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负隅顽抗(yú):凭借险阻,顽固抵抗。
B.戛然而止(gá):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C.风驰电掣(chè):形容速度极快,所向披靡。
D.忍俊不禁(jìn):忍不住要发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知所措首屈一指B.孺子可教既往不究C.相辅相成穿流不息D.丢人现眼风姿绰约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书海茫茫,何处是岸?B.我的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
C.夜幕下,远处的街灯像繁星点点。
D.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好像大海中涌起的波涛。
二、填空题4、请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补充的词语的意思。
本文1)()不堪:解释:本文2)()一息:解释:本文3)()而笑:解释:本文4)()如山:解释:41、请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译文:411、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本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中,“采菊”和“见南山”分别是什么行为?“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的情感。
4111、请根据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本文童年的发现》节选文中的“我”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概括。
本文请根据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图表展示了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外读物的阅读量上的差异。
请根据图表信息,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在一个长方形的长、宽、高三个维度中,下列哪个维度是长度?在一个三位数中,如果它的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那么这个三位数是多少?在一个两位数中,如果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那么这个两位数是多少?在一个四边形中,下列哪个选项可以判定这个四边形是矩形?在一个等腰梯形中,下列哪个选项可以判定这个梯形是菱形?在一个多边形中,下列哪个选项可以判定这个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在一个三角形中,下列哪个选项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和。
教师选调考试小学语文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B.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C. 胸无点墨(xiōng wú diǎn mò)D. 瞒天过海(mǎn tiān guò hǎi)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今天,我去了公园。
”他说。
B. “你们知道吗?我昨天去北京了。
”C. “小明的爸爸是医生,小红的妈妈是老师。
”D. “你看,那座山真高,好像要碰到天。
”3.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略知一二B. 胸有成竹C. 举案齐眉D. 一举两得4.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春江水暖鸭先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神话小说。
B. 《三国演义》是清代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
C. 《水浒传》是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民间故事小说。
D.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现实主义小说。
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B.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C. 雕虫小技(diāo chóng xiǎo jì)D. 胸无大志(xiōng wú dà zhì)7.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一项是:A.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B. 这个城市的夜景真美啊!C. 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我对他的印象却不好。
D. 我非常喜欢读书,特别是小说。
小学语文选调教师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赏识(shǎng shì)拂晓(fú xiǎo)暴躁(bào zào)B. 拙劣(zhuō liè)剔透(tī tòu)畸形(jī xíng)C. 瞒骗(mán piàn)沉着(chén zhùo)拖延(tuō yán)D. 沉默(chén mò)神采(shén cǎi)慷慨(kāng kǎ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因为它让我受益匪浅。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也越来越好。
C. 小明不仅学习好,还乐于助人,是我们班上的榜样。
D. 她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
3. 下列词语中,与“勤奋”意思相近的是()A. 勤奋B. 懒惰C. 聪明D. 坚强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读起来引人入胜。
B. 她的声音洪亮,让人听得清清楚楚。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个公园的环境优美,吸引了许多游客。
5. 下列句子中,用关联词不当的是()A. 因为……所以……B. 虽然……但是……C. 如果……就……D. 不仅……而且……6.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一帆风顺B. 精益求精C. 鸡毛蒜皮D. 美轮美奂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当的是()A. 月亮像一个玉盘,静静地挂在天空。
B. 这座山就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
C. 那朵花像一位美丽的仙子,翩翩起舞。
D. 这本书的内容像一条溪流,清澈见底。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是()A. 我喜欢看《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B. 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C. 小明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多套)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多套)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1. 下列中文诗句中,哪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A. 春天来了,大地恢复了生机。
- B. 秋天的枫叶飘落在地面上。
- C. 冬天的天空中飘雪花。
- D. 夏天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2. 陈老师正在写一篇作文,下列词语中,哪个是古诗中常常用到的?- A. 高兴- B. 想念- C. 喜爱- D. 闪光3.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下列哪句不是它的开篇?- A. 床前明月光- B. 窗外无人行- C. 疑是地上霜- D. 举头望明月...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0题)1. 让我们一起唱一首______歌,欢度国庆节。
2. 爷爷的70岁生日聚会将在一年之后的_____月举行。
3. 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用______来记录重要的内容。
4. 天空中飘过了几朵白色的________。
5. 他的笑声响彻整个_______。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5篇)请阅读以下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短文一小明的电子词典坏了,所以他只能用字典来查单词。
虽然需要查的单词很多,但他坚持每天读英语课文。
1. 小明用电子词典查单词吗?- A. 是- B. 不是- C. 不知道- D. 没提到2. 小明每天读什么?- A. 语文课文- B. 数学课文- C. 英语课文- D. 不知道...短文二妈妈买了一本新的故事书给小亮,小亮很喜欢。
他每天晚上都会读一些故事。
1. 妈妈给小亮买了什么?- A. 数学书- B. 故事书- C. 诗歌书- D. 不知道2. 小亮每天晚上做什么?- A. 吃饭- B. 睡觉- C. 看书- D. 不知道...四、作文题(20分)请根据下面的题目写一篇80字以上的作文:《我最喜欢的教师》。
...。
小学语文教师进城选调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进城选调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成语与“滥竽充数”的意思相近?A. 鱼目混珠B. 混淆视听C. 挂羊头卖狗肉D. 盲人摸象答案:A2. 下列哪个字是“快乐”的繁体字?A. 樂樂B. 樂樂C. 樂樂D. 樂樂答案:B3. 下列哪个词语是表示“形容时光流逝迅速”的?A. 白驹过隙B. 光阴似箭C. 日薄西山D. 日薄西山答案:B4.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D. 鹳雀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答案:A5. 下列哪个字是“正确”的繁体字?A. 正確B. 正確C. 正確D. 正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制定,一天的计划要在早晨决定。
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书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读书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3. 《草原》一文中,老舍先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草原的辽阔。
答案:一碧千里4. 《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小壁虎借到的尾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鱼的尾巴、牛的尾巴、燕子的尾巴5. 《春》一文中,朱自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答案:吹面不寒杨柳风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30分)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绿油油的。
河水潺潺,鱼儿在水中嬉戏。
农民伯伯们开始播种,希望有个好收成。
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放飞自己的梦想。
”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绘的景象。
答案:春天来临,大地生机勃勃。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性质?()A. 工具性B. 实践性C. 艺术性D. 人文性答案:C2.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D.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目标?()A. 语言知识B. 语言运用C. 思想感情D. 文化素养答案:A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适用于一年级学生?()A. 情境教学法B. 问答法C. 讲授法D. 活动教学法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A. 字词教学B. 句子教学C. 课文内容理解D. 语法教学答案:D6.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A. 模仿法B. 演讲法C. 情境教学法D. 情感教学法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A.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B.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D.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答案:D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评价方法不适用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A. 过程性评价B. 终结性评价C. 定性评价D. 比较评价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A. 客观性B. 科学性C. 可行性D. 主观性答案:D10.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是()。
A. 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B. 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C.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D.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科学性、__________、发展性。
答案:可行性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字词教学、句子教学、__________、阅读策略教学。
答案:课文内容理解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审题、__________、构思、表达。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进城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进城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D.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答案:C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 讲授法B. 案例分析法C. 小组讨论法D. 演示法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绝对性原则D. 全面性原则答案:C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A. 课外阅读B. 课堂讲解C. 作业练习D. 活动课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A.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C.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D.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三为主”原则是:以______为主,以______为主,以______为主。
答案:学生为本,启发式教学为主,实践活动为主7.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______原则、全面性原则。
答案:科学性原则8.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能力和______能力。
答案:阅读理解,欣赏评价9.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能力和______能力。
答案:写作,表达10.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能力和______能力。
答案:口语表达,交际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答案:正确12.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答案:正确13.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讲授法为主,减少学生的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老师选调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分别是《》、《》、《》、《》。
2.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宋代诗人《》。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诗人《》的《》。
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自唐代诗人《》的《》。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
6.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出自《》。
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
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自《》。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2.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A.《静夜思》B.《春晓》C.《望庐山瀑布》D.《早发白帝城》3. 下列哪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4.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A.《春晓》B.《望庐山瀑布》C.《登高》D.《早发白帝城》5. 下列哪句诗出自《论语》?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 下列哪句话出自《孟子》?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 下列哪句话出自《庄子》?A.“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8. 下列哪句话出自《道德经》?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9. 下列哪句话出自《论语》?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0. 下列哪句话出自《庄子》?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试题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积累运用。
(本题共l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鲜xian鲜艳新鲜寡廉鲜耻B.解jie解散押解解甲归田C.强qiang强求牵强强词夺理D.宁ning宁静宁愿息事宁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金榜提名浩然正气B.蝇营狗苟痴心妄想C.始终不瑜贪赃枉法D.脍炙人口各行其是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A.青年人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而是要做前人所没有做到的事业。
B.所有这些唱词和对白,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C.韭菜是一年生植物呢,或者是多年生植物呢?D.这么长的课文,即使浏览一遍,也要十几分钟。
4.填人下面这段文字中括号内的词,正确的一组是( )。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句,是诗中关键句,也是名句。
它(),从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到诗人的宦途潦倒,()了诗人和艺人的感情渠道。
前后两段都是记叙中抒情,这两句却是抒情中说理,这样增强了抒情的深度,提高了诗的思想境界。
A.沦落承上启下过渡沟通 B.沦落承上启下过度勾通C.冷落承前启后过度沟通 D.沦落承上启下过渡勾通5.与其他三句所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是一个无比丰富的宝库。
B.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
C.有的松树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D.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6.对二重复句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倘若李健能够成功地横渡这个海峡,②就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③也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A.①I②l③B.①|②|③假设并列假设递进C.①||②I③D.①I②I③假设并列假设递进7.打造节约型校园,时下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请你用幽默、含蓄或典雅的语言,拟写一条贴在餐厅或水房的标语,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
8.春节期间,在上海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上海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家乡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下面是信的部分内容,其中五处要改正,请指出并改正。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
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
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改为————改为————改为————改为————改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都在谈“软科学技术”。
何谓软科学?经常听人说:“脑子不够使。
”这其实就是对软科学的需求。
于是,从古至今,所谓“军师”、“谋士”、“智囊团”应运而生。
但是,这些“看得见的头”,毕竟知识有限,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自计算机一出现,人们就把它称为“电脑”,其实,至今计算机并不完全具备人脑的功能。
人脑有四个层次的功能:观察识别、记忆存储、分析判断和想象创造。
前两个层次的功能目前计算机已经具备,而第三层次分析判断就是正在开发的专家系统或决策系统,第四个层次是刚刚开始研究的人工智能。
研究具备上述四种功能的“看不见的头’’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科学技术就是软科学技术。
软科学技术的第一个特征是媒介性,它是人和具体的科学技术之间的接口。
第二个特征是综合性,它综合各种自然科学技术,而且使社会人文和自然两大类科学相结合。
第三个特征是应用性。
如果说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话,软科学则是应用研究,所产生的专家系统则是技术开发。
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包括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的社会行为研究的方法论:还有生命科学,包括人脑的生理机制研究。
在上述基础上软科学技术还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其他方面的研究。
1l.对“软科学技术”的含义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研究具备观察识别、记忆存储、分析判断和想象创造功能的管理决策系统的科学技术。
B.研究能够观察识别、记忆存储的专家系统、决策系统的科学技术。
C.研究以观察记忆的专家系统、决策系统、人工智能,服务于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技术。
D.研究具备人脑功能的“高级电脑系统”帮助人更好地运用各类科学技术知识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技术。
12.下列不属于“软科学技术”特征的一项是()。
A.以计算机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和生命科学为基础而进行研究。
B.将对人的研究与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C.包括了各种自然科学技术。
D.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应用研究。
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谋士们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极需要研究软科学。
B.“看不见的头”即电脑,并不完全具备“看得见的头”的全部功能。
C.软科学的综合性是指能将社会人文科学和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的特性。
D.“具体的科学技术”是指社会人文和自然两大类科学技术。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21题。
(本大题共8小题,14~19题每小题1分,20、21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臣与将军戮力攻秦戮:合力B·范增数目项王数目:多次用眼示意C.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示之:指示项王D.君王为人不忍不忍:不狠心15·比较下面“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②军中无以为乐③寿毕,请以剑舞④常以身翼蔽沛公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16.下列句中加点词所指不是一人的一项是()。
A.①不然,藉何以至此?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B.①今者有小人之言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C.①项伯亦拔剑舞②若人前为寿D.①得复见将军于此②君王为人不忍17.对上文座次尊卑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项伯坐的是最上位B.范增坐的是最上位C.刘邦坐的仅次于最上位D.张良坐的仅次于最上位18.选出上面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玉块是半圆的佩玉。
“块”与“决”同音。
范增以此暗示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B.刘邦为自己开脱责任,其表明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二是有小人之言。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二)阅读语段并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长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0.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长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__________________。
(2分)21.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
(10分)清朝的灭亡给中国带来了真正的时代,社会震荡,世事忙乱,人们也没有心思去品咂一下这次历史变更的苦涩厚味,匆匆忙忙赶路去了。
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
才让全国的有心人肃然深思。
王国维先生的死因众说纷纭,我们且不管它,只知道这位汉族文化大师拖着清代的一条辫子,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遗嘱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汉族人的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
他不会不知道刘宗周、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学者的慷慨行径,他更不会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
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是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已之心安而义尽也。
(《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但是.王国维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分割开来。
是《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和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把两者连在一起了。
于是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混同。
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失败之后,文化认同竞还未消散。
为此,宏才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
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
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
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但清又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22.对王国维遗嘱中“义无再辱”一句,试按本文作者的观点解释其具体内涵(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特别点明王国维的“一条辫子”和自杀地点,并且连用了三个“不会不知道”。
这表现了作者对王国维“死因”怎样的看法(3分)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赞同陈寅恪的看法,说王国维“死于一种文化”。
这“一种文化”可以用上文中另外的说法代替,试写出另外三种说法(有的说法要对上文中的词句稍加调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列举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等等事例来阐述其观点,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2分)A.清代文化可反映传统文化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