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
“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探索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新农科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探索与实践—— —以生物科学明德班‘生
态学’为例”(HDXJJG2019-101);2020年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
(SK责任感,增强 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本专业知识科学求真的 职业素养[2]。
一、课程思政内涵与“植物营养学”课程性质 课程思政是指专业课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 程中,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和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进行有机统一,进而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知识传 授与价值引导相耦合的最优化途径,同时旨在思 想教育实践过程中遴选出饱含育人价值、人文精 神、爱国教育、法治安全教育、社会公共意识、人 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并 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且使学生能 够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两方面同时可以获得 升华,从而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全面科 学发展[3,4]。“植物营养学”从大方向来说主要是为 了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营养作用, 研究对象主要是土壤、植物和肥料三个方面,本课 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 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掌握植物与外界环境 之间营养质和能量转换的一门基础科学。学生的
2021 年 6 月 第 23 期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Jun. 2021 No.23
“植物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探索
张要军,夏雯雯,刘文娟
(河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新农科专业建设背景下,“植物营养学”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融思想性、理论性、科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植物营养学实习是在XX农业科技公司进行的。
实习时间为X个月,主要任务是参与植物的生长调查和营养诊断,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养分测定和分析。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方法1.生长调查: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调查,观察叶片颜色、形态、大小等,记录生长情况,并记录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2.样品采集:依据生长调查结果,选择代表性植株进行样品采集,包括根、茎、叶等部位,并分别进行标记。
3.养分测定:采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养分含量进行测定。
主要测定项目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的含量。
4.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测定结果,对不同样本的养分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不同部位的养分分布规律。
5.营养诊断:根据测定结果和生长调查,对不同样本进行营养诊断,判断其植物营养是否平衡,是否存在养分缺乏或过量的情况。
三、实习成果通过这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对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不同作物对不同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存在差异,了解了养分在植物身上的运输和分配方式。
2.熟悉了植物营养的调查和诊断方法。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对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如何利用测定结果进行养分诊断。
这些方法对于作物的管理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室中进行养分测定和分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标定和测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植物营养学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植物营养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
合理的营养管理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增加产量和品质。
而不合理的营养供应则会导致养分缺乏或过量的情况,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农户在施肥管理上不够科学和合理,盲目追求高产而忽视了作物的真实需求,导致养分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实验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

1 《植物营养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植物营养学课程是植物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该课程将植物营养的基本理论与农业生产的土壤与肥料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农业生产中肥料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农业化学实验则是为了应证有关理论知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而设置的有助于帮助同学们更加形象的理解土壤—肥料—作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本来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学的有关研究的实验方法加强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室内模拟和室内分析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对“植物—土壤—肥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定量的分析和测试。
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应该真正理解和掌握植物营养基本理论的内涵同时适当地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有关现象和作用过程进行定量测试。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考核方式考试实验成绩评分办法或标准如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优良及格不及格 1 实验态度12分 1.1 考勤4 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实验完成实验任务好。
基本上能自始至终参与实验完成实验任务。
基本上能参与实验偶有不参加实验。
常常不参加实验。
1.2 课堂纪律4 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各项纪律秩序良好。
基本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各项纪律。
扰乱课堂纪律但能听从老师的劝告及时改正。
扰乱课堂纪律屡教不改。
1.3 协作精神和工作态度4 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操作认真积极参与实验爱护实验仪器。
有团队精神实验操作基本认真能参与实验能爱护实验仪器。
团队协作精神不够实验操作不够认真不爱护实验仪器、用具等公物。
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实验操作马虎常损坏实验仪器、用具等公物。
2. 实验 2.1 查阅资料10 能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能查阅较多的相关资料。
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资料。
没有查阅相关资料或查阅资料很少。
2 设计35分 2.2 实验方法和技术10 能根据实验条件综合采用多种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有很好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植物营养学实验

实验一根系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淋洗法)根系是作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器官,作物根系阳离子代换量(Cation Exchange Content, CEC)的大小,大体上可反映根系吸收养分的强弱和多少,因此,测定根系阳离子代换量(CEC)对于了解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与指导合理施肥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方法原理根系中的阳离子,在稀HCl中,能被H+代换出来,而根系所吸收的H+量与代换出来的阳离子量相等。
在洗去多余的HCl溶液后,用中性KCl溶液将H+代换出来,以KOH溶液滴定至pH 7.0,根据消耗KOH的浓度和用量,计算出阳离子代换量(以每1kg干根的厘摩尔数表示)。
二、操作步骤从田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若干(尽可能不要损坏根系),先用水冲洗根系,再放在筛子上置于水中轻轻振荡,至洗净为止,后再用蒸馏水冲洗数次,然后切去地上部分,置于30℃烘箱中烘干(一般烘8 h以上),将烘干根样取出磨细,过18~25号筛(0.7~1.0 mm),混合均匀,贮于广口瓶中备用。
称取烘干磨细的根样0.1000 g,放入180~250 mL烧杯中,先加几滴蒸馏水使根系湿润,避免以后操作时根浮在液面上,再加0.01 mol·L -1HCl 100 mL,搅拌5 min,待根样下沉后,将大部分盐酸连同根样倒入漏斗中过滤,然后用蒸馏水漂洗至无Cl-为止(用AgNO3检验)(一般用110~200 mL蒸馏水,少量多次即可洗至无Cl-)。
再用尖头玻棒将过滤纸中心穿孔,以100 mL KCl(事先调至pH 7.0)逐渐将过滤纸上的根样全部洗入原烧杯中,用pH计测定根-KCl 悬浮液pH值,然后加7~8 d酸碱混合指示剂,用0.01 mol·L -1 KOH滴定至兰绿色(保持30 s 不变),记下所消耗的0.01 mol·L -1 KOH 毫升数,并以此计算出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以每1kg干根的厘摩尔数表示)。
三、结果计算CEC(cmol·kg-1)=N KOH×V KOH×100 根样干重(g)四、注意事项1、过滤及漂洗时,溶液不超过漏斗的2/3处,并遵守“少量多次”的洗涤原则。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姓名:严莲英学号:1009010179年级:10 级任课教师:何俊瑜2013年 01 月 08 日目录一、前言--------------------------—------------------2二、实习概况--------------------------—---—---------2三、实习目的--------------------------—---—---------2四、实习内容--------------------------—---—---------(一)、生菜的育苗--------------------------—---—----3(二)、营养液的配置和生菜的移栽------------------------6(三)、观察生菜的缺素状况与记录------------------------10(四)、当地施肥现状的调查--------------------------—-11五、实习心得--------------------------—----------—-13前言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它还是提高作物品质的重要元素,因此植物营养学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植物营养对我国异常重要。
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作用,探讨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能量交换的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备课程。
无土栽培学则是现代农业新技术与生物科学、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在无土栽培的学习中也必须重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12.12.03----2012.12.28实习地点:农院及何老师实验室组员:严莲英唐静实习目的1、掌握生菜的育苗2、学会配置营养液3、学会移栽生菜4、学会观察生菜的缺素症状与描述5、掌握当地肥料施用的调查方法。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书

《植物营养学》实验指导书森林资源系2007-9-18目录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一单盐毒害与混合盐的拮抗作用................................................. 1..实验二植物根系阳离子代换量(CEC)的测定........................................ 2.实验三植物根系氧化力的测定(a萘胺法).. (3)实验四植物根系脱氢酶活性测定(TTC 法)............................................................................ 5..附录一7230G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书 (6)附录二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及格式................................................ 8..附录三常用洗液的配置与适用范围.............................................. 8..附录四化学药品规格和标准 (11)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为了维护良好的实验教学秩序,确保人身、设备的安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秀品质,要求每位学生必须遵守学生实验守则。
1. 初次使用实验室,请仔细阅读并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2. 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任务,弄清实验原理,拟定实验步骤,做好预习报告,并做好仪器、化玻、药品的借用工作。
班长在上课之前做好值日生安排工作(3~5人左右)。
3. 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熟悉其性能,预习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使用中严格遵守。
对一些精密仪器和化玻易耗品,请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损坏仪器、器材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 实验中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结束实验,此记录应附在实验报告后,作为原始实验数据。
按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验报告

实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实验学时:3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过磷酸钙与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所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不仅是水溶性的速效磷,也有一部分为不溶于水但能被柠檬酸提取的磷。
测定其有效磷的含量对评定肥料品质、合理施用磷肥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理解影响过磷酸钙中有效磷变化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1)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制备待测液。
(2)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并计算出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其中包括Ca(H2PO4)2·CaHPO4和游离H3PO4),浸出液中的正磷酸盐利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2人为1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五、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振荡机、电子天平、容量瓶、小漏斗、三角瓶、滤纸等。
试剂:(1)50mg/L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AR)0.2195g溶于约400ml蒸馏水中,加入25ml 3mol/L H2SO4,定容至1L,即为50mg/L的标准溶液,可长期保存使用。
(2)2%柠檬酸溶液:称取20g结晶柠檬酸(H3C6H5O7·H2O,AR)溶于水中,定容至1L 即可。
(3)3mol/L H2SO4:量取浓硫酸166.7ml,用蒸馏水稀释至1L。
(4)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12.5g(NH4)6Mo7O24·4H2O(钼酸铵)溶于约200ml水中。
另将0.625gNH4VO3(偏钒酸铵)溶于15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125ml浓硝酸,再冷至室温。
然后将钼酸铵溶液缓缓倒入偏钒酸铵的硝酸溶液中,随倒随搅拌,最后用水稀释至500ml。
六、实验步骤1.称取通过100目筛孔的过磷酸钙样品0.5~1.0000g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2%柠檬酸溶液50ml,用橡皮塞塞紧瓶口,振荡30min,立即用干滤纸过滤,最初7—8ml滤液弃去。
植物营养学课程实习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植物营养学课程实习专业班级:资源与环境专业09级4班姓名(学号):赵伟丽实习时间:2021年4月23日——5月13日2021 年 6 月 18 日植物营养学课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针对上学期学习的《植物营养学》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上学期的植物学要紧学习了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和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能量互换的内容,还学习了相关的肥料学内容,为研究植物缺素和合理施肥奠定基础。
通过课程实习了解化肥的进展历史和肥料长期定位实验的意义、进展和研究功效;了解当前蔬菜生产中水分治理和养分治理的高新技术与理念;把握常见元素缺乏的病症和矫治方法;熟悉复合肥料的配方设计理论和肥料的生产应用,熟悉和了解植物营养与现代工业化农业生产的关系,熟悉现代化温室大棚的无土栽培设施及其调控原理。
锻炼大伙儿手脑并用的能力,通过参观实习基地的景观、技术等联系专业学科内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并运用植物营养学的内容学会植物营养诊断技术与方式,把握田间栽培学的具体操作技术及技术要点,鼓舞跨学科的技术创新。
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发觉与观看问题的能力,深化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把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实习安排指导教师:隋方功、何华、史衍玺、刘树堂实习时刻:2021年4月23日——2021年5月12日实习地址:胶州青农高科技农业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区、果树蔬菜水肥一体化、莱阳长期定位实验区、莱阳梨园、寿光蔬菜展览会、西陶漳梨园、寿光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美微基地七彩庄园、昌乐西瓜种植园、百埠庄实验园三、实习内容一)胶州青农高科技农业示范区胶州青农高科技农业示范区要紧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任务:一、牧草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内容: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手腕,开展优质牧草及功能植物选育与利用、药用植物添加剂研制与开发、运动草坪的建植与管护等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植株粗灰分及氮、磷、钾含量的测定一、植株粗灰分的测定(直接灰化法)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掌握植株灰化的条件和判断灰化完全的标准;(2)灼烧的温度必须控制在适宜温度;(3)样品应先炭化,以防灰化时爆燃,引起残灰飞失。
2、实验原理将样品在高温下灼烧,有机物化分解挥发,剩下的部分即为植株粗灰分。
3. 需用的仪器和试剂仪器:高温电炉、万分之一天平、调温电炉、瓷坩埚。
4. 实验步骤样品预处理:吹干→烘干→粉碎过筛→混匀→装瓶。
测坩埚重:洗净→灼烧→冷却→称重炭化、灰化:称样→炭化→灰化→冷却→称重。
5. 教学方式每个班分成两个小班,每个小班安排一个老师负责讲解、指导,每个学生动手操作。
6. 考核要求(1)能正确判断植株样品是否灰化完全;(2)明确要先碳化的原因。
7. 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二、植株全氮含量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⑴实验目的掌握H2SO4—H2O2消化—蒸馏定氮法测定植株全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⑵实验要求溶液中残余的H2O2必须分解除去;消化完全标志是溶液无色透明;检查2%硼酸溶液pH值是否变化;蒸馏定氮时注意消化管密封;确保待测液中NH3蒸馏完毕。
2.实验内容或原理(不包括硝态氮)植物样品首先经浓硫酸的脱水碳化、氧化等一系列作用后,而未被硫酸破坏和分解的有机物和碳又经过双氧水分解出的新生态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从而使有机氮等转化为无机铵盐,消煮液中的铵用半微量蒸馏法定氮,从而计算出植株中氮的含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⑴需用的仪器150ml(细口)、250ml三角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板或普通电炉、定氮仪等⑵需用的试剂浓硫酸、双氧水、2%硼酸溶液、定N指示剂等4.实验步骤称植株样品→加浓硫酸和H2O2消化→容量瓶中定容→准确吸取一定体积待测液用蒸馏法定氮→结果计算。
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16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再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
6.考核要求⑴植株样品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完全的标志⑵定氮仪的测定原理和使用⑶待测液定量体积估算⑷标准铵态氮的回收实验⑸硼酸吸收液和氢氧化钠加入量的估算⑹硫酸标准溶液浓度的选择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三、植株全磷含量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⑴实验目的掌握H2SO4—H2O2消化—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株全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⑵实验要求待测液制备要求同植株全氮测定;比色时溶液酸度控制在0.50~ 1.10mol·L-1 2.实验内容或原理植物样品经H2SO4—H2O2消煮分解制备待测液方法同“植株全氮”,待测液中正磷酸在酸性条件下能与偏磷酸盐和钼酸盐作用生成黄色的杂聚化合物钒钼酸盐,其黄色深浅与溶液中正磷酸中磷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相关,通过比色可定量测定磷含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⑴需用的仪器150ml细口三角瓶、50ml容量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板或普通电炉、722或723型分光光度比色计等。
⑵需用的试剂浓硫酸、双氧水、钒钼酸铵试剂、10MNaOH、2,6—二硝基酚指示剂等。
4.实验步骤植物样品消化同“植株全氮”→待测液干过滤→准确吸取一定体积滤液于容量瓶→二硝基酚→10MNaOH调至刚呈黄色→钒钼酸铵试剂→定容→于波长450nm处比色测定→结果计算。
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16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再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
6.考核要求⑴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⑵待测液定量体积估算⑶磷标准浓度系列溶液的制作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四、植株全钾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⑴实验目的掌握H2SO4—H2O2消化—火焰光度法测定植株全钾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⑵实验要求待测液制备要求同植株全氮测定;标准钾溶液系列中加入与待测液等量的空白溶液。
2.实验内容或原理植物样品经H2SO4—H2O2消煮分解制备待测液方法同“植株全氮”,待测液中的钾经稀释后即可于火焰分光光度计上直接测定。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⑴需用的仪器150ml细口三角瓶、50ml容量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板或普通电炉、火焰光度计。
⑵需用的试剂浓硫酸、双氧水、100mg·L-1K标准溶液。
4.实验步骤植物样品待测液制备方法同“植株全氮”→待测液干过滤→稀释→火焰光度计上直接测定→结果计算。
5.教学方式实验操作过程分小班进行,即指导学生人数每位教师不得超过16人;学生实验过程是一人一组。
实验前老师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情况,再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再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老师应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或指出操作不当等问题,最后检查每位学生实验过程所得原始数据。
6.考核要求⑴植株样品的消化过程和消化完全的标志⑵火焰光度计的测定原理和使用⑶待测液定量体积估算⑷钾标准浓度系列溶液的制作和运用7.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原始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分析或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实验二植物的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学习植物的溶液培养技术(2)证明氮、磷、钾、钙、镁、铁诸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3)幼苗培养过程中要精心管理,并仔细观察和记录。
2.实验内容或原理:采用溶液培养可完全人为地加以控制营养液的成分,从而可观察某元素缺乏所引起的生理病症及其恢复情况。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仪器:烧杯、、搪瓷盘(带盖)、培养缸等试剂:砂酸钾、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4.实验步骤幼苗培养——配制营养元素贮备液——配制完全营养液和缺素营养液——幼苗定植——培养管理及观察记录5.教学方式讲授本次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
6.考核要求培养幼苗健康,缺素症状明显,观察记录完整。
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实验三影响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土壤因素分析一、土壤对磷固定的时间性变化及其定量测定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化学磷肥施入土壤后随时间推移,磷的有效性变化趋势及其速率与强度。
2.实验内容或原理:设计一定量的土壤,加入已知浓度的磷标准液中,经过不同的作用时间后,将其过滤,然后测定滤液中的磷浓度,通过作用前后溶液中磷浓度的变化,就可计算出被土壤作用后失去的有效性磷的数量,同时,可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计算出土壤对磷的固定强度。
用5.00g土壤3份,分别与50ml已知浓度的磷溶液(50mg/kgP)作用1小时,24小时和168小时后,测定平衡液中的磷浓度,计算出被土壤固定的磷的数量、速度和强度。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仪器:721分光光度计、烘箱试剂:①4N的NaOH;②2N 的H2SO4;③2.4-二硝基酚;④钼锑抗溶液4.实验步骤(1)土壤与标准磷溶液的作用及待测液的制备(2)磷的定量测定钼蓝比色法5.教学方式讲授本次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
6.考核要求该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所得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讨论作为考核的指标。
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二、土壤干湿交替变化(室内模拟)对肥料钾的固定及其定量测定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钾肥施入土壤后,遭受干湿交替变化时钾的固定强度与速率,并寻找有效措施减少钾的固定。
2.实验内容或原理:在室内模拟土壤对K+的固定实验时,称取一定量的土壤,加入已知浓度的钾溶液,使之与土壤充分湿润,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干燥;干燥后又加水湿润,这样反复多次,使钾在干湿交替变化中得以固定,然后测定经土壤固定后的钾含量,通过比较,计算出被土壤固定的钾的数量。
取两组20目土20.00g各两份,分别加入250mgK2O/kg和500mgK2O/mg溶液10ml,使之与土壤充分湿润,然后在恒温箱中(45℃左右)干燥,干燥后再加10ml(蒸馏水),再进行干燥,如此反复一周,再用蒸馏水提取土壤中的钾,测定提取液中的钾弄队和被土壤固定的钾的数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仪器:火焰光度计、烘箱试剂:氯化钾4.实验步骤(1)钾固定的模拟与待测液制备(2)钾的定量测定5.教学方式讲授本次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
6.考核要求该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所得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讨论作为考核的指标。
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实验四植物营养缺素的诊断与恢复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缺素条件下植物的形态变化与形态诊断及缺素的施肥调节与恢复。
2.实验内容或原理:由于施肥不足、施肥不平衡或土壤养分供应和植株吸收养分出现障碍等,都将使农作物出现缺素症状。
对植株缺素症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诊断,有利于指导施肥,矫正植物营养的缺素症状。
作物一旦发生缺素症状就会在外观形态、长势长相、甚至产品产量和质量上表现出来。
对周围主要农作物发生的营养缺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营养元素缺乏的田间表现症状与缺素原因。
要求被调查的作物不能少于5种,每组(2人)调查三种不同作物的三种不同缺素症状。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4.实验步骤(1)观察最先出现缺素症状的部位(2)观察缺素症状的具体表现5.教学方式讲授植物营养缺素症状,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实验。
6.考核要求该实验要求每2个学生一组,独立完成三种作物、三种不同营养元素缺乏的田间调查与形态症状描述,诊断结果、对结果的分析和缺素恢复措施作为考核的指标。
7.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写清楚项目测定的目的意义、测定方法、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
实验五蔬菜和水体中硝态氮的测定一、蔬菜中硝态氮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⑴实验目的掌握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蔬菜或其他农产品中硝态氮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