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2010版药典

合集下载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与饮片贮藏条件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与饮片贮藏条件

山药 山奈 山香圆叶 山银花 山楂 山楂叶 山慈菇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金子 千金子霜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贝母 川牛膝 川乌 制川乌 川芎 川射干 川楝子 广东紫珠 广枣 广金钱草 广藿香 女贞子 小叶莲 小驳骨 小茴香 小通草 小蓟 飞扬草 马齿苋 马勃 马钱子 马钱子粉 马兜铃 马鞭草
四画天南星
苦地丁 苦杏仁 苦参 苦楝皮 苘(qing)麻子 枇杷叶 板蓝根 松花粉 枫香脂 刺五加 郁李仁 郁金 虎杖 昆布 明党参 罗布麻叶 罗汉果 知母 垂盆草 委陵菜 使君子 侧柏叶 佩兰 金龙胆草 金果榄 金沸草 金荞麦 金钱白花蛇 金钱草 金铁锁 金银花 金樱子 金礞石 乳香 肿节风 鱼腥草 狗脊 京大戟 闹羊花 卷柏 炉甘石 油松节 泽兰 泽泻 降香 细辛 贯叶金丝桃
制天南星 天麻 天葵子 天然冰片(右旋龙脑) 云芝 木瓜 木香 木贼 木通 木棉花 木蝴蝶 木鳖子 五加皮 五味子 五倍子 太子参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松 瓦楞子 牛黄 牛蒡子 牛膝 毛诃子 升麻 片姜黄 化橘红 月季花 丹参 乌药 乌梢蛇 乌梅 火麻仁 巴豆 巴豆霜 巴戟天 水飞蓟 水牛角 水红花子 水蛭
野马追 野木瓜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蜕 银杏叶 银柴胡 甜瓜子 猪牙皂 猪苓 猪胆粉 猫爪草 麻黄 麻黄根 鹿角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茸 鹿仙草 商陆 旋复花 羚羊角 断血流 淫羊藿 淡竹叶 淡豆豉 密蒙花 续断 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炭 绵萆薢
十二画
斑蝥 款冬花 葛根 葶苈子 萹蓄 楮实子 棕榈 硫磺 雄黄 紫石英 紫花地丁 紫花前胡 紫苏子 紫苏叶
玄明粉 玄参 半边莲 半枝莲 半夏 法半夏 姜半夏 清半夏 母丁香 丝瓜络
六画
老鹳草 地龙 地枫皮 地肤子 地骨皮 地黄 熟地黄 地榆 地锦草 芒硝 亚乎奴(锡生藤) 亚麻子 西瓜霜 西红花 西青果 西河柳 西洋参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虫白蜡 肉苁蓉 肉豆蔻 肉桂 朱砂 朱砂根 竹节参 竹茹 延胡索(元胡) 华山参 自然铜 伊贝母 血余炭 血竭

《中国药典》收载,带“参”字中药的药性与功能主治总览

《中国药典》收载,带“参”字中药的药性与功能主治总览

《中国药典》收载,带“参”字中药的药性与功能主治总览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2.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

归心、肺、肾经。

功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气虛阴亏,虛热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

3. 红参:眛甘、微苦,性温。

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4.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

归脾、肺经。

功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5. 党参:味甘,性平。

归脾、肺经。

功能: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主治: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二、以补阴养肺为首要功能的中药,有4味:1. 北沙参:味:甘、微苦, 性微寒。

归肺、胃经。

功能:养阴淸肺,益胃生津。

主治: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2. 南沙参:味甘,性微寒。

归肺、胃经。

功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主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3. 明党参: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肺、脾、肝经功能: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

主治: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

4.珠子参:味苦、甘,性微寒。

归肝、肺、胃经。

功能:补肺养阴,祛瘀止痛,止血。

主治:气阴两虚,烦热口渴,虚劳咳嗽,跌扑损伤,关节痹痛,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三、以温肺化痰为首要功能的中药,有1味:华山参:味甘微苦,性温,有毒。

归肺、心经。

功能:温肺祛痰,平喘止咳,安神镇惊。

主治:寒痰喘咳,惊悸失眠。

四、以活血化瘀为首要功能的中药,有2味:1. 丹参:味苦,性微寒。

2010年版药典第一增补本修订内容

2010年版药典第一增补本修订内容

2010年版药典第一增补本修订相关内容(表一药材)序号品名修订项目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实施情况1 山银花(79页)性状华南忍冬长1. 6〜3. 5cm,直径0.5〜2mm。

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华南忍冬长1. 6〜3. 5cm,直径0. 5〜2mm。

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

质量标准未涉及此药材,不作文件修订功能主治【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

2 当归(95页)酒当归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有浅棕色环纹,质柔韧,深黄色,略有焦斑。

味甘、微苦,香气浓厚,有酒香气。

删除此内容质量标准未涉及酒当归,不作文件修订3 红花(97页)含量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C27H30O15)不得少于1.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C27H32O16)不得少于1.0%。

文件内容已修订2010年版药典第一增补本修订相关内容(表二品种)序号品名修订项目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实施情况1 正柴胡饮颗粒(158页)制法中密度的修订【制法】以上六昧,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C)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搅拌,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 5〜1.40(5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2 份,糊精1 .5份,混匀,制成颗粒,80‟C以下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即得。

或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 5〜1.40(50℃),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取干膏粉1份,糊精1 .5份,以适量乙醇制粒,80°C以下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无蔗糖),即得。

【制法】以上六昧,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C)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搅拌,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 5〜1.30(5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2 份,糊精1 .5份,混匀,制成颗粒,80‟C以下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即得。

2010年版药典中药材、饮片简介

2010年版药典中药材、饮片简介

铁皮石斛:
05版: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 修订为: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吴茱萸:
▪ 2005版1:0版Evo药dia典rut-aec中arp药a (J材uss、.) B饮ent片h.
修订为: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例如甘草拉丁名由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修订为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 2。01地0版黄药的典拉-丁中名药由材R、a饮di片x
Rehmanniae改为Rehmanniae Radix。
2010版药典-中药材、饮片
▪ 炮制品 ▪ 附子: ▪ 原标准: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aeparata ▪ 修订为: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 川乌Aconiti Radix ▪ 制川乌Aconiti Radix Praeparata ▪ 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 ▪ 制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 Praeparata
▪ 显微鉴别的定义:系指利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 末、解离组织或表面以及含有药材粉末的制剂进行观察, 并根据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相应药材鉴别的一 种方法。
▪ 历史:生药显微鉴别来源于植物解剖学。我国生药显微鉴 别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显微鉴定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结合, 显微鉴定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显微特征不再微小、难以 掌握;现今显微鉴别已成为我国药典药材和中成药鉴别的 重要方法之一。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拟收载品种中医标准修订内容1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及饮片拟收载品种中医标准修订内容1

品名
一枝黄花
丁公藤
丁香
九节菖蒲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 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 腹冷痛,肾虚阳痿。 原无“归经”,今据 开窍化痰,醒脾安神。用于热病 辛,温。归心 增加“归心、胃经 《卫生部颁药品标准 神昏,癫痫,失眠健忘,耳鸣耳 、胃经。 ”。 (中药材第一册)》 聋,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外治 增加。 痈疽疮癣。 辛、微苦, 增加了“归肝、 温;有小毒。 胃经。” 归肝、胃经。 咸,温。归肝 (未改动) 、脾、肾经。 原标准中没有注明归 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胃 经。今据功能主治及 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 临床应用增加。 肿痛,虫蛇咬伤。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 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 膝酸痛。
大蒜
根据《纲目》“入太 阴、阳明”,《本草 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用于痈 辛,温。归脾 增加归经,补“脾 经疏》“入足阳明, 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 、胃、肺经。 、胃、肺经”。 太阴,厥阴经”补之 泻,痢疾。 。 苦、涩,凉。 增加“凉”。 归心、肝经。 因大蓟性凉,故增。 凉血止血。用于衄血,吐血,尿 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肝肾 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 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 骨蒸潮热。
“诸痛痒疮皆出于心 ”并参照《本草求真 》记载“入心、肺” 修订。
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 疮,清肺化痰。用于跌扑伤痛, 外伤出血,吐血衄血,疮疡不 敛,湿疹、湿疮,肺热咳嗽。
八角茴香
辛,温。归肝 、肾、脾、胃 (未改动) 经。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 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 腹冷痛。
八角莲
三白草
-2-
品名 三棱
性味归经修 性味归经修订的部 性味归经修订的理 订后 分 由 辛、苦,平。 (未改动) 归肝、脾经。 苦、寒。有毒 。归肝、胃、 增加归经。 大肠经。 苦、辛,温。 未改动 归肝、肾经。

南沙参工艺规程

南沙参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23901 南沙参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5.1 南沙参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南沙参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南沙参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南沙参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1 各工序收率及物料平衡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材及饮片简易介绍表

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材及饮片简易介绍表

孕妇禁用。不宜与芒硝、 玄明粉同用。
孕妇禁用。
孕妇禁用。
-2-
品名 土荆皮 土鳖虫 大 蓟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醋或酒 浸涂擦,或研末调 涂患处。
注意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杀虫,疗癣,止痒。用于疥癣瘙痒。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大血藤 大豆黄卷 大枣 大青叶 大青盐
大黄
大腹皮 大蒜 大蓟炭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中国药典》2010版中药及饮片简易表
品名 一枝黄花 丁公藤 丁香 九节菖蒲 九里香 九香虫 了哥王
性味归经 辛、苦,凉。归肺、肝经。 辛、温;有小毒。归肝、脾、 胃经。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 辛,温。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喉痹,乳蛾,咽喉 9~15g。 肿痛,疮疖肿毒,风热感冒。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 遂,跌扑肿痛。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 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开窍化痰,醒脾安神。用于热病神昏,癫痫, 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胸闷腹胀,食欲不振; 外治痈疽疮癣。 3~6g,用于配制酒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 剂,内服或外搽。 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1~3g,内服或研末 不宜与郁金同用。 外敷。 1.5~6g。 无
小叶莲 小茴香 小通草 山羊角 山豆根 山麦冬 山柰 山茱萸
2.5~4.5g。 10~15g。 3~6g。 9~1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 3~9g。 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痞块。 9~15g。外用鲜品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 甘、苦,凉。归心、肝经。 适量,捣烂敷患处 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用于肠痈腹痛, 苦,平。归大肠、肝经。 热毒疮疡,经闭,痛经,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9~15g。 。 解表祛暑,清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湿温初 甘,平。归脾、胃、肺经。 起,发热汗少,胸闷脘痞,肢体酸重,小便不 9~15g。 利。 甘,温。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6~15g。 归脾、胃、心经。 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昏, 苦,寒。归心、胃经。 9~15g。 发斑发疹,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1.2~2.5g,或入丸 清热,凉血,明目。用于吐血,尿血,牙龈肿 散用。外用适量, 咸,寒。归心、肾、膀胱经。 痛出血,目赤肿痛,风眼烂弦。 研末擦牙或水化漱 口、洗目。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 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 3~30g;用于泻下 苦,寒。归脾、胃、大肠、 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 不宜久煎。外用适 肝、心包经。 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 量,研末敷于患处 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 。 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 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行气宽中,利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 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 4.5~9g。 小肠经。 利。 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用于痈肿疮疡,疥 9~l5g。 辛,温。归脾、胃、肺经。 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 凉血止血。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 5~10g,多入丸散 苦、涩,凉。归心、肝经。 漏,外伤出血。 服。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行气止痛,活血 散瘀。用于胃 痛,风湿痹痛; (未改动) 外治牙痛,跌扑 肿痛,虫蛇咬伤 。 理气止痛,温中 助阳。用于胃寒 (未改动) 胀痛,肝胃气 痛,肾虚阳痿, 腰膝酸痛。 原功效中“消 炎”属于西医 术语,原“主 治”中的“支 气管炎,肺炎 ……晚期血吸 虫病腹水”属 于西医病名, 故而删除。参 考《广东地标 》规范为中医 习惯用病证名 。
三叉苦
苦,寒。
原标准中归 经阙如。根 据《广东地 增加“归肺 苦,寒。归肺 标》记载及 、心、肝经 、心、肝经。 功效主治特 ”。 点,补充归 经“肺、肝 ”。
三分三
苦、辛, 温;有大毒 。
苦、辛, 苦、辛,温, 温,有大毒 据《中华本 有大毒。归肝 。归肝、肾 草》主治病 、肾、脾、胃 、脾、胃、 症修订 、大肠经。 大肠经。
《中国药典》2010版中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修订表 中国药典》2010版中药材及饮片临床标准修订表
性味归经原 性味归经修订 性味归经修 性味归经修 后 标准 订的部分 订的理由 原标准中没 将“平”性 有归经,根 改为“凉” 据《中华本 性;“微苦 微苦、辛, 辛、苦,凉。 草》及其功 ”改为“苦 平。 归肺、肝经。 效、主治特 ”。增加归 点,补充归 经“肺、肝 经内容,并 ”。 修改性味。 辛、温;有 小毒。归肝 、脾、胃经 。 辛、温;有小 毒。归肝、脾 未改动 、胃经。 功能主治修订 功能主治修订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修订 功能主治原标 功能主治修订后 准 的部分 的理由 原标准 修订后 的部分 疏风清热,抗 菌消炎。用于 感冒,急性咽 喉炎,扁桃体 炎,疮疖肿毒 。 祛风除湿,消 肿止痛。用于 风湿痹痛,半 身不遂,跌扑 肿痛。 温中降逆,补 肾助阳。用于 脾胃虚寒,呃 逆呕吐,食少 吐泻,心腹冷 痛,肾虚阳痿 开窍化痰,醒 脾安神。用于 热病神昏,癫 痫,神经官能 症,耳鸣耳 聋,胸闷腹 胀,食欲不 清热解毒,疏散 风热。用于喉 痹,乳蛾,咽喉 肿痛,疮疖肿 毒,风热感冒。 功效按中医术 语规范。主治 增加“喉痹, 乳蛾”,删去 西医病名 。 规范功能主治 表述,删去西 医病名,突出 9~15g。 本品外解内清 的药用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沙参
Nanshashen
ADENoPHoRAE RADIX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 a stricta Miq.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O.8~3cm。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

顶端具1或2个根茎。

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气微,味微甘。

【鉴别】 (1)本品粉末灰黄色。

木栓石细胞类长方形、长条形、类椭圆形、类多边形,长18~155gm,宽18~61μm,有的垂周壁连珠状增厚。

有节乳管常连接成网状。

菊糖结晶扇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2)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热10分钟,滤过。

取滤液2ml,加5%a-萘酚乙醇溶液2~3滴,摇匀,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O.5ml,两液接界处即显紫红色环。

另取滤液2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

(3)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南沙参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药材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1:2滴)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磷钼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5.0%(附录ⅨH 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6.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O%(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O%。

饮片
【炮制】除去根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

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用法与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