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为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即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质疑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情感升华——强化训练提升 能力。由教师先设计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质疑,学生带 着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总结归纳,最终解决问题, 课例研究综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 述 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作了相 关的 ppt 课件(含视频、flash 动画),利用多媒体课 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外形与纵剖结构、肾 单位在肾脏的分布和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特点和
彼此间的关系等。借助于直观的图片和形象的三维立体 动画使本节课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观 察,力求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准确,理解深刻,分析透彻。 通过分组观察猪的肾脏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三 维动态肾单位动画的展示更是本节课的亮点,将微观、 抽象的内容变得宏观、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微观抽象的 肾单位结构。)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称
本节是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
11 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有: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
教材分析 其功能;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3、肾单位。
1、知识与技能:
⑴、能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从而
然后教师 1、演示注了水的气球 2、展示 500ML 的 矿泉水。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并谈憋尿的害处,总结: 泌尿系统的功能。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让学生明确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生物 观,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卫生观教育,并做到联系 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苏教版生物七下11.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第一节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人: 祁艳春 班级: 134班 授课时间: 2017年4月20日上午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描述肾的结构及肾单位的组成。
能力目标:1.通过对泌尿系统和肾脏图片的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处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形成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预测】重点: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描述肾的结构及肾单位的组成。
难点:描述肾单位的组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 这一图片导入新课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预习交流”部分的知识。
(用时10分钟)三、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预习交流”知识。
(一)让学生回答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7分钟)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①、②、③、④合称为 泌尿 系统。
2.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形成和排出尿液 。
3. 肾 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二)让学生对照图,完成肾的主要结构即学案第4题。
(3分钟)② 输尿管 肾静脉 功能: 输送尿液 功能: 暂时贮存尿液功能: 排出尿液 ① 肾 ③ 膀胱 ④ 尿道 肾动脉 功能: 形成尿液4.观察图11-2肾纵剖结构模式图,说出肾的主要结构5.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肾单位 。
四、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相关知识,并点评(讨论5分钟,点评5分钟) 阅读课本76页及图11—3 肾单位组成示意图,讨论完成:(3)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 毛细血管球 ,其终端汇合成一条 出球小动脉 。
(4)肾小囊的一端包裹着 肾小球 ,另一端连接着 肾小管 。
(5)肾小管细长而曲折,最终汇集成 集合管 ,并与肾盂相连。
五、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巩固、达标测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学生完成6分钟,点评4分钟)1.将泌尿系统的主要结构与其功能用直线连起来:肾 输送尿液输尿管 贮存尿液膀胱 形成尿液尿道 排出尿液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 A )A.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B.肾小球和肾小囊C.肾小管和肾小囊D.肾小球和肾小管3.肾的基本单位是( D )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肾小管D 肾单位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不包括( C )A 肾脏B 输尿管C 前列腺D 膀胱5.从肾的结构和功能看,肾与循环系统有什么密切联系?从肾的结构上看,肾动脉和肾静脉也属于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材依据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人体的调节与保护》第二章“人体泌尿系统”。
二、教学目标1.理解泌尿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知道泌尿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学会解释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模型或实物图上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位置;3.理解排尿的过程,包括肾脏的造尿过程、尿液的输送过程和排尿的过程;4.掌握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1.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人体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个部分。
•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肾脏。
肾脏有造尿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输尿管:输尿管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传送到膀胱中的管道。
•膀胱: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
•尿道:尿道从膀胱连接到外部,负责将尿液排泄出体外。
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的结构:肾脏有皮质、髓质、肾小管、肾盏和肾盂等部分。
•肾脏的功能: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将其转化成尿液,同时还能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3. 排尿的过程排尿是泌尿系统的最终功能,是将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造尿过程:肾脏通过肾小球等部分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转化成尿液。
•输尿过程:经过输尿管,尿液顺流传输到膀胱中。
•排尿过程:当膀胱充满尿液时,人类需要通过神经控制将膀胱收缩,将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
4. 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预防泌尿系统疾病主要依靠保持个人卫生和饮食健康等方面的方法:•多喝水,多排尿,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避免压迫肾脏,遵守生物钟,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健康饮食,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巩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私密部位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四、教学重难点•组成: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理解泌尿系统的基本组成和重要性;•结构:学生在理解组成的前提下,能够准确说明各部分的名称和位置;•功能:学生能够简洁明了地解释泌尿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过程:具备大致了解泌尿系统过程的知识,同时能够简单地描述传输和排出过程;•疾病预防: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整理、问题解答等形式,掌握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正确方法。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苏教版 (4)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泌尿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以及与之相连接的血管,推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为下一部分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尿的形成过程,通过解剖肾脏,分析肾脏的结构探讨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第三部分是尿的排出和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创设课堂气氛: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
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了解排泄和排遗阅读教材P80第一、二段,思考:1、排尿、排便的作用是什么?2、排泄和排遗有什么区别?3、排泄的途径有哪些?学习任务二:观察并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
(明确: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
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有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等问题)3、拓展反思: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
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任务三:掌握理解尿的形成过程1、观察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对肾的内部结构进行大致描述。
2、什么是肾单位,认识肾单位的基本组成是怎样的?3、阅读P82资料分析内容,分析对比表格中数据,思考讨论题目。
4、交流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目,得出结论。
结论: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优秀教案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构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探究精神与能力,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本节课的基本理念。
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习模式,通过设计真实、深入、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在动手实践中产生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 ,由“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二、教学背景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的第二节“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的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教学重点: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说出肾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2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关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人体生理的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对“肾”、“膀胱”、“尿”等在生活中已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
但是,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较弱,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特点和彼此间的关系微观抽象,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点。
3 、教学方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教学中还应用了观察法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 、能描述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 、描述肾的结构和特点3 、能概述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1 、通过小组讨论,加强交流和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 、了解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等社会现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设计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有哪些?”请学生回答。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人体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3.组成与功能(30分钟):教师讲解肾脏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如滤除体内废物、调节体内水平衡等。
并通过演示、实物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肾脏的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即将从肾脏中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
教师讲解膀胱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如储存尿液并定时排空等。
教师介绍尿道的结构和功能,即将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
4.小结(10分钟):通过问题解答和互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泌尿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泌尿系统的方法,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6.活动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一项实践活动,如制作泌尿系统的模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应用所学知识。
7.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人体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1.PPT课件、图片、示意图等。
2.实物模型、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评价:1.记录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
2.观察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的表现。
3.学生小结和讨论的质量。
六、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等教具,加强教学的形象化和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观察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案

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学生观察图11—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讨论个部分的功能(三)、.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
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
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四)、.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1—3,讨论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
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
这样,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五)总结归纳: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讨论,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反思(七)、.练习、反馈、矫正:在新授课结束后,通过课后自我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并通过课堂小测验进行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泌尿系统的组成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二、肾脏:1、位置:位于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左右个一个2、结构: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肾小球肾小体分布在皮质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1、常识目的:①、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局部的功能。
②、概述肾的构造和功能。
③、掌握肾单位的结够。
2、才能目的:经由过程对肾脏和肾单位模型、挂图的窥察培育种植提拔学生窥察才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经由过程窥察培育种植提拔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认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局部的功能。
教学难点:肾的构造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细胞操纵轮回系统输送的氧气,络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积存多了会破损内环境的稳定。
那么人体是怎样排出这些代谢废物呢?二、自学感悟:1、人体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的?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用概念图法写出。
2、请描绘肾脏的形态、位置和构造特点,并写出肾脏构造的概念图。
3、用本身的话描绘肾单位的组成构造。
相关常识:〔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肾呈蚕豆型,红褐色,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
肾皮质——红褐色,浅层。
肾髓质——色较淡,深层。
肾盂——内测凹陷处。
〔3〕肾单位是肾构造功能的根本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盲端肾小管——外缠绕丰富毛细血管〕三、评论辩论质疑:你的问题是......四、反应升华:老师结合以下问题,反应学生自学情况,稳固所学常识,拓展才能。
1、出示泌尿系统的挂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图中各器官的构造名称和功能。
2、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1.3、出示肾脏模型,描绘其形态和位置。
4、出示肾脏的剖解模型,结合肾脏的剖解挂图,说出各局部的构造名称。
5、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2〔1〕.6、出示肾单位模型,识别肾单位各局部构造,描绘肾小球的形成过程。
7、结合肾单位构造幅员〔老师提早绘好〕填写各局部构造名称。
8、完成课后P69.2〔2〕.9、评论辩论交流P69.思维拓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进展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局部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②、概述肾的结构和功能。
③、掌握肾单位的结够。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肾脏和肾单位模型、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认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细胞利用循环系统输送的氧气,不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积存多了会破坏内环境的稳定。
那么人体是怎样排出这些代谢废物呢?
二、自学感悟:
1、人体泌尿系统主要有哪些器官组成的?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用概念图法写出。
2、请描述肾脏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点,并写出肾脏结构的概念图。
3、用自己的话描述肾单位的组成结构。
相关知识:(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
液
尿道——排出尿液
(2)肾呈蚕豆型,红褐色,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
肾皮质——红褐色,浅层。
肾髓质——色较淡,深层。
肾盂——内测凹陷处。
(3)肾单位是肾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盲端
肾小管——外缠绕丰富毛细血管)
三、讨论质疑:你的问题是......
四、反馈升华:
教师结合下列问题,反馈学生自学情况,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能力。
1、出示泌尿系统的挂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图中各器官的结构名称和功能。
2、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1.
3、出示肾脏模型,描述其形态和位置。
4、出示肾脏的解剖模型,结合肾脏的解剖挂图,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5、完成课后P69自我评价.2(1).
6、出示肾单位模型,识别肾单位各部分结构,描述肾小球的形成过程。
7、结合肾单位结构版图(教师提前绘好)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
8、完成课后P69.2(2).
9、讨论交流P69.思维拓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用概念图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学生自学——合作讨论——教师引深——巩固强化”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的教学与课后练习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