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1节《光合作用》【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一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之一,而“光合作用”是它其中一个二级主题。

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而抽像的概念,它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公式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2、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设计思路】关于光合作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抽象而复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通过学生熟悉的做饭,并写出做饭公式,反映出原料、场所、条件的重要性,归纳做饭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相应公式,化抽象为具体。

之后整节课以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主线来推导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的应用”,在前6个课时,通过对光合作用发展史的学习和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因此,本节应当对前6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升。

本节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用一个公式贯穿全节课。

【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二氧化碳+水——>淀粉等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叶绿体2种原料 2个必要(条件和场所) 2种产物2、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要(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光合作用过程(包含两种变化):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4、光合作用的意义:1)食物来源2)能量来源 3)氧气来源5、光合作用原理应用:1、合理密植、2、间作套种3、提高光照强度4、延长光照时间5、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等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说课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场所、过程、产物及影响因素。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能力。
3.课堂展示:小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情感激励:通过讲述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向往和热情。
5.互动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及时反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和探究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光合作用概念和过程。
4.互评互鉴: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提问引导:以“为什么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问题,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心。
2.生活实例: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如太阳能电池、植物生长等,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光合作用为中心,辐射出过程、产物、影响因素等主要内容。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采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参与度。
我注意到,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影响对光合作用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限制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层次较低的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对于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应设计实验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素质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光合作用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光合作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光合作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光合作用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显微镜、植物叶片和光源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课件、教学视频、光合作用相关的电子书籍和文章、网络资源。

3.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光合作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③创意设计:在板书设计中加入一些创意元素,如设计一些卡通植物或动物的形象,用它们来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使板书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针对学生的学习者特征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资源,以促进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PPT和教学视频。
-实验室设备,如显微镜、植物样本、实验材料等,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学生分组工作桌,用于团队合作和讨论。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学生将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来探究光合作用相关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指导: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践操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课程平台:
-学校提供的在线学习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源、布置作业和进行互动讨论。
3.信息化资源:
-教学PPT,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的图文并茂的展示。
-教学视频,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演示。
-在线学习资源,如科普文章、教育游戏等,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4.教学手段: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向学生传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
课 题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二)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6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探索光合作用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探索光合作用,
难点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关键
探索光合作用
2.遮光处理实验材料的目的
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
还可以产生什么物质?让我们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演示实验2: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英格豪斯的实验表明,在光照下植物只有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这实际上涉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等问题
活动: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注意
(1)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烫伤。
合成淀粉的作用。如果只是在光下做
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就不能说明
阳光对合成淀粉是必需的。
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讨论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反 思
教法
实验法。
教具
植物等等。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什么是对照实验法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精品教案 (23)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精品教案 (23)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word教案 (11)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第3单元5第1节 光合作用》word教案 (11)

5-1 光合作用课型:新课审批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揭示柳苗生长之迷,提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难点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学习方法材料分析法、实验法。

学习过程知识链结1、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开始的。

2、和使生物体逐渐生长。

3、、、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自主学习活动1、柳苗生长之迷:1、十七世纪以前:植物从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2、十七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实验:结果:柳苗增重74.5KG,壤重量减少0.057KG。

得出结论:。

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得斯特利实验:结论:。

4、1779年荷兰科学家: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5、1782年,瑞士牧师瑟纳比埃:植物在光下放出的同时,还要吸收。

6、瑞士学者索绪尔: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

7、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绿叶在光下能产生。

讨论: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3、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活动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讨论1、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什么作用?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小结:课堂自测: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都是在_________下进行的。

根据实验的结果,他认为蜡烛燃烧会__________________,使小鼠窒息而死;__________________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2、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_________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

后来瑞士牧师瑟纳比埃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照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 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 教案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总反应式、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植物栽培与合理利用光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及光合作用的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板图、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本节可引入的话题很多,如:①可从全世界面临的一些生态危机,如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入手;②或从花卉、农作物、果蔬的栽培方法或增产的措施入手;③或从一些自然灾害,蝗灾、沙尘暴等入手;④或动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区别等等方面切入光合作用;⑤还可通过教材提供的光合作用的发现所列举的几个著名实验为切入点进入光合作用的学习,其中较易作为切入点的实验有: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初中就做过);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且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实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的实验。

教师应特别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因为通过分析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学生可以不仅了解到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有人说“技术是人类延长了的手臂”。

2、叶绿体及其光合色素用板图或挂图显示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提问复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教师应适时指出,光合作用所以能在叶绿体中进行一是由于其中含有催化光合作用的酶系,这些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和片层的薄膜上;二是在基粒片层的薄膜上,有吸收转化光能的色素,这样就引出了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这一教学内容。

(1)学生做《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作为探究实验,也可作为验证实验,但实验过程都应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①“想要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个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实验难度较大的一个,涉及的药品多,实验原理复杂,实验操作也较烦琐,而且实验现象也不是很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无机物转变成淀 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光合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性誝,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光合作用概念的要素。
关键
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法
讨论法,研究法。
教具
挂图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课前热身: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
3、光合作用需要__?
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
教学反思
启发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人类
利用的多种原料,
5.1光合作用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 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教育
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 草一木的生态学意识。
重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光合作用的实质
2、物、动物 和Biblioteka 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3、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
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立体高效种植
小结 :
学生归纳
教师点拔
学生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教师讲述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产上为提高 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采取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