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合集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模板六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

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学情分析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三、课前准备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是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读演结合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读”。

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演,去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一、教材编排的特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鲁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讲述了人们对总理的爱戴,怀念之情;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恋恋不舍. 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那高尚.圣洁.无私的母爱的怀念之情。

因此,__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

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三、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1、以读代讲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优秀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的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我今天要说的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1、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4、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一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

2、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

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通用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通用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通用3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中从课文的结局入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朴实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分为四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地震灾难。

2、揭示课题。

教师简介大地震发生的概况,让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激起学生的沉痛,难过,与伤感。

为学习下文做好情感铺垫。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鉴于高年纪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的要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教学目标:篇一根据教参要求,这篇课文总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

表达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二说课其实也是一种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内容及作用《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记叙文。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

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味当时地震的情景,更无法通过内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对文本的内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

对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三维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是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读演结合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读”。

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演,去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议穿插法。

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子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篇

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说课稿时间:2020-05-20我要投稿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3篇最新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1教材简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冒者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感情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并理解“疾步、废墟、昔日、瓦砾、爆炸等词语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第二课时:1、感受儿子的了不起,以及儿子的巨大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2、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进行爱的教育3、有感情朗读课文4、正确书写生字词语教法和学法:(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中,我以单元导读中的学习要求导入课题,把“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父亲的了不起”作为重点和难点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为了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这堂课设计运用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疑促读,读中感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并在体会后及时总结了写作方法因为课文内容虽然感人至深,但毕竟离孩子们太遥远了,于是最后安排一组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伟大父爱和母爱的感人图片,把他们从书中拉到了现实,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有了切身的体会以后,再回到课文中去体会36小时后,儿子还埋在废墟中,父亲的内心世界,这样孩子们就能有感而发了课后反思:按照教学设计,总的教学目标是完成了,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设计中,在品词析句时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的,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去理解,结果是问题出来之后就直接说了,效果也就差了一些还有一些环节的衔接上也不够流畅小练笔安排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江边完小:陈改香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6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6个小时不停地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
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
3、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

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

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
撼,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

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到学习方法,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想象。

4、找。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

5、读。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6、说。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说”,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关于地震的视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打开书9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汇报。

3、检查字词。

4、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悟情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书:了不起)
2、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
学习5—11自然段:
(1)谁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
(2)分角色读课文。

(3)从父亲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习12自然段:
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从“挖”字你读懂了什么?
(2)比较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1)经过36小时艰苦挖掘的父亲会是什么样子的?
(2)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四)升华情感、发展语言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想象写话。

2、汇报交流,发展语言。

3、小结。

4、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儿子又是怎样了不起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