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和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滹沱河和我》教案2

《滹沱河和我》教案2

《滹沱河和我》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圈划、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滹沱河和我的关系。

2、体会作者对自然伟力的崇敬之情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学习作者坚强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我”与滹沱河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滹沱河的深厚情感,以及从滹沱河身上获得的启迪。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养育它的故乡,那幺,在你记忆中的故乡有没有一件事物至今仍让你难以忘怀、,甚至是刻骨铭。

滹沱河和我(优秀教案)

滹沱河和我(优秀教案)

《滹沱河和我》教学设计设计者:龚侃复旦初级中学教学目标:理清“我”对滹沱河的感情变化过程,理解“滹沱河”和我的关系,体会作者对滹沱河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通过品读文中对滹沱河的数次描述,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滹沱河气势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与滹沱河之间的精神关联教学流程:一、导入1、1939年,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中,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奋起抗日,奔腾的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2、作家牛汉心中又有一条什么河呢?这条河与牛汉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作家牛汉的回忆文章《滹沱河和我》二、初读文章,自学字词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懂词意。

2、查字典自学字词。

3、从读音、字形、解释三个方面自主归纳本文需要学习的字词,并做交流。

4、当堂提问5、当堂检测三、理清脉络,把握中心1、出示学习目标:梳理“我”对滹沱河情感变化的过程,理解“滹沱河和我”的关系2、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提出为了解决学习目标而需要自学解决的具体问题3、学生自主学习,并做书面记录和归纳(把文中具体表现滹沱河和我的关系的句子划出来)4、小组合作交流:我对滹沱河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朗读4~5节、7~8节、16、18节,感受“我”对滹沱河由失望、悲伤——害怕――敬畏——崇敬――热爱的情感变化5、当堂检测四、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1、我对滹沱河的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对滹沱河的情感发生了变化?2、出示学习目标:品读文中对滹沱河的数次描述,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滹沱河气势的写作方法。

3、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提出为了解决学习目标而需要自学解决的具体问题4、学生自主学习,分别标出文中对于滹沱河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句子边上做笔记5、小组交流6、当堂检测资料:侧面烘托侧面烘托\\\'GB侧面烘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主要人物。

滹沱河和我教案

滹沱河和我教案

滹沱河和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滹沱河的深厚情感,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对滹沱河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情感。

(2)分析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体会其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难点(1)理解滹沱河的“性格”与作者自身性格之间的关联。

(2)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得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河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河流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课题《滹沱河和我》。

2、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作者牛汉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打下基础。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一些易错、难读的字词。

4、整体感知(1)提问:课文围绕滹沱河和“我”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

5、精读课文(1)找出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滹沱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河的气势、声音、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滹沱河的“野”和“狂”。

(3)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4)让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作者与滹沱河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

(5)分析文中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作者对滹沱河的深厚情感。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河流或其他自然景观,说一说自己对它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课堂小结(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滹沱河和我

滹沱河和我

滹沱河和我
《滹沱河和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滹沱河,整体感知课文;在前后对比中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滹沱河和“我”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合作探究式学习环节,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笔下多个“滹沱河”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2.揣摩语言文字,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对滹沱河难舍难分之情。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祖母和母亲、姐姐说“我”是“小滹沱河”的原因。

 2.在对语言的涵泳、感悟过程中,体会课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讲述法。

滹沱河和我教案教学设计

滹沱河和我教案教学设计

滹沱河和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滹沱河的特点,体会我对滹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作者对滹沱河的描写,感受大自然令人震撼的力量。

难点:理解我对滹沱河的感情。

三、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受都很深。

有的说读完文章,就像遇见一个充满豪迈之气的北方汉子;有的说真想去看看这条有个性的河。

同学们有这些感受,就是因为作者把他的感情融入了语言文字之中,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感染了读者。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见识一下滹沱河的性格,来体会作者对滹沱河的感情吧。

二、朗读体会:1、每个同学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散读,放开来读,读出感情。

然后交流朗读体会,说说你用这样的语气语调朗读的原因。

(文章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朗读,有利于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而直接进入这一过程,是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之上。

)2、学生朗读交流,结合解决学生的质疑题。

第二课时一、继续朗读交流第一段:开篇就把“我”和滹沱河联系起来,初步表现了两者的特点:(问):祖母为什么总两眼定定的,对着我叹气,说我是小滹沱河,可又听不出在骂我,明明有赞美的意思?祖母爱我,所以即使我调皮地出了奇,她们还是带着亲昵的口吻说我。

把我比作小滹沱河,开篇初步展现了滹沱河的特点,引人入胜。

读此段时应读出我“不明白”疑惑的语气。

第二段:读出我对河充满好奇,渴望见到它的心情。

杜相龙:“只晓得这个滹沱河很野,很难管束”这里的感情是贬义的吗?朱铮捷:“或许只有他能管住我”,和最终有没有管住我?第四五段:读出“我”看到无水的滹沱河时失望悲伤的感情。

“那灰灰的沙滩……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

”--“无知无觉”“躺”写出没有水时的滹沱河没有生命力的样子。

“我感到异常的失望……打不醒的滹沱河?”--表现了我极度失望的心情。

“我怀着满腔的悲伤……”第六段:读出姐姐对“我”的关心和对滹沱河的害怕。

姐姐“大声地喊”、“风一般跑下来”、“拽”--急切的表现,既体现了姐姐对我的关心,也从侧面写出了滹沱河的特点。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滹沱河和我》教学设计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滹沱河和我》教学设计

滹沱河和我藁城市丘头学区丽阳中学-张利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事物。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圈划、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滹沱河性格和“我”性格成长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伟力的崇敬之情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学习作者坚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我”与滹沱河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我”对滹沱河的深厚情感,以及从滹沱河身上获得的启迪。

教学时间: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故乡情思单元,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故乡情结,那么故乡是什么?他是王维窗前的一支寒梅,他是李白心中的一轮明月,他是鲁迅少年时的一夜社戏,他是贺知章不改的乡音,他也是诗人牛汉家乡的一条大河。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三、解题四、内容探究细读课文1、找一找,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滹沱河到底是条怎样的河?文中的“我”共有三次见到滹沱河。

第一次“我”只见到灰灰的,毫无生气的沙石河床;第二次“我”领略到了滹沱河惊天动地、呼啸磅礴的气势;第三次滹沱河洪水退去,我又见到袒露无疑的沙石。

2、“我”的脾气性格怎样?朗读9、11节中相关的描写,从中归纳出“我”是个任性、倔强、不愿受拘束、不服管教的男孩子,这和滹沱河发大水时的无法预料、难以驾驭、惊天动地何曾相似!3、请在文中找到一句精炼概括出“滹沱河”和“我”的关系的句子。

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

4、和滹沱河有何相似之处?这和滹沱河发大水时的无法预料、难以驾驭、惊天动地何曾相似!五、感悟提升思想升华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总是令人难忘。

在你看来,作者用心写下这篇《滹沱河和我》是为了抒发怎样的情感?仅仅是多年来始终难忘故乡那与“我”脾性相似的滹沱河吗?不是的。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更是为了表达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

六、思维拓展仿写句子我怀念那条河,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滹沱河和我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滹沱河和我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滹沱河和我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滹沱河和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想念之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把所有的思乡情结都寄托于滹沱河之上。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滹沱河和我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滹沱河和我》教案教学目标:理清“我”对滹沱河的感情变化进程,知道“滹沱河”和我的关系,体会作者对滹沱河的畏敬与酷爱之情。

通过品读文中对滹沱河的数次描写,知道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滹沱河气势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知道作者与滹沱河之间的精神关联教学流程:一、导入1、1939年,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中,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交响乐《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鼓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奋起抗日,奔腾的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2、作家牛汉心中又有一条什么河呢?这条河与牛汉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作家牛汉的回想文章《滹沱河和我》二、初读文章,自学字词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懂词意。

2、查字典自学字词。

3、从读音、字形、说明三个方面自主归纳本文需要学习的字词,并做交换。

4、当堂提问5、当堂检测三、理清脉络,掌控中心1、出示学习目标:梳理“我”对滹沱河情感变化的进程,知道“滹沱河和我”的关系2、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提出为了解决学习目标而需要自学解决的具体问题3、学生自主学习,并做书面记录和归纳(把文中具体表现滹沱河和我的关系的句子划出来)4、小组合作交换:我对滹沱河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进程?朗诵4~5节、7~8节、16、18节,感受“我”对滹沱河由败兴、悲伤——惧怕――畏敬——崇敬――酷爱的情感变化5、当堂检测四、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1、我对滹沱河的情感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对滹沱河的情感产生了变化?2、出示学习目标:品读文中对滹沱河的数次描写,知道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滹沱河气势的写作方法。

3、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提出为了解决学习目标而需要自学解决的具体问题4、学生自主学习,分别标出文中对于滹沱河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句子边上做笔记5、小组交换6、当堂检测五、品读语言,深挖中心1、这篇文章中有许多震动人心的语言,有些深沉,有些喷涌,挑选你爱好的段落进行朗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感。

1.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掌握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会借鉴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2.1深入分析课文,挖掘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2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滹沱河的自然风光。

1.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查找生字词,学会正确书写。

3.课堂讨论3.1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2针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解读,分析作者的情感。

4.课堂讲解4.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用法。

4.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5.拓展延伸5.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乡河流的认识。

5.2鼓励学生写作,以滹沱河为题材,创作一篇散文。

6.课堂小结6.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描述家乡河流的文字。

2.深入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了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

3.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学会了借鉴课文表达方式,提高了写作水平。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紧凑,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言。

今后教学中,要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滹沱河和我教学设计
《滹沱河和我》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叙事、写人、绘景的语言,进一步提高对词句的质疑、欣赏能力。

2.感悟课文细致、逼真的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课文提示】
1.本文是一篇含义颇深的叙事散文。

本文通过与家乡河的一段不解之情,抒发了对自然伟力的崇敬和对故乡的热爱。

作者运用虚实
结合的方法,突出滹沱河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2.滹沱河是家乡的象征,也是祖国的象征:伟大、磅礴、雄壮而又贫瘠、混浊等。

作者对滹沱河的消极因素,并未简单抛弃,而是
积极扬弃、亲切抚摸、深藏心里,表达了对民众排山倒海的力量的
歌颂,对祖国雄伟美好的前景的热爱。

【正音正字】
滹沱hūtuó匝zā噬shì椽chuán翕xī蠕rú栗lì
【积累词语】
无知无觉莫名其妙不由分说其大无比闷声闷气
密密匝匝不由自主凝固不动战栗不安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散文。

课文通过写“我”与滹沱河的关系、对它的印象(从“头脑里没有一点概念”到“我能把它深深地埋在心里”),表达了对大自然伟力的惊叹和赞美。

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滹沱河的“性格”特点;“我”
的性格与滹沱河的相似之处;“我”对滹沱河的认识变化过程。

课文对滹沱河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我”的自我描写,“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于对滹沱河的认识过程之中。

第二部分,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

首先虚写心中的滹沱河,其次实写“我”见到的滹沱河,然后再虚写“我”想象中的滹
沱河,从而突出滹沱河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首先,写大水来时的宏伟气势,写“我”终于见到滹沱河时的急切心情。

然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滹沱河发大水时的
气势。

接着,写祖母拦“我”、姐姐找“我”,既照应“我”“这
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又流露了“我”对家乡河的热爱。

最后,自然抒发“我”对滹沱河的深情。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滹沱河和我》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1.家人为什么说“我”是小滹沱河?
“我”的脾性很像滹沱河:很野,说来就来,很难管束,谁也阻拦不了。

2.“我”初次见到滹沱河时,心理有什么变化?
失望——悲伤——失落——恐怖——被镇住。

3.第10段,“为什么不叫醒我?”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想见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4.第10段,写滹沱河暴发时,写水声,还写狗吠声和人呼唤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描写烘托滹沱河气势宏伟,把一切已知的熟悉的声音都吞没了,突出水声之巨大。

5.第12段,“看不见飞溅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弓
起了脊背在飞奔。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它的表达作用是形象地写出滹沱河来势凶猛。

6.第11段和14段,为什么要写祖母拦阻“我”,姐姐寻找“我”?
既写出滹沱河发大水时人们惶恐不安的心情,同时也突出“我”的脾气:说来就来,谁也说不清。

“我”确实像滹沱河一样谁也阻
拦不住。

7.第13段,“我伸手到混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这句
话流露“我”怎样的情感?
流露了“我”当时对滹沱河亲切的情感。

8.怎样理解第18段的首句“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虽然滹沱河很伟大,而“我”很渺小,但是“我”与滹沱河具有相同的性格和脾气。

9.“我”对滹沱河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没有概念——异常失望——真正恐怖——亲近抚摸——深有感触——深藏心里。

10.“我”对滹沱河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既热爱滹沱河的雄伟壮丽的气势,又震慑于它的不可估量的威力。

11.本文能不能改成《滹沱河》?为什么?
不能。

因为《滹沱河与我》这一题目,表达了河与人的紧密联系,景与情的有机结合,显示了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及震人心魄的力量,
表达了人对大自然伟力的崇敬和热爱。

如果改成《滹沱河》,就不
符合文章表达的中心意思。

12.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①以时间先后为序,层次清楚。

②虚写实写结合,形象生动。

③侧面烘托,主题突出。

【课外预习】
1.读一遍《藕与莼菜》,扫除文字障碍。

2.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学习寄语】
人类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我与天地同在,人与万物并生,保护自然,人类才能永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