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学家名录
行政管理理论的学者有哪些

行政管理理论的学者有哪些1.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对官僚理论的贡献被认为是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里程碑。
他认为官僚制度是一种高度组织化、规则化和正规化的管理形式,具有明确的等级结构和严格的分工。
韦伯的官僚理论对于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克里斯·艾奥(Chris Argyris)克里斯·艾奥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他的双重回路学习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对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艾奥指出,组织中存在着由于组织结构和文化而导致的双重回路学习现象,这对于组织的改进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约翰·达尔伯格(John W. McDonald)约翰·达尔伯格是著名的公共管理学者,他的雇员参与理论为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达尔伯格提出,雇员参与是组织中令人信服的决策过程,通过促进员工积极参与组织决策,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4. 罗伯特·C·沃森(Robert C. Watson)罗伯特·C·沃森是公共管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行政效能理论对于行政管理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沃森认为,行政效能是政府行政机构能够有效和高效地实现其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他的理论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提高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5. 索尼亚·欧斯特·康(Sonia Ospina)索尼亚·欧斯特·康是公共管理学领域的重要学者,她的多元文化管理理论为组织多元化和文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康指出,多元文化管理是一种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管理方式,对于组织的多元化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介绍的行政管理理论学者只是冰山一角,行政管理理论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理论。
在这个领域里,还有众多学者对行政管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国内政治学谱系(详细)

当代中国政治学谱系小引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大学的兴起,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一些大学已经成立政治学系,并产生了张慰慈(北京大学)、钱端升(中央大学)、张奚若(清华大学)、萧公权(南开、燕京大学)、周鲠生(东南、武汉大学)、萨孟武(中山大学)等著名政治学家。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中,政治学系被取消,同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政治学的一些课程被调整到法律系。
之后虽有部分恢复(如北大、复旦、人大),但课程以马列理论为主。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由此,当代中国政治学重建并发展起来。
198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政治学会成立(重建)大会,全国除一些边远省市外,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集体会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率先恢复了政治学系建设,对当代中国政治学恢复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政治学重建后第一代创始人80年代响应邓小平的“补课”号召,在各地创建政治学专业,并培养的很多当代政治学精英的人其中王惠岩、徐大同、夏书章、赵宝煦、王邦佐五位先生有中国“政治学五老”之称(格式为姓名、出生年、院校、高校正教授学生)王邦佐1934(复旦大学);(复旦浦兴祖、华东政法袁峰、浙江财经学院郭剑鸣)曹沛霖1933(复旦大学)‘(北师大施雪华,复旦桑玉成、郭定平、陈明明、臧志军、刘建军,上交大胡伟)王惠岩1928(吉林大学);(清华韩冬雪,吉大周光辉、张贤明、王彩波、王庆华、王郅强、麻宝斌、张锐昕,中科院杨海蛟、郑州大学郑志龙)赵宝煦1922(北京大学);(北大王浦劬、俞可平、朱峰、张小明、何增科、姚礼明、国际关系学院黄大慧)夏书章1919(中山大学);(中大王乐夫、广州大学王枫云、西安交大朱正威)车铭洲1936(南开大学)徐大同1928(天津师大);(南开杨龙,天津师大马德普、常士訚、佟德志、仲崇盛,中国政法张桂琳、丛日云、武大黄颂)丘晓1919(苏州大学);刘德厚1934(武汉大学);(武大张星久、叶娟丽、虞崇胜,湖北大学柳剑平、中南财经政法赵丽江)本土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谱系(多半为老一辈创业者的二、三代传人,其他为师从著名法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等)格式为(姓名,出生年,师从,毕业年,博士论文题目)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政治行政学科,是我国现代大学中创建最早的政治与行政学科。
夏书章简介

夏书章(1919年-),行政学家。
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MPA之父”。
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原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和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今肯尼迪政治学院)。
回国后,在江苏学院任教一年,自1947年起任中山大学教授至今。
个人履历历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研究所长、校副教务长、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
曾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第1-3届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政治管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行政学教学研究会第1-2届理事长(第三届顾问)、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联合国文官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顾问等。
获(世界)东部地区公共管理组织(EROPA)“杰出贡献”奖牌,中国老教授协会“老教授科教兴国奖”,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美国公共行政学会颁发的2006年度“国际公共管理杰出贡献奖”。
现任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百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授,中山大学行政法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中国老教授协会顾问,广东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武汉大学政治学系名誉主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名誉院长,汕头大学、江汉大学名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兼职教授等。
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和教科书近三十种,发表三百余篇学术论文。
1995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奖项十多次,其主编的《行政管理学》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
管理*伦理*法理(法律出版社,1984)、管理*心理*医理(法律出版社,1987)人事管理(人民出版社,1985)、高等教育管理学讲话(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行政学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香港行政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新加坡行(市)政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市政学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三国”智谋与现代管理(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孙子兵法与现代管理(中大出版社,1996)现代公共管理概论(长春出版社,2000)、行政奇才周恩来(与汪淑钧合作,中大出版社,2002)等主编:行政管理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1998)等。
国开作业《公共行政学-知识点》 (161)

题目: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选项A:法制性选项B:公共性选项C:民主性选项D:政治性答案:公共性题目: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选项A: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选项B:公平性选项C:高效性选项D:民主性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题目: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选项A:斯图亚特选项B:普耳选项C:欧文选项D:斯密答案:欧文题目: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选项A:威尔逊选项B:泰勒选项C:韦伯选项D:古德诺答案:威尔逊题目: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选项A:梁启超选项B:孙中山选项C:张金鉴选项D:康有为答案:孙中山题目: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选项A:亚里士多德选项B:史坦因选项C:马克思选项D:瓦特答案:亚里士多德题目: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选项A:《行政之研究》选项B:《政治与行政》选项C:《行政学原理》选项D:《行政学》答案:《行政之研究》题目: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选项A:韦伯选项B:泰勒选项C:法约尔选项D:欧文答案:韦伯题目: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选项A:14条管理原则选项B:官僚制理论选项C: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选项D:管理五项职能答案:官僚制理论题目: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选项A:法约尔选项B:欧文选项C:泰勒本选项D:韦伯答案:泰勒本题目: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
选项A:法约尔选项B:韦伯选项C:泰勒选项D:欧文答案:法约尔题目: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选项A:法约尔选项B:泰勒选项C:欧文选项D:韦伯答案:法约尔题目: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
选项A:欧文选项B:韦伯选项C:法约尔选项D:古立克答案:古立克题目: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第二讲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只是课件

推荐:关于治理的6本经典著作
w [法]让-皮埃尔·戈丹:《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w [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张胜军、 刘小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w [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等:《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 新形态》,孙迎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政府治理的最高境界——善治(P22)
w 善治(good governance)也称之为“良治” (better governance)、“有效治理”、“良好的 治理”或“健全的治理”
w “善政”、“仁政”是指良好的政府,是相对于“苛 政”、“暴政”、“病政”等而言的
w 善治的内涵:就治理的主体而言,善治是“善者治 理”;就治理的目的而言,善治是“善意治理”;就 治理的方式而言,善治是“善于治理”;就治理的结 果而言,善治是“善态治理”。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3、新公共行政(P10)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G. H. Frederickson) 主要观点:
1)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2)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 共行政学。 3)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4)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5)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建
时 间 重要进展
重大意义
1982
中国政治学会在复旦大 第一次开设《行政管理学》 学举办政治学习班 课程
1984.8 召开“行政科学研讨会” 标志着行政学在我国的重建
1988 1994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 国家行政学院成立
国内级别最高的行政管理研 究团体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

1204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公共管理学(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一、学科概况公共管理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使然,具有悠久的历史。
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公共管理学从公共行政学演变而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时间。
对于公共部门的专门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87年威尔逊(Woodrow Wilson)在《行政之研究》一文中,确定了公共行政的基本研究方向,以怀特(Leonard D. White)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原理》两本著作的出版为学科建立的主要标志。
从建立到现在,公共管理学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20-60年代),公共行政学阶段。
研究对象定位于行政组织,重点对行政机构、过程和程序的管理原则进行研究,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
第二个阶段(60-70年代),公共政策阶段。
研究对象从行政组织扩大到公共政策。
为了满足政策实践的需要,注重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重点对政策制定和政策设计进行研究。
第三个阶段(70年代之后),公共管理学阶段。
从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出发,注重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重点对公共政策和行为的绩效进行研究,超越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线,积极吸收私人部门的有效管理模式和办法,来改进公共管理的行为。
公共管理学产生于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逐渐地引入我国,对于我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引进西方学术成果的过程中,我国研究人员也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学科本土化的改造。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有效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满足多样和动态需求、高效、透明和问责的政府,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这对于公共管理学科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何增科简历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何增科简历(更新时间:2008年1月31日)一.基本情况何增科,男,汉族,1965年出生,河南灵宝人。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工作单位: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职称及学位:研究员,政治学博士职务: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局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局学术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清华大学廉政研究室兼职研究员。
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专业领域为政治学,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重点为廉政建设、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基层民主和地方治理等。
单位地址及邮编: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100032。
电话:66135617(办)电子邮件地址:hezengke@二、学历学位1981—1985,河南师范大学(新乡)政教系,文学学士。
1985—1988,吉林大学政治学系,法学硕士。
1988—1991,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其前身为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政治学博士。
三、工作履历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情况1991年7月毕业后进入中央编译局当代所工作至今,历任副处长、处长、副所长、所长。
1995年8月—1995年10月,参与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学术会务工作并任会议联络员和正式代表。
1998年10月—1999年1月,受聘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咨询专家,与胡鞍钢、巴里〃诺顿等国内外专家合作撰写《1999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2000年1月至3月,曾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印地安纳大学参加研讨会或作演讲。
2000年4月至5月,参加中宣部委托我局的重大课题研究,为课题报告的主要执笔人,该报告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2000年8月底至12月初,借调到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从事理论服务工作。
2001年2月至4月,参加中央调研一组的理论调研和报告起草工作。
2001年7月,赴泰国曼谷参加第三届亚洲发展论坛。
2001年9月初至11月下旬,参加中央办公厅调研组的理论调研和报告起草工作。
2020国开大学《公共行政学》 绪论1 习题答案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绪论自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C),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张金鉴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
A. 马克思 B. 亚里士多德 C. 瓦特 D. 史坦因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C)。
A. 政治性 B. 法制性 C. 公共性 D. 民主性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C)。
A. 公平性 B. 民主性 C. 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D. 高效性5. 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
A. 普耳 B. 斯密 C. 欧文 D. 斯图亚特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
A. 威尔逊 B. 韦伯 C. 古德诺 D. 泰勒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 《行政学原理》B. 《行政学》C. 《政治与行政》D. 《行政之研究》8.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D)。
A. 泰勒 B. 欧文 C. 法约尔 D. 韦伯9.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D),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A. 14条管理原则B. 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C. 管理五项职能D. 官僚制理论10.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
A. 泰勒本 B. 法约尔 C. 欧文 D. 韦伯11.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C)。
A. 欧文 B. 韦伯 C. 法约尔 D. 泰勒12.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C)。
A. 欧文 B. 泰勒 C. 法约尔 D. 韦伯13.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D)。
A. 韦伯 B. 欧文 C. 法约尔 D. 古立克14.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D)。
A. 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B. 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C. 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D.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15.第一位试图简历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政治学家名录
1、安徽:王辉;
2、北京:鲍静、薄贵利、陈庆云、高小平、郭济、胡鞍钢、胡仙芝、胡象明、纪宝成、李景鹏、李军鹏、刘熙瑞、李习彬、蓝志勇、毛寿龙、马庆钰、孟庆国、齐明山、任剑涛、沈荣华、施雪华、宋世明、孙柏瑛、唐铁汉、汪大海、王名、汪玉凯、魏礼群、魏娜、温来成、肖鸣政、谢庆奎、薛澜、徐湘林、谢明、杨冠琼、杨海蛟、张成福、张德信、张国庆、周志忍、朱立言、赵成根;
3、重庆:罗德刚;
4、福建:陈振明、林修果、肖文涛、卓越;
5、甘肃:包国宪;
6、广东:蔡立辉、陈瑞莲、杜钢建、傅小随、郭剑鸣、郭小聪、郭巍青、侯保疆、黄卫平、李平、马敬仁、马骏、倪星、欧阳雄飞、谭功荣、王乐夫、汪永成、夏书章;
7、河北:韩兆柱、
8、河南:郑志龙;
9、黑龙江:何颖、教军章、米加宁;
10、湖北:丁煌、李和中、刘然、苏祖勤、徐仁璋、徐双敏、徐顽强、徐晓林、徐勇、张传烈、张立荣;
11、湖南:陈潭、郭渐强、彭国甫、谭君久、颜佳华;
12、吉林:李德志、麻宝斌、彭向刚、张创新、周光辉;
13、江苏:毕霞、胡宁生、黄爱宝、黄健荣、金太军、林闽钢、刘祖云、陆冰、闾小波、钱振明、乔耀章、曲福田、沈荣华、施国庆、宋迎法、孙学玉、童星、王明生、王强、汪锡奎、魏姝、徐元善、严强、杨安华、臧乃康、张凤阳、张劲松、张康之、张勤、张永桃、赵晖、赵康、周毅之、朱广忠、朱国云;
14、江西:陶学荣;
15、辽宁:娄成武、孙萍、张雷、郑文范;
16、山东:曹现强、葛荃、王佃利、王韶兴、赵立波;
17、山西:杜创国、李路曲;
18、陕西:梁仲民、任晓林、任宗哲、吴建南、席恒、薛冰、朱正威;
19、上海:陈奇星、程竹汝、邓正来、顾建光、胡伟、蒋云根、林尚立、李琪、刘霞、浦兴祖、桑玉成、商红日、孙荣、唐兴霖、王沪宁、姚尚建、尤建新、曾峻、竺乾威;
20、四川:姜晓萍、幸强国、祝小宁;
21、天津:常健、沈亚平、王骚、杨龙、朱光磊;
22、云南:崔运武、周平;
23、浙江:陈国权、陈剩勇、何翔舟、王春福、王俊豪、姚先国、郁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