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分析与评价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分析与评价
析 见图 1和表 1 。
∞ ∞ ∞ ∞ 0
目, 目前衡量教学效果 的主要手段之一 , 是 也是对学 生进行学业
成绩测评的重要工具… 。同时, 考试 也是教 学全过 程 中的重 要 环节。它 既能检查 和评估学 生对 主干课程基础 知识 学习的效率 和技 能掌握 的程度 , 又能较 为客观地评 价课 程教学过 程 的教 学 质量和效 果。通过 对试 卷和考试 成绩 的认真分 析 , 以及 时地 可 发现 教学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和薄 弱环节 , 这有 助于任 课教师 对
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3 1 试卷题型与结构 .
本次考试试题分客观题 和主观题 , 两类
空, 2 共 5分 , 1 . % ; 4题 名词解 释包 含 5道 小题 , 1 占 58 第 共 5 分 , 8 8 ; 5题简答题包含 2小题 , 1 , 35 ; 6 占 .% 第 共 5分 占 .% 第 题为绘图题 , 5分 , 18 ; 卷卷 面分值满分为 10分。 共 占 .% 试 0
[ 中图分类号] G4 4 7 [ .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6 3 (0 8 0 83 0 0 8~ 6 3 2 0 )6— 8 — 2
高等 医学 院校主干课程的考试是教学活动 中不可缺少 的项
标准差 9 9 6 .6 。及格率 为 9 . 6 , 0 8 % 不及 格率为 9 1% , 卷难 .3 试 度为 0 60 信度指 数为 0 2 2 试卷 区分度为 0 2 5 效度指数 .8 , .8 , .3 , 为 02 7 设置信度为 9 % , .1, 9 符合正 态分 布 , 试成绩 分布及 分 考
今后教学 内容 的调整 和对教学方 法的改进 , 一步加 快教学 改 进 革 的步伐 , 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和教学质量。为此 , 我 们抽取 2 0 0 5级临床医学等 6个专业 本科 生共 2 0名学生 的《 3 医 学微生物学》 末考试 试卷进 行 了认真分 析 , 期 旨在为 今后 的考 试命题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的改革与实践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的改革与实践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评价的改革与实践《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动手能力对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教研室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制定了一套公正、客观、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这对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原理、技术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可以为相关学科的实验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标签:实验课考核评价;医学微生物学;改革实践《医学微生物学》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实验课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树一帜的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验证和加深理解有关的基础理论,而且对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3]。

因此,本教研室在历年教学中一直很重视实验课教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理论课(大课)与实验课(小课)的比例始终保持在2:1左右。

但是,作为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的实验考试,以往由于学生人数多,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主要将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其优点在于简便易行,适用于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但是,这样做也往往造成学生只注重写实验报告而轻视实际操作能力,较难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情况和动手能力,更不能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4] 。

因此,结合本学科发展特点,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课程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探究新的实验考试模式是作为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5-7]。

本课题致力于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结合本学科发展特点,制定一套公正、客观、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这将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原理、技术和技能,同时使带实验课的教师有更强烈、更明确的责任感,这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8-1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操作技能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

方法选取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305名学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作为研究资料,计算两类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检验。

结果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276、0.331、0.368、0.625,相关系数检验均显示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检验操作技能,反之亦然。

标签: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将实验室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1],而实验考核则是验证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为了研究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效果以及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本资料对我校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305名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校全日制统招本科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3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使用《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授课教材,收集上述学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计算资料。

1.2 研究方法1.2.1 成绩计算方法实验考核成绩按照原始考核成绩100分为满分计算,理论考试成绩按期末考试原始卷面成绩100分为满分计算。

1.2.2 分组方法[2-3] 将学生按照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排序,取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其余为中分组;实验考核成绩的分组采用相同方式。

1.3 统计学处理[4]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mov法(K-S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根据正态性检验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方法)或Pearson相关分析(参数方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考核方案 一、课程描述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考核方案 一、课程描述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考核方案一、课程描述《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考试课,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崛起和发展而形成的,是临床专业课程之一,亦是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该课程是以微生物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和完善的新体系。

由于该课程与临床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理论较深、难于记忆的特点,随着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这就对我们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教研室为了学生更好的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取得优异的考核成绩,特制定了科学、全面、易于操作的考核办法。

课程名称:《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教学时数: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42学时。

开课单位:临床医学院检验教研室授课对象:09级本科医学检验专业1-6班二、考核的目的与要求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分为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是对学期末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考核内容、方式、题型、时间(一)考核内容: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和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技术操作。

2、理论考核内容即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内容:包括:绪论、临床细菌学总论(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等)、各论(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白色念珠菌、肠杆菌科、脓汁标本的分离、厌氧菌的分离鉴定)等方面内容。

(二)考核方式:《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三)考核题型:1、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验报告占10分,实验考核占5分、技术操作占10分。

2、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40题占40分(A型题占30分,B型题占5分,X型题占5分),概念题占10分,填空题占10分,简答题占25分,论述题占15分。

运用试卷分析提高《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命题质量

运用试卷分析提高《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命题质量

运用试卷分析提高《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命题质量摘要:目的:评估西安医学院2006级和2007级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

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2006级和2007级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期末考试试卷,共107份,从题型分配、成绩分布、难度、区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两套试题的题型分配合理、成绩基本成正态分布,2006级试题的区分度较好,2007级试题的难度较适中。

结论:两套试题各有优缺点,提示我们建立科学规范的试题库。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质量;难度;区分度考试是一种了解、检查和鉴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为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应对考试结果进行检查和分析,以期找到存在的问题,为教学与考试的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了解学生对的把握程度,有利于教师评定教学质量和比较各种教学方法。

通过试卷分析,根据学生的成绩情况,可以提高命题的质量,为建立科学规范的试题库做好铺垫。

本文对西安医学院2006级和2007级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问题,提高命题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增进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分别选取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两次期末考试试卷为研究对象,共107份,其中2006级学生试卷56份,2007级学生试卷51份。

2.命题。

试卷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根据规范化试卷要求,随机从教务处计算机题库中抽取。

2006级和2007级两次考试题型、数量、所占分值比例均一致。

3.评卷方法和数据处理。

考试结束后立即密封试卷,根据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安排固定人员进行统一阅卷,流水作业方式,每题专人评阅,以减少主观性阅卷的差异。

利用E某cel对所有学生的成绩建立数据库,按分数段计数,绘制条图并制定出考试成绩频数表。

临床微生物学在医师考试中的重要性

临床微生物学在医师考试中的重要性

添加 标题
与药学的关系:临床微生物学与药学密 切相关,因为它们都涉及到感染性疾病 的治疗和药物管理。
添加 标题
与免疫学的关系: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 疫系统防御机制的学科,而临床微生物 学涉及到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应答和免疫 调节,因此与免疫学也有密切的联系。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与病理学的关系: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 原因、发展和结果的学科,而临床微生 物学涉及到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因此与病理学有密切的联系。
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强调考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微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如诊断、治 疗和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技能。
增加病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要求考生具备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病历、 提出治疗方案等。
强调对微生物学最新进展和研究的了解:要求考生关注微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 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临床微生物学在医 师考试中的占比为 20%
临床微生物学在考 试大纲中属于重点 科目
临床微生物学在考 试中占比高,要求 考生熟练掌握相关 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学在医 师考试中的占比逐 年增加,表明其重 要性不断增强
帮助医师更好 地理解感染性 疾病的发病机

提高医师对抗 生素合理应用 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医师对疾 病预防和控制 的意识与能力
增强医师对实 验室诊断结果
的解读能力
临床微生物学知识有助于医师正确识别病原微生物,从而避免抗生素滥用。
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和药代动力学,有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 剂量。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R AO L a l 1 , u
C h i n a
C HE N J i n l o n g
XI A Q i a n f e n g
P E NG J i a n g l o n g
Y A NG X/ a o j 唧
NI U L i n a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B i o l o g y , T r o p i c a l Me d i c i n e a n d I n s p e c t i o n Me d i c i n e , Ha i n a n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 Ha i k o u 5 71 1 9 9 ,
检验专业 本科班 3 0 5名学生 临床微生物 学检验 的实验考核 与理论考试 成绩作为研究 资料 , 计算两类 成绩 的相关 系 数并进行 检验 。结果 2 0 0 5~2 0 0 9 级学生 实验考核成绩 和理论考试成 绩的相关系数 ( r 汾 别为 0 . 4 6 0 、 0 . 2 7 6 、 O . 3 3 1 、 0 . 3 6 8 、 0 . 6 2 5 , 相关 系数检验 均显示 实验考 核成绩 和理论考 试成绩之 间有正 相关关 系( 尸< 0 . 0 5 o 结论 掌握 临床 微生物学 检验的相关理 论知识能够提 高学生 的微 生物学检验操作技 能 , 反 之亦然 。 【 关键词 】 临床微 生物学检验 ;实验 考核 成绩 ; 理论 考试成绩 ; 相 关性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4 7 4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3) 1 6 — 1 2 3 一 O 2

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技能考核探讨及分析

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技能考核探讨及分析


_ <
成 绩 图 1ຫໍສະໝຸດ 检验 1 班 成 绩 分 布 妊 一 <
图 2 检 验 2班 成 绩 分 布
辎 <
2 考 核 结 果 各班 班级成绩分布情况见图 l 、 图2 、 图3
3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通 过 3个 行 政 班 实 践 技 能 考核 成绩 、 考 核 过程 中 主 要 问 题 及平 时实验课情况进行分析 , 具体如下 。 3 . 1 考 核时间有限学生情绪过分 紧张 , 不能正常发挥 , 心理 素质欠佳 。 3 . 2 在 镜下 不 能 快 速 找 到 有 效 视 野 或 形 态 不 能 正 确 辨 认 , 其 原因主要是上实验课 日的不明确 , 不能熟练运用显微镜 。 3 . 3 学 生对 基本概念 、 基本知识 、 基本技 能 , “ 三基 ” 的掌握 仍 然不 够 扎 实 , 需要进 一步加强。 3 . 4 实 验课 4个 同 学 一 组 进 行 分 组 操 作 , 个别 同 学 经 常 不 动 手操 作 , 导 致 技 能操 作 考 试 时 常 规 和基 本 操 作 技 术 不 能 按 要求 完成。

3 8 6・
哈尔滨医药 2 0 1 3年第 3 3卷第 5期
微 生物学 检验 实 践 技 能考 核探 讨及 分 析
雷 世 鑫
( 平凉 医学高 等专科 学校 , 甘肃 平凉 7 4 4 0 0 0 )
摘要 目的 微 生物 学检验是一 门实践性 、 技 术性很 强的 医学检验技 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 对本课 程 实行 实践技 能考 核 。 不但可以进一步强化 学生对 基本概念、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 临床 应用的掌握 , 激发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和 自觉性 , 培养其 分析、 解决 问题的能力 , 而且可以通过考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老师教 学中普遍 存在的 问题 , 进 行有 效的教学反 思, 并及 时予以调 整或干预。对提 高教学效果 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 同时在期末也可 以对学生的学习情 况进行更加客观 的评价 。 关键词 微生物 学检验 ; 技 能; 考核 [ 中图分类号 ] R 4 4 6 . 5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2 0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操作技能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

方法选取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305名学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作为研究资料,计算两类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检验。

结果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0、0.276、0.331、0.368、0.625,相关系数检验均显示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之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

结论掌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检验操作技能,反之亦然。

标签: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将实验室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1],而实验考核则是验证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为了研究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效果以及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的相关关系,本资料对我校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305名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全日制统招本科2005~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3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使用《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授课教材,收集上述学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计算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绩计算方法实验考核成绩按照原始考核成绩100分为满分计算,理论考试成绩按期末考试原始卷面成绩100分为满分计算。

1.2.2 分组方法[2-3] 将学生按照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排序,取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其余为中分组;实验考核成绩的分组采用相同方式。

1.3 统计学处理[4]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mov法(K-S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根据正态性检验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方法)或Pearson相关分析(参数方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正态性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除2008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外(P=0.200>0.05),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所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方法)进行分析。

2.2 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005~2009级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之间均存在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

见表1。

数据统计显示,在2005~2009级5个年级中,均存在实验考核高分但理论考试低分的情况,反之亦然。

2005~2009级学生实验考核位于高分组的学生进入理论考试低分组的人数分别为1、3、1、1、2名;实验考核位于低分组的学生进入理论考试高分组人数分别为1、2、2、1、1名。

由表2可知,2005~2009级学生成绩实验考核位于高分组的学生进入理论考试低分组的人数(百分比)为8(9.9%),实验考核位于低分组的学生进入理论考试高分组的人数(百分比)为7(8.6%)。

见表2。

3 讨论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5],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6]。

但是由于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繁多,容易混淆,因此教学中往往会过于强调实验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本研究发现,实验考核与理论考试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理论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有可能进入实验考核低分组,理论考试成绩低的学生亦有可能进入实验考核高分组。

以上结果说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联系紧密,只注意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验技能训练的学生可能会“高分低能”,而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在实践中勤于探索规律,也能获得好的实验考核成绩。

这也反映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的认知规律[7]。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强对学生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和检验流程的选择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加深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实习期间能尽快适应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工作过程,并且尽可能实现就业时的“零适应”[8]。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课成绩与课程总成绩挂钩,改变学生固有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也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培养出兼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今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开展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闻文.浅谈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中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31-1632.
[2] 孙红,杜克莘,王兴会,等.我校机能学实验课程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127-128.
[3] 钱朝霞,许闽广,高凌峰.考试成绩的综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1996,2(4):173-174.
[4] 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0-199.
[5] 张涛,冯锡才,李英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2):165-167.
[6] 曾民勇.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1(1):46-47.
[7] 王昌明,曾锦荣,陈军宁,等.诊断学与内科临床技能测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华夏医学,2000,13(1):93.
[8] 傅广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7):338-3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