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朱德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2)学习作者忠诚于革命事业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作者的表达技巧分析。
(3)作者母亲的生活背景介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
(2)作者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朱德及其母亲的生活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提出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技巧。
(2)结合课文内容,阐述作者的母亲对他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
(2)选取课后习题,进行练习。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完成课后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学习朱德母亲优秀品质,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意。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朱德年前的照片(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2、字音3、根据注释说出词语4、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朱德母亲去世之后,党中央毛主席都赠送了挽联,这样一个母亲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结合文章说一说朱德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结构探究文章一共17个自然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所以全文的结构怎么划分?(五)课文研习1、齐读第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哪句话交代了写作缘由?哪句话定下来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哪个词既是全文的主线又总领全文?2、母亲一生可回忆的事情太多,作者选取了最能变现普通劳动妇女的哪个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勤劳)3、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母亲勤劳的句子。
4、母亲除了勤劳之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说表现了什么优秀品质。
5、母亲这么多的优秀品质对朱德有没有什么影响?在文中找出来。
(六)课堂小结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的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三、作业1、搜集母爱的诗文、名言、俗语。
2、朱德的母亲对他影响这么大,我们的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以此为话题写个小作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形、音、义。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本文讲了母亲哪些事情及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3.品味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4.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回忆我的母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回忆,感受母爱的伟大。
2.培养学生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感恩,珍视亲情。
二、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回忆我的母亲》一文。
2.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3.写作指导: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体会母爱的伟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感恩,珍视亲情。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2.对话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情感共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了解文章大意。
3.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
4.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体会母爱的伟大。
5.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感恩之情,进行写作练习。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感恩,珍视亲情。
7.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能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
3.学生作文的质量,是否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能关注亲情,学会感恩。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亲情。
同时,要注重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后,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珍视亲情的情感。
(注:本教案设计仅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体会母爱的伟大。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教案:《回忆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敬爱与感恩之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增加学生对母爱的敬爱与感恩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和感受散文中对母爱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情境(5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营造一个温馨的母亲形象,让学生产生思考和联想。
2.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母亲的印象是什么?你们经历过什么让你们感激母亲的事情?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分发散文《回忆我的母亲》给学生,让他们静读散文。
2.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纸上写出散文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并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主要观点和理解。
Step 3:教师解读(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散文,解读并分析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词句的含义。
2.教师重点解释一些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
Step 4:情感体会(1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解读,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学生可选择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讲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或感受。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回忆,以便更全面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Step 5:总结反思(10分钟)1.回顾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和学生们的表达,总结散文的主要情感和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母爱是无私的,母亲对我们的奉献有时我们并不明了,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回报母亲?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1.演唱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以增加学生对母爱的强烈情感体验。
2.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诗歌或写作等方式,进一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024年《回忆我的母亲》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母亲了解多少?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自己的母亲。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a.朱德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劳动妇女?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自己从课文中感悟到的朱德母亲的形象。
四、品词析句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朱德母亲的精彩句子,并说明其好在何处。
2.教师选取几处典型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朱德母亲的形象。
2.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朱德母亲的美好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呢?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达朱德对母亲怀念之情的句子,并进行品析。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描写母亲的形象,并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同学们如何更好地描写人物。
四、课堂小结2.强调尊敬母亲、热爱母亲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2.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朱德母亲的勤劳、善良、坚强等品质,通过具体事例感受这些品质的具体体现。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学习朱德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传达深厚的情感。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朱德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并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表达类似的情感。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具体章节为《回忆我的母亲》。
课文详细内容为:作者朱德通过回忆自己的母亲,展现了一位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对母亲形象的描绘,以及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学习资料、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提问:“你们听完课文朗读,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1)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课文中的母亲形象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何如此敬爱母亲?4. 课堂讲解(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对母亲的描绘和表达的情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段关于自己母亲的描述。
(2)学生互相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2. 母亲形象:勤劳、善良、朴实3. 作者情感:敬爱、怀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母亲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和交流,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4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篇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
生活在妈妈苦心为我们营造的绿荫下,我们倍感幸福和温馨。
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母爱的崇高,不论是凡夫俗子,还是名家伟人,从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都会拥有那份浓浓的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亲的散文。
【幻灯片3】《回忆我的母亲》【幻灯片4】学习目标检测字词:【幻灯片5】一、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è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二、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6】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
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聊叙:叙谈叙谈。
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回忆录知识介绍【幻灯片7】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篇

【导语】《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母亲的回忆性散⽂,⽂中的母亲是⼀位平凡⽽⼜伟⼤的劳动妇⼥是美的典型。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第⼀课时 【学习⽬标】 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
2.学习本⽂以时间为顺序,以⼈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法。
(重点) 3.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
知道⼈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物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 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篇写真⼈真事的回忆录。
⽆产阶级⾰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是⼀位普通的劳动妇⼥。
她⼀⽣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地⽀持⼉⼦投⾝⾰命事业,是⼀位令⼈尊敬的伟⼤母亲。
钟太夫⼈以85岁⾼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
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的⽂章。
⽂章真实⽽细致⼊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主学习 1.⾛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阶,四川仪陇⼈。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产阶级⾰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中国⼈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和领导⼈。
其主要著作收⼊《朱德选集》。
2.朗读课⽂,读准下⾯加点字的字⾳。
佃农(diàn) 祖籍(jí) 溺死(nì) 私塾(shú) 衙门(yá) 劳碌(lù) 妯娌(zhóu) 和睦(mù) 差役(chāiyì) 横蛮(hèngmán) 不辍劳作(chuò) 3.理解词义。
好劳动:劳动好⼿。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不怕别⼈埋怨。
周济:对穷困的⼈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肠。
不仁,不同情别⼈。
节⾐缩⾷: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
4.学习朱德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情感的语言特点。
2.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 母亲对儿女的爱深沉、博大、无私。
请欣赏龚钥的《母亲》,听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谁都有自己的母亲。
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
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生,字玉阶。
四川仪陇人。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的杰出领导人。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2.什么叫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1.字音词义(见课件)
三.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2-15):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16-17):写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作者继续革命决心。
四.分析课文
(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
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是: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
”
4、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二)阅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1.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
母亲的往事母亲的品质
第2课时
一.请同学们用“母亲是……”的格式为题说个句子,谈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例如: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
二.小结2—13自然段内容
叙述贫苦的家境(2—3段)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
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倒叙、顺叙:使文章的脉络清楚;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三.阅读第14-15自然段
1、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情和议论)
说说下列句子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A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 抒情 )
B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 记叙 )
C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 议论 )
D那个季节,还不太冷,依稀有几片早落的黄叶,在风中飘落。
( 描写 )
2、作者从哪些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
A、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B、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C、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四.阅读课文16-17自然段
1.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2.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感情升华,把爱母亲的感情升华到爱劳动人民,把报母恩的思想升华到报效中华的崇高境界。
表达了朱德同志的博大胸怀与崇高思想。
启示:要博爱,要有为天下人服务的意识。
3.“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句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换位置么?
不能换。
因为“创造了”是说劳动人民过去创造的历史;“创造着”是说劳动人民如今仍在继续创造着中国历史,二者有时态上的差别。
五.主题: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母亲勤劳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支持革命尽忠于党和人民
【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从中引导。
但此次课堂中,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停留在书本表面,没有太深入分析课文,而学生对文段进行归纳总结时,老师的启发性语言也不够清晰明白,造成学生理解欠缺。
如果能通过介绍作品和作者背景来进行引导,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