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 (1)
《采薇》教案一等奖

《采薇》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采薇》,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并能够正确朗读诗歌。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采薇》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课题:“《采薇》教案一等奖”,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你们对古代诗歌了解多少?你们觉得古代诗歌有什么特点?2.学习诗歌(15分钟)教师将《采薇》的课文投影到课堂上,逐行诵读诗歌,并解读其中的生词和意境。
然后,让学生跟读,并检查他们的发音和抑扬顿挫。
最后,教师用教材上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意(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1)诗歌的题目叫《采薇》,你们觉得有什么含义?2)诗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怎样的气氛和情感?3)诗人通过描写这个场景,想要表达什么感情?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回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说明。
4.朗诵与表演(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诵《采薇》,分组进行表演。
每个角色都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情感的表达和形象的塑造。
教师在表演结束后给予点评和鼓励。
5.创作活动(20分钟)教师让学生以《采薇》为题材,自由创作一首小诗。
要求学生使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完成后,交流彼此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6.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1)你们觉得《采薇》中的意境和情感对你们有什么启示?2)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和感受?3)你们觉得古代诗歌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程度,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和创作活动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作品质量。
《采薇》优质课一等奖

莫:同“暮”。
•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靡:无
。 猃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族时称“戎”
或“狄” 。
遑:暇,空闲。
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 “居”, 坐 ;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跪 。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柔:柔嫩的样子。
小结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
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 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 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当堂检测
重章叠句 赋兴手法
壹
(1-3)
思归
细节描写 起兴手法
贰 (4-5)
战争场面
对比 反衬 情景交融
叁 (6)
归途中悲伤痛苦心情
链接高考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
岑参
勤王敢道迟, 私向梦中归。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 怎样的作用?
答:
• 尾联表达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的之情,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 情。尽力王事征战边关,怎么敢在路途中迟慢,思念家乡只能私 下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
•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 忧心烈烈忧心,烈载烈:饥忧心载如渴焚。。
•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载。:又。
聘:问。
戌: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
使:指使,委托。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阳:阴历十月
• 忧心盬孔:疚休止,我行不来。
高中采薇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采薇》的背景和作者;2.掌握《采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3.提升学生的中文阅读与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采薇》的文化背景和作者刘邦;2.理解《采薇》的诗意表达和意境;3.分析《采薇》的艺术特点和传达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师准备《采薇》教材或教师提供《采薇》的诗歌内容;2.多媒体设备:电子屏幕或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开始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例如:“你们是否听说过《采薇》这首诗歌?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采薇》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2.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教师可简要介绍《采薇》的作者刘邦以及中国春秋时期的背景,使学生对诗歌的产生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初步了解。
3.诗歌解读(20分钟)教师将逐行引导学生阅读《采薇》的文字,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采薇》中的“息我言兮”、“采其蕨兮”、“醉以流水兮”等诗句的含义。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4.诗歌鉴赏(2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古代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采薇》的艺术特点和诗意表达。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练习(2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采薇》相关的练习,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以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采薇》的总结性问题,并提供一些反思的思考题。
例如,“你们对《采薇》有什么新的认识?”或者“你们觉得古代诗歌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学生进一步研究《采薇》相关的内容,例如,了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或者深入探讨诗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讨论、练习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估学生对《采薇》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品读字里行间的哀伤——《采薇》教学设计(一)【学情文本定位】《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对《采薇》一诗的学习要求为:熟读;明确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最后一章的内容、写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
此前,学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两首》的学习中习得:背诵并写一段赏析文字;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与文章内容的对比中体会《木瓜》一诗的情感。
同时,学生已在本课《氓》一诗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赋、比这两种表现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对诗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难事。
依托已有知识和阅读经验,学生对诗经“六艺”的基本概念也比较清楚,诗歌整体内容的梳理也将比较轻松。
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的,仍是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易产生困惑的问题,《采薇》尤为如此。
《采薇》虽然选自《小雅》,但风格上更接近《国风》,很有民歌的特色。
对其进行指导鉴赏,能够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体会到其中传达出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质朴的情感所采用的简约而隽永的传情达意的方式。
从课文内容出发,更好地进入情境,可以体会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走入人物心灵深处,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文学文本的教育审美价值。
【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采薇》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引导现代人关注内心世界 ,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摆脱浮躁和焦虑。
重视精神生活
鼓励现代人更加重视精神 生活,追求心灵的满足和 成长。
回归自然与简单
倡导现代人回归自然,追 求简单的生活方式,避免 过度物质化和功利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采薇》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田园诗歌的复兴
01
激发了现代文学中田园诗歌的创作热情,推动田园诗歌的复兴
与发展。
情感表达的细腻化
02
对现代文学在情感表达方面产生影响,促使文学创作者更加注
重情感的细腻刻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3
《采薇》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创新思路。
《采薇》对现代人的生活态度的影响
02
《采薇》的内容与主题
《采薇》的诗歌内容
01
《采薇》是一首写军人思乡之情 的诗歌,描述了军人因战争不能 回家,只能在战场和思念中度过 时光的痛苦心情。
02
诗歌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战争 场景和人物内心感受,生动地展 现了军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采薇》的主题思想
《采薇》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战争的 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家人和 故乡的思念之情。
《采薇》以其对战争和和平的 深刻思考,以及对士兵和人民 苦难的同情,成为了中国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
《采薇》的创作背景
《采薇》创作于西周时期,正值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的时期。
诗歌描绘了一位士兵在战争中的苦难和思乡之情,反映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 民的不幸。
诗歌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表达了对那一时期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苦 难的同情。
2024版《采薇》教案一等奖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 课程评价与反思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Chapter
2024/1/29
3
《采薇》背景介绍
《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中的一篇,属于 雅颂之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4
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计划
2024/1/29
自我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
成长计划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 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也可以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和借 鉴。
指导与排练 教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析、表演技巧等方面的指 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和表达情感。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
表演与评估
3
安排表演时间和地点,邀请师生观看。表演结束 后,组织评委和观众对表演进行点评和打分,评 选出优秀表演团队和个人。
2024/1/29
21
分组讨论会组织及成果展示
分组讨论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讨论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强化实践与运用
通过仿写、创作等实践活 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 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文 学素养。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2024/1/29
7
文本内容概述
采薇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采薇一等奖教案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方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创新教育理念所取代。
在这个时代,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激励者和导师的角色。
本教案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计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采薇”的意义和特点。
2.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采薇》的文本分析。
2. 学生个人解读和分析《采薇》的内涵。
3. 小组合作,完成关于《采薇》的创作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简要的介绍,引起学生对《采薇》的兴趣。
2. 诗歌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采薇》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从表面的文字中感知作者的深层意图,并与自身观察和体验联系起来。
3. 学生个人解读(15分钟)学生个别思考并书写自己对《采薇》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尽量展开思维,以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诗歌的意义。
4. 学生讨论与交流(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各自的解读和理解。
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批判性思考,从不同视角寻找更多的解释。
5. 小组任务(30分钟)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解读和理解,创作一篇关于《采薇》的短文或演讲稿。
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的表达方式,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6. 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各自的创作思路和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意义。
四、扩展活动:1. 借助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诗歌分析和理解。
2. 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户外采集薇草,通过实践感受《采薇》的内涵。
3. 继续探索古代诗词的美,扩展到其他经典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 (1)

附件
《采薇》课程内容.docx 《采薇》教学设计.docx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采薇.flv
拓展延伸
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理清关系,明确结构
第一部分:一至三章,写 采薇 ,表现 军营生活——? 第二部分:四至五章,写 战争 ,描写 战争场面——? 第三部分:文章末章,写 归乡 ,抒写 回乡感受——?
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三、议一议,评一评——体悟情感,领会手法。
一、痛苦 思念 二、不满 自豪 三、乐悲 忧伤
战事频繁 生活艰苦
第三组:男女合对 女合:溯洄从之,男合:道阻且长。 女合:溯洄从之,男合:道阻且跻。 女合:溯洄从之,男合:道阻且右。
课堂小结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一大语言特色。所谓重章叠句,是指全篇各 章或部分章节的结构和语 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 章与章 之间个别句子相应重叠,而其他句子之间结构相 同。其作用 在于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渲 染气氛,加深情感。
采薇采薇,薇已发芽! 采薇采薇,薇已长大!
采薇采薇,薇已老啦! 走过了冬,淌过了夏。 猃狁几时灭? 何时能回家! 王事靡盬,无人能作答!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四牡业业,戎车既驾。象弭鱼
服,精兵良甲。一月三捷,猃 狁终击垮!豪情满怀,待 到家,定把我军 夸!
路泥泞,伴雪花!归心箭,实难达!猛 举首,古柳 依旧,脱了绿装,穿上冰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
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
风,吹不去心中的古典……
谢谢指导!
采薇
文本欣赏
(一)朗读前三章,思考:
1.诗歌前三章体现了《诗经》形式上 的哪个特点?
重章叠句
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即 乐曲奏一遍为一章。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 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2.这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只在关 键处更换了个别字句,那么从这些改换 的字句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信息?
戍边延时,乡情日重,痛苦日深。
3.运用重章叠句,有什么好处?
(二)朗读四五章
如果说前三章我们读出了戍卒的痛苦, 那么这两章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 别有深意。”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试作赏 析并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词话》中评论”昔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拓展延伸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
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
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