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钻井取心卡层方法探讨_岳志鹏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

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PDC钻头钻井过程中的岩性描述归位包括对钻屑、岩心和录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确定岩石的组成、成分和性质。
这些信息对于合理评价和解释地层结构、地层属性和储层特征至关重要。
钻屑是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碎屑颗粒。
通过对钻屑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岩石的类型、颗粒大小、组合以及可能的成因。
岩屑的形状、颜色、含矿物质的特征和含油气的特征等都可以通过显微观察和光学显微镜分析来确定。
岩心是通过钻井操作中获取的实际岩石样品。
岩心的获取通常是通过旋转钻头切割岩层并将样品带回井口。
岩心样品是研究岩石组成和结构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岩心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岩石薄片观测和特殊测试,可以确定岩石的性质、岩相以及可能的油气储集情况。
录井数据是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在井中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层电阻率、自然伽玛辐射值、声波速度、密度等各种物理性质的测量。
录井数据的解释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地层信息,包括岩石成分、大小、渗透性、孔隙度以及含水、含油气的程度。
在钻井过程中,通过综合分析钻屑、岩心和录井数据,可以确定各个岩层的岩性描述归位,包括岩性类型、岩层的厚度、空间分布以及可能的流体含量。
这些信息对于油气勘探评价、储层预测和开发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岩性描述归位的方法包括:2. 岩心描述:对获得的岩心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包括岩石颜色、质地、结构、矿物成分等特征。
岩心的取样和描述通常是在钻井过程中进行的,需要对岩心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和岩石薄片观察等方法来精确确定岩性。
3. 录井数据解释:通过对录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包括地层电阻率、自然伽玛辐射值、声波速度、密度等测量结果,来确定岩性。
通过与已知岩性的对比和归纳,可以将录井数据转化为具体的岩性描述。
4. 综合分析:将钻屑、岩心和录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对各种数据的对比和协调,来确定岩性描述归位。
通过建立地层模型,将不同的解释结果进行匹配和验证,最终得出地层的岩性描述。
PDC钻头在高渗砂岩层钻进时卡钻分析与预防

(3)轨 迹 因 素 ,卡 钻 井 段 轨 迹 及 上 部 200m 井 段 ,均 采 取 复 合 钻 井 方 式 钻 进 ,复 合 钻 井 增 斜 率 2。~3。/100m,满 足轨迹控制 的要求 ,轨迹平滑 ,不是导 致卡钻的原 因,但 由于斜井段较长 ,井斜 40。左右 ,增加 了岩屑的清洁难度 ,易于形成岩屑床 ,卡钻井段测斜数 据 如表 2所示 。
随着石油钻井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 的提高 ,为提 高钻井 的机械钻速 ,95%以上的石油钻井 ,目前均采用 PDC钻头+单弯螺杆钻具+MWD随钻测量系统进行钻 井 施 工 。 由于 定 向井 井 眼轨 迹 及 工 具 特 殊 性 ,钻具 在 井内的受力情况与直井存在较大差异 ,再加上 PDC钻 头的结构特点以及质量等 因素 ,在渗透性砂岩地层 ,尤 其是中等 以上渗透率的粉砂 岩地层 ,PDC钻头在偏 心 力及螺杆高转速工况下 ,外径极易磨损 ,且井壁易形成 虚 泥 饼 ,从 而 会 进 一 步 恶 化 井 下 环境 ,导 致 卡 钻 ,给钻 井 施 工 造 成 复 杂 和 经 济 损 失 。本 文 通 过 对 盘 40-斜 203井卡钻事故 的原 因分析 ,从而找 出卡钻 的主要原
30
西 部探 矿工 程
2016年第 4期
PDC钻 头在 高渗砂岩层钻 进 时卡钻分析 与预 防
于鹏 玺
(中 国石化 西南 石油 工程 有 限公 司 临盘钻 井分 公 司工 程技 术 大 队,山东 临 邑 251500)
摘 要 :目前 国 内石 油钻 井现场 ,普遍 采 用 PDC钻 头+单 弯螺杆钻 具 +MWD随钻 测量施 工 ,来提 高钻 井 效率 ,但 PDC钻 头在 螺杆 钻 具 高转速 .-r- ̄ T钻进 时 ,钻 头轴 向保径 齿磨 损先 于冠 部切 削齿 的磨损 , 尤其是在 高渗透性、高研磨性、粉砂岩钻进 时,PDC钻 头外径磨损速度大大增加 ,井径缩小,钻具环空 间隙减小,且井壁易形成虚泥饼 ,从而会进一步恶化井下环境 ,导致卡钻 ,且极 易发生在上提钻具过程 中。通过对盘40一斜203井卡钻事故的原因分析,从而剖析 出研磨性导致 PDC钻头外径缩小和渗透性 导致的虚泥饼 ,是导致上提钻具时卡钻的主要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 :PDC钻头;螺杆钻具 ;高渗透 高研磨性砂岩 ;虚泥饼 ;定向井卡钻 中 图分 类号 :TE921 文献 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004—5716(2016)04—0030—03
PDC取心钻头井底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PDC取心钻头井底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白玉湖;赵艳玲;王瑞和
【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
【年(卷),期】2003(031)003
【摘要】以一种现场常用的PDC取心钻头为原型,充分考虑排屑槽和切削齿对于井底流动的影响,建立了与实际相接近的PDC取心钻头井底流场的物理模型.运用k-ε两方程模型,采用线性六面体等参单元对取心钻头井底流动空间进行划分,用有限元方法对井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排屑槽和切削齿对PDC取心钻头井底漫流的影响,为合理进行取心钻头的结构设计及水力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校验方法.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白玉湖;赵艳玲;王瑞和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1;TE921+.1
【相关文献】
1.基于Web服务的PDC钻头井底流场分析平台研究 [J], 况雨春;王芳;魏莉鸿;董宗正;罗金武
2.PDC钻头井底水力参数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 [J], 刘照义;张凌峰;王翠姣
3.潜孔钻头井底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J], 黄志强;单代伟;李琴;谭军;杨茂君;刘少彬
4.PDC钻头井底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J], 胡军;杨作峰
5.领眼与扩眼双级PDC钻头井底流场数值模拟 [J], 闫炎;管志川;杨才;阎卫军;耿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使用PDC钻头录井技术的改进探讨

使用PDC钻头录井技术的改进探讨摘要: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发现和评价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地质工作者面临的地质情况愈发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钻探技术的发展,钻井工艺进一步复杂化,只有通过采取有效地录井方法,才能实时、连续地监测井下井场各种信息,推动原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
关键词:录井方法PDC钻头影响录井作为一个具有理论和产业的学科,寻求钻探信息规律、提供全面信息,是录井的永恒主题,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资源。
这里对采用PDC钻头后的录井技术的改进加以探讨。
1、当前油田主要录井技术方法1.1岩屑录井岩石在钻孔内被钻头破碎后,随钻井液带到地面的岩石碎块叫岩屑。
按照一定的间距、一定的顺序时间将岩屑连续收集起来,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分析,恢复地下原始地层剖面的过程叫岩屑录井。
在油田地质勘查过程中,尤其在勘探(精查)阶段,为了提高钻进效率,在没有必要进行钻井取心的井段采用岩屑录井,可以根据岩屑录井适时判断钻遇岩层,进行地层分析对比,确定取心层位。
采用岩屑录井,不仅可以提高钻效,降低钻井成本,还可以弥补由于采用岩心录井(取心)过程中岩心采取率低而无法准确判断地下岩层岩性之不足。
1.2荧光录井荧光录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对肉眼难以鉴别的油气显示,尤其是轻质油,能够及时发现。
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它必须依赖岩屑录井的准确性,还受到现场油气浸、混油等因素的影响。
常规录井中,荧光录井是钻井过程中,发现和判断油气层最为直接的手段。
2、PDC钻头对录井的影响PDc钻头的使用给钻井施工带来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给常规录井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2.1使用PDC钻头对岩屑录井的影响使用PDc钻头给岩屑钻井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岩屑量少,采样困难。
PDc钻头特殊的破岩机理,加之高钻速、高泵压、大排量钻井液的冲刷,使岩屑到达地面时已成粉末状,这就给岩屑采集工作带来了困难,有时甚至采集不到岩屑。
(2)岩屑细碎,岩性识别困难。
PDC钻井取心卡层方法探讨_岳志鹏

上一个整米井深 , m ;
Tn
n 点的钻达时间 , min ;
T n -1
上一个点的钻达时间 , min ;
T0
上一个整米井深的钻达时间 ,
min 。
公式(1)计 算出 的是 每一小 段相 当于 井深 Hn -1至井深 Hn 的平均钻时 , 这种 钻时变化快 , 受到干扰较多 , 尤其是在钻速较快的情况下 ;公式 (2)计算出的是 1 m 的井段分为若干个小段 , 而后 将每一个小段的瞬时钻时换算成 1 m 的钻时再对 每一小段的钻时求平均值得出的“平均钻时” , 这 种钻时变化慢 、抗干扰能力强 , 同时也较能体现出 每一井段的地层可钻性 , 这就是我们实现微钻时 录井的依据所在 。 2 .3 .3 微钻时在实际录井中的特点
在不同使用阶段找出 相对的快钻时 段用于对比 (进行对比时一定要以钻头不同使用阶段的钻时 平均值作为对比参考依据), 需要我们在现场根据 钻头使用的不同阶段进行灵活处理 。
现以 X 511 井为例 , 该井地质设计要求在沙 四上段钻井取心 30 .00 m , 经前期的对比我们预 计取心在井段 3310 .00 ~ 3360 .00 m , 为保证该段 能找 出 钻时 的 砂 、泥 岩 特 征 规 律 , 我 们 从井 深 3250 .00 m开始采用钻时横向比例放大法来绘制 钻时曲线 , 放大比例为 2 倍 ;经上部逐层用放大钻 时曲线和邻井 X 510 井钻时曲线及自然电位曲线 对比 , 预计在 3322 .00 m 进入沙四上段第一套油 层 , 进入 3300 .00 m 后见相对快钻时加强地质循 环 , 作到打一层清一层 , 并逐层落实对比误差 。钻 至3321 .00 m 时 , 钻 时 由 4 .5 min /m 下 降 至 2 .7 mim / m , 我们立即通知井队停钻循环 , 循环 结果气测全烃 0 .12 %上升至 0 .64 %, 其他组分齐 全 , 岩性为灰色油斑粉砂岩 。 经综合分析认为取 心层位已到 , 起钻取心 。 该次取心进尺 8 .34 m 、 心长8 .17 m 、岩心收获率 97 .96 %、获油浸级岩心 3 层 2 .27 m , 油斑级岩心 4 层 3 .64 m , 不含油砂 岩心 2 层 1 .25 m 泥岩岩心 2 层1 .01 m ;取全了第 一套油层的全部岩心资料 , 以后 3 筒心我们采用 同样的方法 , 圆满地完成了该井的取心任务 。 2 .3 微钻时录井法
浅析PDC钻头地质录井措施

浅析PDC钻头地质录井措施【摘要】PDC钻头在地质录井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要,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和地质信息的获取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PDC钻头的特点与优势,然后详细讨论了地质录井过程中PDC钻头的选择原则和使用方法。
还指出了PDC钻头地质录井措施的注意事项,包括钻头的保养和调整等。
通过对PDC钻头地质录井效果的评价,强调了其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PDC钻头地质录井措施的重要性,并展望了PDC钻头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与讨论,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PDC钻头在地质录井中的应用和优势,从而提高钻井效率和地质勘探的准确性。
【关键词】关键词:PDC钻头,地质录井,应用意义,特点,优势,选择原则,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效果评价,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PDC钻头在地质录井中的应用意义PDC钻头(Po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是一种利用多颗金刚石晶体通过高温高压技术固结在硬质合金基体上制成的超硬材料钻头,具有很高的硬度和抗磨损性能。
在地质录井中,PDC钻头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PDC钻头具有良好的钻进效率和稳定性,可以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实现高效快速的钻井作业。
其优异的抗磨损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有效减少了换钻次数和停工时间,提高了钻井效率,降低了钻井成本。
PDC钻头在地质录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钻探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层,包括软岩、硬岩、砂岩等。
PDC钻头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提高了钻井作业的成功率和钻井质量。
PDC钻头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合理选择PDC钻头和优化录井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钻井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井下设备的完好。
PDC钻头在地质录井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可以提高钻井效率和质量,减少钻井成本,还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PDC钻头地质录井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录井卡层方法及PDC钻头条件下的录井应对措施

现场录井卡层方法及PDC钻头条件下的录井应对措施
——章海勇阶段整理
一、主要目的层的卡层方法:
1、刘家沟组底界:棕红色细砂岩、中砂岩为主,无砾石,较致密。
与下覆石千峰组顶部棕红色泥岩的出现及泥浆变红易于区别。
2、石千峰组底界:多为岩屑砂岩,气测值低,地层压力低,但能
出气。
与下覆石盒子组顶部灰绿色、绿灰色的出现易于区别。
3、石盒子组底界:盒8下部多为含砾中—粗砂岩,云母片丰富,
呈“牛毛毡状”。
与下覆山西组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的出现易于区别。
4、山西组底界:以黑色煤及暗色泥岩为主,可见植物化石;见到
煤层即分到山2,煤层以上分到山1。
与下覆太原组顶部灰岩的出现易于区别。
5、太原组底界:以灰岩为顶界,有的井没有灰岩或者灰岩上部有
一段泥岩,很硬;要么变成硅质泥岩、云质泥岩或灰质泥岩。
与下覆本溪组厚煤层的出现易于区别。
6、本溪组底界:厚煤层的顶部即为本溪组开始;底部铁铝质泥岩
或铝土质泥岩与下覆马家沟组白云岩的出现易于区别。
采用百格盒,岩屑描述时注意干湿结合,重点观察颜色及粒度的变化。
纵向对比时要学会找共同点和差异点,及时总结,并结合邻井与设计采用厚度进行对比。
深井PDC钻头应用条件下的录井技术探讨

深井PDC钻头应用条件下的录井技术探讨时间:2003-5-19 18:20:24 来源: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作者:惠卓雄阅读549次录井技术是油田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发现油气藏、评价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
随着勘探的深入,油田所面对的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深井(井深大于3500m)的钻探越来越多,解决深井录井技术难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深井石油地质的特点及录井技术难点1.1深井石油地质的特点λ深井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层地层老,为中生界K、J、T、P地层以及古生界C、O、∈地层。
油藏埋藏深,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
λλ储层类型多,常见有砂岩储层以及碳酸盐岩储层。
油质类型丰富,具有天然气、凝析油、轻质油、中质油等类型。
λλ深井间距远,井间地层对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λ深井钻井工艺特殊。
1.2深井录井技术的难点深井石油地质的特点,导致深井岩屑录井剖面符合率低,为发现和评价油气藏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因素。
归纳起来,深井录井工作存在以下难点:1)深井井深大、井壁不规则使得岩屑上返时间长造成岩屑变的细小混杂。
2)深井大量使用PDC钻头岩屑变的细小使捞取砂样困难有时甚至捞取不到。
3)由于深井岩屑细小、磨蚀度大、样品混杂,代表性岩屑难以确定,岩性归位困难,致使常规观察、描述困难,岩性鉴定不准,描述准确性降低。
4)主要目的层段存在大段轻质油、凝析油,岩屑在井眼中冲洗、长时间浸泡,油气散失严重,肉眼确定油气显示较难。
5)井深大,迟到时间长,造成气测显示值偏低,及时发现油气显示难度增大。
2、深井岩性识别深井钻探中,由于钻头类型特殊、工艺技术复杂、井下情况多变,常规岩屑录井和油气层录井的方法、技术已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
因此,为了提高深井录井的准确性,必须进行新的录井方法和技术研究。
2.1提高岩屑迟到时间准确性不同粒径的岩屑在钻井液排量、岩屑密度与钻井液密度差、钻井液视粘度等因素影响下,岩屑在井眼中具有不同的上返速度,即迟到时间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不同使用阶段找出 相对的快钻时 段用于对比 (进行对比时一定要以钻头不同使用阶段的钻时 平均值作为对比参考依据), 需要我们在现场根据 钻头使用的不同阶段进行灵活处理 。
现以 X 511 井为例 , 该井地质设计要求在沙 四上段钻井取心 30 .00 m , 经前期的对比我们预 计取心在井段 3310 .00 ~ 3360 .00 m , 为保证该段 能找 出 钻时 的 砂 、泥 岩 特 征 规 律 , 我 们 从井 深 3250 .00 m开始采用钻时横向比例放大法来绘制 钻时曲线 , 放大比例为 2 倍 ;经上部逐层用放大钻 时曲线和邻井 X 510 井钻时曲线及自然电位曲线 对比 , 预计在 3322 .00 m 进入沙四上段第一套油 层 , 进入 3300 .00 m 后见相对快钻时加强地质循 环 , 作到打一层清一层 , 并逐层落实对比误差 。钻 至3321 .00 m 时 , 钻 时 由 4 .5 min /m 下 降 至 2 .7 mim / m , 我们立即通知井队停钻循环 , 循环 结果气测全烃 0 .12 %上升至 0 .64 %, 其他组分齐 全 , 岩性为灰色油斑粉砂岩 。 经综合分析认为取 心层位已到 , 起钻取心 。 该次取心进尺 8 .34 m 、 心长8 .17 m 、岩心收获率 97 .96 %、获油浸级岩心 3 层 2 .27 m , 油斑级岩心 4 层 3 .64 m , 不含油砂 岩心 2 层 1 .25 m 泥岩岩心 2 层1 .01 m ;取全了第 一套油层的全部岩心资料 , 以后 3 筒心我们采用 同样的方法 , 圆满地完成了该井的取心任务 。 2 .3 微钻时录井法
PDC 钻头钻速 快 , 钻时可辨性差 , 用传统的 1 .0 m 为单位来记录钻时已不能满足 PDC 钻头 使用井地层对比及卡取心层位的需要 。为此 , 我 们在现场结合综合录井仪的钻时录井间距可以缩 小的功能经多井探索及研究 , 总结出该方法 。 2 .3 .1 微钻时录井
微钻时录 井实际上是一 种微间距录 井的方 法 。“微间距录井”是相对于普通录井的常规采样 间隔而言的 。 他的采样间隔比普通的录井间隔加 密了十几倍乃至上百倍 。 通过先进的录井设备实 现的微钻时录井 , 数据量十分庞大 , 但是其现场数
针对 PDC 钻头使用井的钻时曲线砂泥岩特 征不明显的特点 , 我们现场采取了横向放大钻时 曲线比例的方法 , 由原来 的 1 mm 代表 1 min 的 比例放大为 2 mm 代表 1 min , 当然根据录井的需 要还可以任意选择放大比例 。 通过这种方法 , 增 强了钻时曲线在横向幅度上显示的直观性 , 钻时 曲线的砂泥岩特征相对明显一些 , 其横向对比价 值有 所 提 高 , 图 1 是 S 549 井 2 810 .00 ~ 2835 .00 m 钻时曲线横向比例放大对比实例 。
关键词 PDC 钻头 录井 比例放大 微钻时 取心层位 钻压
0 引言
近年来 , 随着钻井工艺的不断发展 , PDC 钻 头在各类探井及滚动井中大力推广使用 , 由其所 带来的高钻速 、高时效 , 在大大降低钻井成本的同
刀翼 PDC 钻头 , 中软 ~ 中硬地层可 使用六刀翼 PDC 钻头 。
1 PDC 钻头的特点
使用范围广 。 针对地层而言 , 不同硬度的地 层可采用不同的钻头设计 , 如较硬地层可使用八
泡时间 , 可有效地保护油气层 ;同时 PDC 钻头属 本体短齿钻头 , 在钻进过程中可避免因掉牙轮而 造成井下事故 。两类钻头时效分析见表 1 。
PDC 钻头破碎 岩石能力强 , 钻速快 , 钻时均 匀 , 岩屑细碎 。 钻时(机械钻速)分析见表 2 。 从 表中 8 口井 PDC 钻头与三牙轮钻头平均机械钻 速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 其时效相差 3 ~ 5 倍 , 故使 用 PDC 钻头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
使用周期长 。 一般一只 PDC 钻头在井下正 常的使用周期是普通三牙轮钻头的 3 倍以上 , 从 而大大缩短了建井周期 , 缩短了油层的钻井液浸
时加快 了油田的勘探 进度 。 但随之 而来的问题 是 , 由于 PDC 钻头破碎岩石是以研磨为主 , 造成 岩屑细碎 , 砂泥岩钻时可辨性变差 , 导致油气层现 场发现率和剖面符合率随之降低 。 由于钻时的可 参考性变差 , 也给钻井取心层位卡定工作带来了 巨大的困难 。 面对上述挑战 , 作为录井工作者不 能观望等待 , 我们必须着手进行研究 , 探索新的录 井方法和手段 , 强化现场各项资料的综合分析判 断能力 。
上一个整米井深 , m ;
Tn
n 点的钻达时间 , min ;
T n -1
上一个点的钻达时间 , min ;
T0
上一个整米井深的钻达时间 ,
min 。
公式(1)计 算出 的是 每一小 段相 当于 井深 Hn -1至井深 Hn 的平均钻时 , 这种 钻时变化快 , 受到干扰较多 , 尤其是在钻速较快的情况下 ;公式 (2)计算出的是 1 m 的井段分为若干个小段 , 而后 将每一个小段的瞬时钻时换算成 1 m 的钻时再对 每一小段的钻时求平均值得出的“平均钻时” , 这 种钻时变化慢 、抗干扰能力强 , 同时也较能体现出 每一井段的地层可钻性 , 这就是我们实现微钻时 录井的依据所在 。 2 .3 .3 微钻时在实际录井中的特点
· 30 · 录 井 工 程 2004 年 12 月 ·解释评价·
PDC 钻 井 取 心 卡 层 方 法 探 讨
岳志鹏①* 田 荣① 曾 俊① 邱宇航① 陈 斌②
(①滇黔桂石油勘探局钻探一公司地质大队 ;②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地研所)
· 3 2 · 录 井 工 程 2004 年 12 月
据的应用价值也在随着原始数据的增加而增大 。
2 .3 .2 微钻时录井的原理
根据上述基本概念 , 我们知道微钻时并不是
指那些数值很小的钻时 , 他是指在微间距下得出
的钻时 。为了便于使用这些“微钻时” , 通常要把
摘 要
岳志鹏 , 田荣 , 曾俊 , 邱宇航 , 陈斌 .PDC 钻井取心卡层方法探讨 .录井工程 , 2004, 15(4):30~ 33, 65 针对 PDC 钻井取心卡层的难点 , 该文建议采用钻时横向比例 放大 、微钻时 等方法 , 这 些方法都 是多年 现
场录井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 他们是借助综合录井 仪来实施的 。 文章 结合实例 , 对上述 方法的特 点及应用效 果 进行了介绍 , 以数据对比的方式阐明了 PDC 钻头的特点及应用的趋势 。
他换算成相当于 1 m 时的钻时 , 钻时公式如下 : ROPn =(Tn -T n -1)/(H n -Hn -1) (1)
ROPn =(T n -T 0)/(H n -H0) (2)
式中 ROPn Hn
钻时 , min / m ; n 点的井深 , m ;
Hn -1
上一个点的井深 , m ;
H0
出砂岩钻时线和泥岩钻时线 , 帮助判断 、分析其他 过渡岩性的钻时特点 。
图 2 S 549 井微钻时录井
(2)微钻时比一般钻时更加灵敏和可靠 在取心卡层位时 , 微钻时法在现场的时效性 强 。在 S 549 井 , 我们使用的是 0 .2 m 间隔的微 钻时来 帮助卡取心层 位 。 只要作业 人员责任心 强 , 一般在进入第一个 0 .2 m 快钻时的时候就可 以发现钻时异常并在地质终端屏幕上进行报警提 示 。 在进入第二或第三个 0 .2 m 快钻时的时候就 可以借助工程曲线的帮助排除假的快钻时 , 确定 是否有必要进行地质循环观察 。 此时 , 最多钻入 目的层 0 .6 m , 而用普通钻时最少也需要 1 .0 m 以上的快钻时才能做出有效的报警 。 在 S 549 井 井段 3020 .00 ~ 3173 .00 m的 153 .00 m 的录井过 程中 , 岩屑录井共解释并划分了 21 层厚度小于 2 .5 m 的粉砂岩层 , 其中有 19 层通过微钻时录井 发现快 钻时并及时进 行地质循环观 察 。 在井深 3083 .00 ~ 3083 .81 m的 0 .81 m 之内两次预报快 钻时砂 层、两次 地质 循环观 察, 后 钻至 井深 3085 .00 m 钻 时 由 7 .2 min / m 下 降 至 3 .3 min / m , 进行地质 循环 , 循环结 果气 测全烃 0 .12 %上升至 0 .73 %, 其他组分齐全 , 岩屑录井 见褐灰色油浸粉砂岩 , 经和邻井资料对比 , 现场决
图 1 S 549 井钻时横向比例放大对比
由图 1 可以看出 , 通过钻时曲线的横向比例 放大后大大增强了钻时曲线的地层划分及对比效 果。
此方法用于地层对比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 尤 其是用于砂泥岩交互沉积地层的对比工作具有较 大的实用价值 。 在应用此方法进行钻时曲线对比 时 , 应充分考虑到钻头的不同使用阶段(早 、中 、晚 期三个阶段), 其钻时的平均值不同 , 使用早期钻 时平均值较低 , 使用晚期钻时平均值较高 。如何
2 PDC 钻头取心卡层录井方法
2 .1 PDC 钻头取心层位卡准率降低的原因分析 传统的卡取心层位的钻资料对比 , 见快
表 1 三牙轮钻头与 PDC 钻头时效对比表
井号
J3 X 509 X 507 S 643
三牙轮钻头
井段 m
2 932~ 3703 3 020~ 3340 2 867~ 3327 2 150~ 2400
在录井现场中 , 由于钻头 、钻压 、转盘转速 、地 层 、岩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往往造成钻时失真 (不能用来分层和卡层), 这时“微钻时录井法”就 可以体现出他在录井现场的使用价值 。 一般微钻 时录井法具有以下特点 :
(1)微钻时比一般钻时的分层能力强 如图 2 S 549 井微钻时录井图所示 。 在井段 3051 .00 ~ 3061 .00 m , 普通钻时曲线并不能有效 地划分出砂泥岩的界限 , 但通过微钻时曲线却可 以清楚地划分出砂泥岩的界限和过渡岩性的层厚 度 。 井段 3100 .00 ~ 3140 .00 m , 在钻压基本稳定 的情况下 , 由于砂岩含泥质较重 、胶结致密(通过 钻井取心结果可以看出), 导致砂泥岩之间的整米 钻时变化不太明显 , 但通过微钻时可以较清楚地 分层 。在工程参数曲线的帮助下(如 WOB 钻压 曲线), 微钻时法可以剔除失真的钻时点 , 很快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