年修改为不超过3000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一)最高立法权(二)最高任免权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
(细节)(三)最高决定权(四)最高监督权(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会议开幕需达到法定人数,全国人大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举行。
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我国人大的立法程序包括四个阶段: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法律的公布法律草案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1)全国人大对宪法修正案的表决必须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对其他法律草案的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章宪法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2、党章关于中国政治制度运行机制的规定有?3、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4、如何认识中国政治中的依法治国原则?第二章政党与多党合作制度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含义是什么?2、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基本构成是?3、我国的归口管理制度是?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有什么变化?5、党的核心领导机关有?6、我国的外事领导体制、组织人事领导体制是怎么样的7、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关系是?8、如何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时代背景、路径)9、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10、党和社会团体的关系是?11、简述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关键术语: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政治体制):政治体制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
是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构建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归口管理制度:归口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一般是按照行业、系统分工管理,防止重复管理、多头管理。
归口管理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实施管理。
组织人事宣传教育财政经济外事革命党:.从事推翻旧政权的政党。
国内专指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和后来的共产党。
2.指参加革命政党的人。
执政党:是指通过制度性选举或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
它可能是一个政党,也可能是多个政党的联盟,中国执政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
群众性团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第三章立法机关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如何认识党与人民代表关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党对人大的领导:①党提方针政策,由人大贯彻执行②党就国家的重大问题,直接向人大提出建议案,通过人大的立法,把党的意志合法地转变为国家意志③党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④党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⑤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民主的扩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自主性开始增强3、选举制度的原则是?4、选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代表候选人提名问题;农村与城市代表所代表人口数问题;差额选举问题;对候选人的宣传介绍问题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有?全国人大职权:6、比较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监督权执行情况7、如何认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关键术语:立法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区选举制度选举程序差额选举立法权监督权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第五章行政机关(上1、如何认识“议行合一”理论与我国政府体制设置的关系?2、我国政府的领导机制是?3、如何认识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4、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5、比较我国行政机制建制与其他国家的异同6、如何认识我国立法体制的行政立法?7、如何认识产业主管部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上海人大2021年第10期环,并形成了人大预算绩效监督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推进了人大预算绩效监督的落实。
(四)积极发挥代表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组织预算监督的调研活动中,区人大常委会注重扩大代表的参与面,广泛邀请区人大代表、街镇代表组预算审查小组成员、专工委委员参与预算监督工作,发挥专业人士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区人代会前组织预算解读会,辅导代表更好地读懂预算,拓展代表参与预算监管的平台,提高预算审查监督的民主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五)深化预算联网监督建设,实现信息化赋能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预算联网监督系统项目建设。
借助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实时性、穿透性和分析、预警功能,加强对财政本级预算、国有资本预算、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执行的动态监督,并加强分析研究。
各专工委在对部门开展工作监督时,利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对相关领域重点支出、重大项目、重要政策方面的预算资金安排与使用情况开展调研,获取有针对性的财政预算数据。
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提高了预决算审查的效率和效果。
三、巩固监督成效,推动“三个提升”区人大常委会注重监督成果运用,促使区政府部门把预算绩效作为预算安排的主要依据,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主要实现了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本区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的意见》《静安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制度。
2020年,完成78家预算部门和单位2348个项目,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编制实现全覆盖。
2021年,绩效目标编制范围从财政项目支出拓展到财政政策和部门整体支出。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是提升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推动了区政府部门树立绩效理念,将过去注重投入的老观念逐步转向注重执行结果的新观念上来,提高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比如2020年,区财政局和预算工委组织实施了12个项目的重点跟踪,对绩效目标运行偏离、未达预期进度或目标的,分析原因并强化绩效跟踪结果应用,提出调减建议。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二章一、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产生了新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八二宪法”。
(P33)二、宪法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最高地位表现为:(P43)1、宪法派生其他一般法律,因而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宪法也就没有其他法律。
2、宪法的法律效力居于一切法律之上,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违宪的法律是无效的法律。
因而,宪法是衡量普通法律内容有效性的标准,为普通法律的制定起到一个最高准则的作用,保障了一国之内法律体系内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都必须服从宪法的规定。
宪法的最高地位及在宪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的统一化,保证了政治秩序的构建及正常运行。
三、宪法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作出的规定有:(P44)1、行政机关的设置2、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3、行政管理权限的划分4、行政管理的基本程序5、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6、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等四、宪法的主要作用是确认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在中国,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45)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政党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特别行政区制度6、基层民主制度五、宪法与经济制度(P47)1、根据宪法规定,当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宪法确立了当代中国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市场经济制度六、宪法与社会制度:(P48)发展科学事业;教育制度;文化制度;卫生制度七、宪法与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分为7大类,具体包括:(49)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平等权;自由权;监督权;文化教育权利;此外,还有特定主体的权利,这包括:1.妇女、儿童与老人权利;2.残疾人权利;3.华侨、归侨、侨眷的权利;4.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称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组织。
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形式,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长期努力和实践总结出来的。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政治生活的组织核心和最高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论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上的。
人民民主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原则,体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和问责制度,确保了人民在政治决策中的广泛参与和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中国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中国政治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发展道路,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福祉。
中国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
法治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体现了中国政府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中国政治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并为政府行为提供了约束和规范。
中国政治制度是开放的和自主的。
中国政治制度倡导和支持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各种政治观点和政治实践方式。
中国政治制度鼓励并支持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倡各种政治力量的参与和合作,实现了政治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政治制度是革命的和创新的。
中国政治制度经过长期的革命和改革,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模式和制度安排。
中国政治制度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适应中国人民和时代需求的发展变化。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开放和创新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人大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1)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港、澳、台同胞,国外侨胞中的爱国者。
2)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全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3)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运作呈现一定的特色4)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人大制紧密相连,我国是一党领导、多党参政、共同合作。
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民主集中制(4)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人大制度的胚胎或雏形: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三三制”的参议会制度以及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54宪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就纵向而言,全国人大在全国自下而上整个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一级。
就横向而言,在最高(即中央)一级的国家机构中,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应处于最高的、首要的地位。
全国人大的代表组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全国人大的职权有:(一)最高立法权至高性体现: 1)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
2)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和制定基本法律。
(二)最高任免权即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
1、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2、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 简介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而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自成立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从单一的人民民主专政发展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再到现如今的社会主义制度。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和领导者,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体现在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政府、军队、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等。
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的组织和纪律,保证党员和干部遵守党的意志和决策。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体现。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了人民的意志,负责决策国家的重大事务。
代表大会的主席和常务委员会的主任由全体代表选举产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的直接选举和代表制度的结合,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4. 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之处。
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其他非共产党政党的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之间建立了政治协商和合作的机制,保证了党内外的广泛民主参与。
5. 决策和参与的民主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致力于提高决策和参与的民主化程度。
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和推进法治建设,中国政治制度在决策过程中注重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利益,确保各方合理权益得到保护。
6. 基层自治和社区建设中国政治制度还注重基层自治和社区建设。
通过推动城市社区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建设,让基层居民能够参与决策和管理,实现自我管理的权能,增加政治参与的机会。
7. 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腐败和贪污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和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8. 为人民谋福祉的目标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为人民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