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

合集下载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庄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

其中,寓言故事是他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以下是精选的40个简短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庄子的智慧。

1.逍遥游:鲲鹏展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秋水: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3.知北游:知向北行,遇见道,道在粪便中。

4.徐无鬼:徐无鬼求见庄子,庄子以石匠的故事启发他。

5.外物:庖丁解牛,顺应自然规律,游刃有余。

6.骈拇:骈拇枝指,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7.马蹄:马失去野性,被人类驯服,庄子借此讽刺社会制度。

8.胠箧:盗窃者胠箧,借以讽刺诸侯之间的争斗。

9.在宥:在宥之中,治理国家,顺应民意。

10.天地:天地之大,万物共生,各得其所。

11.天道: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地道酬谦。

12.天运:天运无常,人应顺应天命,不强求。

13.刻意:刻意追求,反而失去本真,顺其自然才是真理。

14.缮性:缮性养心,内外兼修,达到道的境界。

15.达生:达生之情,不拘小节,追求精神自由。

16.山木:山木自寇,人应顺应自然,避免招惹是非。

17.田子方:田子方教子,以虚心待物,方能有所成就。

18.知辱:知辱而后勇,勇于改正错误,不断提升自己。

19.大宗师:大宗师教弟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0.应帝王:应帝王以道治国,天下太平。

21.齐物论:齐物论,万物平等,无有高下。

22.养生主:养生主旨,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23.人间世:人间世事,纷繁复杂,庄子主张清静无为。

24.德充符:德充符,内德充实,外德显现。

25.大宗师:大宗师教弟子,以无为治国,天下归心。

26.天下:天下大同,万物共生,庄子提倡道法自然。

27.赤壁赋: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庄子借此讽刺战争。

28.井底之蛙:井底之蛙,不知大海,庄子借此讽刺目光短浅之人。

29.鹊巢鸠占:鹊巢鸠占,庄子借此讽刺社会现象。

30.鹤立鸡群: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庄子借此表达独立精神。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庄子》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庄子》中的一些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一,《逍遥游》。

庄子说,“南海之帝为饰,北海之帝为聿,中央之帝为冥。

”这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南海、北海和中央三个帝王之间的争斗。

南海之帝为饰,北海之帝为聿,中央之帝为冥。

他们各自都认为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帝王,争夺天下的统治权。

最后,他们来到了一位智者的面前,智者告诉他们,“天下本无主,万物自由自在,你们何必争斗呢?”帝王们听后恍然大悟,放下了争斗,各自回到自己的海域,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寓言故事二,《养生主》。

庄子说,“齐景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有司存。

祭礼之事,则有司存。

政事,无官存。

’”这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齐景公问孔子政治之事,孔子告诉他政事无官存。

意思是说,政治之事应该由民众自己来处理,而不是由官员来干涉。

只有让民众自由自在地生活,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寓言故事三,《天下》。

庄子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谷神为大。

”这是庄子《天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谷神为大。

意思是说,世界之大无穷,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世界,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包容与谦逊。

寓言故事四,《盗跖》。

庄子说,“盗跖之徒,不以天下为家,不以民众为身,而独恃其力以距天下。

”这是庄子《盗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盗跖之徒不以天下为家,不以民众为身,而独恃其力以距天下。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不顾天下和民众,最终必将自食其果,遭到天谴。

只有心怀天下,才能得到天下的认可与尊重。

这些寓言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领悟人生的真谛。

庄子寓言故事5则,小故事大道理

庄子寓言故事5则,小故事大道理

庄子寓言故事5则,小故事大道理庄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他以超凡脱俗、玩世不恭而闻名。

庄子的作品《庄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以下是五则庄子的寓言故事。

1. 鹿角之争从前,有两只鹿相争不下,都认为自己的鹿角最漂亮、最有用。

于是,它们去找了一只鹿,希望它能够评判出谁的鹿角更好。

那只鹿看了一下,说:“你们的鹿角都很漂亮,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听了这个评判,两只鹿彼此握手言和了。

寓意:人们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争论谁更好。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没有必要去苛求谁更优秀。

在相互包容理解的基础上,和平相处才是最重要的。

2. 乌鸦变色从前,有一只乌鸦每天都会在树上叫个不停。

有一天,一只白鸽对它说:“你这样叫太吵了,我们都听不清楚其他声音。

”乌鸦不屑地说:“叫就是我的自由,谁也管不了。

”白鸽不再理会它,只是静静地飞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乌鸦忽然发现自己的羽毛变成了五颜六色,它再也没有了嘹亮的叫声。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掘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3. 王侯的梦一天晚上,一个王侯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翔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我到底是王侯还是蝴蝶?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份?”然而,他无法得出答案。

寓意:庄子通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们常常纠结于自己的身份、身世,却很难找到真正的答案。

其实,我们是无法完全了解自己的本性的,只有将心放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幸福。

4. 梦蝶的故事庄子有一天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我是庄子做梦,还是蝴蝶梦见庄子?”他无法确定自己是谁,因为在梦里,他和蝴蝶没有了界限。

寓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人们常常难以辨别自己的真实身份。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1.随珠弹雀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8),其土苴以治天下(9)。

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10),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11),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12)。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13),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14)。

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15)!(《庄子&S226;让王》)【注释】(8)绪余:余,残余。

(9)土苴(zhā ):糟粕。

(10)殉:逐。

殉物:追逐名利权势。

(11)圣人:指得道的人。

(12)所以之:所以往,所追求的目的。

所以为: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13)随侯之珠:随侯的珍珠。

一颗名珠被随国的诸侯得到而得名。

(14)要:取得,求得。

(15)随侯:指随侯的珍珠,有的版本“侯”后有“珠”字,可供参考。

【译文】道的精髓可以用来修身,它的残余可以用来治国,它的糟粕可以用来平天下。

由此可见,帝王的功业,是圣人的余事,并不是用来全身养生的。

现在世俗的君子,多是危害身体抛弃生命以追求物欲,难道不可悲吗!凡是圣人的行动和作为,一定要观察它所追求的目的和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现在如果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的珍珠做弹丸去射千仞高的雀鸟,世人一定会嘲笑他。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所用的是贵重的东西而要求取的则是非常轻贱的东西。

生命这东西,怎么能赶不上随侯的珍珠贵重呢!【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2.猴子逞能吴王浮于江(1),登乎狙之山(2)。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3),逃于深蓁(4)。

有一狙焉,委蛇攫(5),见巧乎王(6)。

王射之,敏给博捷矢(7)。

王相者趋射之(8),狙执死(9)。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10):“之狙也,伐其巧(11)、恃其便以敖予(12),以至此殛也(13)。

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14)!”颜不疑归而师董梧(15),以锄其色(16),去乐辞显(17),三年而国人称之(18)。

庄子寓言故事十则

庄子寓言故事十则

庄子寓言故事十则
1. 齐物论
故事讲述一只白鹅与一只乌龟的对话,通过对其所处环境的不同理解,探讨人类认识世界的多样性。

2. 耕者有其田
故事中,庄子通过描绘一个浑浑噩噩的人,来讽刺那些执迷于追求利益与权力的人,提倡心灵自由与内在平和。

3. 逍遥游
故事以庄子自称为逍遥游者的形象,讲述了他如何超越尘世烦恼,回归天人合一的境地。

4. 胠箧之居
故事中,庄子讲述了在虚无与非物质的境界中生活的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灵自由。

5. 鼓盆之术
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懂得鼓盆之术的人,通过内心的平和与放松,达到与世无争的境地。

6. 知鱼之乐
故事通过描绘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们放下功利心,从内心体验快乐和自由。

7. 莊周夢蝶
故事中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之后醒来
后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这个故事通过怀疑现实的真实性,探讨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对现实的理解。

8. 逝者如斯夫
故事中,庄子以逍遥自在的境地面对死亡,认为死亡并非可怕的事情,而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9. 始刍
故事中,庄子以吹弹可破的轻飘草芥形象来描述自己,揭示了人类的脆弱及生命的短暂。

10. 飞鸿独胆
故事通过描绘飞鸿孤独翱翔,展示了庄子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崇尚个体的价值。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第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是古代的一位厨师,他的手艺非常高超。

有一天,他被人请去宰杀一头牛。

庖丁对牛进行了解剖,他的刀法非常娴熟,连牛的内脏都没有受到伤害。

在庖丁的刀下,牛的身体被分成了一百多块。

庖丁的手艺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则寓言故事,蝴蝶梦。

庄子曾经说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我们应该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第三则寓言故事,逍遥游。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且夫逍遥游者,志意閒适,形体自如,不卑不亢,不挠不屈。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山林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走,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四则寓言故事,大鱼。

庄子曾经说过,“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条大鱼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毫无顾忌。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像大鱼一样,从容自在,不受任何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五则寓言故事,莫若以明。

庄子曾经说过,“莫若以明。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找不到出路。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同黑暗中的迷途,只有通过明智的选择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出路。

以上就是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的精彩内容,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思索不已。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真正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够像庄子的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庄子是一位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哲学家,他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则庄子寓言故事。

第一则,庖丁解牛。

庖丁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他擅长解牛。

有一天,庄子去拜访庖丁,看到他正在解牛,便停下来观看。

庖丁一边解牛,一边向庄子解释他的技艺。

他说,“我看到的不是牛,而是牛的形神。

我不再受困于牛的外表,而是顺着牛的气息和形态,用我的刀法解开牛的关节,使牛的骨肉分离,不伤害牛的筋骨。

”庄子听后深有感悟,他明白了庖丁的智慧,领悟到了“形神合一”的哲理。

第二则,背阴之志。

庄子曾讲述过一个关于背阴之志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人在烈日下行走,他感到非常炎热,便想找一处阴凉的地方休息。

他发现了一棵大树,便躲在树后享受凉爽。

但是,当他走到树的另一侧时,却又感到了酷热。

他很纳闷,为什么树的这一侧凉爽,另一侧却酷热。

庄子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只顾着追求背阴,却没有想到转身去面对阳光。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就不能一味逃避困难和挑战,而是要正视现实,积极面对生活。

第三则,蝴蝶梦。

庄子曾讲述过一个关于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自由自在。

他感到非常幸福和快乐。

然而,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他陷入了困惑之中,不知道梦境和现实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现实和梦境并不总是那么清晰,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现实,珍惜当下,而不是沉迷于虚幻的梦境中。

通过以上几则庄子寓言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以启迪,还能引发人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品味这些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创作的一部著名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寓意的故事。

以下是几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1. 相梁:有一天,两个人在斗地主。

一个人说:“我有一根梁,可以支撑整个房子。

”另一个人说:“我有一根梁,可以支撑整个世界。

”他们争论不休,直到一个聪明人走过来。

他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要争论哪根梁更重要?用心去欣赏每一根梁,才能真正了解它们的价值。


2. 黄粱梦:有一个人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感到非常幸福快乐。

醒来后,他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只蝴蝶。

他对他的朋友说:“我不确定自己到底是谁。

”朋友对他说:“你应该相信你的直觉,你是一个人,蝴蝶只是一个梦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被虚幻的幻想所迷惑,要相信自己的理性和判断。

3. 木匠建木屋:有一个木匠正在建造一间木屋。

他对木屋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仔细选择木材,切割加工,最后完成了一座结构稳固且美观的木屋。

他的同行看到后,问他是如何能够建造如此出色的木屋。

木匠回答说:“我一直专注于每个细节,并且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这样才能打造出完美的作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用专注和全力以赴的态度对待每个工作,才能做出优秀的成果。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简洁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思考,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寓言1.腾猿处势【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①,正緳系履而过魏王②。

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③”庄子曰:“贫也,非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④。

王独不见夫腾猿乎⑤?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⑥,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⑦。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⑧。

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⑨”(节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①衣大布:衣,《唐韵》服之也。

穿着。

大布:古指麻制粗布。

②正緳:正,通“整”(zhěng)。

端正,工整。

緳(xiã):麻绳,带子。

过:前往拜访,探望。

③惫(bâi):困病潦倒。

《集韵》困病也。

④士:旧时指读书人。

衣弊履穿:衣服破旧,鞋子穿孔。

遭时:遇到好时势。

⑤独:难道,岂。

腾猿:腾跃的猿猴。

柟梓豫章:柟(nán):楠木。

梓(zǐ):梓树。

豫章为传说中异木名。

高千丈,围百尺。

斫之可占九州吉凶。

⑤揽蔓:攀缘。

把握,抓捉。

王长(zhǎng):称王为首。

⑦眄睨(miǎn nì):轻视。

⑧得:看到,到达。

柘棘枳枸:柘(zhâ)枳枸(zhǐ gǒu)又称拐枣。

危行:小心翼翼地行动。

振动悼栗:惊恐战栗。

处势:所处的环境或地位。

不便:不利,不适宜。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征:证明。

也夫:语气助词。

表感叹。

故事解读;庄子以此来喻自己,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每样东西都有其长处,短处,在某些场合是适应的某些是不适应的,军事上说过要扬长避短。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适应时势会正确选择自己的方向,他能够不受政治上的影响而独立于世外。

2弃璧负子【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①:“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②,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③,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④”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⑤。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⑥;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⑦’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⑧。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⑨;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⑩,其爱益加进。

(节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①子桑雽(hù):人名。

子桑为复姓。

②伐树:孔子去宋,与弟子在大树下学习礼仪。

宋国司马桓魋(tuí)欲杀孔子,孔子先行离去,司马桓魋拔其树。

“拔树”后皆作“伐树”。

削迹:铲除车迹。

③犯:遭遇。

④益:渐渐。

何与:与,通歟(yú),表反诘、疑问语气。

⑤假人:至人,贤人。

趋:快步向前奔跑。

⑥或曰:有人说。

这是设问。

或,不定代词。

布:古代钱币。

⑦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为“天属”。

⑧收:聚拢。

容纳。

⑨醴(lǐ):甜酒。

⑩敬闻命:敬,毕恭毕敬。

闻命:接受教导。

翔佯:安闲自得貌。

挹(yì):引,收取。

故事解读;这里有两句话很有名,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与小人不同,君子爱道义,小人爱利。

作为夫子是应以道义为主而不是自己名利为主。

这是做学问的常识。

只有这样才会有真学问。

3螳螂捕蝉【原文】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⑪。

翼广七尺,目大运寸⑫,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⑬。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⑭。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⑮。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⑥。

庄周怵然曰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⑱”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⑲。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

蔺且从而问之,“ 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⑳?”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⑴,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且吾闻诸夫子曰⑵:‘入其国,从其俗。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⑶,吾所以不庭也。

” (节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⑪雕陵:雕,大型猛禽。

陵:山陵。

樊:范围,边际,旁边。

“夏则休乎山樊。

”—《庄子·则阳》。

者:指示代词,“这”,这边。

⑫广:展开的宽度,横向尺寸。

运:纵,竖。

与“横”相反。

广运(东西距离为广,南北距离为运)。

⑬感:感触,碰倒。

颡(sǎng):额头。

集,群鸟在木上也。

―《说文》。

引申为停留。

⑭殷,大也。

—《广雅》。

逝:去,往。

⑮蹇(qiān):通"褰"。

提起。

躩(juã)步:快速行走。

留之:留,通“镏”。

镏,杀也。

—《说文》。

⑥方得: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诗·召南·鹊巢》。

美荫:浓荫。

执翳(yì):执,相当于“用”、“凭”。

翳:《揚子·方言》翳,掩也。

《广雅》翳,障也。

《广韵》隐也,蔽也。

《类篇》荫也。

真:身,身形。

⑰怵(chù)然:感到内心恐惧。

⑱固:通“胡”(hú)。

何,何故。

累:伤害。

二类:异类。

召:招来。

如宋陈淳《失言戒》:正苟发不中,忤物立召祸。

捐:丢弃。

反走:回头跑去。

反,同“返”。

⑨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牧猎的官吏。

谇(s uì):责骂。

⑩顷间:近来,顷刻间。

不庭:不出门庭。

甚:通作耽,停留。

⑴守形:守,靠近,等待,守候。

形,指外物。

忘身:不顾个人安危。

⑵闻诸夫子:闻,听到。

诸兼词,是“之于”的合音,也是两个字的意思。

夫子:饱学之士。

亦称读古书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之意)。

⑶真:本性。

戮(lù):羞辱,侮辱,惩罚。

故事解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庄子举出几个列子,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在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时就会忘记其危险一面。

只知居安而不思危,只知利而不知害,这些人无自知之明,利令智昏,所以到最后会失败的,如苻坚南征,不听军师之劝为东晋所败。

4.庄周贷粟【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③,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④。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⑤。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⑥’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⑦’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⑧,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⑨,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⑩”(节选自《庄子·外物》)【注释】①庄周:庄子,名周,字子休。

粟(sù):泛指谷类(“五谷”)。

于:介词,向。

监河侯:“监河”或“监河侯”泛指出贷钱物的人。

②邑金:封地的赋税。

③金:古代货币单位。

④中道:半路上。

⑤鲋鱼:学名为黑鲷,又称之为海鲋,形状如同淡水中个大鲫鱼,所以,有人又叫“海末鲫”或“海鲫子”。

⑥来:语气词。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哩”。

⑦波臣:指水族。

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

后亦称被水淹死者为“波臣”。

岂有:也许有。

⑧且:这;今。

激:《说文》碍衺(xiã,衺犹分也)疾波也。

一曰半遮也。

《前汉·沟洫志》为石堤激使东注。

激者,聚石於堤旁冲要之处,所以激去其水也。

又冲也。

西江:珠江干流,古称鬱水。

⑨常与:常相与共之物。

⑩然:就。

曾:简直,还。

肆:店铺。

索:寻找。

故事解读;涸辙之鲋形容一个人到了非常之困境,只要一点水就能活,可一些人不去救济,反而用好听的话来搪塞其责,这些人是表面上好,实际上自私,现代社会中这些人很多。

庄子他是看穿了人性的虚伪,对人是不能轻易相信,否则会上当,很多人在困难时需要帮助而当他好时却忘了一切,如司机救人,人家还要冤枉他。

5庖丁解牛【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谷,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庄子·养生主》故事解读;庖丁解牛形容此人的技艺高超,能够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而他能获得这样高超技艺也是通过很多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

而常人见其有此等技艺,感叹不如而人家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

每个成功的人其所付出的努力必然是大于其所获成就。

王羲之练字弄黑了一池水,才成为一代书圣。

6井底之蛙【原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故事解读;井底之蛙不仅是见微知少,还像河伯那样自以为是。

这种人是很可笑的,见识浅却不去虚心学习了解,没有去了解外面世界只在井底这狭小空间生活,还沾沾自喜。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不就如此,在一间房子里过自己生活还很满足。

人没有一个上进心,只是得过且过,这样的人是没出息。

7东施效颦【原文】西施病心而膑,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膑美,而不知膑之所以美。

故事解读;东施是个可笑的人,他只知到去模仿而不知道怎样做适合自己。

这些人脑子简单,没有创造,所以被人家笑。

人想有成就不是容易的,要有自己东西,不能随意模仿,按葫芦画瓢。

好曲子不唱两三遍,老是去模仿就没人要看。

譬如一本电视剧很好看,再弄个续集或重拍一部,看的人就少了。

就像那还珠格格,第二部看的人就远少于第一部。

8大瓠大樗何所用【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