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季养生 版
【中医】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讲座1️⃣ 春季养生:疏肝理气,调和阴阳春季,万物复苏,人体阳气渐升,是调养肝脏、促进气血生发的最佳时机。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与肝相应,因此春季养生重在疏肝理气,调和阴阳。
饮食调养:宜食清淡、甘温之品,如菠菜、荠菜、韭菜等,以助阳气升发,同时避免过于酸涩的食物,以免收敛肝气。
起居调适:晚睡早起,与鸡鸣相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顺应春季生发之气。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赏花、听音乐等方式陶冶情操,疏肝解郁。
2️⃣ 夏季养生:清热解暑,养心安神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旺盛,易耗伤津液,是调养心脏、清热解暑的关键时期。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与心相应,因此夏季养生重在清热解暑,养心安神。
饮食调养: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如西瓜、绿豆、冬瓜等,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同时,适量补充盐分,以防出汗过多导致电解质紊乱。
起居调适:适当午睡,以养阴气,避免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或活动,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以防感冒。
情志调节: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阅读、冥想等方式静心安神。
3️⃣ 秋季养生:滋阴润燥,润肺养肺秋季,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长,是调养肺脏、滋阴润燥的重要时期。
中医认为,秋季属金,与肺相应,因此秋季养生重在滋阴润燥,润肺养肺。
饮食调养:宜食滋润、生津之品,如梨、百合、银耳等,以润肺止咳,滋阴润燥。
同时,减少辛辣、油腻食物,以防助火伤阴。
起居调适:早睡早起,与鸡同鸣,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登山、散步等,以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同时,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
情志调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悲伤、忧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欣赏秋景、练习书法等方式陶冶情操,润肺养心。
4️⃣ 冬季养生:温阳散寒,补肾固本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藏,阴气盛极,是调养肾脏、温阳散寒的最佳时机。
中医认为,冬季属水,与肾相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温阳散寒,补肾固本。
中医四季养生PPT课件

.
25
早春:阴寒渐退,郊外阳光初发,乍暖还寒。根据祖国 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 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 而且其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另外还可适当吃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 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 趋活跃的需要。此时宜少吃寒性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 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四季与中医养生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智者之养生,必顺四 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 柔。”
“顺四时而适寒暑”,是四季养生的纲要,具体 说来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23
“春夏养阳”:是说,春夏之季,自然界阳气升 发,万物生机盎然。这时,人们应该充分保护 体内的阳气,使之充沛、旺盛,对于一切耗伤 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注意避免。
.
31
注意事项 首先要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安排一定的午睡时 间; 其次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因为氧气减 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的 发生; 其三加强锻炼:清晨信步漫行,做操、跑步、打 太极拳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增强心脏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和脑部供血,大大减轻或消除春困。
.
.
15
走出亚健康
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中医养生
.
16
中医四季养生
中医养生法: 气功、运动、情志、起居、饮食、药物调养等 中医养生优点: 发动人体自身天然的原动力,汲取天然动植物 之精华来调养机体,增强体质,防病抗衰,延 年益寿,以享天年。
.
17
四季与身体变化关系
春季是万物推陈出新,草木萌芽百花齐放的时节,自
中医四季养生课件

保持水分:多喝水, 避免中暑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 情绪波动,保持心态 平和
夏季饮食推荐
01
多吃清淡食物,如蔬 菜、水果、豆类等
02
少吃油腻、辛辣、 煎炸等食物
03
多喝水,保持身体 水分平衡
04
适量食用绿豆、薏米 等清热解暑的食物
夏季锻炼建议
01
相克:金克木、 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养生原则:根据 五行相生相克原 理,调整饮食、 作息、运动等方 面,以达到养生 保健的目的。
2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要点
饮食调理:多吃新鲜 蔬菜和水果,少吃油 腻、辛辣、生冷食物
运动锻炼:适当增加 户外活动,如散步、
慢跑、太极拳等
精神调养:保持心情 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感谢观看
汇报人:刀客特万
秋季饮食推荐
多吃蔬菜水果, 如苹果、梨、 葡萄等
适量食用坚果, 如核桃、杏仁、 腰果等
适量食用肉类, 如鸡肉、鱼肉、 牛肉等
适量食用豆类, 如黄豆、绿豆、 红豆等
适量食用粗粮, 如燕麦、玉米、 小米等
适量食用菌类, 如香菇、金针 菇、木耳等
秋季锻炼建议
慢跑:增强心肺 功能,提高免疫
力
瑜伽:放松身心, 缓解压力
过大
睡眠调整:保证充足 的睡眠,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春季饮食推荐
清淡饮食:多
1 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辛 辣食物
养肝护肝:
2 多吃枸杞、 菊花、山楂 等养肝食物
润肺止咳:
3 多吃梨、枇 杷、百合等 润肺食物
增强免疫力:
4 多吃大蒜、生 姜、洋葱等增 强免疫力食物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

总之,人体之气与自然界之气是相通的,养生也要遵循这种变化,使生命活动与自然同步。“借自然之力,养生 命之体”,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天人相应”的境界。
第三部分
四季养生与脏腑的关系
春天是万物往上升的时候,夏天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时候,到了秋天万物开始收获,冬天是万物开始藏的时候。这就构成 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四季养生与脏腑的关系
1 、肝主春
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
春天人的血液循环加快,营养消耗增加,而血流量的调 节,营养的吸收、消化和供给,均与肝脏有关。所以在 春季要加强肝脏的保健,保持情绪乐观,不大悲大喜或 者暴怒。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适应自然 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另外,春季也能使肝气过旺,内火上升,这对脾胃会产 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还要加强脾 胃的调节与保养。
四季养生的机理
一年四季,大自然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天 是万物往上升的时候,夏天是万物开始生长的时候,到了 秋天万物开始收获,冬天是万物开始藏的时候。这就构成 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春生,指发生、生长、生机。夏长,指大多数生物在夏令 生长茂盛,生长较快,春夏,阳气上升。秋收,是指一切 生物在秋令生机收敛、阳气收敛、水分收敛、活动收敛。 冬藏,是指一切生物在冬令阳气闭藏、精华闭藏、生机闭 藏,活动减少或停止而进行冬眠。
秋
是指一切生物在秋令生机收敛、阳气收敛、水分收
收
中医药四季养生知识

中医药四季养生知识一月:养肾防寒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
人们在经过(春、夏、秋、冬)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
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荐食疗:当归枸杞炖羊肉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
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
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
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二月:阳气生发适当春捂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
“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
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总结

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总结中医四季养生知识总结导言:中医养生注重顺应自然,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等方面的习惯,以达到保健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生知识出发,详细介绍中医对于每个季节养生的要点和方法。
第一部分:春季养生1. 春季气候特点:春天阳气逐渐升发,气温回升,昼夜温差大。
2. 饮食调理:-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芦笋、菠菜等。
-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等。
- 宜多喝温开水或淡茶水。
3. 起居调理:-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
-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运动调理:- 多参与户外活动,如散步、晨跑等。
- 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第二部分:夏季养生1. 夏季气候特点:夏天阳气旺盛,气温高,湿度大。
2. 饮食调理:-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黄瓜、西瓜、草莓等。
- 忌食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 宜多喝凉开水、绿豆汤等清凉饮品。
3. 起居调理:-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阳光下。
4. 运动调理:- 避免在中午和下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进行剧烈运动。
- 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适量运动,如游泳、打太极球等。
第三部分:秋季养生1. 秋季气候特点:秋天阳气渐收,气温适宜,干燥少雨。
2. 饮食调理:- 多吃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
- 忌食辛辣和油腻食物。
- 宜多喝温热的饮品,如红枣水、菊花茶等。
3. 起居调理:-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当使用加湿器。
4. 运动调理:- 可选择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
- 避免剧烈运动过度消耗体力。
第四部分:冬季养生1. 冬季气候特点:冬天阳气收藏,气温低,干燥寒冷。
2. 饮食调理:- 多吃温热的食物,如姜、蒜、羊肉等。
- 忌食生冷和寒凉性食物。
- 宜多喝温开水、姜汤等暖身饮品。
3. 起居调理:-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
- 居住环境适当加湿,并保持通风良好。
中医四季养生

中医四季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着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
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
此时,人应该早睡早起,披开头发,使形体舒缓,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
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中医四季养生

中医四季养生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人体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人体养生一定要注意从春季开始。
“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中医将食品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进五脏,也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鸡心。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
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春季养肝穴位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1、大敦穴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
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口腔溃疡等症,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
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饮食调养[养肝为先] 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
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增甘少酸,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山药也是春季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
多吃蔬菜春季可多吃些野菜。
汤以清淡、味鲜为宜。
多喝粥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
饮食中还要多补充优质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如鸡蛋、鱼类、牛肉、鸡肉和豆制品等。
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
[早睡早起]衣服宜渐减,衣着宜“下厚上薄”,体质虚弱的人要特别注意背部保暖。
[早起伸懒腰]散步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不宜在饭后立即出行;老年人不宜空腹散步;坚持每周散步3 次,每次45~60 分钟;散步时衣着要宽松;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步行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四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
春天,五行属木,对应人体器官是肝脏,应多吃辣的食物,少喝果汁。
一年四季春为首,五脏春季肝当令。
故此,四时养生,要特别抓紧春天生发季节的肝脏养生。
按照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所以,在春季养生,我们就要紧紧抓住以养肝为主线,春季养肝是纲,用适当的中医养生方法,抓住春季养肝,维护和加强人本机体阴阳平衡,从而真正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壮目的。
春天气机升发,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过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春天我们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如生地、白芍、当归、枸杞、柴胡、麦芽等中药组成的方剂。
另一方面,由于春天气温渐热,肝气升发,肝开窍,天目又主藏血,所以春天我们还易患与肝气有关的疾病,如:俗称“红眼病”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等,由于血热所致的湿疹、牛皮癣在这个时候也常常发作加重。
老人们经常会在春天时提醒年轻人“春捂秋冻”这句谚语,这是因为在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在体内运行,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阳气升发,气血渐行于外,毛孔渐开,在欲开未开之时,由于“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这个时候只有捂着点,才能有利于毛孔的自然开放,从而保持肝气气血的舒畅,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春季养生小常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太冲穴”。
中医认为春季木旺肝火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脾气大容易发火。
胆红素高是西医的说法,在中医里面,就是木旺肝气盛。
有一个穴位可以缓解,在脚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头交汇处,有一个穴位叫太冲穴,早晚穴位这个穴位可以平肝气,舒郁结。
不仅春季可以自己经常按摩,日常工作被老板训了、生活遇到不平事了,都可以按摩这个太冲穴。
只要常持逢事遇物心情舒朗的养生观,其实养生的根本目的也就达到了。
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
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它不利地阳气升发。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夏天,五行属火,对应的人体器官是心脏,应该多补充水和盐分。
夏天阳热已盛,万物繁茂。
中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
夏天我们的气血都走到了体表,毛孔开张,因而汗出较多,以利暑热的排出。
这时千万不可过于贪图凉快,使毛孔闭塞,汗液不畅,暑热内闭不能外泄,轻则感冒不适,重则暑热内迫心包,致神昏谵语,变证多端。
夏天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为好,以不热为度,并且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
在夏天的时候,理应要保持情结的平稳,不要使情志过激,以保持心神的饱满。
?如果暑热过盛,汗出过多,容易损伤心气,导致胸闷,心慌等心气不足症状。
可服用生脉饮,方用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参补养心气、麦冬清心养阴、五味子固摄心气,以益气养心,生津止渴。
亦可用黄芪、生石膏为方,黄芪补气升阳,生石膏清热解暑生津。
以补气清暑。
夏天一定要多喝水,要主动喝水,及时补充盐分,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这点。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
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
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
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
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夏季出游,因日晒而导致皮肤瘙痒、干疼时,可涂少量肤轻松等软膏,不要用热水烫洗,也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秋三月,此为容平。
”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应该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
秋天,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宜早睡早起,收敛阳气,以使意志安宁清净,收神气敛,同时秋季主收,要收敛自己的神气,不要使神志外驰,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
树木因此枯黄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
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
此时适宜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
老年人津液不足,容易出现肺燥伤津、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表现,应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贝母粥等。
百合,麦冬,黄精,玉竹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吃点秋梨膏,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可生津止渴,梨得秋气最重,入肺经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它可以有助于你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所以建议大家秋天的时候,要用一点秋梨膏。
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节约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
如果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若不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就容易患病,使旧病复发。
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同时起床时不宜过急,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秋天气候干燥,皮肤内的水分蒸发快,易使人出现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应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
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百病"。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做早操、慢跑、冷水浴等,可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秋季各种瓜果大量上市,人们适量食用瓜果,摄取多种维生素等,有利于秋季养生。
“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
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气血内收,运行于内,这时我们
不要过分的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待日出而活动。
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天内,安静自若,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
再一个,中医说“恐”伤肾,“恐”则气下,我们常听说一句话,“吓地屁滚尿流”,就是因为“恐”则气下的原故,所以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不要有恐惧感,这样损伤肾气不利于肾气的闭藏。
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冬季这个藏的季节,我们可顺势而为,适当地补养肾精,女性可服用一些补肾养血之品,如阿胶、当归、枸杞、核桃仁等等,特别是到了更年期的妇女,在冬季更要重视补养肾精。
男性肾气弱者,冬季可服鹿茸、枸杞、核桃仁、龟板等,也可服用一些成药,常见的有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冬天也可以多吃点羊肉,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益精气、疗虚劳、补肺肾气、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之效。
唐人虚诜所着的《本草食疗》中,更记载着“凡味与羊肉同煮,皆可补也。
”羊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多种营养物质,其实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材,对于患肺结核、咳嗽、气管炎、哮喘、贫血的人,特别具有益处。
向大家推荐羊肉罗卜汤,其中羊肉温补,萝卜健脾理气,合用则补而不腻、补而不滞。
但同时也要提醒大家,补养肾精的药虽好、羊肉虽然好吃,但也不是百无禁忌,凡外感时邪,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腺发炎;或内有宿热者忌服。
此外.羊肉性偏温热,因此火热亢盛,如:牙痛、咽痛、便秘、痰黄、尿痛;或湿热内蕴,如:腹泻黏稠腥臭、痢疾、小便不畅等诸症均忌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违背了春天的养生法则,肝气不能生发,则肝气内伤,肝伤则木病不能生火,故于夏令火旺之时易生寒病,夏天人就不能很好的长养。
违背了夏天的养生法则,心气不能长养,则心气内虚,暑热内乘,到了秋天就容易生疟病,而致秋不能收成,冬天易生重病。
违背了秋天的养生法则,肺气不能顺利内收,肺失所养则伤肺,肺伤则金不生水,故当冬令之时易致肾虚泻泄,冬天不能藏精。
违背了冬天的养生法则,则肾不能藏精,肾气内伤来年春天肝木失其所生,肝藏血主筋,肝气虚不能养筋则易生痿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