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5.2《蚯蚓的房前屋后》名师教案大象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5.2《蚯蚓的房前屋后》 优秀课件3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5.2《蚯蚓的房前屋后》 优秀课件3大象版
蚯蚓的房前屋后
名言摘抄 ●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 芬奇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 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 人生夫· 托尔斯泰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高尔基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罗曼· 罗兰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卓别林 ●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 大象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的房前屋后教案大象版教学目标:1.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2.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3.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

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要边玩边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

师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三类土壤。

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

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2.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

(1)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

上课时,教师启发谈话“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

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3)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

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发展发育过程;2. 培育同砚的观察和试验能力;3. 提高同砚对环境保卫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蚯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蚯蚓的生活习性;3. 蚯蚓的发展发育过程;4.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蚯蚓的形态和生活环境,引起同砚的爱好。

2. 进修:讲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同砚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3. 试验:设计试验,让同砚观察蚯蚓的发展发育过程,培育其试验能力。

4. 谈论:引导同砚谈论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其环保认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同砚对生物学的爱好。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同砚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发展发育过程。

2. 试验法:设计试验让同砚亲自操作,提高其试验能力。

3. 谈论法:引导同砚进行小组谈论,培育其合作精神和沉思能力。

五、教学评判:1. 试验报告:要求同砚撰写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2. 参与谈论:评判同砚在谈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次数和质量。

3. 教室表现:评判同砚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听课态度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1. 图书:提供相关图书供同砚参考。

2. 试验器械:筹办试验所需的器械和材料。

3. 视频:筹办相关视频资料,帮助教学。

七、教学打算:1. 第一节课:导入蚯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第二节课: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3. 第三节课:设计试验观察蚯蚓的发展发育过程;4. 第四节课:谈论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 第五节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同砚对生物学的爱好。

八、教学反思: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同砚反馈,准时调整教学内容;3. 不息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同砚进修爱好。

第二课时一、作业背景《蚯蚓的房前屋后》是一部著名的孩子文学作品,通过描写蚯蚓的生活,呈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次作业旨在让同砚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培育对自然环境的保卫认识,同时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精品】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蚯蚓的房前屋后》 |大象版 (1)

【精品】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蚯蚓的房前屋后》 |大象版 (1)

《蚯蚓的房前屋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石头的特点。

2、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玩泥巴并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针对沙和石头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泥巴,好吗?不过,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玩的同时还要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再和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现象。

(出示课件)大家听清老师的要求了吗?二、探究活动(一)玩泥巴的发现1、同学们,咱们每个组都分有三种泥巴,同学们可以用这三种泥巴捏成不同的形状。

开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活动结束后出示课件:玩泥巴后要洗手呀!3、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土壤有那些不同的特点?(指名回答)4、这有三种不同的土壤,它们分别是什么土,又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呢?(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全班齐读,板书“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二)研究石头和沙1、过渡:在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不同的土壤外,我们还能发现石头和沙(板书沙、石头),那么针对石头和沙,大家能提出那些问题?(指名回答)2、选择问题:大家真爱动脑筋,提了这么多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我们研究呢?那什么问题适合我们研究?接下来我们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你会选那个问题,为什么?同桌讨论讨论。

(指名回答)3、制定计划:确定了研究问题咱们还要制定出研究计划,下面请同学们模仿课本47页的表格制定一个自己的研究计划,把要研究的问题写在下面的空白表格里。

4、小组活动: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吧,注意:研究完一个问题要把研究结果写在表格里。

5、汇报结果:同学们,你们发现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指名回答)沙和石头有什么作用呢?6、回顾总结:通过研究石头和沙,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研究石头和沙的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

(板书“提出问题、选择问题、制定计划、进行研究”)这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

三年级科学上册5.2《蚯蚓的房前屋后》 优秀课件4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5.2《蚯蚓的房前屋后》 优秀课件4大象版

水稻土
水稻土:
• 水稻土是各类土壤或母质长期种植 水稻后逐渐发育形成的一种土壤。 水稻土不论起源如何,形成水稻土 后,都具有共同的剖面发生层次, 一般具有耕作层(AC)、犁底层 (P)、淀积层(B)、潜育层(G)和母 质层(C)。
黄壤土
红壤土
冰沼土
冰沼土:苔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广泛分布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 岸地区和北冰洋的许多岛屿。在中 国,仅于高山上部有零星分布,如 阿尔泰山(南坡)西北部的高山区 和长白山顶部。
黑钙土
黑钙土:
• 黑钙土分布地区一般具有大陆 性气候特征,夏热而冬寒。
• 黑钙土的形成的特点是有明显 的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
紫色土
紫色土:
• 紫色土成土过程:强烈的物理风化 和侵蚀堆积,强烈的钙质淋溶和富 集,微弱的化学风化和母质特性的 继承;微弱的有机质积累和耕种熟 化。紫色土剖面发育不够完善,层 次分化不明显,上下土色均一,以 紫色或紫棕色为主。
蚯蚓的房前屋后
沙质土:含沙多、一点不黏手
黏质土:含粘土多、粘手
壤土:沙含沙土多的土壤叫沙质土; 沙和黏土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 叫壤土。
红壤
砖红壤
红壤、砖红壤:
• 红壤分布在亚热带,砖红壤分布在热带。 它们成土自然条件的共同特点是:气候高 温多雨;植被种类繁多,生长茂密,四季 常青。 • 红壤的剖面特征是:土壤颜色以红色为主, 但程度不等,有的呈红色,有的呈棕红或 桔红色。砖红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呈砖红 色,土壤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
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
在蚯蚓的房前屋后,我们还能 发现石头和沙。
拓展活动:
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把它们 收藏起来,贴上标签。开一个“奇石 展览会:”。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和动物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2. 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3. 蚯蚓的解剖结构和生殖方式;4. 蚯蚓的食物和饲养方法;5. 蚯蚓的繁殖和发展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蚯蚓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兴趣;2. 进修: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自感受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4.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蚯蚓的解剖结构和生殖方式;5.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蚯蚓的饲养和繁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6.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评判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和实验中的表现;2. 考察学生对蚯蚓知识的掌握水平;3. 评判学生对蚯蚓饲养和繁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

五、教学资源:1. 图书、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2. 蚯蚓、土壤等实验器械;3. 实地观察场地。

六、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蚯蚓的生态环境珍爱活动;2.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可以开展蚯蚓的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本次《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置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认识,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成为有经受、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蚯蚓的房前屋后》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
1.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蚯蚓的分类和特征;
3.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方法:
1.教室讲解结合实地观察;
2.小组合作探究;
3.实地实验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介绍,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蚯蚓的分类、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态作用;
3.实地观察:指挥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进行蚯蚓的观察,记录蚯蚓的生活状态;
4.小组探究:分组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设计实验验证;
5.实地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蚯蚓对土壤的影响;
6.总结反思: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总结蚯蚓的生态作用和重要性。

五、作业要求:
1.撰写一篇关于蚯蚓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的短文;
2.设计一个关于蚯蚓的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制作一个关于蚯蚓的展板,展示蚯蚓的分类、特征和生态作用。

六、评估方式:
1.书面作业的内容和表现;
2.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3.展板的制作和展示效果。

七、延伸活动:
1.组织学生到农田或果园进行蚯蚓的实地观察;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蚯蚓的生态作用;
3.开展珍爱环境的主题活动,提倡学生珍爱蚯蚓和土壤生态。

通过这个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增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2. 蚯蚓的房前屋后-大象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蚯蚓的房前屋后-大象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蚯蚓的房前屋后-大象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1 教学目标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了解蚯蚓的栖息环境及其生活习性,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1.2 教学重点
1.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2.了解蚯蚓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

1.3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1.4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1.5 教学时间
本节课45分钟。

二、教学过程
2.1 自然情景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段雨后的场景图,询问学生‘雨后的地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猜测。

引出下面实验环节。

2.2 实验环节(30分钟)
2.2.1 观察“蚯蚓的房前屋后”(10分钟)
•将放有土的容器放在课桌上,让学生仔细观察箱子内的土壤。

•由学生记录出土壤内所能看到的生物以及数量,以图表形式记录。

2.2.2 实验“小蚯蚓赛跑”(20分钟)
小组讨论设计比赛的流程。

分别将两只蚯蚓放在两个容器里,再加上一些食料,观察哪只蚯蚓先吃掉食料。

•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结果
•从结果中总结蚯蚓的生活习性
2.3 总结过渡(10分钟)
回顾当天实验内容,总结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观察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进行了观察和总结,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前要讲清楚安全和卫生问题的重要性,保证实验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三类土壤。
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 “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 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2、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
最新资料推荐
蚯蚓的壤的不同特点。
2、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3、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
教法设计
教学用具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活动。
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 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冋,我们要边玩边观 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冋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冋现象。
四、总结。
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最新资料推荐
作业超市
板书设计
反思提升
(1)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上课时,教师启发 谈话 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 石头。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 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复案补改
(复备教师及内容)
(2)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适 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 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3)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等 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 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 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 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 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