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说课稿范文

合集下载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导语】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醉花阴》讲课稿

《醉花阴》讲课稿

交流讨论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 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 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只三句绝佳”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 诘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 正易安作也。 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交流讨论
1、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 的是哪个字? 的是哪个字? 2、为什么写“愁”? 为什么写“ 3、如何写“愁”? 如何写“ 4、你怎样看待她的“愁”? 你怎样看待她的“ 5、“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 莫道不销魂” 称道, 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 之笔的佳妙之处。 之笔的佳妙之处。
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这三句绝妙好词, 李清照的这三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 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 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 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 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 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 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 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 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对比突出,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对比突出,“眉 心头”相对, 才下” 却上”相对, 头”和“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 突出了这种感情所造成的心理上的程度之深。 突出了这种感情所造成的心理上的程度之深。 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之苦, 心头” “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之苦,“心头”重在 写内心的相思苦。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 写内心的相思苦。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 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 曾任礼部员外郎。丈夫赵明诚, 轼,曾任礼部员外郎。丈夫赵明诚,是宰 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 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 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南渡不久, 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南渡不久,丈 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 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 怀着对家国之思, 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和孤 寂中死去。 寂中死去。

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醉花阴》。

在这堂课中,我将通过背景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环节,带领大家领略这首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内涵。

一、背景介绍《醉花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用清新脱俗的文字,描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生命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这首词写于她与丈夫赵明诚分离之后,表达了她孤独、寂寞和思念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醉花阴》的学习,我将带领大家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2.理解《醉花阴》所表达的情感;3.领略词中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内涵;4.提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醉花阴》赏析•李清照的生平及词作风格;•《醉花阴》的创作背景;•词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词文解析•上阕解析: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下阕解析: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如何表达自己的孤独和寂寞?3.名句解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境和内涵?4.诗词对联•如何用对联的形式来表达《醉花阴》的主题和情感?5.课堂互动•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李清照的词句,并阐述理由。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轻柔的古风音乐,带领大家进入《醉花阴》的世界。

2.背景介绍:详细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为后续的赏析做好铺垫。

3.词文解析:通过对上阕和下阕的逐一解析,带领大家领略词中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内涵。

同时,我会引导大家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更好地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

4.名句解读:通过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句话的解读,带领大家深入理解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词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5.诗词对联:通过展示一些以《醉花阴》为主题的对联,带领大家感受诗词与对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通过互动的形式,鼓励同学们尝试自己创作一些以《醉花阴》为主题的对联。

2024《醉花阴》说课稿范文

2024《醉花阴》说课稿范文

2024《醉花阴》说课稿范文今天我将要说的课程内容是《醉花阴》,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醉花阴》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文阅读材料,属于《红楼梦》的一部分。

它是一篇描写花草春天景色的诗文,通过鲜艳的色彩、婉转的词句和艺术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醉花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文细节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古文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古文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喜爱。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醉花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难点是:培养学生对诗文细节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古文阅读是一门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来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

因此,这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是:情感教育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是:主动探究法,阅读思辨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插图和图片,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开始,我会使用一幅插图展示花草的春天景色,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们对春天花草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春天的花草吗?为什么?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互动,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环节二、阅读诗文,感受美的力量。

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全文,然后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发散的问题,例如:你们觉得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花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你们能从诗中感受到哪些美的力量?通过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醉花阴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词作,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花卉与美的痴迷之情。

本文将对醉花阴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说明。

一、背景介绍醉花阴是辛弃疾的一首抒情词,描绘了一场月夜中的幽会。

这首词以花卉为主要意象,通过瑰丽的辞藻和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花卉之美的无尽追逐。

同时,词的词牌名醉花阴也暗示了作者内心所承载的情感,与花卉之美相互融合。

二、词意解析首句“暗自凭阑意”取意自琴棋书画等艺术的境界,暗示了作者醉心于花卉之美。

接着,辛弃疾用了多种婉约的描写手法,如“自仲初暮晚”,“不用苍苔点缀”,将景物与花卉相融合,突显了词中花卉的美丽。

之后,作者通过对花卉和月光的描绘,使情感更加渲染,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三、教学内容1.培养学生欣赏词作的能力:通过详细了解辛弃疾以及宋代文学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的内涵和意蕴。

2.分析文学手法:引导学生从辞藻运用、比喻、象征等方面,分析辛弃疾在词中所运用的各种文学手法,并分析其所达到的效果。

3.朗读与模仿: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并结合辛弃疾的词作风格,进行模仿创作。

通过模仿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作,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讨论与演绎: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词作背后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演绎和分享。

通过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写作与评析:要求学生以词作为基础,进行写作训练。

通过评析和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词作的兴趣,并引出话题。

2.赏析与解读:逐句解读、分析辞藻运用、揭示作者的情感表达。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就词作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醉花阴的说课,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醉花阴这首词作,感受文学之美,并通过模仿与创作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1【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

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

《醉花阴》优秀说课稿

《醉花阴》优秀说课稿

第2页共6页
恐〞表现词人怎样的感情过程?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六、作业布置
〔2〕《醉花阴》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词人怎样排遣愁绪?
积存描写“愁〞的诗句
结果如何?
〔此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积存材料的能力。〕
〔3〕你最喜爱哪一句?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重点品读,紧扣文本感知意象,提高学生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联系背景进行比较阅读,着重培育学生阅 盈袖〔乐景哀情〕愁情:载不动〔深重〕人:消魂瘦〔悲伤憔悴〕
读欣赏水平。〕
《醉花阴》优秀说课稿 2
五、拓展延长——劝愁
一、说教材
读完两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从现代人的角度劝慰深陷愁思的李清照。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醉花阴》优秀说课稿
《醉花阴》优秀说课稿 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 稿助于积存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 收集整理的《醉花阴》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方,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呈现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醉花阴》则是李清 照婚后独居青州所作,单独一人孤独,思念一个人更孤独,故作此词,抒 发重阳佳节思夫念夫的愁情。愁情较为单纯,属南渡前“闲愁〞之作。
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
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非常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 住词的感情改变,接受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讨论,以自主
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此别有一番风味。

《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

《醉花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省嘉荫县第一中学的白婧。

我的说课篇目是婉约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

这是我本次说课的纲目。

(PPT1)其中教学流程是我说课的重点。

(PPT2)首先,说教材和学情。

(PPT3)《醉花阴》出自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7课。

其所在单元体裁为宋词。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处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之前三本必修教材的学习,他们对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因此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PPT4)1、知人论世。

2、品味意象,领悟情感。

3、探究“瘦”字表达效果,巩固对作者词风的认识。

(PPT5)三个目标中,目标2为教学重点,目标3为本课难点。

(PPT6)其次,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使用的第一个教学方法是诵读法。

此外,是在合作探究中引导点拨。

最后,通过归纳小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PPT7)第三,说教学流程。

整个流程分为四个步骤:(PPT8)第一步,趣味入题,知人论世。

我选择一则词坛趣闻作为导入。

学生的热情上来了,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把李清照早期作品《一剪梅》与其晚期作品《武陵春》做一下对比。

通过知人论世,学生很轻松就发现,前后期愁情的内涵是不同的。

而书下注释已经告诉学生,《醉花阴》是词人的早期作品。

至此,学生基本可以将情感的哀乐定好位了。

(PPT9)流程的第二步,进入诵读教学。

诵读又分为四个环节,整个过程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初读——读基调。

由学生自由诵读并结合注释理解文意,这是学生初步把握作品情感基调的过程。

再读——读意象。

此过程要求学生听读(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标注抒情意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意象特点,进一步解读情感。

三读——读情感这一过程由学生分组朗读,最好能读出词人的相思之愁,然后小组间进行点评,并推出冠军组。

以上三读,通过对意象的分析与反复的诵读来破解本课的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武陵春》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词五首》里的第四首,《醉花阴》是本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一篇词作两篇词作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第六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风貌《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词作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醉花阴》则是李清照婚后独居青州所作独自一人孤单思念一个人更孤单故作此词抒发重阳佳节思夫念夫的愁情愁情较为单纯属南渡前“闲愁”之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创作背景对比理解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抓住好词好句赏析了解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
(2)运用联想、想象、对比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对比使学生体会两首词不一样的“愁”
难点:通过好词好句品味词的内涵
二、说学情:
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又喜欢“强说愁”的年龄,对于惜别的离愁,对于相思之愁,他们大多都能够体会到,也有朦胧的青春萌动之情,对《醉花阴》这首词理解起来更容易而现在是和平年代,少数同学可能经历过死别,但是家国之恨却没有切
身体验要把握《武陵春》里词人颠沛流离、孤寂无依的感情就特别不易,所以只是通过对比手法,让学生作基础的了解
三、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对比法、点拨法、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有助于温故知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二)资料助读
录音范读、学生自读、读通句子、读准字音结合背景朗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历史的联系培养学生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师生赏读
1、初读——寻愁
这两首词感情基调你从里读出来的(寻愁)
——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基调了解两首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知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细读——析愁
这两首词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展开想象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意再现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研读——品愁
这两首词分别是怎样表现愁的
——赏读词作品味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美的意境
(1)《武陵春》愁的外在行为有些/“闻说”、“也拟”、“只恐”表现词人怎样的感情过程
(2)《醉花阴》描写了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词人怎样排遣愁绪结果如何
(3)你最喜欢一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重点品读紧扣文本感知意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悟读——比愁
李清照“愁”从何来两首词中的“愁”有何不同
——欣赏歌曲体会意境领略两种不同的愁绪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联系背景进行比较阅读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四、拓展延伸——劝愁
读完两首词你想对李清照说什么?
——从现代人的角度劝慰深陷愁思的李清照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作业布置
积累描写“愁”的诗句
(此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积累材料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武陵春:醉花阴:
愁景:花已尽(伤感)国破家亡孤独寂寞景:薄雾浓云西风黄花(阴沉萧瑟)愁状:倦梳头(倦怠)物失夫逝离别之愁物: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孤寂凄凉)愁态:泪先流(悲苦)春暮人老相思之苦事:黄昏把酒暗香盈袖(乐景哀情)愁情:载不动(深重)人:消魂瘦(忧伤憔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