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合集下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解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解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解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孕期血压管理是预防子痫前期、改善母胎结局的关键。

目前,在国内学者中关于孕期血压管理的理念仍然存在争议。

为了能更好地摒弃争议,凝聚共识,服务广大患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CSC)组织心血管内科、高血压专科、妇产科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参考国内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及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共识)。

本文就共识中的几个易引起关注的问题予以解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近年来,随舂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硏究的不断深入,各大指南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在不断变化。

2013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将其分为4类,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子痫。

在我国的近期指南中,中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2015 )、中国高血压指南(2018年修订版)也是采用的这一分类。

与以上指南不同,CSC《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接受了国际妊娠期高血压硏究学会(ISSHP ) 2018 年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

第一类为妊娠前诊断或妊娠20周前新发现的高血压,包括3个亚型:慢性高血压(原发性和继发性)、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第二类为妊娠20周后发生的高血压,包括3个亚型:一过性妊娠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新发或由慢性高血压基础上演进而来)。

该分类方法包含了3种特殊类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即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和一过性高血压。

将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和一过性高血压这3类特殊倩况并入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范畴,可以提高医生和患者对血压随访监测的意识,尽早干预・也充分体现了CSC共识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筛查和预防的理念。

孕前诊断评估及指导建议拟妊娠的女性孕前进行诊断评估是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手段。

2019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2019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2019孕产妇心理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孕产妇的心理健康对其自身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孕产妇心理保健服务能够有效预防心理问题,提升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

鉴于此,制定该共识以指导孕产期保健卫生专业人员为孕产妇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和评估孕产妇心理筛查和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孕产妇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或转诊。

目前常用的孕产妇心理筛查量表主要为自评量表,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孕产妇自行填写完成。

01筛查频率在每次产前或产后检查中,应询问孕产妇的情绪状况,并了解其心理社会风险因素;产后访视应同时关注母亲心理状况及母婴互动情况。

至少应该在孕早期(14周前)、孕中期(14~28周)、孕晚期(28周及以后)和产后42天分别进行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

02常用筛查内容1)妊娠期压力妊娠期压力评估可以了解妊娠期间特殊压力的来源及其影响程度,并可以动态监测压力变化情况,对于压力评分较高或者持续升高者可以进行干预。

对于中重度以上压力(量表得分≥1.001)或各因子得分指标≥40%者,应予以重点关注。

2)分娩恐惧分娩恐惧是孕晚期最常见的压力问题,分娩恐惧量表可作为测量孕妇分娩恐惧的有效工具。

3)抑郁孕产期抑郁推荐使用的筛查量表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较为常用的是EPDS。

如EPDS评分在13分或以上,或者问题10得分阳性者,需要安排进一步评估;如果评分在10~12之间,应在2~4周内监测并重复测评EPDS。

如果PHQ-9评分大于14分,也提醒关注情绪问题,必要时转诊。

4)焦虑孕产期焦虑推荐使用的筛查量表有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焦虑自评量表(SAS)等。

如果GAD-7评分大于14分,或者SAS评分大于60分,建议关注情绪状态,并进一步进行专业评估,必要时转诊。

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01负性情绪的管理适量运动、减压干预、家庭支持、远程干预。

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指南

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指南

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指南高龄孕妇是指妊娠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一般认为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5~29岁之间,以后则随着妊娠年龄的增长,在孕期、分娩时出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风险增高,导致早产、死胎、畸形儿等异常。

高龄孕妇的自身特点与面临的风险1 高龄妇女不孕症发生率增加超过35岁后,女性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生理功能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最主要的是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卵子质量显著下降,着床受孕率降低,同时各种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息肉和急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等发病率增加,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35岁者增加5.1倍。

2 高龄妇女自然流产率与胎儿畸形率增加调查表明,<35岁自然流产率为10%~15%,35岁以后的流产率达25%,≥40岁以后流产率达35%。

流产率明显增高与卵巢功能下降、受精卵质量下降有明显关系,与内科合并症如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高都有关系。

高龄导致遗传物质易于发生畸变与异常,认为≥35岁的高龄产妇面临围产期死亡、低出生体重儿、早产、胎儿染色体畸形、胎儿畸形等不良围产期结果的风险较20~34岁产妇高1.6~2.6倍。

3 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增大和发病孕周明显提前大量的调查提出,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孕期母体和胎儿面临风险也加大,有研究表明≥35岁的高龄产妇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发病率较20~34岁产妇高1.5倍。

高龄孕妇的基础代谢率降低,体重指数较大,基础疾病如肥胖、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和心脏病的发生率较高,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4倍,孕期糖尿病会增大巨大儿、难产和妊娠高血压的风险,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高龄孕妇,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的风险明显增高。

4 高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增高与适龄孕妇相比,高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可达54.1%,增高与以下因素有关:(1)高龄孕妇合并症和并发症增多。

(2)高龄孕妇心理状态不佳,要健康子代的欲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心理负担增大,对自身健康的疑问、新生儿性别及是否畸形的担忧加大,以及压力增大导致精神紧张,不利于分娩。

2022年ACOG高龄孕妇的妊娠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22年ACOG高龄孕妇的妊娠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22年ACOG高龄孕妇的妊娠管理指南解读(全文)Zl匕皇闫宗在全球范围内,晚孕已成为一种趋势,大多数国家注意到妊娠的年龄越来越大,2020年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美国平均妊娠年龄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近19%的孕妇和11%的首次妊娠均在35岁及以上,因此对高龄相关风险的重要性得到了重视,2022年9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发布了《高龄孕妇的妊娠管理》指南,该指南共有9条推荐,下面将逐条进行解读。

推荐1在咨询患者和确定管理方案时,35及35岁以上妊娠应被视为孕妇、胎儿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2c,弱推荐,低质量证据)【解读】:1)有许多观察性和队列研究评估分娩时年龄对孕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总体而言,与年轻女性相比,35岁及以上的女性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子痫、早产和死胎等并发症风险更高;2)高龄孕妇应在妊娠早期建立保健手册,对高危因素进行详细登记,以便加强管理。

推荐235岁及以上且存在至少一种高危或中危因素的孕妇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减少子痫前期(Ib,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解读】:1)在几项观察性和队列研究中证实了妊娠风险与孕妇年龄的增加有关,子痫前期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即使控制了与子痫前期独立相关的既存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风险仍然增加;2)ACOG,SMFM和USPSTF建议35岁以上合并一个高危或中危因素妊娠12〜16周开始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81mg∕d)持续到分娩。

a.高危因素:既往子痫前期史、多次妊娠、慢性高血压、妊娠前1型或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APS等);b.中危因素:未生育、肥胖(BMI>30kg/m2)、子痫前期家族史(即母亲或姐妹)、黑人种族、低收入、IVF及既往不良妊娠个人史。

推荐3考虑到35岁及以上预期分娩的孕妇多胎率增加,建议进行妊娠早期超声检查(2C,弱推荐,低质量证据)【解读】:1)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随着妊娠年龄增加而增加,可能与促排卵或IVF提高有关;2)妊娠早期(妊娠6~8周)核对孕周,确定胎儿数目及绒毛膜性最佳时间在孕早期及孕中期。

高龄妇女的产前诊断

高龄妇女的产前诊断

高龄妇女的产前诊断
刘恩令;糜若然
【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1)006
【摘要】目前婚育年龄均后延,30岁以后卵子的纺垂体在卵裂时易发生非整倍体.高龄妇女妊娠时发生畸型儿的机率明显高于年轻妇女,做好高龄妇女妊娠前的优生优育相关工作很重要.总结高龄妇女妊娠前遗传咨询、移植前遗传学诊断和产前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总页数】2页(P381-382)
【作者】刘恩令;糜若然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
科,30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5
【相关文献】
1.高龄妇女妊娠前须多方评估——《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和分娩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9)》解读 [J], 蔡珠华
2.高龄孕妇妊娠不同时期的管理要点——《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和分娩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9)》解读 [J], 蔡珠华
3.高龄孕妇妊娠不同时期的管理要点——《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和分娩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9)》解读 [J], 蔡珠华;
4.高龄妇女妊娠前须多方评估——《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和分娩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9)》解读 [J], 蔡珠华;
5.463例高龄孕妇产前诊断细胞遗传学结果分析 [J], 袁慧珍;刘艳秋;黄婷婷;周萍;黎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南与共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指南与共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指南与共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两孩"政策的放开,我国高龄孕产妇比例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增加。

由于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使其血压管理策略与非妊娠期不同。

该共识制定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评估体系和管理流程,内容包括诊断、分类、血压及靶器官损害评估、生活方式指导及药物治疗。

以便于内科医师及广大基层医师规范化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大程度保障妊娠期母婴安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受年龄、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可增加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胎儿生长受限、死产等风险,是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2,3,4,5,6]。

近10年来,随着计划生育"两孩"政策的放开,我国高龄孕产妇比例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增加,提示我们要更重视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血压管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其血压管理策略与非妊娠期不同,国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的诊治流程尚待规范。

近期发表的多部国际高血压管理指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血压管理做了推荐,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学术组织也专门制定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指南或共识[7,8,9,10,11,12,13,14,15]。

因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及高血压学组参考国内外最新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指南以及研究进展,多次组织心血管内科、高血压专科、妇产科专家进行深入讨论,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经验,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2)》[16]的基础上,制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9)"。

该共识的主要阅读对象为内科医师及广大基层医师,主要关注于妊娠期的血压管理,希望该共识能够帮助内科医师及基层医师规范化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理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母婴并发症,为广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提供专业的血压管理指导,最大程度保障妊娠期母婴的安全。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9)第一部分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9)第一部分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9)第一部分精品文档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9)——第一部分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9)第一部分孕前保健(n care)和孕期保健(prenatal care)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通过规范化的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能够及早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及时发现胎儿异常,评估孕妇及胎儿的安危,确定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保障母儿安全。

2019年,XXX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第1版)》[1],这是我国制定的适宜我国国情的第1部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通过该指南在全国的实施和推广,对规范我国的孕前检查和产前检查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近年来,由于对产前检查的方案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产前筛查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此,产科学组决定在《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第1版)》的基础上,参考美国[3-4]、英国[5]、加拿大[6]和WHO[7-8]等发布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9-12],同时也考虑了卫生经济学的要求,制定了《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9)》。

本指南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及指导、常规保健内容、辅助检查项目(分为必查项目和备查项目)。

精品文档其中健康教育及指导、常规保健内容和辅助检查的必查项目适用于所有的孕妇,有条件的医院或有指征时可开展备查项目。

同时,本指南制定了扼要表格,便于临床医师使用时快速参考。

本指南仅合用于单胎怀胎、无怀胎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孕妇。

孕前保健(孕前3个月)孕前保健是通过评估和改善计划怀胎夫妇的安康状态,削减或消除导致出生缺点等不良怀胎结局的风险因素,预防出生缺点发生,提横跨生人口素质,是孕期保健的前移。

一、健康教育及指导遵循普遍性指导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计划妊娠的夫妇行孕前健康教育及指导,主要内容包括:1)有准备、有计划地妊娠,尽量避免高龄妊娠。

高龄妇女妊娠前须多方评估——《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和分娩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9)》解读

高龄妇女妊娠前须多方评估——《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和分娩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9)》解读
其他 高龄孕妇备孕前至少应该宫颈细胞学 检查,如果细胞学检查正常,正常备孕,
如果细胞学检查异常,再检查宫颈HPV或 阴道镜评估。单纯HPV感染可以正常备 孕,须知道,HPV不容易短期内转阴,高 危HPV并不影响胎儿。宫颈上皮内瘤样 病变宫颈中、轻度不典型增生(CIN1~2 级)一年内病情稳定可备孕。给大家举个 例子:
甲亢的评估 妊娠合并甲亢容易在孕期发生甲亢危 象,危及母儿生命,怀孕前查个甲状腺功 能或单查一下促甲状腺激素(TSH)。就 在年内,一位第四胎的孕妇来我们医院产 检,一查发现居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可 能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经过与孕妇和其 家属商议后,给予该孕妇口服2周丙硫氧嘧 啶待甲亢控制后,予以引产处理。 另外,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高 龄孕妇,如果血压控制正常,24小时尿 蛋白小于1g,还是可以考虑妊娠,否则 不宜妊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高龄孕 妇,均慎重妊娠,特别是心功能3~4级 的,不宜妊娠。
高血压的评估 二孩政策刚放开的时候,我接诊了 一个孕妇,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职业 是会计,她丈夫还是我们当地的名人, 丈夫连续两年带女儿骑行西藏线,丈夫 女儿身体都很棒,她丈夫也有很多铁杆 医生朋友。所以她也认为自己很健康, 二孩放开没几个月就成功怀孕。停经80 天去医院建档案的时候发现血压爆表: 270/160mmHg,只好做了引产手术。 如果这位孕妇在孕前提前做好血压 的评估,查清原因,就不会这么折腾,但 她还是幸运的,假若在建档案的时候又 错过评估,那很可能会发生孕期脑血管意 外。所以,怀孕前血液评估很重要,评 估血压和心功能情况,必要时请心内科 医生一起参与计划制定,轻度高血压孕 期可控制后怀孕,孕期做好预备方案。 血压太高该放弃还是建议放弃,二孩很 重要,但产妇生命更重要。《2018年欧洲 心脏病学会和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管 理指南》沿用了2013年版的指南降压目标 值,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摘要
随着我国高龄孕产妇的比例增加,高龄妇女妊娠的相关风险逐渐凸显。

为加强我国高龄妇女妊娠前的评估及妊娠期、分娩期的规范管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龄孕
产妇的研究结果,制定了《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在以往《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的基础上强调了针对高龄妇女妊娠前及妊娠期管理的特殊性,以期对高龄孕产妇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改善高龄孕产妇的母儿预后。

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 n d Obstetrics,FIGO)将分娩年龄≥35岁的妊娠定义为高龄妊娠,此时期的孕产妇称之为高龄孕产妇(advanced maternal age,AMA)。

近年来,我国高龄孕产妇的比例增加,2011年的调查显示,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为10.1%,其中35~39岁孕产妇及≥40岁的孕产妇分别占8.3%及1.8%[1];2017年,国家卫生监管部门预测,2017至2020年高龄孕产妇每年将达到300万例以上,约为往年的1.3倍[2]。

高龄妇女的受孕率下降,妊娠后流产、胎儿畸形及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风险均增加;
死亡的孕产妇中,高龄者也占了很大比例[3]。

为加强对我国高龄孕产妇的管理,完善高龄妇女的妊娠前评估、妊娠期及分娩期的规范管理,改善围产期母儿结局。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制定了《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规范对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的管理,以保障高龄孕产妇的安全,改善其妊娠结局。

一、妊娠前的评估
高龄妇女患慢性疾病的概率增大,建议妊娠前进行健康状况评估,了解其是否患慢性疾病、传染病、遗传性疾病等;评估患慢性疾病者是否适宜妊娠;对所有计划妊娠的高龄妇女进行备孕指导。

(一)一般情况评估
1. 既往史、生育史、家族史:应了解高龄妇女是否患有慢性疾病,若有慢性疾病是否稳定,是否处于用药期;了解高龄妇女的既往生育史,既往是否有复发性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等。

既往有分娩史的高龄妇女,应了解其既往妊娠、分娩及新生儿的情况;若前次为行
剖宫产术分娩,应了解其剖宫产术的指征、是否有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建议调阅剖宫产术记录)。

2. 体格检查: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查,并计算其妊娠前体质指数(BMI)。

3. 常规妇科检查:排除妇科疾病,必要时给予治疗。

4. 辅助检查:应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1年内未查者);针对基础疾病的检查,如患高血压及心脏疾病的高龄妇女应进行心功能检查及评估,患免疫系统疾病的高龄妇女应行相关的免疫抗体检查等。

(二)遗传咨询
既往有遗传病家族史、畸形儿分娩史、夫妇之一有染色体异常的高龄妇女应进行妊娠前遗传咨询,以评估是否可以生育、停止生育或妊娠后结合产前诊断结果再决定是否继续妊娠等。

评估妊娠后有无高危因素及适宜的产前检查方法。

(三)妊娠前健康教育
高龄妊娠易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合并症;胎儿异常的概率增大;产后恢复慢,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

妊娠前的健康教育可帮助备孕的高龄妇女了解风险并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

除《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4]中提到的常规妊娠前健康教育内容外,高龄妇女还需注意:
(1)尽量将妊娠前BMI 控制在18.5~23.9 kg/m2。

BMI≥25.0 kg/m2的妇女妊娠前应适当减重,减重速度通常不应超过1.5 kg/周[5]。

(2)评估基础疾病的情况,是否适宜妊娠,掌握用药指征,更换可能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四)高龄妇女是否适宜妊娠的咨询与评估
评估计划妊娠的高龄妇女夫妇双方的健康状况,是确保妊娠期母儿安全的基础。

有基础疾病的高龄妇女妊娠前应进行是否适宜妊娠的评价,必要时应在相应专科进行评价。

1. 既往患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传染病等的高龄妇女,病情稳定或应用对胚胎及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即可控制病情者可以妊娠。

2. 患心脏病的高龄妇女,要进行心脏功能分级。

心功能为Ⅰ~Ⅱ级,无心力衰竭史,无其他并发症者谨慎妊娠;心功能为Ⅲ~Ⅳ级,有心力衰竭史及其他并发症者不宜妊娠。

3.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高龄妇女,如血压控制正常,24 h 尿蛋白定量<1 g 可考虑妊娠,否则不宜妊娠[6-8]。

4. 高龄妇女处于传染病活动期,或男方有感染但女方不具备免疫力时,建议暂缓妊娠,至专科处理。

5. 有剖宫产术史的高龄妇女,建议常规进行B超检查评估子宫切口的情况,告知瘢痕子宫妊娠相关知识及再次妊娠的风险。

6. 对患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肿瘤的高龄妇女,应进行肿瘤大小、是否影响受孕、病程时间等的综合评估。

对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随访2年以上病情稳定者,可以受孕。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HPV对胚胎的致畸作用。

二、妊娠期的管理
高龄孕妇应按照《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4]的规定,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必要时增加检查次数。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01 妊娠早期的管理:
(1)高龄孕妇应在妊娠早期建立保健手册,对其高危因素进行详细登记,以便加强管理。

(2)妊娠早期核对孕周,尤其是对月经周期不规律的高龄孕妇,建议在妊娠6~8周行B超检查,明确是否宫内或宫外妊娠、胚胎数量(多胎妊娠应了解其绒毛膜性)、胎芽大小、胎心是否存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应注意受精卵的着床位置等。

(3)高龄孕妇的早期流产率高,应重视高龄孕妇妊娠早期的症状,如阴道流血、腹痛等,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

(4)高龄孕妇确定妊娠后应检测空腹血糖水平;注意高龄孕妇的血压、肝肾功能情况等。

(5)计算BMI,根据BMI对饮食、运动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指导。

(6)开展妊娠早期教育。

高龄妊娠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流产、染色体异常、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等。

应树立其妊娠的信心,合理饮食,保证睡眠,适宜运动,控制体重;监测其血压变化,注意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

02 妊娠中晚期的管理:
妊娠中晚期是胎儿生长发育及各种异常现象显现的重要阶段,除《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4]规定的检查外,还应视以下情况。

(1)胎儿畸形的筛查:妊娠中期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结构畸形的重要时期,应严格地进行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高龄孕妇首选侵入性产前诊断,应告知孕妇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及存在0.5%~1.0%流产、感染、羊水渗漏等风险。

拒绝行侵入性产前诊断或有禁忌证的孕妇,可考虑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应
告知孕妇此方法的局限性。

B超筛查建议在妊娠20~24周及28~30周进行,以除外胎儿结构异常及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必要时行MRI检查或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检测。

(2)加强监测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龄孕妇更应加强管理。

随着孕妇的年龄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妊娠中期保健时应注意妊娠期并发症的监测,包括:注意孕妇的血压、自觉症状和尿蛋白情况;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高龄孕妇,应提醒其关注自觉症状和监测血压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诊[9]。

(3)对妊娠早期空腹血糖水平正常的孕妇,妊娠满24 周后应尽早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 ral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对妊娠期糖尿病及早诊断与管理[10]。

(4)分娩方式的评估与时机:高龄不是剖宫产术的指征,尤其是40岁以下的孕妇,其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与适龄初产妇无显著差异[11];对有强烈剖宫产术分娩意愿的高龄孕妇可酌情放宽剖宫产术的指征。

既往有剖宫产术史的高龄孕妇,有阴道试产意愿者经评估具备阴道试产条件时,充分告知风险并知情选择后,可阴道试产[12]。

文献报道,高龄孕妇妊娠40周后发生胎死宫内的概率增高,建议年龄≥40岁的高龄孕妇在妊娠39~40周终止妊娠[13]。

(5)妊娠期宣教:教会高龄孕妇对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自我监测。

若出现头痛、头晕、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等异常,应立即就诊。

三、分娩期的管理
分娩期对适龄和高龄产妇均是风险高发时期。

文献报道,高龄孕产妇的死亡及胎死宫内的风险增高[14-15]。

加强高龄产妇的管理,降低母儿分娩期并发症是保障母儿安全的重要环节。

1. 关注高龄产妇的精神状态,树立其阴道分娩的信心。

2. 注意产妇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变化。

3. 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产程中及时进行能量补充,建议少量、多次半流食。

4. 警惕宫缩乏力。

5. 推荐分娩镇痛。

6. 在分娩过程中,若高龄产妇强烈要求改变分娩方式,应放宽剖宫产术的指征。

四、产后管理
1. 警惕产后出血。

2. 指导母乳喂养和产后康复,树立良好心态,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3. 加强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提高生命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