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板胡小桃红曲谱乐谱

合集下载

桃花红杏花白曲谱

桃花红杏花白曲谱

桃花红杏花白曲谱《桃花词》曲谱
[原调歌词]
[第一段] D———A———D———G———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远影碧空凉。

[第二段] D———A———D———G———D
水村年华是谁在,烟笼寒水月笼沙。

[第三段] D———A———D———G———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四段] D———A———D———G———D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红楼梦》-《杏花弄影》曲谱
[原调歌词]
[第一段] G———D———G———D———G
红楼梦里探芳华,众女秋千九九家。

D———C———G———D———G 婵娟妙舞千群舞,再显添香绿珠霞。

C———G———D———C———G 千与千寻香,洛阳市郊外。

D———C———G———D———G 白杨树下秋风吹,对月起高歌。

[第二段] G———D———G———D———G 春日浓绿叶半藏,紫竹杖扶独行客。

D———C———G———D———G 杏花飘零瞥眼间,又近戏水林梢颤。

C———G———D———C———G 万众瞩目,似冬日暖日暮。

D———C———G———D———G 橄榄山下春风起,云破月浮天地绝。

秦腔人面桃花简谱

秦腔人面桃花简谱

秦腔人面桃花简谱秦腔《人面桃花》是一首富有浓郁北方民间文艺气息的歌曲,在神秘的旋律和动听的声音中展现了情感的复杂和人生的苦辣。

以下是《人面桃花》的简谱以及相关介绍。

一、简谱五线谱:1 2 1,1 2 3 4 5,5 5 6 5 4 3,1 2 1,1 2 3 4 5,5 5 6 5 4 3,3 34 3 2 1,3 3 4 3 2 1,1 1 2 3,4 4 4 4 4 4,4 4 4 4 4 4,3 3 4 3 2 1,3 34 3 2 1,3 3 4 3 2 1,1 1 2 3,4 4 4 4 4 4,4 4 4 4 4 4,3 3 4 3 2 1,2 23 2 1,3 34 3 2 1,1 1 2 3,4 4 4 4 4 4,4 4 4 4 4 4,3 3 4 3 2 1。

二、歌曲介绍秦腔是一种地方戏曲,由于其精湛而优美的表演形式,被誉为“华夏第一演唱艺术”。

《人面桃花》是秦腔中的一首经典代表作,被誉为秦腔的“三绝”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人面桃花》的故事情节相当传奇,主要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爱情,不得已用辛酸泪水换取神仙的妙药,化作一朵粉色的桃花,从而得以与情人相爱相守,然而却始终无法摆脱人面鬼怪的追逐和困扰。

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表现了人生的困境和复杂性,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情感和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此外,该歌曲还深刻揭示了人类追求幸福的本质和人类与神仙、草木鬼怪等神秘力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和思想深度。

三、结语《人面桃花》是一首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经典歌曲,其音乐艺术价值以及文学性价值都被受到广泛的赞赏和认可。

其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根基,同时也对当今世界的文艺创作和人生体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有关

有关

有关秦腔秦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南的西藏、四川;中原的晋西、豫东、河北;东北大庆、东南的广东、福建,宝岛台湾等地以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中国最大地方剧种。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

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

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

”“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创造了我国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是我国戏曲音乐中最早的板腔体声腔,也是梆子腔(乱弹)系统的母体。

现在北方几省的梆子戏虽然风格与秦腔很不相同,但在音调和伴奏上都保持着共同的特征。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

”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清人陆次云在《圆圆传》中云:“李自成入北京,召陈圆圆歌唱,自不成惯听吴歌,遂命群姬唱…西调‟ (指西秦腔),操阮筝、琥珀(据考证实为月琴),自成拍掌和之,繁音激楚,热耳酸心……”说明到明代末年,秦腔已更为成熟。

秦腔发源于陕西,便很快就向东流传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而且很就就流入江南各地。

秦腔的板式及音乐教学内容

秦腔的板式及音乐教学内容

秦腔的板式及音乐秦腔的板式及音乐秦腔属梆子声腔系统,是以板式变化表达不同情感和内容的音乐结构。

秦腔音乐主要有三大部分:唱腔部分、打击乐(锣鼓点)部分、曲牌部分。

唱腔部分秦腔板式共分为六大类:[二六板]。

基本板式为一板一眼(四分之二节拍),以它为基础,其它板式都是由它衍变而成的。

它的节奏适中,行如流水,运用普遍,起落方便,擅长于表达叙述性、诉说性的情调。

[二六板]有很大一部分的板头用铜器起板,叫做[带板]。

用大铜器起板的叫[大带板],用小铜器起板的叫[小带板],用牙子起板的叫[摇板]等。

[慢板]。

为三眼一板(四分之四节拍),是将二六板节奏扩展一倍而成。

它是秦腔板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板式节奏严谨,旋律丰富,曲调婉转,抒情性强,擅长于揭示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

为了剧情与人物情绪需要,慢板在速度上又有慢三眼与快三眼之分。

在它的板头起法上慢速的有[大塌板]、[一锤安慢板]等;快速的有[紧塌板]、[拦头]等。

[带板]。

为有板无眼(四分之一节拍),是将[二六板]节奏紧缩一倍而成。

它是秦腔唱腔中戏剧性最强、运用很频繁的一种板式。

它的板头起法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慢带板(包括慢剁锤带板),也叫(双锤带板],长于表达开阔、豪迈、雄壮、激昂的情绪。

二是紧带板(包括“紧剁锤带板"),长于表现急躁、紧张、感情冲动的情绪。

它的节奏相当于吉或去节拍。

慢带板的散板拍号为了,紧带板的散板拍号为了,唱法属于紧打慢唱形式,可不受节拍限制,自由灵活。

但紧、慢剁锤板的节奏却很严整,有一定的格式节奏型。

带板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与其它板式相互连接,唱腔如由二六板,速度渐快、很自然的转入双锤板后,感情渐激,力度增强,有把音乐推向高潮的作用。

(箭板](尖板)。

为无板无眼的散板性质板式。

是将二六板的正规节奏去掉而成。

它的伴奏和唱腔都比较自由,每句或两句唱完后都要垫上两锤铜器,依次而得名,长于表达激越豪放、悲愤凄楚、内紧而外松的情绪。

390工尺谱入门

390工尺谱入门

390工尺谱入门目录:音高符号/调名与调高/工尺谱的记谱格式/拍子符号:板、眼与板式/工尺谱与乐律学相关的论述/两部琵琶谱的命调方法不同而产生与一般通行工尺谱调名相同但调高相异的情况/其他工尺谱式/工尺谱与精神俗字谱的比较曲目:音的高低与音的长短/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二度、三度音程的练习/视唱练习一/延音线/附点及附点音符/休止符/四度、五度音程的练习/视唱练习二/切分节奏/弱起节奏/六度、七度音程的练习/视唱练习三/三连音/八三拍、八六拍/八度音程的练习/视唱练习四目录:简谱基本知识:音、音阶、音程/音符、休止符、延长号/小节、拍子、拍号/力度记号、装饰音记号/速度记号/表情术语/调、调号五线谱知识:五条横线的作用/谱号、谱表/音符和休止符/小节、拍子、拍号、反复记号、跳跃记号/调、调号/升记号调/五线谱的两种视唱方法/降记号调/五线谱的换调法/和弦及和弦符号外国著名通俗歌曲16首:爱情的故事/爱情是蓝色的/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爱情的欢乐匆匆而过/啊,朋友/羊毛剪子喀嚓响/冬之花/四季歌/樱花/在泉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故乡的恋情/海鸥/吉米,来吧/厄尔嗄兹/飞逝的鹰当代影视歌曲及流行歌曲20首:人生一世/女人不是月亮/相信那一天/爱你没商量/等你在老地方/明天不是梦/追梦人/爱到不能爱/来生再续缘/千年等一回/渡情/一生何求/相逢在雨中/像雾像雨又像风/爱不完/让我喜欢让我忧/不是我不小心/钟爱一生/最后的温柔/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曲目:五线谱的起源/五线四间/上加线、下加线/练习/音符的组成/音符的名称与时值/休止符/附点与附点音符/延音线/练习/高音谱号/音组/音名与唱名/练习一/低音谱号/练习二/节奏、节拍、节奏型、单位拍、拍子、拍号、拍号的读法/强拍、次强拍、弱拍/小节、小节线、段落线/结束线/练习/觉的节奏型/节奏训练/视唱/尾声(问题一、二) 目录:合唱的类别/合唱的声部/合唱的乐谱/发声基础训练/单声部练习/教学研究/声部的歌唱能力/声部的分配/两声部练习/和弦练习/教学研究/歌曲的选择/合唱与校园文化/教学备课/熟悉乐谱/练唱歌词/总体排练/合唱队的建立/合唱队的组织/合唱队的演出/指挥动作的总体原则/对身体形态的要求/对手臂动作的要求/指挥动作的范围/提示声部的手势动作/拍点/二拍子/起拍/收拍/三拍子/分拍/长音/四拍子/切分节奏/呼吸/休止/六拍子/其他拍子/合拍/延长音/速度/力度/长音的提示/力度变化/提示复调性音乐/指挥动作的功能与要求/指挥动作的基本手法/指挥的思维活动/指挥实践合唱歌曲及指挥提要(雪绒花/铃兰/摇篮曲/沉睡的美人/灯碗碗开花在窗台/月亮月光光)/合唱歌曲(同声合唱部分: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长城放鸽/七色光之歌/跨世纪的歌/铃兰/玫瑰三愿/青草小河边/送我一枝玫瑰花/幽蓝的天空/可喜的一天/伦敦德里小调/夜晚的星)(混声合唱部分:黄水谣/祖国,慈祥的母亲/半个月亮爬上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摇篮曲/雪绒花/贝壳/沉睡的美人)目录:指挥的作用和应具备的条件/指挥动作的基本常识/指挥动作的基本技术/指挥动作的变化/暗示性动作/总谱的准备/排练/不同类别的音乐和不同形式的乐队的指挥/指挥法中的几个关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指挥意识和指挥的记忆/纵横谈目录:谈“大马头琴”的改革问题/作曲、编曲、配曲/谈谈业余民族乐队的组织问题/精彩的琵琶独奏/细腻完美的合奏艺术/我国民族乐队在拉丁美洲/独具一格的民族乐队之花/对发展民族管弦乐队音乐的刍见/关于民族管弦乐队/优美的生活赞歌/可贵的探索/风格浓郁耳目一新/观“沙槌”演奏有感/光彩夺目的“珍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电影音乐/著名唢呐演奏家刘风桐/发自心底的歌声/民族音乐漾春风/音乐舞台上的一朵新花/向深圳观众致敬/民乐为何受到欢迎/“中华大乐”畅想/对民族音乐宣传的意见/访香港音统处散记/海峡两岸民乐同音共心声/艺术人才的外流与交流/台湾音乐掠影/功高德重创业人民乐巨擘彭修文/初绽的蓓蕾民乐的希望/尊重历史创造历史/出色的团队成功的演出/严密组织精心第1页,共15页操作/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问答/宋飞印象/丝竹传情共襄盛举/首都中小学民乐团队方兴未艾/惊人的喜讯/独领风骚的绛州鼓乐/国乐界的一支劲旅/秦派二胡与鲁日融/难忘台湾行/华族华乐红红火火/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值得赞佩的“小草”精神/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忠诚坦荡默默奉献的一生/课堂和舞台“在教学中接轨” /民族音乐的摇篮/序/郑朝吉与华乐/奋力搏击壮心不已/震撼心灵的音乐/又一次辉煌的展示/骄人的业绩闪光的旅程/序/致宁夏一位作者的复函/令人振奋和惊喜的赛事/卓而不群演艺独到/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一封信/赛出/挑战“专业”的信号/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力举措/序/别具一格耳目一新/序/在纪念著名扬琴演奏家、民族乐器改革家杨竞明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开拓进取再铸辉煌/中国话与民族化/关于《在草原上》/民族管弦乐演奏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展现辉煌的“世纪回响”/珠落玉盘为霞满天/纪念刘明源先生70周年“‘喜洋洋’民族音乐会”幕前词/齐鲁大地上的民乐奇葩/在“琵琶大师刘德海从艺50周年、执教4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序/民乐:怎样走出“围城”?/燕赵乐韵情满京华/漫长的历程卓著的贡献/陈澄雄印象/别开生面异彩纷呈/简评《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序/民族音乐刮起了文化热风/民乐多重组合的点滴启示/代序/从农民到将军的民乐艺术家/告慰苍天含笑九泉/关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上的开幕词/在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上的闭幕词/寄语/全国民族乐器考级经验交流会议开幕词/团结同道展翅翱翔/迎接新世纪古筝艺术研讨会开幕词/2000年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开幕词/2000年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闭幕词/第二届全国民族乐器考级经验交流会议开幕词/2001年古筝作品交流暨创作理论研讨会开幕及闭幕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一届少儿民族乐队北京邀请赛开幕及闭幕词/突破“创新”加快发展/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前言/印象与感怀/在“2002年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研讨会”上的开幕及闭幕词/在香港中乐团成立25周年庆典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青年演奏家艺术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贺辞/在“胡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辞词/日月作证苍天可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诚挚的祝贺/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幕词目录:音乐韵律的处理/声部音响组合的平衡/乐队音响的调控与整合/作品处理中应关注的几个重点/总谱的阅读与诠释/有关指挥技术动作的几个问题/漫议篇目录:指挥的作用和职责/最基本的指挥技术/动作的各种变化/指挥在排练中要解决的问题/克服常见的毛病/指挥的学习与提高目录:合奏篇:管乐沿革与发展概况/管乐团队的基本编制、座位图与主要乐器音域表/民族管弦乐沿革与发展概况/民乐团队的基本编制、座位图与主要乐器音域表/交响乐沿革与发展概况/中小型交响乐团的基本编制、座位图与主要乐器音域表/乐团初建后的工作流程---训练、排练、演出/其他乐器组合指挥篇:指挥的基本条件/指挥的基本常识/指挥的基本技术/指挥动作的变化/暗示性动作/指挥的基本手段合奏与指挥篇:管乐与指挥/交响乐与指挥/总谱的准备助学篇:克服觉的毛病/学习与提高/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节拍点的处理/分句与呼吸/演奏规格与默契配合/音乐上的推动力与演奏上的惯性力/演奏上的艺术性与炫技性)/“专用语”或“谚语”解析曲目:金瓶似的小山/壮乡春早/花儿与少年/彩云追月/三潭印月/春江花月夜/花好月圆/平湖秋月/二泉映月/月牙五更/关山月/阿细跳月/月儿高/梁山伯与祝英台—琵琶协奏曲曲目:赛龙夺锦/雁落平沙/平湖秋月/雨打芭蕉/醒狮/饿马摇铃/鸟投林/连环扣/双声恨/小桃红/凯旋/走马/惊涛/凤凰台/柳浪闻惊/孔雀开屏/鸟惊喧/昭君怨/下渔舟/双飞蝴蝶/杨翠喜/归时/双凤朝阳/花间蝶/曲目:春江花月夜/雁落平沙/妆臺秋思/娱乐昇平/彩云追月/翻身的日子/紫竹调/花好月圆/金蛇狂舞/瑶族舞曲/大鼓涼伞/花香鼓舞/壮别第2页,共15页曲目:春江花月夜/步步高/喜洋洋/紫竹调/月儿高/彩云追月/花好月圆/鑫蛇狂舞/瑶族舞曲曲目:扬柳青/紫禁城/乡村抒怀/拉丁风情/秧歌迪斯科/时空/山神/传说/查尔达斯/风铃目录:唢呐/笛子/笙/小号/萨克管/二胡/板胡/坠琴/京胡/柳琴/古筝/鼓/锣/钹/电子琴/手风琴/中西乐器演奏常用记号主要参考书目目录:二泉映月/听松目录:汉民族的传统音乐在香港的流播及其发展/粤乐在香港的发展/音乐社团与音乐活动/中乐书谱的出版/现代中乐队在香港的产生/香港中乐团/香港学校音乐及朗诵协会与香港音乐事务统筹处的中乐活动/香港学校体制内外的中国音乐教育/香港的中乐演奏家/香港的中乐创作/香港有关中国音乐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香港有关中国音乐的活动/香港中乐书谱与唱片的出版内容简介:1834年-1981年的民乐人物的简介。

柳青娘秦腔曲牌简谱

柳青娘秦腔曲牌简谱

柳青娘秦腔曲牌简谱
柳青娘,是一首非常动听的秦腔曲牌,一般分别分为唱、念、做三
个部分,整个歌曲流畅优美,富有情感,深受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是柳青娘秦腔曲牌的简谱:
唱:G-D-D
D-E-F#-G-A
G-F#-E-D
D-E-F#-G-A
G-A-B-C-D
D-C-B-A-G
A-B-C#-D\
念:D-E-D-C-B-A-B-C#|
做: D-E-F#-G-A-B-C-D-E-F#-G-A-B-C-D-E-D-C-B-A-B-C#-D
柳青娘是一位富有古典美的女子,那窈窕身姿,如画似真,引得芸芸
众生神魂颠倒。

所以,这首意境深远、情感饱满的秦腔曲牌也成为了
广大文艺爱好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柳青娘这首曲子以河南南阳民腔为基础,经过演绎加工,使曲子采用
了南阳做调,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曲子将柳青娘的美貌和才华完美
地融入了歌词和旋律之中,唱腔婉转柔美,情感真挚,使人不由得为
之动容。

柳青娘秦腔曲牌不仅在传统文化领域中拥有众多爱好者,近些年来也逐渐在年轻人群体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首曲子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感性认识世界的方式,成为了现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柳青娘秦腔曲牌简谱:
唱:G-D-D
D-E-F#-G-A
G-F#-E-D
D-E-F#-G-A
G-A-B-C-D
D-C-B-A-G
A-B-C#-D|
念:D-E-D-C-B-A-B-C#|
做: D-E-F#-G-A-B-C-D-E-F#-G-A-B-C-D-E-D-C-B-A-B-C#-D。

柳青娘秦腔曲牌简谱

柳青娘秦腔曲牌简谱

柳青娘秦腔曲牌简谱柳青娘是一首著名的秦腔曲牌,这首曲子气势磅礴,情感真挚,由秦腔名家王少卿所创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下面是柳青娘秦腔曲牌的简谱,以及对这首乐曲的介绍。

1. 柳青娘秦腔曲牌简谱(1)曲目:柳青娘(2)调式:京调(3)作者:王少卿(4)简谱:① 23 45 67 22 11 22 23 22② 23 45 67 22 11 22 23 22③ 23 45 67 22 11 22 23 22 12 22④ 12 23 45 67 66 66 67 22 67⑤ 22 23 45 67 66 66 67 22 67⑥ 22 23 45 67 22 11 22 23 22⑦ 22 23 45 67 22 11 22 23 22⑧ 23 45 67 22 12 22 11 22 67⑨ 22 23 45 67 22 11 22 23 22⑩ 23 45 67 22 11 22 23 22⑪ 23 45 67 22 12 22 11 22 67⑫ 22 23 45 67 22 11 22 23 222. 柳青娘的故事背景这首曲子的主题是柳青娘和大夫的爱情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朝晚期的湖北省。

柳青娘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她与一个名叫大夫的男子相爱。

不久后,大夫成为了县官,开始忙于官场之事。

柳青娘在官场上看到了很多勾心斗角的事情,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大夫冷淡起来。

大夫为了挽回她的心,唱起了这首柳青娘。

3. 柳青娘的音乐特点柳青娘的旋律曲调婉转动人,既有冠冕堂皇的大气磅礴,又有细腻感人的情感表达,非常具有感染力。

在演唱时,要注意运用刚柔并济的表现手法,让听众更加投入到柳青娘的情感世界之中。

以上是对柳青娘秦腔曲牌的简述,这首曲子的旋律独特,音乐性强,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

对于喜欢秦腔艺术的朋友来说,这首曲子是必须学会的,也是可以让自己更深入了解秦腔歌曲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