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1、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主要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
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
如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四、课后思考1.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4.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5.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秋天的怀念教案一等奖 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9篇】交流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活得热烈而辉煌。
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能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小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9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秋天的怀念》教案1一、教学目标主要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
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
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第一次第二次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情况暴怒无常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表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文中的生字词,如“瘫痪"憔悴”“诀别"等,并理解其含义。
(2)掌握文中的多音字,如“鲜”“弄"扁”等的不同读音和用法。
(3)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重音和停连,体会文章深沉、忧伤的感情基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分析,理解母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亲情。
(2)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理解“好好儿活"的深刻含义,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强勇敢。
二、教学重点1. 分析文中母亲和“我”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解读,深入理解母爱的内涵。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掌握朗读技巧,通过朗读传达出文章的情感。
3. 理解“看花"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好好儿活”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对母亲的怀念、愧疚、悔恨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2. 让学生理解文中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如菊花,所承载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 帮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中获得启示,将“好好儿活"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而情绪低落的时候呢在那种情况下,你们的家人是如何对待你们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投影出示史铁生的相关图片和简介,简单介绍他的生平遭遇,重点强调他在21岁时双腿瘫痪这一重大挫折。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等奖《秋天的怀念》是一首母爱的赞歌,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并且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秋天的怀念》的教案,欢迎查看!一、教学目标(一)找出行文线索,梳理文章主要内容;(二)通过品味母亲对儿子关心的句子,探究母爱的深沉;(三)感受作者的情感升华过程,体会作者对母亲、秋天深深的怀念。
二、重难点(一)感知秋天和怀念的含义;(二)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三)通过对三次看菊的分析,感受母亲对儿子热烈深沉的爱。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题目导入,引出文章线索(3分钟)提问:说到秋天,请同学们想象,你们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从之前学过秋的相关文章引发思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促使人变得快乐;但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秋天又是愁绪、悲伤的象征,”那本文的秋天应该如何理解?我们能不能用另外一个词语来替换?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文章,把你觉得能替换的词语写在题目的旁边。
板书:的怀念看了同学们的答案,写了秋天、母亲、菊花等。
那么秋天的含义到底应该怎么理解?标题能不能换成母亲的怀念或者菊花的怀念,我们一起从文中找到答案。
本文主要以什么为线索?(三次看菊)提问:1.本文提到了几次看菊?(3次)2.那真正看菊花是第几次?(第3次)【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秋天”一词导入本课,分析在秋天出现了三次的菊花,进而引导学生找到第三次“我”才真正地去看了菊花。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7分钟)为什么第三次才看成菊花,前两次作者拒绝了吗?怎样拒绝的?态度怎么样?(分析文中出现三次的“菊花”,引出我对三次看花的态度,分析第三次看花时我的态度变化。
)1.不,我不去!——(暴躁)拒绝2.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厌烦)同意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淡定)主动我看花的态度由拒绝——愿意——主动,我的心情由暴躁——厌烦——淡定,这可以看出我因为母亲的影响而慢慢地成长,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我和妹妹去看了北海的菊花才醒悟一切。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 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 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 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3.角色诵读,升华情感。 作者史铁生用平静内敛的叙述风格写出了母子深沉炽烈的感情,思考了生命 的意义。让我们换一种风格,以诵读的方式,呼喊出史铁生心中对母亲的痛悔、 理解与思念。 大家按照 ppt 上诵读角色的分配进行诵读: (男生)直到现在,我才想到, (师)妈,儿子曾经给您出了一道怎样的难题! (女生)当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 您不敢多问,不敢要求,只是无言的帮我准备, (师)妈,您到底独自默默的承受了多少苦啊! (男生)当我看到那个地坛中步履茫然又急迫的您 却又决意不喊您的时候 (女生)妈,您知道儿子现在想喊 却再也听不到您的应声的痛悔之心吗? (师)今朝秋又来,北海菊花开得烂漫 (男生)我和妹妹已经懂得您未说完的话 (男、女)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全体)好好儿活!
第四处:“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挡”字写出了母亲对“我”无微 不至的爱,母亲连这个细小的动作都观察到了,她不想让“我”产生不好的联想。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自 己深深的悔恨、愧疚之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查阅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将那些给你感触最深的语句摘录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了解了史铁生的生平,也 从他的文章里感受到了母亲对他深沉无私的爱以及他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之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新课讲授:
二、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题目的含义。 2、品读细节描写,深入理解母子间深沉炽热的情感。 3、主题阅读,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三、课堂活动 (一)速读课文,感知全篇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学会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2、感悟母爱的伟大,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联系已学知识,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课文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秋天的怀念》,作家是史铁生。
[出示课件]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师:作者几岁双腿瘫痪?生:21岁。
师:是花季,黄金时期。
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是你双腿瘫痪后,会有哪些地方不方便?生:上厕所都不方便,还有如果家住在楼上,没有电梯就上不去了。
生:吃喝拉撒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师:如果没有人帮他,他将一事无成。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Flash动画,卜桦的作品《猫》,请大家注意它的音乐和文字,尤其是动画结束时的所出示的一段文字。
[出示课件,教师配合背景音乐,来讲述故事情节]费时近5分钟。
师:重复画面的文字“此刻,两只猫心里装满了幸福,准备上路了。
更重要的是,小猫不再惧怕外面的世界,他要做一只勇敢的猫。
”[出示课件]看了想哭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看了哪些片段或是画面,很受感动!生:我觉得小猫本来很胆小,但后来不怕了,他敢走以前不敢走的独木桥,连阎王都敢打!生:我觉得猫阎王在将妈妈扔进火炉时,小猫竟弄断了铁栅栏,甚至流血了,被猫阎王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怕!生[倪爱雪]:我在看每个片断时,都很感动。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瘫痪"憔悴”“诀别"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提高朗读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品味文中细腻、深沉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懂得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特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好好儿活”的深刻内涵。
感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文的生字词、文学常识、文章结构和主题等知识,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增强语感,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作者的情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多媒体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南飞的大雁等,同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秋天的氛围。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师:同学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秋天景色,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呢觉得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秋天很美丽,有很多漂亮的颜色。
/秋天有点凉爽,很舒服。
/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2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
2. 学习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情感和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变化。
2.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理解母亲的爱和“我"的情感历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的情感意识。
2. 激发学生在面对生活挫折时要勇敢坚强,积极乐观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1. 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理解母亲的形象和她对儿子深沉的爱。
2. 学习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感受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在文中复杂的情感变化,尤其是在母亲去世后的悔恨和对生命的思考。
2. 引导学生将对母爱的理解延伸到对生活中亲情的珍惜和感恩,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学生自由回答)秋天,往往给人带来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但在这个季节里,也可能发生一些令人难忘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秋天有关的课文——《秋天的怀念》,看看在这个秋天里,作者史铁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情感体验。
(二)作者简介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在21岁时双腿瘫痪,从此开始了与病魔抗争的漫长人生。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2.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强调。
例如: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诀别(juébi 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
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
在
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
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
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
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齐声背诵《游子吟》)
在唐代诗坛上,孟郊并不是很有名的大诗人,可是他的这首《游子吟》却人人
传诵,因为这首诗歌颂了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板书)
2、读生字词
二、了解作者
1、作者简介
2、作者之所以在瘫痪后任然可以振作精神,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作家,离不开他母
亲对他无私的爱,所以作者在母亲病倒后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用来怀念自己的母亲,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章结构
1、(1)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是围绕哪件事展开的?
看花——线索(板书)
第一部分(1-2):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第二部分(3):“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
第三部分(4-6):母亲不能陪“我”看花
第四部分(7):“我”和妹妹去看花
(2)文中的母亲和儿子的健康状况如何?
母亲:身患绝症,彻夜难眠
儿子: 双腿瘫痪
2、我的脾气如何?改变我的人?(过渡)
脾气:暴怒无常改变我的人:我的母亲
四、感知“母亲”诠释“母爱”
要求: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么做的?提示:人物描写的句子(如找出
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请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读一读这些话。
1、品读第一部分,母亲做了什么?
①“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语言描写
母亲一直在关心自己的儿子,想通过观赏菊花,帮助儿子重新树立起活下去的信
心。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神态描写
“悄悄”出去:体谅儿子,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
静和理智。
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睛红红的”:说明母亲偷偷地哭过但又不让儿子看到自己难过的样子。
强忍内
心悲伤,无私的关爱儿子
③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
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忍住病痛,忍住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
(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
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
2、品读第二部分,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动作描写
为何要描写窗外落叶?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无望、痛苦的心情,也用来象征“我”的生命如树
叶般飘零。
母亲为何“挡在窗前”?
怕“我”触景生情,伤感痛苦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
“央求”可否换成“期待”?
“央求”:表现了母亲的执着。
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
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
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③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此时母亲的内心是怎样的?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内心的喜悦。
母亲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亦或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在期盼中得到儿子的答应而
表现出对出行的渴望与安慰!
④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
个……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⑤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
出去了。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母亲很怕自己的情绪或者言辞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
心翼翼,变得敏感。
表现母亲对我的爱和关心无处不在。
3、体会母亲形象
坚强的、伟大的、无私的母亲
五、学习看花部分,懂得“好好活儿”的意味
1、①母亲为什么带我看菊花?
②我为什么去看菊花?
2、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
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菊花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而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菊花在秋风中开的烂漫——我的人生态度发生转变,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有了重新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
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4、结尾作用
结构上:以菊花为线索,引发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形成对比。
内容上: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课堂小结
1、本课以 ______为线索,主要讲了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而倒下,而后
儿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决定振作精神跟妹妹一起___________。
2、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①②③④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理解了史铁生,其实也正是思考了自己的人生。
对于一
个双腿瘫痪的残疾人,我们本来也许是充满同情,但我们对史铁生却是充满了敬重,因为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
人生的道路很长,当苦难和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好好活,更应该用这种好好活的心态,去关爱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
五、拓展延伸
1、母亲死后,史铁生才慢慢悟出母亲的这些爱以及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
的意思。
作者最终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六、作业设计: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也可运
用本课的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内心),给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线索:看花
深爱
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